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桃,楊 劍
(1.蘇州市職業(yè)大學 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104;2.華東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上海 200241)
我國中學生群體,特別是高中生群體,正處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高考的巨大壓力情景下,他們的身心健康整體狀況更是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近年來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已成為不爭的事實[1];在心理健康方面,孤獨自閉、社交障礙、團隊意識不強、網(wǎng)絡成癮等心理問題日益突出[2-3]。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fā)了《關于加強學校體育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為我們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提高中學生群體的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據(jù)和保障[4]。
成就動機理論認為,明確個體或團隊已經(jīng)獲得的成功經(jīng)驗和取得的成就,能夠顯著地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當他們在某種行為中獲得成功,他們往往會感到滿意和滿足,這種滿意和滿足感可以起到自我強化的作用,促進他們追求更高的成就目標[5]。中學生集體效能感是指中學生在團隊或集體中,對完成特定的任務目標具有的綜合能力和整體信心的感知和評價[6]。而作為團體心理學變量,集體效能感對個體在集體中的行為動機、行為表現(xiàn)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是集體生活中人與人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重要認知前提[7],對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Bandura[8]研究表明,作為能力指標的成功經(jīng)驗(也稱為掌控性經(jīng)驗),是促進集體效能感形成最有影響力的效能信息源,通過獲得成功的經(jīng)歷和體驗是建立集體效能感的最佳途徑。
在研究對象上,本研究關注普通中學生群體的集體效能感,打破已有研究主要關注競技運動隊集體效能感的桎梏。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以調查研究為主,即通過問卷測量的方式探討集體效能感與相關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9-11]。少部分的實驗研究中,主要采用實驗室情景模擬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實驗對象提供非真實的反饋來操縱團體成員對集體效能的知覺,在此基礎上考察知覺到的集體效能高低對團體成員或整個團體的動機和行為影響效果[12-13],這種研究方法較難獲得理想的外部效度。本研究依托集體性體育運動項目,采用教學實驗的研究方法,運用重復測量的實驗設計,對中學生集體效能感進行干預和培養(yǎng),是研究方法上的大膽嘗試。在研究內容上,本研究不僅關注中學生集體效能感形成的影響前因,還關注集體效能感對中學生運動團隊心理與行為結果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通過教學實驗的研究方法,在集體性運動中通過成功經(jīng)驗訓練與反饋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效能感信念,提出本研究假設1: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能夠顯著地提高被試的集體效能感。對不同項目運動隊的調查研究表明,集體效能感能夠正向預測運動團隊的成績以及團隊行為表現(xiàn)[14-16],集體效能感是影響團隊行為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進一步驗證集體效能感對被試團隊運動成績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影響作用,提出本研究假設2和假設3:集體效能感對被試的運動成績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集體效能感對被試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
本實驗選取某高中高一年級兩個籃球專選班為實驗對象,實驗班30人,對照班32人,兩個班級共62人,學生均為男生,平均年齡15.28歲,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16歲。
本實驗采用2×2重復測量一個因素的雙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如表1所示,表1中1—6代表實驗設計中記錄測量順序。其中,測量順序為被試內變量,包含“實驗前測”和“實驗后測”2個水平;實驗處理為被試間變量,包括有成功經(jīng)驗反饋和無成功經(jīng)驗反饋2個水平。因變量為被試的集體效能感。集體效能感信念一旦形成,會較為穩(wěn)定的根植于個人的價值體系中[8]。因此,延時測定的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實驗處理后集體效能感信念的延時性和保持性。
1) 無關變量的實驗控制。本實驗以高中一年級男生作為實驗被試,并且實驗在秋季學期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之后進行,選取籃球基礎以及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以確保實驗被試在體質水平和運動能力上基本同質;兩個班級由同一名教師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上課,避免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及兩個班級學生課后交流對實驗效果的影響。
