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
摘要文章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紅、黃、綠、黑、白”5個單音節(jié)顏色詞的基本色彩義為切入點,討論語文詞典釋義的精細化問題。通過對這幾個詞的實際語用的分析,以及與《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兩部英語詞典的對比,說明這幾個詞的顏色義還可以分得更細,釋義還可以更全面,由此指出語文詞典在釋義的精細化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關(guān)鍵詞語文詞典釋義精細化顏色詞
一、 引言
釋義的精細化,就是指詞典的微觀釋義準確全面,不遺漏重要義征;義項分得細密,語義顆粒較小,其語義結(jié)構(gòu)如同細密結(jié)實的織物那樣,呈現(xiàn)出致密的而非松散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如果一部詞典的大部分詞條符合以下四個條件,我們就說這部詞典釋義的精細化程度較高: 1. 釋義準確、全面,不過分概括;2. 常用義項不遺漏,語義框架完整;3. 義項分得細致,不粗疏,語義顆粒度較小;4. 釋義中提供了搭配信息和使用范圍信息。反之,我們就說詞典的釋義還不夠精細。
釋義精細化的意義在于: 首先,詞的主要意義、用法能夠準確、全面地在釋義中得到體現(xiàn),釋義系統(tǒng)更完備。其次,細密的釋義系統(tǒng)使二語學(xué)習(xí)者更容易在母語中找到對應(yīng)用法,便于學(xué)習(xí)、掌握。與英語詞典相比,漢語詞典(包括內(nèi)向型語文詞典和外向型詞典)中平均義項數(shù)量要少很多。李仕春(2013)比較了100個核心詞在漢語詞典和英語詞典中的義項,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100個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的義項總數(shù)和平均義項數(shù)量均少于幾部英語詞典: 《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555個義項,平均義項數(shù)為5.5個;《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7版(商務(wù)印書館,2007)有1047個義項,平均義項數(shù)為10.5個;《麥克米倫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5)有1168個義項,平均義項數(shù)為11.7個;《朗文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6)有1792個義項,平均義項數(shù)為17.9個。張志毅、張慶云(2015)也指出,“多義詞占常用詞的比例,漢語約為英語的1/2;多義詞平均義項數(shù)量,漢語約為英語的2/3”。因此,豐化、細化義項,使語義顆粒更加細膩,有利于跟英語詞典“對接”,便于二語學(xué)習(xí)者學(xué)習(xí)、理解,也有利于翻譯工作。再次,便于讀者掌握不同搭配和使用范圍下的詞的使用。
不同性質(zhì)的詞典對詞典釋義精細化的程度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來說,為外國人學(xué)漢語所編寫的外向型詞典,要求義項劃分得更細致些;內(nèi)向型學(xué)習(xí)詞典的釋義則更概括,語義的顆粒度也較粗。但是,內(nèi)向型語文詞典同樣需要釋義的精細化。一方面,釋義過于概括,不利于讀者學(xué)習(xí)、理解。呂叔湘先生(2004)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修訂稿)》第69條就提出:“分析詞義要適當運用概括的原則……但如過分追求概括,也會流于籠統(tǒng),不能幫助讀者確定詞義。”另一方面,外向型學(xué)習(xí)詞典往往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的內(nèi)向型詞典作為藍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義項和釋義直接為外向型詞典提供了參考。提高內(nèi)向型語文詞典的精細化程度,有助于提高語文詞典的整體水平。
