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杰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需要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方法的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學生樂于參與教學過程,同時,需要采取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治意識培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法治意識培育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C-0013-02
目前,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是理論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抽象的理論對于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學習起來較困難,學生因此失去了學習興趣。法治教學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及認知規(guī)律相距較遠,這是致使法治意識培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的“輸液式”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興趣,也是導致教學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而活潑好動的初中學生喜歡在變化且生動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中接受知識、提升能力,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訴求,只有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提高知識的轉(zhuǎn)化率,增強學習自信。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法治意識的培育策略,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根據(jù)學情,提高法治教育的針對性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可塑性強并容易接受新事物。然而初中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僅是靠自身的形象思維感性地對事物進行認知與判斷,尤其對于法治知識的理解,因為沒有知識的儲備以及在初中學段初次接觸法治知識,所以很難對知識點有深入的理解,以及運用法律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的實際,采取相應對策,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高學生對法治知識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在教學中要把關注點放在教材與學生知識儲備的實際上,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與內(nèi)化。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提供適當?shù)谋尘百Y料或者結合具體案例提高教學的形象性與具象性,使學生具體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在學習《法不可違》時,教師為學生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關案例,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法,并且懂得為什么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通過多媒體播放《國家憲法日》的相關視頻促進學生對相關法律條文的學習,并且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交流中找到自身學習的盲點與缺陷,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思維中進行知識的構建。
二、更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灌輸講解的教學模式,學生受教師指令的牽制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很少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的課堂權威地位高高在上,學生因此對教師產(chǎn)生敬畏感,同時也不喜歡提出問題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式交流學習。缺少學生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課堂教學,機械性、重復性的聽講與訓練,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因此,必須對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才能給學生知識轉(zhuǎn)化率的提高提供轉(zhuǎn)機。
(一)實施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可以帶給學生切身體驗的機會,因為學生對于生活是相當熟悉的,如果能夠?qū)⒔虒W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就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深化。在學習《法不可違》時,教師向?qū)W生展示相關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并且引導學生思考,當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應該怎樣處理?讓學生明白受到不法侵害就要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護,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應該如何通過相關程序進行維權,在教學中教師列舉的案例都來源于生活,如到超市購買的物品出現(xiàn)問題等,學生在學習時也不會產(chǎn)生陌生感,就會集中注意力進行理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運用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因其突出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對于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非常有效,因此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在小組合作互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小組設置學習任務,以便在任務驅(qū)動的情境中,使學生努力探索,最終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小組合作中學優(yōu)生的帶動作用,讓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形成學習幫扶關系,學困生在遇到問題時向?qū)W優(yōu)生請教,學優(yōu)生發(fā)揮自身知識學習優(yōu)勢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揚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形成獨立思考、樂于合作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能夠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以提高自身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能以法治的觀念去觀察與分析,以法律來鑒別行為,提高依法辦事的意識。
(三)開展實踐教學
初中學生處于校園學習的封閉狀態(tài),那么如何開展實踐教學呢?實際上,實踐教學就是使法治教學與實踐相聯(lián)系,聯(lián)系實踐情境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置身真實的實踐情景當中,強化自身體驗,把法治知識的學習與社會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如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讓學生進入現(xiàn)實實踐的情境,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對于法律知識進行直觀而深入地學習與理解,建構知識體系,提高法律意識。
同時,教師在設置課外家庭作業(yè)時,不必拘泥于書面作業(yè),實踐性的作業(yè)任務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如在學習《遵守社會規(guī)則》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布置學生觀察在圖書館借閱的排隊時借書秩序、公路路口紅綠燈交通秩序遵守情況等,進行記錄統(tǒng)計,觀察因不守規(guī)則而產(chǎn)生不良后果或者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有多少,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學生向?qū)W?;蛘呓煌ú块T提出建議。學生的實踐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這能保障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四)善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的體驗,并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感知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由具象向抽象的過渡。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學生熟知的情境才能有效促使學生進入情境當中,從而通過感知體驗來獲取知識與鞏固知識。
如在《善用法律》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小剛走出超市門口時,警報器響了,小剛被警衛(wèi)人員搜身。學生通過表演進入真切的環(huán)境當中,并請同組成員就情境中發(fā)生的事情以法律的形式展開評論。
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適合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以直觀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以達到提高法治意識的目標。
三、運用多元化評價,促進探究能力的提高
傳統(tǒng)教學中采用的是教師對學生的“一元化”評價形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主觀性很強的評價,并且教師評價的內(nèi)容多是針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學生對這種評價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并且教師的最終性評價會使學生的自尊受到挫傷而缺乏學習的自信。
因此,現(xiàn)有的評價形式必須順應學生的特點而進行有效改革。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體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還體現(xiàn)了評價內(nèi)容與形式的多元化。如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自評、互評等形式,讓學生全面地認識自身的學習并加以完善。在內(nèi)容評價方面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還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過程的優(yōu)化是決定最終學習成果的關鍵因素。在評價形式上可以采取教師與學生談心式的評價形式,要運用充滿鼓勵與肯定的語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此外,還可以運用課堂教學中的手勢、體態(tài)語的評價,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暗示,進而與教師的教學展開默契的互動,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認知特點制訂教學方案,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運用科學評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內(nèi)化,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學生法治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彬彬.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9,(8).
[2]李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的思考[J]. 新課程(中學),2018,(6).
[3]黃立杰.以法為教 以案說法——《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教學法治意識培養(yǎng)[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7,(19).
[4]張春英,張家如.法治意識培育途徑探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9).
[5]劉平.在思辨中澄清法治意識的內(nèi)涵[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2).
[6]王麗.何以培育初中學生法治意識[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9).
[7]謝玲伶. 新時代法治意識的科學內(nèi)涵及其教育引導[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