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心宏
摘 要: 作為暢銷書的一種類型,紙媒“腰封”的數(shù)字奇觀、電商平臺的口碑效應(yīng)與官場小說的影視改編助推了官場小說的暢銷,而偽裝的反腐、窺視的快感、揭秘的“成長”成為諂媚讀者的閱讀內(nèi)容。官場小說的“誰在看” “怎么寫”與“何以看”建構(gòu)了受眾視角的角色帶入、內(nèi)容呈現(xiàn)與情節(jié)設(shè)置的敘事策略。在官場小說暢銷的背后,寫實主義“揭腐”與“販腐”內(nèi)生出經(jīng)驗性敘事與功利性閱讀心理,潛隱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思想與實踐,遮蔽的是社會公共價值敘事聲音的在場。
關(guān)鍵詞:官場小說;暢銷書;敘事策略;實用主義;接受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7356(2020)-02-0044-05
引言
莫言曾將中國當代小說分為“反腐敗小說、官場小說、新都市言情小說、農(nóng)村題材小說”等七種類型[1]。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與“反腐敗小說”與“官場小說”家族相似,對官場“錢、權(quán)、色”書寫的小說文本,其稱謂尚有“問題小說、政治小說、權(quán)謀小說、諷刺小說、時政小說、機關(guān)小說”等別稱。“官場小說”脫胎于“反腐敗小說”,以王躍文《國畫》 (1999)與閻真《滄浪之水》 (2010)等為代表而漸慢成名。近二十年來,官場小說的基本研究范式主要有:首先,官場文化研究。以世紀之交出現(xiàn)的“官場小說熱”為切入點,一是基于官場文學流變的角度,研究當代官場小說與清末“譴責小說”在歷史根植、文化語境、敘事手法上的差異;二是以“官本位”傳統(tǒng)與當代社會轉(zhuǎn)型為切入點,研究官場潛規(guī)則背后的政治生態(tài)、歷史成因與社會成因問題;三是基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眾文化”三元分化角度,研究“官場小說熱”背后的政治倫理與大眾文化消費問題。其次,官場人物形象研究。一是以官場中人的“蠢者” “隱者”“邊緣人” “知識分子” “秘書”等人物為研究對象,探究人物角色的精神面影、價值取向與文化人格等問題;二是以“錢、權(quán)、色”三元素為核心要素,研究官場中人的心理扭曲、人性扭曲、價值觀扭曲等人性問題。第三,敘事策略研究。通過“官場小說”與“反腐敗小說” “政治小說” “權(quán)謀小說”等對比較性研究,多元化探討了創(chuàng)作風格、類型、手法上的差異,其中重點研究了“反腐小說”與“官場小說”在結(jié)構(gòu)主義與解構(gòu)主義敘事策略上的差異。官場小說是對官場文化、官場生態(tài)的一種揭示。但是,作為暢銷書的一種類型,官場小說的“誰說好看” “怎么好看”與“看到什么”等營銷策略、敘事策略、敘事交流與閱讀心理研究卻相對缺失。
一、“誰說好看”:官場小說的營銷策略
白燁先生認為“官場小說并非是文學題材的一種命名,而主要是文學銷售方面的一個分類。”[2]按照約定俗成的市場標準, “短時期內(nèi)生產(chǎn)銷售大量的圖書可稱為暢銷書”[3]。基于銷量而言,官場小說的讀者群體較為龐大,如王躍文《國畫》一夜風行之后,此前的《官場春秋》加印多達11次,發(fā)行14萬多冊。陸天明的《省委書記》 月發(fā)行量曾達25萬冊,周梅森的《至高利益》與《中國制造》、王曉方的《駐京班主任》等均成為銷量過百萬的超級暢銷書。作為暢銷書的一種類型,官場小說的行銷之道與商業(yè)宣傳密不可分。
一是暢銷書的“數(shù)字奇觀”宣傳。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說,暢銷書講述的是“對方最想聽的故事”[4]。從暢銷書的宣傳策略來說,“出版商對一部暢銷書的宣傳、推銷極為關(guān)注。精心設(shè)計封面、裝幀,一切為讀者著想?!盵5]體現(xiàn)在官場小說“腰封”上道破機密之語吸引了讀者眼球。大眾傳播時代讀者短缺的不是知識而是注意力,而注意力則是一種稀有資源,為此,一是在暢銷書腰封設(shè)計上“數(shù)字奇觀”的商業(yè)吆喝, 《滄浪之水》 (2010,人民文學出版社)寫的是“40萬讀者口耳相傳,十年暢銷不衰”;丁邦文的《中國式秘書》有“新浪點擊率突破1000萬”,黃曉陽的《二號首長》腰封寫到“點擊率超過4 000萬”等,類似的商業(yè)宣傳不一而足。二是從大眾文化消費角度來說,諸如“入仕必讀書”“晉升必讀書” “守位必讀書” “潔身必讀書”等官場小說的功能定位,出版商所迎合的是讀者的從眾心理與購買欲望,意即“銷路的要求優(yōu)先于其他的考慮”[6]。三是在官場文學“聯(lián)名推薦”宣傳策略上,作家之間的相互借力為圖書的暢銷起到了吹鼓手的作用。