表1 重復測量一個因素的雙因素混合實驗設計
2) 實驗處理。本實驗從第一學期第四周正式開始每周安排兩次體育課,實驗周期為12周。實驗班在每周第二次體育課中進行實驗干預,實施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對照班在每周的兩次體育課中則正常教學,不進行實驗干預。主要的實驗方式是在體育課的后半時段進行20分鐘的籃球教學比賽,教學比賽完成之后,將實驗班中贏得比賽的小組組織起來,通過討論的方式一起分享贏得比賽的成功經(jīng)驗,并將該經(jīng)驗及時反饋給整個實驗班,通過輪流比賽的方式,保證在整個實驗周期,實驗班的所有被試都具備獲勝的經(jīng)歷。
實驗班實驗干預內容主要包括獲得成功經(jīng)驗的策略、團隊成功經(jīng)驗的分享、成功經(jīng)驗在比賽中的運用以及評估與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對照班被試在每次課的后半時段同樣進行20分鐘的籃球教學比賽,在教學比賽完成之后解散,不進行成功經(jīng)驗的分享和反饋。
3) 測量工具。本實驗編制了“中學生集體效能感問卷”,包括集體意識、團隊勝任、目標達成3個維度,共22個條目,問卷條目采用Likert6點計分方式,從“1”到“6”依次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評分等級依次為“1分”到“6分”,該問卷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α等于0.92。
本實驗編制了“中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問卷”,包括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2個維度,共7個條目,問卷條目采用Likert6點計分方式,從“1”到“6”依次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評分等級依次為“1分”到“6分”,該問卷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α等于0.70。
4) 變量的測量。實驗班和對照班均參加實驗的前測和后測,測量的內容為集體效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根據(jù)研究目的,本實驗對運動成績的獲得需要滿足如下條件:需多名成員共同參與、原則上團隊人數(shù)大于等于2人、有共同的團隊目標、任務具有集體性、團隊成績的好壞由團隊成員共同努力而非某一個人決定?;诖?,本研究以每3人為一個團隊,用60米綁腿跑所需時間代表該團隊的運動成績,能夠滿足實驗條件。通過前期的預實驗和充分的準備,所有學生均掌握綁腿跑的基本技巧。運動成績的測量采用秒表,方式是以團隊為單位,在不犯規(guī)的前提下,該團隊60米綁腿跑所需時間代表該團隊的運動成績。
在實驗結束一個月之后,對集體效能感進行延時測量,考察實驗效果的保持性。同時,采用與實驗前同樣的方式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被試進行運動成績和團隊合作意識的測量,目的是進一步檢驗實驗處理后集體效能感對團隊行為結果(運動成績、團隊合作意識)的影響作用。
5) 數(shù)據(jù)的收集、統(tǒng)計與分析。數(shù)據(jù)的收集以班級為單位分3次進行,由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對學生進行團體施測,當場填答,現(xiàn)場回收。根據(jù)實際情況,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組成了10個團隊,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中,運動成績以3人團隊為基本單位進行測量,其他變量的測量以個人為單位獨立完成。在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中,除了運動成績之外,其他變量我們以團隊為單位,將3位成員測量的相關變量得分相加求平均數(shù),代表該團隊相關變量的得分,在此基礎上比較實驗班與對照班在相關變量上的差異。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對實驗干預前和實驗干預后兩個班級的集體效能感得分(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組間差異分析如表2所示。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班和對照班被試實驗干預前在集體意識(t=0.016,P=0.903)、團隊勝任(t=1.085,P=0.329)和目標達成(t=0.379,P=0.503)維度上得分均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并且在集體效能感總分(t=0.485,P=0.821)上也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干預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集體效能感總體水平上基本同質。
經(jīng)過12周的干預,實驗班和對照班在集體意識(t=13.913,P=0.001)、團隊勝任(t=12.105,P=0.001)維度得分上達到了顯著性差異,在目標達成(t=2.024,P=0.146)維度得分上差異不顯著,但是在集體效能感總分(t=1.279,P=0.021)上達到了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實驗干預有效,通過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實驗班被試的集體效能感水平得到了顯著性的提高。
表2 實驗干預前與實驗干預后被試集體效能感的差異分析
