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佳
天津市北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天津 300400)
吞咽障礙是腦血管疾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據(jù)報道,60%腦梗死患者并發(fā)吞咽障礙[1-2]。吞咽障礙易引起患者心理及生理并發(fā)癥,具有致殘率及病死率較高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3]。鑒于此,本研究將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進行分組,深入探討因時護理模式聯(lián)合針灸電刺激康復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5~76歲,平均(62.35±10.25)歲;病程1~5個月,平均(2.15±0.58)個月。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61.78±9.65)歲;病程1~5個月,平均(2.24±0.49)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經(jīng)頭部MRI或CT檢查證實為腦梗死;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6個月內(nèi)發(fā)生吞咽障礙。排除標準:伴有精神、意識障礙;腦梗死后伴有老年癡呆、嚴重失語;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障礙;不配合本研究。
對照組采用針灸電刺激康復治療。(1)針灸:取患者完骨、內(nèi)關、風池、人中、翳風為主穴,玉液、金津、咽喉壁為輔穴,針灸30min/次,1次/d。(2)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采用神經(jīng)康復診療儀(重慶康如來科技有限公司,型號KRLNRP)進行刺激,治療模式為ESFN、TENS2,20min/次,2次/d。(3)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交互吞咽、空吞咽、頭吞咽、進食、聲帶閉合訓練及屏氣發(fā)聲訓練、冷刺激訓練,30min/次,2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因時護理模式進行干預,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患者的個人意愿確定干預時間,制定護理計劃表,并根據(jù)患者的需求調(diào)整護理內(nèi)容,并根據(jù)護士工作量進行排班。(1)針灸:針灸治療避開陰天及飯前低溫時段,于飯后1h,對患者進行保暖,并確保靜脈通暢條件下治療。(2)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基于人體高效精神活動時間(9:00~11:00、16:00~17:00、19:00~20:00),對患者進行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30min/次,2次/d(根據(jù)患者意愿,2次/d任選時間段)。(3)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內(nèi)容較多,應結(jié)合多方面考慮,在患者飲食訓練期間,指導患者飲食,糾正不良飲食習慣,與電刺激治療相同,冷刺激訓練應使患者保持高效精神并在上述3個時間區(qū)域進行。
(1)干預3個月后,比較兩組吞咽功能,采用蛙田飲水試驗進行評價,分值1~5分,分數(shù)越高嗆咳表現(xiàn)越嚴重[4]。(2)干預3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價,包括對康復訓練、電刺激及針灸治療的依從性,其中患者能主動依從,評為完全依從,如不愿主動依從,則評為不依從。
干預前,兩組蛙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蛙田飲水試驗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蛙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蛙田飲水試驗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t P對照組40 4.13±0.82 2.85±0.92 6.569 0.000觀察組 40 4.18±0.75 1.63±0.81 14.610 0.000 t 0.285 6.295 P 0.777 0.000
觀察組康復訓練、電刺激、針灸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依從性比較[例(%)]
吞咽障礙是腦梗死的常見并發(fā)癥,輕癥導致患者發(fā)音不全,重癥則可導致患者死亡[5]。有研究表明,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是引發(fā)患者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等嚴重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對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暫無藥物及手術(shù)可直接進行治療[6]。針灸、電刺激、康復訓練是目前臨床治療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的主要方式,但因其內(nèi)容繁雜,且臨床護理中對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難以顧及個體需求,導致護理效果欠佳[7]。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蛙田飲水試驗評分較低,康復訓練、電刺激、針灸依從性均較高,表明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在針灸電刺激康復治療基礎上,加用因時護理模式,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是將患者意識與低頻率電刺激結(jié)合,恢復患者肌肉收縮與咽部功能。因時護理模式是根據(jù)患者自身特點,在合適的時間點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8]。常規(guī)護理不能顧及患者的實施需求,與治療同時進行,患者易產(chǎn)生疲倦,且易打亂患者的作息及用餐時間,對病情及吞咽不適的緩解極為不利。因時護理模式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同時,提高了患者的參與性及積極性,其可彌補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不足,利于促進患者康復,提升護理效果;此外,因時護理模式倡導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原則,并與針灸電刺激康復訓練相結(jié)合,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干預。
綜上所述,腦梗死合并吞咽障礙患者在針灸電刺激康復治療基礎上,加用因時護理模式,利于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