二是電商平臺銷售的口碑效應(yīng)。以某電商平臺上《國畫》與《滄浪之水》銷售為例, “商品評論”模塊中分別有1.5萬與3萬多條評論,好評率高達99.2%,銷售量與好評率均呈現(xiàn)雙高態(tài)勢?!伴喿x和理解一篇文學文本,猶如本文的生產(chǎn)一樣,也被認為是一種社會的能動性?!盵7]電商平臺的好評之贊,助推了功利性閱讀的心里定勢,促進了讀者經(jīng)驗分享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又稱“從眾心理”,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信息影響來自于其他人為自己提供事實證據(jù)?!盵8]其結(jié)果,就是“根據(jù)他人而做出的行為或信念的改變”[9]。在Web 2.0網(wǎng)絡(luò)在線互動平臺上,買家一般做“點贊” “評論”和“分享”三件事,而電商平臺上對某一商品的“點贊”“評論”和“分享”又為潛在購買者提供心理暗示。源于客戶發(fā)言的匿名性、公開性與民主性, “趨同心理”形成了“輿論氣候”非強制性的從眾心理,使得從眾心理使占據(jù)最多數(shù)的好評率逐漸升高, 《國畫》與《滄浪之水》的存在便是一則證明,因為“輿論氣候”提供的是草根化“相信群眾”的數(shù)字依據(jù)。
三是影視改編的助力。莫言將“反腐敗小說”界定為“當前的主旋律的小說,也是最易受到表彰的小說,這類小說最易與影視相連?!盵10]新世紀以來,《蒼天在上》 《大雪無痕》 《忠誠》 《省委書記》 《國家公訴》 《絕對權(quán)力》 《至高利益》 《我主沉浮》 《國家干部》等小說改編的反腐劇的熱播,加快了同名反腐小說重印與加印。時隔十年, 《人民的名義》作為社會主義主旋律的反腐劇,意料之中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在大眾傳播時代, “當代文化中電視擁有一種符號暴力,其高收視率和圖像功能遠遠凌駕于文字媒介之上?!盵11]但是,小說文本看似邊緣化,但由其改編影視的高收視率促進了小說原著的熱銷。源自電視媒介的自身影響力,就官場小說的暢銷而言,電視媒介側(cè)面或暗中實施商業(yè)化的營銷策略,從而形成了隱秘合作的互利關(guān)系。實際上,模糊思維的“反腐敗小說”與“官場小說”未加區(qū)分,“官場小說”成了“反腐敗小說”的周邊產(chǎn)品,使得“官場小說”搭上了“反腐小說”順風車而成了暢銷圖書。
二、“為何好看”:偽裝的敘事與諂媚的迎合
“官場小說的最大讀者,也正是官員自身?!盵12]根植于數(shù)千年的“官本位”社會,官本位社會中的任何單位、機關(guān)都有級別,企事業(yè)單位亦復如此。官場小說閱讀群體的多元,使得官場小說成為一種暢銷書。在展示性官場小說敘事中,官場潛規(guī)則、人情關(guān)系、圈子文化等為其主要內(nèi)容。但是,潛規(guī)則其實是一個悖論,因為但凡是規(guī)則,則都應(yīng)具有公開透明性;而“潛規(guī)則”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要根除所有潛規(guī)則卻又很難辦到。因而,“展示性”潛規(guī)則敘事所內(nèi)生的主題,基本上是官場明暗規(guī)則的經(jīng)驗性敘事。
