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富強,郁舒蘭
南京林業(yè)大學,南京 210037
根據(jù)2015年國際失智癥協(xié)會發(fā)布全球失智癥報告,2015年全球失智癥人群已經超過4600萬。國內外研究顯示,大于65歲的老人患有失智癥的人數(shù)大約占4%~8%[1]。這些記憶力與腦部神經受損的老人,基本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給家人造成了生活的困難及精神壓力。本文從失智癥老人的生活,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出發(fā),探索針對失智癥老人的康復輔助產品設計研究。
失智癥是人腦內部遭受創(chuàng)傷而造成的腦部疾病,并不是正常的腦部老化現(xiàn)象[2]。這種疾病常常伴隨著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衰退、精神異常興奮等現(xiàn)象,并使個人的日常生活受到阻礙,即日常所稱的老年癡呆癥。失智癥分為很多種,本文主要研究人群為腦血管失智癥人群。腦血管失智癥人群發(fā)病的原因是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而導致腦部血管的功能障礙[3]。
由于腦部血管堵塞或爆裂,導致腦部神經及功能的損傷。它在臨床表現(xiàn)為一種進行性退化病狀,從早期的輕微病狀,到中期的中度病狀,再慢慢進入重度及末端病狀。在初期輕微癥狀中,常常伴隨著記憶力衰退、四肢突然無力、摔倒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預示著患者腦部神經受到損傷。到中期會出現(xiàn)記憶力喪失、認知功能障礙、口齒不清、情緒暴躁、生活不能自理等現(xiàn)象。到后期,病情有所好轉,但生活依然需要他人照顧[4]。
1.沒有專業(yè)的治療機構
我國尚沒有專業(yè)治療失智癥患者的機構。家人多以“半禁錮”的方式把患者困在家中,居家的失智老人經常出現(xiàn)情緒失?;蛐袨槭Э兀o家人和財產帶來損失。由于缺乏專業(yè)人員的指導,語言溝通困難,從而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惡化。
2.就診意識薄弱
失智癥的低普及率并沒有讓人們正式地認識到這種病情的危險程度。當患者出現(xiàn)記憶力衰弱,行為功能障礙時,大部分家庭認為這只是正常的老化現(xiàn)象,并沒有做出積極的預防措施,導致其病情的進一步惡化。失智癥患者本人會帶著強烈的拒絕治療的情緒。由于醫(yī)療費用偏昂貴,多數(shù)老人會拒絕進一步的治療,選擇開藥回家康養(yǎng)。
在針對腦血管失智癥人群進行調查與訪問的過程中,獲知了患者及照顧者的需求:對于失智癥患者來說,能夠提供患者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力,并多與其進行溝通,幫助患者肢體協(xié)調,提高他們的生活滿足感;對于照顧者來說,能夠隨時得知老人的去向,更好地與老人溝通,從而達到穩(wěn)定老人情緒的效果。在醫(yī)療保障上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維護老人的自尊。
目前針對失智癥患者的藥物治療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治療方法,不能從根本上去解決患者的病情,只能暫時緩解病情,因此,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以非藥物治療為主的治療方式。其中,非藥物治療包括回憶療法、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5]。這些治療方式可根據(jù)特定的患者和環(huán)境選擇應用,再配合藥物輔助治療,從而極大地緩解患者的病情,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目前,適用于失智老人的產品設計迫在眉睫。一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學生設計師,為失智老人設計了一款餐具,見圖1。設計這款餐具的初衷是為了她患有失智癥的外婆。餐具的角度、材料、形狀,甚至是顏色,每一個元素都被列入了設計思考中。為了方便喝湯,將盤子弧度與勺子弧度設計得剛好吻合。這款餐具可以讓失智患者多攝取24%的食物。在丹麥的一家養(yǎng)老院中,針對暴躁型失智患者,醫(yī)護人員會進行精心準備。暴躁型失智老人有強烈的外出意愿,因此丹麥的這家養(yǎng)老院將門細致地包裝起來,即使老人從這里經過也不會發(fā)現(xiàn),并且在室內準備很多玩具娃娃來營造一個溫暖環(huán)境,安撫患者的情緒。
目前針對失智患者的產品屈指可數(shù),與患者增長的人數(shù)呈反比例關系,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領域內深入地思考。以設計改變生活,筆者為失智患者的產品設計提出以下設計原則,希望能為相關設計工作者提出建議與參考。