早有學(xué)者注意到我國語文詞典釋義的精細化程度還不夠。陳曉鷗(1997)明確指出漢語詞典釋義不夠精細,具體表現(xiàn)為: 1. 概括有余、精細不足;2. 義項遺漏、有失完備;3. 已固化的比喻義沒有立項,并提出,“漢語詞典的釋義在完備性、精密性方面尚待進一步提高”。更多的學(xué)者則在各自的研究中討論具體詞條釋義中缺漏義項、釋義不全面等問題,都從不同角度涉及詞典釋義的精細化問題。
下面,我們就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中“紅、黃、綠、黑、白”5個單音節(jié)顏色詞的基本色彩義為例,結(jié)合實際語用,并參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以下簡稱《牛津高階》)和《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以下簡稱《朗文當代》),對這些詞的釋義進行分析,說明這幾個詞的色彩義還可以再細分出其他義項,釋義還可以更全面,由此指出語文詞典釋義的精細化程度還需要提高。
二、 單音節(jié)顏色詞釋義的精細化
(一) 紅
紅① 像鮮血的顏色: ~棗│~領(lǐng)巾。
“紅”釋義為“像鮮血的顏色”,以“鮮血”作為紅的代表物,舉紅棗和紅領(lǐng)巾兩種事物作為例證。鮮血的顏色,會因血紅蛋白含氧量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或鮮亮刺眼,或暗沉發(fā)紫的差異。紅棗和紅領(lǐng)巾的顏色一個暗沉,一個鮮亮,大致符合“像鮮血的顏色”這一語義特征。這里的釋義和舉例相榫合,似乎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這個釋義是不是能概括詞的全部意義和用法呢?先看下面幾組例子:
(1) 紅潤/紅暈/紅光滿面/兩頰緋紅/她羞得臉都紅了/她的小臉紅撲撲的
(2) 面紅耳赤/他羞愧得滿臉通紅/他氣得漲紅了臉/他紅著臉,低下了頭
(3) 舌頭紅,許是上火了/我腳扭傷了,又紅又腫/她皮膚過敏了,紅了一大片
(4) 紅茶/紅木家具/紅頭發(fā)
(5) 一輪紅日/紅紅的太陽/爐子燒得紅通通的/夕陽染紅了半邊天
以上5組例子中的“紅”,其實際所指都跟“像鮮血的顏色”存在不小的差距。例(1)中的“紅”特指臉上呈現(xiàn)出的健康的粉紅色,這種粉紅色可能是持久的,也可能是因一時興奮、激動、緊張、害羞等情緒變化而引起的,還可能是由于體溫升高、喝酒上頭等原因造成的。這種從皮膚里透出來的健康粉紅色自然是由于皮膚下的毛細血管血液充盈,“血氣旺盛”所形成的,跟“鮮血”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經(jīng)過膚色的調(diào)和后呈現(xiàn)出來的絕不會是或鮮亮或暗沉的鮮血一樣的“紅”,而是因膚色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深淺不一的粉紅色。對這種面部所特有的健康顏色,漢語中常用狀態(tài)詞“粉撲撲”或“紅撲撲”去形容,常見的短語則有“面色紅潤、紅光滿面、泛起潮紅”等,英語中則用rosy(玫瑰色的)去形容。例(2)中的“紅”也是指面部呈現(xiàn)出來的粉紅色,但這種粉紅色多是由于生氣、羞愧、窘迫、尷尬等情緒變化引起的,其顏色面積更大,色感更深,但同樣跟鮮血的顏色相去甚遠。例(3)中的“紅”是因為皮膚、黏膜或其他組織發(fā)炎、受傷、過敏等原因引起的局部變化,呈現(xiàn)出來的仍是或深或淺的粉紅色。例(4)中的“紅”實際上是指接近栗子皮那樣的紅褐色或紅棕色。例(5)中的“紅”則是帶有橘黃色調(diào)的明亮溫暖的紅,跟鮮血那種偏冷的、暗沉的紅不盡相同。