第一,偽裝的反腐心理迎合。從受眾角度來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國家公訴》 《絕對權(quán)力》 《我主沉浮》 《國家干部》 《省委書記》 《至高利益》 《蒼天在上》 《大雪無痕》等反腐敗小說,滿足的是民眾對官員腐敗的憎恨情緒的發(fā)泄。但是,反腐敗≠展示腐敗。反腐敗之“反”有主流敘事聲音的在場,在揭示腐敗背后存有建構(gòu)主義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追求。與反腐敗小說相異其趣, 《國畫》 《滄浪之水》 《當官是門技術(shù)活》 《二號首長》等在洞悉官場游戲規(guī)則的外衣下,反腐成為不在場與被弱化的聲音,官場潛規(guī)則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反向致用”的對象。確實,官場“潛規(guī)則”形式隱蔽卻又效力非凡,而“揭秘的泄密”迎合的無非是利己主義圖名求利的公開秘密。
第二、探秘的大眾文化消費。當前工具理性主義愈演愈烈,功利主義成為普遍的價值范式。“官場文學”暢銷的底牌在于“熟悉的陌生”的敘事對象?!笆煜ぁ痹谟凇巴庠凇笨吹靡姷男问?, “陌生”在于“內(nèi)里”看不見的內(nèi)容。就前者,官場成為被看、被說、被嬉戲、被消費,甚至被娛樂的對象;就后者,則在“去道德判斷”敘事中,官場的潛規(guī)則、利益圈、腐敗鏈、角斗場,是誘發(fā)讀者興趣點與興奮點。沉浸于官場權(quán)力游戲規(guī)則、官場平衡術(shù)等敘事,不乏一些披著文學外衣對如何做官進行教導和指南的讀物。新時期以來,從改革文學、九十年代沖擊波小說、反腐敗小說到官場小說,官場小說走了一條“揭示腐敗—反對腐敗—沉醉腐敗”的畸形之路,而“沉醉腐敗”源于寫實主義的官場書寫,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是客觀而原生態(tài)的描摹,官場非黑非白,其人物非好非壞,其事件非對非錯,巨大的真實性是其魅力所在?!盵13]顯然, “沉醉腐敗”在“展示性”寫實主義與“不正名”功利主義閱讀中,官場小說成了官場探幽、探奇與探秘的文化消費品。
第三、揭秘的“成長敘事”。官場小說的暢銷在于對大眾成功夢的宣揚與企望,迎合的人們對成長、成功、成名的現(xiàn)實追求,繼而成為讀者喜歡的一種故事類型。巴赫金曾對小說類型進行過劃分,其中的一類便是“人的成長小說”[15]?;诖?,官場小說腰封上“官場教科書”宣傳使其成為“官場中人成長小說”的另一稱謂。本雅明曾指出: “注重實用是天生的講故事的人的特性。任何一個真正的故事,都有一個最本質(zhì)的特性:無論顯白還是隱微,它總要包含有用的東西。”[16]據(jù)此,就官場小說“有用的東西”的“經(jīng)驗傳授”來說, “有用的東西”體現(xiàn)為“官場教科書”實用主義的功能定位。根植于千年“官本位”社會,文學“擬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成長敘事”切合的是最一般意義上的人性趨利避害的世俗心理,內(nèi)中探尋的是官場游戲規(guī)則的“常理、常態(tài)、常情”。唐達天《一把手》 (2009)有言“權(quán)力危乎高哉,操弄不亦樂乎”,又言“給政治注入神性,給現(xiàn)實注入靈性,給官員注入德性,給社會注入理性,看《一把手》 (2011)就可以了?!盵17]小說在官場進/退、顯/隱、陽謀/陰謀、順境/逆襲敘事中,勾勒官場游戲規(guī)則的丘壑縱深,演繹了官場中人的思維方式與處世哲學,使得“取經(jīng)式”閱讀成為經(jīng)驗期待的可能。故而,官場小說越是暢銷,越是證明讀者對“官場成長”的某種經(jīng)驗期待。再以閻真的《滄浪之水》為例,小說上半部為池大為官場“屈辱史”,下半部為其官場“發(fā)跡史”,其人的官場下沉與升遷呈“V”型結(jié)構(gòu)。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上半部為官場“初入者”與“懵懂者”,下半部為官場“覺醒者” “竊喜者”與“從俗者”。在敘事視角上,上半部為官場“被看”的客體,下半部則為官場“看人”的主體;前者是“出世的精神”的邊緣看中心,后者是“入世的精神”的中心看邊緣。池大為“官場成長”的“V”型結(jié)構(gòu),內(nèi)寓“不識官場→適應(yīng)官場”與“不懂潛規(guī)則而被規(guī)則→適應(yīng)潛規(guī)則而利用潛規(guī)則”的經(jīng)驗過程。源于小說先抑后揚的結(jié)構(gòu)設(shè)置,讀者產(chǎn)生的是人物角色的代入感與參與感,這也是讀者“成長經(jīng)驗”閱讀的心理驅(qū)動力所在。
三、“怎么好看”:官場小說敘事策略