為失智患者設計輔助產品,其互動性至關重要。老人在患失智癥的情況下,大腦神經會出現(xiàn)嚴重的近期記憶力衰退問題、返幼現(xiàn)象、語言障礙。這會導致他們社交困難。調查發(fā)現(xiàn),失智老人渴望擁有正常人的生活能力,回歸到正常生活,因此,康復輔助產品應當解決其不便利條件,根據(jù)老人的情感需求,幫助老人解決交流上的困難,讓老人可以正常地和他人交流,從而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并在與他人進行行為互動時,幫助其完成正常老人的生活行為,增加與他們的互動性,提高他們與人溝通的自信。
圖1 失智老人餐具
增強患者的記憶力。本文的主要觀點是從記憶出發(fā),患者在得失智癥的情況下,近期記憶會十分模糊,對遠期記憶則十分清楚。失智老人會長期生活在過去的記憶當中,因此增強產品的年代感,通過回憶的方法來刺激患者的情感神經,從而增強老人的情感交流。
回憶療法通常會借助一些形象物品進行提示,例如由老人熟悉的場景照片、家庭人員、親屬、物品、音樂等引出交談的主題,幫助失智老人回想起從童年到現(xiàn)在所引出的主題或人物、時間等的回憶[6]。交談的內容主要為老人過去生活中較為愉快的經歷?;貞洴煼芨纳剖е抢先说恼J知水平,延緩其病情發(fā)展。在常規(guī)的治療當中可以利用環(huán)境布置等相關的引導物引導失智患者人群回顧,談論以往快樂的生活經歷,因此針對失智患者老人的康復輔助產品設計提出以下需求:(1)產品能夠陪伴老人,增添老人的生活樂趣,提高失智老人的積極性;(2)產品能夠引起失智老人的回憶,讓老人融入場景中;(3)通過手腦并用的方式,刺激老人大腦的發(fā)展;(4)增進失智老人與同伴、子女、親屬之間的互動,加強交流;(5)通過娛樂交流的方式,營造回憶的氣氛,讓老人融入到社交場景中。
通過了解失智老人,從記憶方面出發(fā),了解老人過去的生活。選取老人過去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經過設計、處理,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場景?;诶先说母泄偬匦约ぐl(fā)失智老人的回憶,并以產品物質為載體,給產品增添情懷,做到以人為本的關懷設計,關注失智患者的情感,讓產品情感化,利用情感達到使人與產品交互的目的。
老人在患有失智癥的情況下,由于腦部神經的壓迫,導致身體靈活性極度下降,做任何事情只有開始與結果,缺乏一個思考的過程,因此,失智老人不能和正常老人一樣生活,而正常老人使用的生活產品會給失智老人帶來挫折感與失落感,使失智老人生活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針對失智老人的生活產品,要以失智老人的角度出發(fā),深入挖掘失智老人的生理與心理需求,積極開發(fā)產品的情感功能,強化產品功能的特殊性,讓失智老人在使用的時候能和正常老人一樣,體驗生活,提升失智老人的生活自尊心,追求平等,保護失智老人的敏感情緒[7]。在關注失智老人的情感設計時,產品的安全性也需要加強關注,失智老人在生活上由于病情的困擾,并不能和正常老人一樣有正常的生活行為,因此,在產品設計上要將失智老人使用產品時的各種安全隱患因素考慮到位,增強產品的安全性,全面提高老人使用產品時的安全保障。
老人在患失智癥的情況下,性格會變得與往常不一樣,以前和藹可親的老人可能會變成一個具有暴力行為的人?;疾±先送耆凑毡灸艿男袨榉磻?,這種性格突變的老人會給生活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設計師要了解老人的性情,結合老人的生活行為,進行以人為本的關懷性設計。設計師不僅需要從生理上帶給老人認同感,增強老人的自信,而且要從心理上,深入挖掘老人內心深刻的需求,從視覺審美與功能塑造上滿足失智老人的情感需求,關注老人的情感變化,使環(huán)境及老人使用的產品凸顯包容性。其次,患有失智癥的老人會想擁有與正常老人一樣的生活方式,因此在產品設計上,要注重產品的無障礙性設計,讓老人在使用產品時減少阻礙,以期帶給老人正常生活的情感體驗,增強老人對生活的自信與滿足[8-9]。
除了回憶療法以外,還有繪畫治療、音樂治療、運動治療等其他的非藥物治療方式?;疾±先擞袕娏业耐獬鲇?,每天都要出門走動,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結合運動治療,根據(jù)老人的外出習慣和外出的規(guī)律,進行無障礙式設計調查,在老人經常穿戴的服裝、服飾、手杖、配飾等物品上增加功能性設計,幫助失智老人減少外出時遇到的困難。結合失智老人的實際生活行為,通過設計深入挖掘老人生活中的隱性需求,從生活習慣上減少老人的陌生感與挫折感,增強親切感與自信,以需求為核心,體現(xiàn)產品的人性關懷,為患者及其家屬減輕生活壓力。
無論是哪種病因導致的失智癥,都需要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需求。找到真正的需求后再進行針對性設計。幫助失智患者僅僅靠單一的產品是不夠的,更需要設計師通過全面的思考,完成無障礙設計,幫助失智患者恢復健康生活。同時,還可以幫助失智患者的家人減少生活和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