可以看出,釋文“像鮮血的顏色”不能涵蓋“紅”顏色義的實際語用。顏色的光譜是一條連續(xù)的波譜帶,“像鮮血的顏色”所描述的只是“紅”的光譜中明度和飽和度較高的一種,接近于大紅、鮮紅或血紅色,此釋文用來注釋“鮮紅、血紅”還可以,用來注釋“紅”就顯得有些以偏概全了。根據(jù)《辭源》第三版對“紅”的注釋,“紅”“指紅色。古指淺紅色……后泛指各種紅色”,語義范圍較寬。陸尊梧(1982)也認為顏色“有一個深淺的范圍”,“每一種顏色適用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qū)間”。日本的《新明解國語辭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中“紅”的釋義為:“廣義上,也包括淺紅、桃紅、橙黃等顏色?!庇摹杜=蛐湔溆⒄Z詞典》(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將“紅”注釋為:“包括從深紅色到橙黃色,這種顏色表現(xiàn)在下列事物中: 人血、晚霞、紅寶石、燃燒的煤、人的嘴唇……。”[1]這兩部詞典對“紅”所做的注釋,就是把它看作一個深淺不一的連續(xù)區(qū)間,并從這個區(qū)間找出多個“點”來體現(xiàn)詞義范圍的。
再參考《牛津高階》和《朗文當代》兩部詞典對“紅”(red)的解釋,也可得到一些啟發(fā)。
《牛津高階》:
1. having the colour of blood or fire 有血或火一樣的顏色[2];紅的;紅色的: a red car 紅色的汽車 Wingdings 2nB@ The lights (=traffic lights) changed to be red before I could get across.我還沒來得及通過,紅燈又亮了。
2. (of the eyes 眼睛) BLOODSHOT (=with thin lines of blood in them) or surrounded by red or very pink skin 眼睛里布滿紅血絲或眼周圍皮膚發(fā)紅的;充血的;布滿血絲的;紅腫的: Her eyes were red from crying. 她的眼睛都哭紅了。
3. (of the face 臉)bright red or pink, especially because you are angry, embarrassed or ashamed 臉通紅或粉色,特別是因為生氣、窘迫或羞愧時;漲紅的;通紅的:? He stammered something and went very red in the face.他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了些什么,臉漲得通紅。
4. (of hair or an animals fur 頭發(fā)或動物的毛皮) reddishbrown in colour 紅褐色的:Wingdings 2nB@ a redhaired girl 紅發(fā)女孩Wingdings 2nB@ red deer 赤鹿
《朗文當代》:
1. COLOUR 顏色 having the colour of blood or fire 有血或火一樣的顏色的;紅色的: We painted the door bright red. 我們把門漆成鮮紅色。
2. HAIR 頭發(fā) hair that is red has an orangebrown colour 紅頭發(fā)指紅褐色的頭發(fā);褐紅色的
3. SKIN 皮膚 skin that is red is a bright pink colour, usually only for a short time: 用于皮膚時,指明亮的粉色,通常只持續(xù)一小會兒;粉紅色的her cheeks were red with excitement. 她興奮得面頰紅紅的。
兩部英語詞典在對“紅”的基本顏色義的釋義中,都用了血(blood)和火(fire)兩種代表實物,這比《現(xiàn)漢》只給出鮮血一種實物更為周全。血暗沉凝滯,是一種偏冷色調(diào)的紅;火溫暖通透,是一種偏暖色調(diào)的紅。用一冷一暖兩種不同實物來體現(xiàn)“紅”的語義特征,使義征豐化,強于用一種實物來表現(xiàn)。除此之外,兩部詞典的“紅”還設(shè)立了表示其他顏色義的義項,如用于臉色時,指粉紅(bright pink/pink);用于毛發(fā)時,指紅褐色(reddishbrown/orangebrown)。
結(jié)合上述5組“紅”的實際用例和外語詞典中的釋義來看,僅僅把“紅”注釋為“像鮮血的顏色”還不夠全面、細致,不能體現(xiàn)詞的實際語義和語用。這里我們試對“紅”的顏色義進行擴充:
紅① 形容像鮮血或火的顏色[3];鮮紅;火紅: ~燈│~領(lǐng)巾│~太陽。② 形容臉上健康好看的粉色: ~潤│~暈│~光滿面。③ 形容因生氣、尷尬、羞愧、喝酒等原因?qū)е卵可项^的面色;通紅: 面~耳赤│他氣得漲~了臉│她羞得臉都~了│幾杯酒下肚,他的臉~了。④ 形容因發(fā)炎、受傷、過敏、外部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局部皮膚、黏膜或其他組織充血后的顏色: ~腫│嗓子~│皮膚過敏了,~了一大片。⑤ 紅褐色的;紅棕色的: ~茶│~糖│~木家具│~發(fā)女郎│~毛猩猩。
以上修改,義項①補進了“火”這種實物,使語義涵蓋范圍更廣。在此基礎(chǔ)上補充了4個跟顏色相關(guān)的義項,使釋義盡可能地準確、細致,這對理解“紅”在不同語境下的意義是有積極作用的。
(二) 黃
黃① 像絲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顏色。
“黃”的釋義,以絲瓜花和向日葵花這兩種植物的花作為代表實物,釋義后沒有舉例。絲瓜花和向日葵花這兩種花的顏色區(qū)分度較小,都是飽和度和明度較高的亮黃色。以下5組詞語中的“黃”跟這種鮮亮的黃色相距甚遠:
(6) 黃皮膚/黃種人
(7) 面黃肌瘦/她臉色很黃,看上去有些憔悴
(8) 黃土/黃沙
(9) 人老珠黃/這種紙有些發(fā)黃
(10) 黃牛/黃頭發(fā)
例(6)中的“黃”用來形容黃色人種的膚色,這種膚色接近小麥色。例(7)中的“黃”形容人氣色不佳、臉色蠟黃的狀態(tài)。例(8)中的“黃”形容土地、沙漠的顏色?!掇o源》第三版釋“黃”:“五色之一。本謂土地之色。易坤: ‘天玄而地黃。”已說明“黃”是土地之色。例(9)中的“黃”形容白色的東西變舊后的狀態(tài)。例(10)中的“黃”實際上是指黃棕色或黃褐色。這幾組例子中的“黃”,都跟絲瓜花、向日葵所具有的那種高明度、高亮度的黃有很大的區(qū)別。
再看《牛津高階》《朗文當代》兩部英語詞典對“黃”(yellow)的處理:
《牛津高階》:
1. having the colour of lemons or butter像檸檬或黃油那樣的顏色.
2. (taboo) an offensive word used to describe the light brown skin of people from some Asian countries用來形容東亞人的淺棕色膚色的不禮貌的說法
《朗文當代》:
1. having the colour of butter, gold, or the middle part of an egg像黃油、金子或蛋黃那樣的顏色
2. an offensive way of describing the skin colour of people from parts of Asia用來描述部分亞洲人膚色的不禮貌的說法
兩部詞典都選取了兩種以上深淺不一、明暗不同的實物來描述“黃”這種顏色?!杜=蚋唠A》選了檸檬和黃油兩種實物,檸檬明亮,黃油淺淡,相當于在連續(xù)的黃色光譜分別找到較明亮的和較淺淡的兩個點來“定位”詞義范圍,有助于學(xué)習(xí)者領(lǐng)會“黃”的語義范疇?!独饰漠敶穭t選用黃油、黃金和蛋黃三種在深淺、明暗、輕重方面均不同的實物,使“黃”的實際語義范疇得到更充分的體現(xiàn)。兩部詞典還給出了“黃”用于形容黃種人皮膚的相關(guān)義項。相比之下,《現(xiàn)漢》對“黃”的釋義中雖然也用了絲瓜花和向日葵花兩種實物,但這兩種實物的顏色在深淺、明暗方面差異不大,并沒能有效地體現(xiàn)詞義的區(qū)間范圍。同時,絲瓜花并不常見,無形中增大了理解的難度。如果想要使釋義更加精密細致,“黃”的基本顏色義最好選用深淺、明暗不同的實物進行描述。即使如此,義項的顆粒度還嫌太粗,應(yīng)該根據(jù)“黃”的實際語用,將其用于形容黃種人膚色、土地之色、毛發(fā)和動物皮毛顏色時的相關(guān)顏色義也補充進來。我們試做如下擴充:
黃① 形容像小米、向日葵花或金子的顏色: ~小米│金~│樹葉~了。② 形容黃種人皮膚的顏色,接近小麥色: ~種人│~皮膚,黑眼睛。③ 形容土地、沙漠的顏色,接近大地色: ~土│~沙。④ 形容氣色不佳,顯得不健康的臉色;蠟黃: 面~肌瘦│她臉~得厲害。⑤ 形容白色的物體發(fā)舊,顯得不干凈: 泛~的老照片│白襯衫洗得發(fā)~了。
修改后的釋義,為基本色彩義補入了小米、金子兩種實物,使“黃”的顏色義表達有了由淺到深,由明到暗的變化,更能呈現(xiàn)出詞的語義范圍。在此基礎(chǔ)上,豐化了義項,補充了不同語境下的意義和用法,使義項更為全面,義例的配合更加緊密,便于學(xué)習(xí)、理解。