首先, “誰在看”的驅(qū)動力閱讀。敘事學家認為“視角確實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從來沒有絲毫未加工的事件或事實,而只有以某種方式表現(xiàn)的事件?!盵18]華萊士·馬丁指出: “正是敘事視點創(chuàng)造了興趣、沖突、懸念乃至情節(jié)本身?!盵19]因而,小說敘事關(guān)系到“誰看、看誰、誰在看”的觀點、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問題,特別是讀者的審美期待與價值期待問題。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就是作者并非全知全能,這意味著書寫官場必須有一個看清、看細、看真、看全的高度問題,于是一般采用“全知視角”敘事。與此同時,在官場小說的人物譜系中,秘書、司機平凡的不平凡的人,作為角色化、功能化的“暗探”與“臥底式”人物角色,體現(xiàn)出敘事者的審視官場、把玩官場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以秘書(長)為例,王曉方的《市長秘書》系列、洪放的《秘書長》系列、韶華的《省委書記和他的秘書們》、何申的《秘書長》、于卓的《首長秘書》都是官場中的“秘書”作為敘事的主角,而“秘書”無疑是特殊的職位,能接觸各路人馬,他們看到、聽到、了解到的則是一般人無法了解的事實(包打聽),誠如唐達天的《當官是一門技術(shù)活》所揭示的,很多時候,又并沒有那么消息靈通,卻還得假裝通透(聾啞人);必須在最需要的時間、地點隨時出現(xiàn)(消防隊員),又得隨時準備留守(守門員);把一切看在眼里,是最清醒的參與者(潛水員),又是最“近視”的局外人(近視眼患者),不能從屬于任何派系(無黨派人士);要慎言慎行,不能有絲毫懈怠,絕對的八面玲瓏(管家),必須是最能踩著鋼絲跳舞的人(走鋼絲者)。據(jù)此,基于“作者—文本—讀者”敘事交流,演繹成文本內(nèi)部世界“面對面”的“誰說”與“誰聽”敘事交流關(guān)系,意即,“官場文學”的暢銷,明證的是“看到什么”的實用主義經(jīng)驗期待問題。
其次, “逆崇高”敘事策略?!澳娉绺摺?(the Counter Sublime)也稱“反崇高”[20]?!澳娉绺摺笔菍ο惹啊俺绺摺钡姆磩?,含有“重新審視”、 “否定”甚至“推翻”的意味,但本質(zhì)上又是對“崇高”尋找與價值預(yù)設(shè)的一種精神追求。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張平的《抉擇》、周梅森的《中國制造》與《國家公訴》、陸天明的《蒼天在上》 《大雪無痕》與《省委書記》、張成功的《黑洞》等開創(chuàng)了以反腐為主題和創(chuàng)作模式的官場小說的先河,得到官方的認可與大眾的接受,有的作品還獲得了國家圖書獎。與旗幟鮮明的反腐文學不同,寫實主義官場小說體現(xiàn)在“逆崇高”解構(gòu)主義敘事中,消解的是“反腐小說”所建構(gòu)的正面人物的“闊大的形象?!盵20]后現(xiàn)代認識論的“不確定、懷疑、真理的多側(cè)面”顯示出后現(xiàn)代式的懷疑與不信任,即“我相信,但是……” (I want to believe,but)。因而, “逆崇高”的官場寫實主義消解了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的既定權(quán)威。但是,這并不意味作者完全沒有價值傾向或思想向往,相反則是將其價值觀念負載于文本中的某一人物而展現(xiàn)出來。以《駐京辦主任》 《滄浪之水》 《國畫》 《中國式秘書》等為例, “逆崇高”寫實主義的官場探秘、告密、解密,諸如官場“酒桌文化” “醬缸文化” “圈子文化”與“厚黑文化”等成為被揭示的對象,小說中的丁能通、池大為、朱懷鏡、黃一平等作為角色化、功能化、視角化的不紅不黑、不黑不白的灰色人物,則是“逆崇高”敘事策略的人物證明,這些系列化灰色人物的存在,消解的是反腐小說的黑/白、正/邪、公/私等價值觀的是非判斷。