在實驗結束一個月之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集體效能感進行延時測定,以檢驗實驗干預效果的保持性如表3所示。根據(jù)檢驗結果,實驗班和對照班被試在集體意識(t=13.193,P=0.032)、團隊勝任(t=12.746,P=0.008)維度得分上達到了顯著性差異,在目標達成(t=2.320,P=0.325)維度得分上差異不顯著;同時在集體效能感總分(t=15.302,P=0.036)上達到了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班依然保持著較高的集體效能感水平,證明了實驗干預效果具有一定的延時性和保持性,也驗證了班杜拉提出的“集體效能感信念一旦形成,在個體的價值體觀系中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的觀點。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集體效能感延時測量的差異分析
對實驗干預前和實驗干預一個月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綁腿跑的運動成績進行差異檢驗如表4所示。結果顯示,在實驗干預前,由于實驗被試在體質水平和運動能力上基本一樣,并且通過前期的充分練習,所有被試基本掌握綁腿跑的技巧,所以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所有團隊綁腿跑比賽的運動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t=0.132,P=0.724),保證了被試在實驗干預前運動成績的同質性。
實驗干預一個月之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運動成績表現(xiàn)上具有顯著性差異(t=5.906,P=0.035),集體效能感高的實驗班表現(xiàn)出更為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集體效能感變化不顯著的對照班在運動成績表現(xiàn)上變化不明顯,說明集體效能感越高,團隊成績表現(xiàn)越好。
表4 不同水平集體效能感被試的運動成績組間差異分析
對實驗干預前和實驗干預一個月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行差異檢驗如表5所示。結果顯示,在實驗干預前,實驗班和對照班被試在團隊精神(t=1.345,P=0.254)和團隊合作意識(t=0.186,P=0.669)維度得分上均不存在著性差異,說明所有被試在實驗干預前團隊合作意識的水平基本同質;實驗干預一個月之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團隊精神(t=12.991,P=0.001)和團隊合作意識(t=5.048,P=0.031)維度得分上具有顯著性差異,集體效能感高的實驗班表現(xiàn)出更強的團隊合作意識,說明集體效能感能夠有效預測被試在集體活動中的團隊合作意識。
表5 不同水平集體效能感被試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分組間差異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集體活動的結果會直接影響到團隊集體效能感的建立與發(fā)展,成功經(jīng)驗能夠提高團隊的集體效能感,而失敗的經(jīng)歷則會削弱團隊的信心和表現(xiàn)力。在集體效能感研究當中,實驗研究的成果相對比較少。本實驗研究說明,在體育教學中對實驗班施加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能夠有效的提高實驗被試的集體效能感水平,即實驗班在實驗干預后總體集體效能感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班,也證明了團隊成功經(jīng)驗是集體效能感的有效預測變量之一。這一實驗結果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設1-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能夠顯著地提高被試的集體效能感。
丁桂鳳等[17]對7個小學生團隊實施了3個月的團隊合作學習訓練的實驗,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集體效能感對合作學習型團隊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Peterson等[18]設計和實施了讓學生團體一學期完成一項特定的集體性任務的實驗,結果表明,集體效能感高的團隊在該項目中獲得了更好的操作性成績。本實驗發(fā)現(xiàn),集體效能感顯著提高的實驗班表現(xiàn)出更為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集體效能感能夠有效地預測團隊的運動成績,驗證了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設2-集體效能感對被試的運動成績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
在團隊合作方面,John等[19]研究表明,在高集體效能感的組織中,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滿意度相對較高,同事之間表現(xiàn)出更多的合作意愿,集體效能感對團隊合作具有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本實驗結果表明,集體效能感高的實驗班表現(xiàn)出更強的團隊合作意識,驗證了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設3-集體效能感對被試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通過合理的研究設計,在不同的運動情境中,探討集體效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之間更為準確的作用機制以及相互的影響。
通過集體活動和有效手段能夠提高中學生的集體效能感,成功實驗的訓練與反饋是增強中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方法之一。本實驗研究得到3條結論:1) 成功經(jīng)驗的訓練與反饋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男生的集體效能感;2) 集體效能感對高中男生的運動成績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3) 集體效能感對高中男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