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語文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變得更加重要,而古詩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將群文閱讀設為教學的要求,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將群文閱讀應用于古詩文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的深意。本文將分析群文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并探究如何將群文閱讀更好地應用于古詩文教學。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古代詩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2-0046-02
語文并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運用語言。為了迎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語文教師也在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閱讀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積累各類優(yōu)秀的素材。群文閱讀是近些年在我國有了突破性進展的閱讀教學實踐。把群文閱讀和古詩文教學相結合,一定可以為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活力與生機。
一、群文閱讀概述
群文閱讀指的是群文閱讀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把文章以聚攏為群的形式進行閱讀教學。要想讓群文閱讀起到好的效果,構建文章群是關鍵的步驟,并不是隨便把幾篇文章劃分為一組就可以開展群文閱讀了。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教材,在設計時都包含了一些群文閱讀的理念,如某一個單元全都是說明文或者散文,這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在連續(xù)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特色[1]。教材編輯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情況和預期的教學效果,把文章按照一定的組合進行群文閱讀。
二、群文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
(一)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群文閱讀不像傳統(tǒng)教學按照教材固定的順序進行課文講解,而是打破單元甚至書本的限制,挑選更合適的文章進行連續(xù)學習,以達到“一篇帶多篇,多篇帶一本”的效果。有的教師甚至會把教學延展到課堂之外,通過挑選課文文章或讀書會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文章。這種對教學資源的整合是有目的性、計劃性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教學計劃,再挑選合適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需要教師在課前花不少的時間做準備工作,但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精神
群文閱讀主張集體構建的教學過程,非??粗貙W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就像是一個引路人,陪伴著學生學習。雖然群文閱讀是由教師來挑選文章,但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同點,更好地理解背后的目的。學生的能力或許不足以構建一個完美的課堂,所以課堂上需要師生之間的溝通、同學之間的溝通。學生通過交流彼此的思想和意見共同學習,才能形成集體構建的教學過程,更好地發(fā)揮群文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
三、群文閱讀在高中古代詩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按古詩文作者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按古詩文作者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手段,尤其是把作者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背景下所作的文章進行對比,可以感受出其中的情感變化。如對于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宋代詞人李清照,人教版語文必修四將她的兩首詞《醉花陰》和《聲聲慢》放在了一起,讓學生進行學習。《醉花陰》中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笔撬谥仃栔H思念已故丈夫的相思之情;《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碧N含的則是國破家亡、淪落天涯的孤獨[2]。寫這兩首詞時,李清照的丈夫已經(jīng)離世,所以她的詞中總是帶著憂愁和思念。其實她也曾寫下過“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如夢令》,她的筆下也曾洋溢著青春的歡樂和對往事的懷念。像這樣結合作者的生平,分析寫作時不同的故事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背后的深意。
(二)按古詩文背景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把同一時代背景下不同作者寫的詩文放在一起學習,也可以通過對比的反差體現(xiàn)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最典型的就是同出唐朝的李白和杜甫,二人都是唐詩創(chuàng)作的集大成者,但在人們的印象中,李白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杜甫卻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提起李白,無論是《蜀道難》中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還是《將進酒》中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都帶有明顯的浪漫主義色彩[3]。說到杜甫,人們又難忘他的“三吏”和“三別”。雖然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們同樣身處唐朝,為何詩的風格會相差這么多呢?通過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結合歷史事實進行分析。如這十一年的差距讓李白真實地感受到盛唐的繁華,在開元盛世寫下許多豁達豪邁的名篇。755年,持續(xù)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爆發(fā),那時的杜甫也不過43歲,而李白甚至沒有活著見到亂世的結束。正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杜甫寫下了《春望》中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表達愛國之情。進行群文閱讀時,不僅相似之處可以拿來對比,古詩文中不同的情感也能從另一個角度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三)按古詩文情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根據(jù)古詩文表達的不同情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如杜甫的《春望》和李清照的《聲聲慢》都是表達憂國傷懷之情;陶淵明是著名的田園派詩人,除了他的《歸園田居》,謝靈運的《登池上樓》、王維的《竹里館》、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都是田園詩的代表作。這些詩有些在以前的課本中學習過,有些并沒有入選高中語文教材,但群文閱讀的特色恰好就是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通過更多樣的詩文選擇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要想把群文閱讀更好地應用于高中古代詩文教學,教師一定要提前設置教學目標,如是希望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一類情感,還是讓學生通過不同情感的對比思考其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詩文學習,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完善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朱廷越,康麗軼.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9(34).
[2]羅蓓蕾.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選擇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8).
[3]詹碧容.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策略探微——以“感悟杜甫的孤月情懷”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5).
【作者簡介】
戰(zhàn)琳(1981~),女,遼寧營口人,漢族,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