三是“情節(jié)”的誘人力量。美國邁克爾·科達在其《暢銷書的故事》中指出: “暢銷書的金科玉律就是情節(jié)第一”[21]。官場小說作為暢銷書的一種命名,官場小說文本中的懸疑、驚險、刺激的故事情節(jié),使其堪稱懸疑推理小說。在跌宕起伏的誘導式、啟發(fā)式“情節(jié)制勝”敘事中,通過“秘密分享”重復、鞏固、孕育讀者的價值觀和觀點。當然,官場中的傳奇其實也并不“奇”,不過是用“奇”來勾連官場的方方面面。王曉方的《駐京辦主任》、許開禎的《省委書記》、唐達天的《當官是一門技術(shù)活》、黃曉陽的《二號首長》等在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設(shè)置中,以相聲表演“抖包袱”方式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是一種臨場感,這也如蘇珊·朗格所言“一部小說不是一套倡議,或一份清單,或一堆議程,或一個未確定的、可修改的旅行計劃?!盵22]在“未確定”的“情節(jié)旅行”中,官場上權(quán)錢色三元糾葛的迷局、危局、僵局、迷案、迷情等成為窺視性閱讀的主要看點:一是讀者被某一情節(jié)背后的隱蔽力量所吸引,生成的是官場“秘密分享”;二是有足夠的官場文化附加值,讀者在“情節(jié)之旅”中生成出擬態(tài)官場的情境在場感、角色代入感與人物體驗感。
四、“何以看”:功利主義的接受效果
英國的羅素在《權(quán)力論》中指出: “在人類無限的欲望中,位居首位的權(quán)力欲和榮譽欲。”[23]阿克頓公爵在《權(quán)力與自由》中則指出“權(quán)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quán)利絕對使人腐敗……在所有使人類腐化墮落和道德敗壞的因素中,權(quán)力是出現(xiàn)頻率最多和最活躍的因素?!盵24]因而,權(quán)力失去了監(jiān)督,其后果正如塞繆爾·亨廷頓所言“腐化總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25]體現(xiàn)在“反腐敗小說”敘事中, “揭腐”的目的是“反腐”,旨在彰顯社會公平正義,弘揚從政之德與人格操守。因而,從“反腐敗小說”的“反腐”到寫實主義“官場小說”的“販腐”, “反腐”引導讀者“循尊蹈圣”的理念及其實踐,而“販腐”則以“反腐”為幌子,創(chuàng)作者帶著欣賞、取悅乃至兜售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使得官場小說創(chuàng)作陷入了揭示潛規(guī)則的敘事怪圈,典型的如“回避是非、消解道義、躲避責任、解構(gòu)崇高”等灰色的潛規(guī)則敘事,缺乏的是“黨、民、責、戒”意識,也無“權(quán)為民所賦,權(quán)為民所用”的概念,相反則醉心于官場權(quán)術(shù)、游戲規(guī)則、圈子意識、山頭意識、幫派主義等精細刻畫。從“販腐”的寫實到功利性閱讀,官場小說成為另類“官場教科書”的心態(tài)魔力書。然選擇性書寫官場“哄、寵、媚”且大肆渲染官場為潛規(guī)則,遮蔽的是官場文化的清流,知識分子不能以“道”自任自重,使命情懷出現(xiàn)了缺位與缺席,繼而滑落到“貪利”與“嗜勢”地步。
因為好看,所以暢銷,但官場小說卻隱藏著深刻的思想危機。在權(quán)力中心主義敘事中,一切都因權(quán)力而聚,又因權(quán)力而散。缺失了權(quán)力中心的“錢-權(quán)-色”書寫,無論是反腐敗小說還是官場小說,讀者便無半點閱讀興趣。如果說“反腐小說”二元對立的“黑/白、正/邪、好/壞、廉/貪”書寫過于理想主義,那么官場寫實的貼地飛行又跌入了理想主義的缺席,特別是官場中人明哲保身、邀功諉過、左右逢源,顛倒是非、模糊好壞的思想與實踐,解構(gòu)的是公共角色三觀的正向引領(lǐng),踐踏的是法律尊嚴,矮化的是人格操守,精致的利己主義成為立身處世的中心原則。然而,正如契訶夫所言:“一個民族的力量和救星在它的知識分子身上,在那些正直的、思想著的、有感情的、善于工作的知識分子身上?!盵26]遺憾的是,官場小說中的知識分子適逢仕途不順時,往往將仕途失意歸咎于社會客觀原因,卻又不“反諸己”反省反思。約翰·伯格(John Berger)指出“人人都在閱讀,但閱讀的不是書?!盵27]從功利主義出發(fā),反腐敗小說建構(gòu)了審美意識形態(tài)主流式閱讀;官場小說則內(nèi)生出實用主義反抗式閱讀,而后者的從思想到實踐,則極有可能“尋入歧途與誤入歧途”。[28]
[參考文獻]
[1] ?莫言. 作家和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J]. 文史哲,2003(2):151.
