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好 夏冰
隨著骨科臨床研究的深入,手術范圍越發(fā)廣泛,除對手術技術提出高要求外,還需通過有效的護理輔助工作以確保臨床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患者安全性。但是,實際護理工作開展期間部分護理人員工作能力不足、患者個體情況差異等,導致護理工作中患者存在潛在風險等問題,從而增加了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也增加了護患糾紛矛盾[1]。當前人們維權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的增強,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很高,對細節(jié)要求更嚴,在要求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提出了安全性需求[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住院骨科206 例患者為例,總結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效果。
試驗對象選自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總計206 例。納入標準:(1)骨科治療患者;(2)患者知情參與,依從性良好;(3)18 ~80 歲患者。排除標準:(1)心肝腎功能不全者;(2)精神、意識障礙者;(3)無法有效配合參與患者。采取隨機法進行骨科患者分組,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參照組(n =103):男58 例,女45 例;患者年齡18 ~78 歲,平均(55.3±6.7)歲;疾病手術類型:四肢骨折患者49 例,脊柱、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各18 例,膝關節(jié)手術患者15 例,其他患者3 例。醫(yī)護人員方面,醫(yī)生10 名,護士長以及主管護師10 名,男8 例,女12 例,年齡30 ~55 歲,平均(45.5±6.5)歲。試驗組(n =103):男56 例,女47 例;患者年齡18 ~80 歲,平均(56.6±6.8)歲;疾病手術類型:四肢骨折患者48 例,脊柱手術患者20 例,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17 例,膝關節(jié)手術患者13 例,其他患者5 例。醫(yī)護人員方面,醫(yī)生8 名,護士長以及主管護師12 名,男9 例,女11 例,年齡28 ~56 歲,平均(46.0±6.3)歲。參照組與試驗組骨科住院患者疾病手術類型等資料、醫(yī)護人員資料對比,P >0.05,具有試驗可比性。
參照組:按照骨科規(guī)范操作、經驗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
試驗組:以上基礎上+護理風險管理。(1)完善管理制度。規(guī)范護理人員操作流程,不定期進行檢查、績效考核,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并要求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主動了解患者病情、查閱病例。(2)組建骨科質控小組。質控小組成員做好骨科病房護理管理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定期檢查搶救儀器設備以確保其備用狀態(tài),交接班時候對躁動、病重者重點交接,以獎懲制度的形式鼓勵護理人員主動報告安全隱患。(3)提高法律意識。定期進行護理風險知識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掌握風險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水平,以便工作中能夠更積極、主動、重視,確?;颊咭约白陨戆踩?。(4)護理人員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培訓以規(guī)避護理風險,護理部落實“傳、幫、帶”以促進新人成長,定期舉辦技能訓練、崗位培訓、安排專項護理知識講座,通過護理人員更為深入的學習提高工作質量。(5)加強健康宣教工作。(6)優(yōu)化住院環(huán)境。
記錄并對比經不同護理管理后兩組骨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率以及護理人員考核(根據(jù)護理人員工作執(zhí)行情況、日常問答表現(xiàn)情況評定)、護理質量評分(自制問卷進行主治醫(yī)師、護士長調查,總計40 名,總分均為100 分,評價骨科護理人員護理工作執(zhí)行情況),自制護理問卷進行骨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3]。
基于SPSS 19.0 對骨科住院患者試驗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護理糾紛率、護理滿意度)以(%)表示,檢驗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護理人員理論、技能考核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等)以()描述,檢驗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103 例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 例(0.97%),護理糾紛率1 例(0.97%),護理滿意度101 例(97.08%);參照組103 例中不良事件發(fā)生率8 例(7.76%),護理糾紛率7 例(6.79%),護理滿意度88 例(86.40%);各指標占比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93 2,P =0.017 0);護理糾紛發(fā)生率經統(tǒng)計學計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81 8,P =0.030 4);護理滿意度發(fā)生率經統(tǒng)計學計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835 4,P =0.000 9)。
表1 骨科護理人員組間計量型指標對比(分,)
表1 骨科護理人員組間計量型指標對比(分,)
組別 例數(shù) 理論 技能 護理質量試驗組 20 96.8±3.0 97.0±2.8 96.6±3.0參照組 20 90.5±2.6 90.2±2.5 90.1±2.2 t 值 - 7.097 0 8.101 6 7.813 3 P 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試驗組、參照組骨科護理人員組間計量型指標結果見表1。各指標評分均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骨科收治患者有多發(fā)傷、復合傷等特點,且病情變化快,增加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另外,骨科患者年齡跨度較大,患病后自理能力下降,加上康復所需時間較長,從而增加了骨科護理的難度[4]。當前,隨著患者法律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維權意識的增強,越發(fā)重視護理風險問題[5]。護理風險即患者接受護理期間由于疾病、自身體質、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發(fā)生的對安全方面有威脅的事件,分為直接、間接風險類型,從而增加了護患糾紛矛盾問題,影響患者以及家屬對醫(yī)院的整體印象和配合度[6-8]。骨科住院患者和護理人員接觸時間較多,為了提高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性需格外重視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操作、醫(yī)療設備、并發(fā)癥等均為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因素,而骨科收治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病因復雜、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多,所以風險性更高[9-11]?;诠强谱≡夯颊叩奶攸c,在明確護理風險的基礎上強化落實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完善管理制度、組建骨科質控小組、提高法律意識、護理人員培訓、加強健康宣教、優(yōu)化住院環(huán)境,可以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以及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性,加速患者康復[12-13]。申春紅研究指出,結合骨科住院患者風險因素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提高護士護理意識、專業(yè)水平、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骨科住院患者SAS、SDS 評分以及護理人員理論評分、技能評分、護理質量評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0.97%vs.7.76%)、護理糾紛率(0.97% vs.6.79%)、護理滿意度(97.08%vs.86.40%)比較,配合護理風險管理的試驗組患者有明顯優(yōu)勢,P 均<0.05。
綜上所述,骨科患者需住院較長時間,而基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患者住院期間跌倒、墜床、并發(fā)癥等風險較高,從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風險,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治療依從性,且延長了住院時間。結合骨科工作特點,做好骨科住院患者病房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降低護理風險發(fā)生、提高護理質量以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