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榮
[摘 要] 筆者以2019年安徽省初中地理學業(yè)水平考試內容為依據,從命題思路的變化分析、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分析、復習迎考策略三個方面加以論述,為初中地理適應中考新形勢下的要求,提供一定的探索實踐經驗。
[關鍵詞] 中考改革;學生能力;教學思路;復習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20年秋學期開始,安徽省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中考改革?,F階段,根據《實施意見》的指導部署,除銅陵、馬鞍山兩市在2018年秋學期初一新生開始進行中考改革試點以外,其他地市仍繼續(xù)按照現行的招生考試方式。但隨著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始實行中考改革后,對初中地理教學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對2019年“安徽省初中地理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試卷分析,其命題思路、考察內容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因而,如何適應新形勢下初中地理教法、學法的改變,就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探索新的方法和經驗。
二、對課程標準的分析
由于從2020年起安徽省不再發(fā)布《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綱要》,因而,未來的中考命題、復習均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指導依據。這就需要在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評價、迎考復習策略等方面,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1.教學目標的變化
在2011年版課程標準中,雖然提出初中地理教學的“三維目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重知識掌握而輕能力培養(yǎng);重學習方法而忽視過程研究;重情感教育而忽視對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現階段地理教學目標應該引導學生重視過程性學習,即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積累豐富的地理表象,學會根據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形成地理概念,歸納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規(guī)律;然后,運用已獲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作出判斷;最后,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表達、交流學習地理的體會、想法和成果。通過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
2.教學效果評價機制的變化
過去地理課程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對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以及階段性考試,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通過分析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透露的信息來看,試題選材突出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在掌握已有基礎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通過一系列思維認知方法,舉一反三,得出基本結論,并對現象和規(guī)律進行科學的評價。因此,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對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試卷分析
作為2020年中考改革的“晴雨表”,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在材料選擇、題型設置、分數分配、考察方法等方面,對以后中考命題、復習迎考等,都發(fā)揮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1.考察內容和題量設置的分析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遵循“少而精”的特點。在題目數量上,試卷共設置13題,其中:選擇題10題,共計20分;非選擇題部分3大題,共計20分。
在內容的選擇上,試題基本上將初中地理所包含的“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xiāng)土地理”四大部分內容都包含其中,考查知識點較為全面,其中:
從中不難看出,考察重點主要以區(qū)域的認知為主。內容涉及區(qū)域經濟合作、全球氣候變化、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關系、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與治理、工農業(yè)分布特點等方面。通過文字材料、地圖和表格數據的分析,展現各區(qū)域的自然與人文特點,闡明不同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發(fā)展差異及區(qū)際聯系,揭示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復雜關系,從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環(huán)境的綜合性和差異性。
2.對中考命題思路的解讀
一是加強初高中地理的銜接。過去初中地理教學,主要以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為主,忽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導,導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與高中地理教學要求相脫節(jié)。中考改革后,試卷的命題更側重于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掌握,能用基本知識解釋和分析不同區(qū)域內的自然現象,得出一般規(guī)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性建議。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突出地理教學的思想性和生活性。“三維目標”關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中,要求地理課程突出當今社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問題,闡明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內容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反映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地理現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問題,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
三是關注鄉(xiāng)土地理學習。過去的初中地理教學以教材為綱,關于區(qū)域的介紹僅限于書本,忽視了對鄉(xiāng)土地理的學習和了解,出現學生了解世界、了解國家,卻不了解家鄉(xiāng)的奇怪現狀。本次中考改革,明確將鄉(xiāng)土地理作為初中地理必修內容之一。通過鄉(xiāng)土地理教學,提高學生對家鄉(xiāng)地理環(huán)境的認知,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四、中考改革背景下復習策略的探究
1.分析學情,制定合理的復習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于教育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各個學校在制定中考復習策略時,應該結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因人施策,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復習經驗。因此,做好學情分析尤為重要。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考試檢測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要涉及對現有教學方法的認可度、教學效果,以及需要調整的地方??荚嚈z測應盡可能以基礎知識為主,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了解所有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為后期的復習做好學情準備。
2.合理安排復習進度和復習內容
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可安排三輪復習。第一輪復習,補齊知識短板。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第三輪復習,考前適應性復習。前期可以進行適應性模擬測試,以查缺補漏。后期,則以答疑解惑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輔導,并做好學生考前的心理疏導工作,給學生泄壓,緩解學生的壓力和緊張感。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啟蒙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就要打好知識根基,引導學生從地理視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利用中考改革這一契機,加強初中地理教法、學法的實踐創(chuàng)新,為以后學生學習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素娟.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復習課的優(yōu)化改進[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3).
(責任編輯:呂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