[2] ?白燁. “官場文學熱”的背后[J]. 領(lǐng)導之友,2011(5):40.
[3]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 中國超級暢銷書大解密[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4.
[4] ?高朋. 賣故事[M].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148.
[5] ?(英)約翰·蘇特蘭. 暢銷書[M]. 何文安編 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14.
[6] ?(美)劉易斯·科塞. 理念人[M]. 郭方 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357.
[7] ?(德)H·R·姚斯等.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 金元浦 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397.
[8] ?(美)戴維·邁爾斯. 社會心理學[M]. 侯玉波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73.
[9] ?(美)戴維·邁爾斯. 社會心理學[M]. 侯玉波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53.
[10] ?莫言. 作家和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J]. 文史哲,2003(2):151.
[11] ?周憲. 視覺文化與現(xiàn)代性//文化研究 第一輯[C]. 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28.
[12] ?劉煒. 黃曉陽:官場不是非黑即白[N]. 民主與法制時報,2012-7 -30 ,A5 版,第2頁.
[13] ?彭學明. 中國文學的對子眼[J]. 小說評論,2011(3):58- 59.
[14] ?白燁. “官場文學熱”的背后[J]. 領(lǐng)導之友,2011(5):40.
[15] ?巴赫金. 小說理論[M]. 白春仁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30.
[16] ?(德)本雅明. 寫作與救贖[M]. 李茂增等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82-83.
[17] ?唐達天. 一把手[M]. (第1-2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2.
[18] ?趙毅衡. 符號學文學論文集[M].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206.
[19] ?(美)華萊士·馬丁. 當代敘事學[M]. 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28.
[20] ?(美)布魯姆. 影響的焦慮[M]. 徐文博 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4;106.
[21] ?(美)邁克爾·科達. 暢銷書的故事 [M]. 卓妙容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2] ?(英)蘇珊·桑塔格. 同時[M]. 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227 .
[23] ?(英)羅素. 權(quán)力論[M]. 靳建國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3.
[24] ?(英)阿克頓. 自由與權(quán)力[M]. 侯建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2001:342.
[25] ?(美)亨廷頓. 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 李盛平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8:59.
[26] ?(俄)契訶夫. 契訶夫小說集(5)[M]. 汝龍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133.
[27] ?(英)伯格. 講故事的人[M]. 翁海貞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13.
[28] ?(法)布爾迪厄. 國家精英[M]. 楊亞平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317.
Abstract: As a type of bestsellers, the digital spectacle of paper media "waist seal", the word-of-mouth effect of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 of officialdom novels have boosted the popularity of officialdom novels, while the disguised anti-corruption, pleasure of peeping and "growth" of revealing secrets have become the reading contents that flatter readers. These questions of "who are reading", "how to write"and "how to read" in officialdom novels construct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role substitution, content presentation and plot setting from the audience′s perspective. Behind the popularity of officialdom novels, the realism of "exposing corruption" and "selling corruption" give rise to the psychology of experiential narration and utilitarian reading, which hides the delicate egoist′s thought and practice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narrative voice of social public value.
Key words: officialdom novels; bestseller; narrative strategy; utilitarianism; reception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