溫燕群
摘要:作為培養(yǎng)祖國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職責不僅僅是教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做好人,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懂得尊重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懂得在互相尊重中共處。校園內(nèi)老師和學生的相處,本就是難得的空間和時間,我們需在互相尊重中學習與工作。
關(guān)鍵詞:蹲下 換位 細致 耐心 寬容 互相尊重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個重禮儀,講禮節(jié)的民族,而互相尊重更是體現(xiàn)一個人素質(zhì)的標志,在校園中更需推廣互相尊重,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尊重學生更是一種美德。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對教師來說,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當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我們應尋求友好的方式補救,否則,這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極其不利。教師有責任有意識、有目的地尊重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世界這么大,空間茫茫,歷史這么長,時間無限。人與人能夠遇到一起,實屬不易,應該在互相尊重中,共度這難得的空間和時間。我以為: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有了對學生的尊重,教育就有了強大而深遠的影響力。在教育教學中,有怎樣的教師就會有怎樣的學生,教師必先正其身。除了教會學生知識外,重要的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這是最基本的做人之道。
本文就教師與學生如何在互相尊重中共釀教育成果共度難得相處時光談談自己的一些的探索。
一、蹲下身來看學生,不妨換位思考
在我任職老師的第二年,我擔任初二(1)班班主任,記得一節(jié)課之后,上課老師回到辦公室,就向我投訴,剛才在課堂上小洪講閑話,經(jīng)過老師教育不但不知悔改還公然辱罵老師,態(tài)度惡劣極了……。小洪平時就是不怎么把紀律當一回事的學生,思想比較偏激,經(jīng)過幾次的溝通與教育已經(jīng)收斂很多了,近來的表現(xiàn)也進步了不少,這次做出這樣的行為確實讓我感到意外。根據(jù)情況,我很快找到了小洪?!靶『椋罱愕谋憩F(xiàn)進步了不少,老師感到很安慰,但剛才在課上你對老師……”我剛講到這里,他突然很激動的對我說:“不要在我面前提起這個人!”“小洪,對老師,要有最基本的尊重!”“他不是我的老師!他不尊重我,我為什么要尊重他!”他的反應讓我感到一些不對勁,我接著又問:“在剛才的課上你有沒有講閑話?” “有,但是我只是向同桌應了一聲,之前有幾個同學在大聲講話,他又不點名批評,我只是應了一聲,他就點名批評,還說我不想學就不要在這里礙著其他同學……”他的話讓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找來班上的其他同學了解情況,也跟上課老師談了談。小洪反映的情況基本是屬實的,不公平的對待是引起小洪激烈反應的元兇。
確實,在平常的工作中,很多老師都會用“殺雞儆猴”這一招,但是我們得想想這樣做是否妥當,是否有顧及到學生的感受?教師要把思想觀念放低,和學生從同一起點看問題。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理解學生,也就能贏得學生們的心。這是尊重平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體現(xiàn)。
“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jīng)常采取一些責問、訓斥、懲罰等做法。這樣的做法學生根本不會有安全感,設想一下沒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會有效呢?難怪很多老師在教育學生之后,沒有收到期待想象的效果時,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其實,這樣的大動肝火,不如寬容、諒解和體貼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教育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以關(guān)愛學生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這樣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會有效,學生才會有自信,才會有追求,才會有奮斗的行動。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
二、以細致耐心和寬容的心獲得成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guān)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動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獲得成功。所以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更需足夠的細致耐心和寬容的心。對學生做錯事時,第一反映不應該是批評手段,嘗試是否可以通過其它藝術(shù)的手段提點才能讓他知錯能改。
教師要采取互相尊重多鼓勵,少批評的教育藝術(shù)。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才能使學生曾強自信心,才能使學生從潛意識中變得愛學習。在施教的過程中,教師應多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應該清楚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自尊心,讓每個學生都相信自己行,這樣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三、互相尊重,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
在校園里常見到這樣的現(xiàn)象:無意中被他人撞了一下、踩了一腳或推了一把,為挽回“面子”,找到幾個哥們,去與他人理論,理不成便大打出手;為了一兩句不中聽的說話,同學之間吵嘴,粗話、臟話隨口而出;因為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取綽號、挖苦、嘲諷、排擠、打擊他人的自尊心……,這些都是同學交往中不尊重他人的惡劣行為。然而這些行為似乎在我們中眼中已是屬“正?!爆F(xiàn)象,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所肩負的職責不僅僅是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懂得尊重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者,也是實施者。學生和教師一樣,也是活生生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需要,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希望教師能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學生,以身作則,尊重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平等享受教育。對學生充分的信任和寬容,在平等的基礎上善待每一個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過失,采取的是寬容的態(tài)度,相信并讓學生自己糾正過失。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有尊嚴,讓我們與學生在互相尊重中共同譜寫新時代教育的樂曲,共度這難得的空間和時間。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1
2.《愛的教育》 /(意大利) 埃迪蒙托·德·亞米契斯著;王干卿譯;——中國畫報出版社 2010-6-1
3.《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漓江出版社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