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吳雷達
摘 要:語言是交流的基礎,也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必須予以充分重視。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注重英語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也注重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體現。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的滲透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育人功能,落實英語教師育人職能,為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本文簡要探討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對其現狀進行分析,并簡單闡述如何加強課程思政元素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英語教學;教學質量;綜合素質;提升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僅僅是思政部門的工作職能,而是已經影響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高職英語也應當滲透思政教育,打造“課程+思政”的新型教育模式。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高職英語是一門基礎學科,知識點眾多,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基本交流技能是主要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其英語綜合素養(yǎng)、引導其建立正確的國際發(fā)展觀也是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提升方面,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與滲透。在新時代的要求下,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達到思想教育與英語知識教育的協(xié)同發(fā)展,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且具備良好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人才也是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yǎng)和基礎知識的教育放在首位,反而輕視了在英語教育中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課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建立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忘本”的情況較為嚴重,為了追求本土化內容,教師更加注重英美文化的教育,反而忽略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學生崇洋媚外心理的產生。當前的大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對國家、民族、社會的發(fā)展不關心,反而對英美國家的文化感興趣,本土文化意識較為薄弱,民族自豪感較差。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背景下,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但是其思想道德、價值觀方面依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對其后續(xù)的發(fā)展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
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路徑分析
綜合上面的情況來看,打造“課程+思政”的英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加強課程思政元素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進一步融入,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的進一步滲透:
1、在教學內容上滲透思政元素
在教學內容上,除了基本的英語知識的教育與傳授之外,還應加強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進一步滲透,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積極傳播和踐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不以貶低本土文化的方式來抬高英美文化,進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內容的設計上,教師可以將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作為基礎,依托于互聯(lián)網資源以及課堂教學等渠道,充分挖掘英語教學相關資料,特別是與當前文化價值觀念相匹配的資源,滲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用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樹立正確的交際觀。
2、在教學方法上滲透思政元素
第一,情景教學法。高職英語教學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來加強課程思政元素的滲透。在實際情況中,教師可以用立體化、生活化的經驗來解讀英語教學資源中潛在的思政教育價值,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場景,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創(chuàng)設的場景中,將鮮活的案例拿到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及價值認同。在情景教學法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互動,如: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情景對話以及小組合作等方式,教師根據教育的需求為每堂課設定一定的主題,并要求學生按照主題在課堂上進行表演,或是將表演制作成視頻上傳到班級的共享平臺,通過整個過程來加強課程思政的進一步滲透。如:課堂主題設置成宴請賓客傳播我國飲食文化、為游客介紹名勝古跡、就某一商品進行商務談判等。
第二,互聯(lián)網教學法。我國早已經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毫不夸張地講,每個學生都是網民。因此,教師恰好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來展開針對性教學,將課程思政通過互聯(lián)網傳遞給學生,幫助并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師采用直播的形式進行教學,雖然疫情對教學產生一定影響,但是疫情期間的各種事跡都可以作為課程思政的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將疫情期間發(fā)生的各種事跡作為教育的題材,滲透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其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3、在教學實踐上滲透思政元素
在教學實踐上,教師應當要加強各種實踐,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將英語知識和思政內容內化,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教育的內容。比如,通過演講比賽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演講主題的合理設計來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如:將主題設計為“My dream”,意在鍛煉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站在民族的角度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此外,高校應當要加強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鍛煉口語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多地接觸崗位的運作模式,培養(yǎng)自身正確的職業(yè)觀。
4、在教學評價上滲透思政元素
在教學評價方面滲透課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引入新的評價方式,尤其要摒棄以考試成績?yōu)橹鞯脑u價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評價和指導。第一,轉變考試方法,教師可以在考試方法中融入實踐考察評價內容,將平時學生實踐過程中展現出的綜合情況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并做出客觀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采取措施自我完善,針對性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
第二,在評價的方式上,教師可以采取互評的方式,因為學生之間的了解要比教師更加透徹,采取互評的方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自身的不足,特別是在英語學習和交際過程中的不足,特別是在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下,課程思政元素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滲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超.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元素融入文化課程教學實踐路徑[J]. 農家參謀,2020(01):264.
[2]劉冬霞,李國新.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文化課程課堂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路徑[J]. 智庫時代,2019(24):38+60.
[3]靳磊. 新時代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有效路徑研究[J]. 北極光,2019(09):174-175.
[4]黃超. “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元素融入文化課程教學實踐路徑[J]. 農家參謀,2019(21):270.
[5]唐海風. 課程思政:高職專業(yè)課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J]. 科技風,201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