(三) 綠
綠① 像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由藍和黃混合而成: ~葉│嫩~│濃~│桃紅柳~│青山~水。
用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描述“綠”十分巧妙,因為大自然中的植物種類繁多,草和樹葉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深淺變化,用“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基本上能夠體現(xiàn)出“綠”顏色義的語義范圍,這里的顏色義很難再析出其他義項。但是,當我們說“他氣得臉都綠了”,其中的“綠”就不是指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而是形容因生氣、恐懼等原因造成的臉色發(fā)青的狀態(tài)。
參考《牛津高階》和《朗文當代》,兩部詞典都收了“綠”(green)用于形容人臉色的義項,用來形容不健康的臉色?!杜=蛟~典》的漢語釋義為“蒼白的;發(fā)青的;無血色的”,原文釋義為: (of a person or their skin)being a pale colour, as if the person is going to vomit,直譯過來是“人(看上去)蒼白,像是要吐的樣子”。《朗文當代》的相關(guān)義項為“蒼白的,不健康的”,原文釋義為: looking pale and unhealthy because you are ill,直譯過來為“因生病而顯得蒼白,不健康”。根據(jù)“綠”的實際使用和兩部英語詞典的釋義,我們試對“綠”形容人的臉色這一義項進行補充:
綠① 形容像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 ~葉│嫩~│濃~│桃紅柳~│青山~水。② 形容人因生氣、恐懼等而發(fā)青的臉色: 他氣得臉都~了。
(四) 黑
黑① 像煤或墨的顏色(跟“白”相對): ~板│~斑│~頭發(fā)│白紙~字│臉都曬~了。
“黑”的基本顏色義用煤和墨來做代表實物,這個不為錯,但“臉都曬黑了”這個例子中,“黑”就不是“像煤或墨一樣的顏色”。實際上,黃種人和白種人再怎么曬,也不可能曬成煤或墨那樣的顏色。在這個語境下,“黑”的真正含義是皮膚顏色深,接近于褐色(偏紅)或棕色(偏黃)。英語里這一意義的對譯詞為dark或brown?!杜=蚋唠A》中dark可用于形容頭發(fā)、皮膚、眼睛的顏色,釋義為“褐色的;黝黑的;烏黑的”(brown or black in colour);brown可用于形容皮膚顏色,釋義為“(皮膚)棕色的;被曬黑的”(having skin that is naturally brown or has been made brown by the sun),從給出的中文對譯形式來看,皮膚黑也即皮膚呈褐色或棕色。
參考《牛津高階》的釋義,這里完全可以補充一個“皮膚顏色深”的義項,并把例子“臉都曬~了”移在該義項下。試調(diào)整為:
黑① 形容顏色像煤或墨(跟“白”相對,②同): ~板│~斑│~頭發(fā)│白紙~字。② 皮膚顏色深: 他曬~了│我比她長得~│這件衣服顯得皮膚~│從海邊回來,他~了不少。
補充義項②后,“黑”的語義體系更為完備,也更符合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
(五) 白
白① 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
與“紅、黃、綠”相比,白色一般沒有深淺的變化,但是有冷暖調(diào)的區(qū)分。這里用來描述白色的霜和雪,都屬于冷色調(diào)的白?!杜=蚋唠A》“白”(white)的釋義為:“像剛下的雪或牛奶那樣的顏色”(having the colour of fresh snow or of milk),用雪和牛奶作為描述白的代表實物;《朗文當代》釋義則用雪、鹽和牛奶三種實物來描述“白”,原釋義為“像牛奶、鹽、雪一樣的顏色”(having the colour of milk, salt or snow)。雪、鹽偏冷,牛奶偏暖,用冷暖色感不同的實物來描述白色,就比全用冷調(diào)的實物描述白色更為精確、細致。此外,以下兩組用例也超出了“白”的釋義所指。
