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柳
[摘 要]? 小古文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或文言經典句段,它文字簡約、意義深遠、形象生動。教師可嘗試采用“讀”“辯”“思”的方法,讓深度學習在小古文教學中發(fā)生。小古文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基于目標指向,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結合,更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滲透。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古文;深度學習
小古文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或文言經典句段,它文字簡約、意義深遠、形象生動。它是部編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承載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重要板塊,教材中有諸如《司馬光》《精衛(wèi)填?!贰锻跞植蝗〉琅岳睢贰渡倌曛袊f》《古人談讀書》《伯牙鼓琴》《書戴嵩畫?!返榷嗥难晕?。那么,小古文教學如何促進深度學習的發(fā)生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讀”的深入:形成文本認識的縱深感
小古文學習,可以有很多讀法,如“初讀”“解讀”“悟讀”“拓讀”“美讀”“研讀”等?!俺踝x”是將小古文讀正確、讀流利,合適的停、連意味著學生對課文意思的初步感知;“解讀”是借助“注釋”等輔助資料去理解文意,落實為關鍵字詞的精準釋義和忠實于原文的有變通的活譯;“悟讀”則是進入到情志的層面,去體味作者的感情和心志;“拓讀”則是構成閱讀的相關鏈接,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美讀”是根據文本特點,用誦讀表達自身理解;“研讀”是從“此一篇”發(fā)散開去,形成任務式學習項目,乃至相關的小古文課程群。
通過層層深入地“讀”,拾階而上,立體性地建構對文本認識的縱深感。每一次讀,都不是簡單的重復。從小古文的意思的疏解,到背景理解,再想象畫面,最后體會作者的情志,師生互相對話激蕩,如同不斷地爬山登高,體會文本深厚的意蘊。以《伯牙鼓琴》的學習為例,教師在解讀文意之后,學生聆聽名曲《高山流水》,同時將音樂感受寫下來。有學生這樣寫道:“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瀑布從空中瀉下,柳樹隨風擺動,小草在吮吸著香甜的甘露。微波粼粼的水面上剎時間灑滿了銀光。”之后教師再引領學生誦讀,體會與開始時的朗讀感受的不同,學生會發(fā)現朗讀中自己因為畫面想象而體會更深。此時教師設問:“俞伯牙是‘琴仙,鐘子期只是一個砍柴人。如果你是俞伯牙,你會破琴絕弦嗎?”之后再鏈讀相關主題的名句如“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等,再讓學生說說讀的感受,學生的體會則更加深入,更懂得知音難覓,更懂得伯牙的堅守。文本認識的縱深感,也正符合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
應該說,“言”“意”“象”三者認知圖式,是中國古典詩詞(小古文)的基本表達方式——用語言建構一個意象,表達情志。情志為詩文之本,教學詩性特質的文本,都需要考慮情志要素。如王維的“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主要表達的是志;而納蘭性德的“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表達的則是情。詩人的身是不自由的,心也是回不去的。因此,通過層層深入地“讀”,建構經典詩文的認知圖式,也符合古典詩詞的基本表現規(guī)律。
二、“辯”的深入:確立價值基座的穩(wěn)定性
小古文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記憶的層面,也不僅僅是為了學習語言。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對我們自身的生活產生意義。簡單地說,是活學活用,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
如《論語》(鄉(xiāng)黨篇第十)有一段記錄:“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笨鬃拥淖龇ㄓ袥]有問題?學生辯一辯,就能發(fā)現:孔子可以做得更好——關心人之后,再關心一下馬的傷情。而桓寬在《鹽鐵論·刑德篇》里就說:“魯廄焚。孔子罷朝,問人不問馬,賤畜而重人也。”可見思辯之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小古文也有這樣的思辯之處。如《精衛(wèi)填?!罚骸把椎壑倥慌蓿抻斡跂|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鳖櫻孜溆性娋洌骸叭f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可以接著詩意讓學生辯論:精衛(wèi)到底傻不傻?在辯論后,進一步體會精衛(wèi)堅韌不拔的決心比大海還浩大。再如,《伯牙鼓琴》中,也有相關代入式的討論:“如果你是俞伯牙,你會破琴絕弦嗎?”最終通過同伴之間的互動,體會到對俞伯牙來講,那個懂自己的人遠比滿世界的贊譽來得重要;他看重什么,就堅守什么。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土壤里生成的博大精神,是我們生存的底色和亮色。
育人如同育樹,立德樹人,兩個文化符號不分離,融通在一起,早已存在于中國文化傳統(tǒng)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基于價值觀基礎上進行非唯一性的討論,這樣的討論可以極具哲學性,但我們始終應該保有文化精神的亮色。如《司馬光》中寫道:“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北娦『⒍寂荛_去做什么?這一點解釋也很重要,不是不管掉入缸中的孩子,而是想辦法去尋找救援。這樣的理解更“溫暖”,讓孩子始終保有對這個世界的誠意和善良。這就是價值觀基座的穩(wěn)定。越是深入地辯論,越能將學生引導至核心價值觀的確認。
三、“思”的深入:優(yōu)化思維品質的多向度
思維有三種基本模式:水平思維、垂直思維和橢圓式思維。水平思維是同一水平線上的推進,如“春花”“春雨”“春風”“春光”的聯(lián)想;垂直思維是圍繞一個主題,步步為營進行思考,論文的寫作思路大體就是垂直思維;而橢圓式思維類似于螺旋式上升,不斷地回到某個點上,每一次回旋,都有新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小古文學習中的思維,并不是只見于“辯論”之中,或者只是存在于某些重要問題的討論中,而是存在于多種學習中。
(一)概念中有思維
對一個關鍵詞的理解,可以了解詞義的多重性。比如《伯牙鼓琴》課后的學習資料鏈接:“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睂W生學習后發(fā)現“高山流水”實際上有三層含義:大山和流水;知音難覓;樂曲高妙。這是思維的完整性。
(二)記憶中有思維
背誦是小古文學習的常規(guī)要求,但是否就是逐句背誦、熟讀成誦即可呢?根據小古文的文路,梳理背誦軸線圖,也是訓練思維的一個方法。如《伯牙鼓琴》的背誦,根據故事起因、經過和結果,在伯牙和子期之間形成故事發(fā)展線索,學生很快就能背出來(見下圖)。這是思維的流暢性。
背誦軸線圖
(三)判斷中有思維
通過觀察后思考、根據現象來判斷,這都是有智慧之人。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唯戎不動”?為什么王戎能夠作出這樣的判斷?再如《書戴嵩畫?!?,牧童是根據什么判斷出來《牛》圖“謬矣”?為什么他能夠作出這樣的判斷?這是思維的經驗改組。
(四)想象中有思維
一首樂曲、一幅畫等藝術作品意蘊豐富,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如《高山流水》的樂曲,讓學生認真聆聽,自己想象并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相互交流。這是思維的創(chuàng)意表達。
總之,道不遠人。小古文教學內容與方法是基于目標指向,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結合,更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智慧的滲透。讓小古文教學在深度學習中發(fā)生,讓學生通過小古文學習,更會思考,更懂人生。
[參 考 文 獻]
[1]劉昕.小古文教學須重視的三個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8(1).
[2]朱煜.小學古文教學的流程與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7(5).
[3]李明旭.讓小古文成為兒童語言生成的根系[J].人民教育,2019(6).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