(11) 白凈/皮膚白/一白遮百丑
(12) 蒼白/她嚇得臉兒都白了
黃種人皮膚再白,也不會白得像牛奶或雪一樣。例(11)中的“白”實際上指皮膚顏色淺,跟形容皮膚顏色深的“黑”形成了反義關(guān)系。例(12)中的“白”,用來形容由于受驚嚇、生病或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臉上沒有血色的狀態(tài)。例(12)中的用法在《牛津高階》和《朗文當代》中也有收錄。《牛津高階》釋義為“因情緒激動或生病而皮膚蒼白”(pale because of emotion or illness),《朗文當代》釋義為“(因疾病、感情激動等而面色)蒼白的;無血色的”(looking pale, because of illness, strong emotion etc)。據(jù)此,可對“白”的釋義做如下調(diào)整:
白① 形容像霜、雪或牛奶的顏色(跟“黑”相對,②同)。② 皮膚顏色淺: ~凈│~皮膚│她長得~│一~遮百丑。③ 形容因受驚嚇、生病或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而臉上沒有血色;蒼白: 慘~│煞~│她病了,臉~得嚇人。
三、 余論
以上通過對《現(xiàn)漢》“紅、黃、綠、黑、白”5個顏色詞基本色彩義的分析,旨在說明這些詞的義項還可以分得更細致,釋義還可以更周全,精細化程度還有提高的余地。一方面,顏色所呈現(xiàn)的往往是一個由淺到深,由明到暗的連續(xù)區(qū)間,釋義時很難用一種或兩種區(qū)別度不大的實物來概括整個語義范圍,取兩種以上明暗、深淺、冷暖感覺不同的實物來描述顏色,好比在光譜上取了兩個以上的點為顏色區(qū)間“定位”,更能體現(xiàn)其語義范圍;另一方面,語文詞典如果過分強調(diào)概括性,忽視了實際語用中的細微差別,很多實際意義和用法就容易被忽略。
語文詞典因定位和讀者對象的不同,對釋義的精細化程度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總體來說,較為精細的釋義系統(tǒng),比粗疏的釋義系統(tǒng)更有利于讀者理解詞義,掌握用法,也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況且,釋義的精細化程度不高,也與掌握語料的多寡和人為因素有關(guān)。張志毅、張慶云(2015)就提出語文詞典義項分得不細、釋義較為粗疏“不完全是語言的實際情況的差異,而一部分原因是所見的語料多寡不同,或編者認識的粗精各異,所以提煉出的義項多少有別”。孫德宣(1981)在《論釋義的科學(xué)性》一文中也指出,“有些條目《現(xiàn)漢》漏收了詞義,倒不是由于資料中缺少某個詞義的用例,而是由于初稿編者疏忽,忙于趕任務(wù)或相互間協(xié)作不夠造成的”。這說明,解決了語料的問題,克服了人為因素,釋義的精細化程度是可以得到加強的。
要實現(xiàn)釋義的精細化,似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從語料出發(fā),通過實際用例來考查釋義是否準確,常用義項是否全面。2. 參考國外學(xué)習(xí)詞典,考查它們義項確立的情況,為我們提供參考。3. 借助歷時性詞典,對詞進行歷時的考查,驗證一些常用義項是否存在。4. 在分立義項時,注意不同的搭配和使用范圍,考慮區(qū)分搭配和使用范圍后,是否可以把義項分得更為細致。5. 在釋義中,盡可能考慮得更周全,提供更多的語義信息。6. 提供更豐富的例子,來佐證應(yīng)補充的遺漏義項或應(yīng)細分的子義項。
釋義的精細化,是一個使義項劃分更為細致,釋義更為準確全面,使釋義質(zhì)量不斷提高完善的過程。誠如譚景春(2017)所說,“詞典修訂沒有止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在不斷的修訂中才能逐步趨于完善”。詞典釋義的精細化,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
當然,提出釋義的精細化,并非否定語文詞典釋義的概括性原則,呂叔湘先生(2004)指出詞典釋義不宜過于概括,同時也不主張釋義過于細碎,他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修訂稿)》第69條中說: “分析詞義要適當運用概括的原則,避免兩極端。如不加概括,會流于因例為解,不但煩瑣,還有掛漏的危險?!毕瘛冬F(xiàn)漢》這樣主要針對國內(nèi)讀者的內(nèi)向型語文詞典,還是應(yīng)該在概括性和精細化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因此,本文在分析“紅”“黑”等詞義的實際語用時,并未舉盡式列出它們的全部用法,比如,在“桃花紅,杏花白”和“桃紅柳綠,相映成趣”語境下,此處的“紅”當是桃花那樣的粉紅色。在“他黑著臉走了”這個語境下,“黑”是形容生氣時的臉色。但我們并沒有把它們?nèi)甲鳛榱x項列進去。
我們希望,通過對顏色詞的考察來提出語文詞典釋義精細化不足的問題,借此引起詞匯學(xué)界、辭書學(xué)界對釋義精細化問題的關(guān)注和重視,使語文辭書的編纂水平更上一層樓。
附注
[1]《新明解國語辭典》和《牛津袖珍英語詞典》對“紅”的解釋轉(zhuǎn)引自陸尊梧(1982)。
[2]加下畫線的部分是筆者對英文釋義所做的翻譯,未加下畫線的漢語部分是詞典提供的漢語對譯。
[3]被釋詞為形容詞時,宜用“形容……”的釋義模式進行注釋,否則不易與動詞區(qū)分。
參考文獻
1. 陳曉鷗.漢語詞典釋義的不精細現(xiàn)象.辭書研究,1997(1).
2. 何九盈,王寧,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5.
3. 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王玉章等譯.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9.
4. 李紅印.顏色詞的收詞、釋義和詞性標注.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3(2).
5. 李仕春.漢英詞典100核心詞釋義對比研究.中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13(6).
6. 劉慶隆.談?wù)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的注釋形式.∥韓敬體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纂學(xué)術(shù)論文集.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
7. 陸尊梧.語文詞典的互訓(xùn)問題.辭書研究,1982(4).
8.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詞典》編寫細則(修訂稿).∥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五十年.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4.
9. 梅厄主編.朗文當代英語大辭典.王立弟等譯.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1.
10. 孫德宣.論釋義的科學(xué)性.辭書研究,1981(3).
11. 譚景春.詞典在不斷修訂中逐步完善——談《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 版條目修訂.辭書研究,2017(2).
12. 吳景榮,程鎮(zhèn)球.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0.
13. 張志毅,張慶云.理論詞典學(xué).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5: 217.
14. 中國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7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2,2016.
(商務(wù)印書館北京100710)
(責任編輯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