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3歲的克里斯坦森與約瑟夫?鮑爾一起在《哈佛商業(yè)評論》上發(fā)表論文《破壞性技術:逐浪之道》,首次提出了“維持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的區(qū)別。此外,克里斯坦森還提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觀點,在這個時代,好的管理也不能拯救組織的敗亡,甚至它還是敗亡之因。
在克里斯坦森看來,那些被顛覆的公司的管理層往往遵循著良好管理的原則:進行細致的市場分析、預測市場需求、了解消費者的意愿等等??墒牵@些公司為何掉隊?說出來也許讓人大跌眼鏡,恰恰是因為“它們按照主要市場中大多數用戶歷來重視的那些方面,來改進已定型產品的性能”。也就是說,技術或模式上的路徑依賴才是最終導致優(yōu)秀企業(yè)失敗的主因。
比爾?蓋茨或許記住了這句話,他曾經透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放在他辦公桌上的提案無一例外地自我標榜著具備破壞性創(chuàng)新的特質。然而即便如此,蓋茨也絲毫不認為微軟是一家“安全”的公司——有關“微軟距離破產只有18個月”的公開表述就體現(xiàn)出這位曾經世界首富的內心不安。
那么,如果連好的管理也不能拯救組織的敗亡,還有什么可以拯救?是高瞻遠矚的企業(yè)愿景么?是360度無死角的商業(yè)大數據分析么?抑或是如某知識付費平臺所鼓吹的12種思維模式的淬煉?
阿瑪爾?畢海德曾有一個知名的好錢壞錢理論,他認為,試圖通過快速的大規(guī)模投資去找一個項目能一直賺錢的方法,這便是“壞錢”。因為“在所有最后能夠成功的企業(yè)當中,有93%都曾因為最初策略行不通而另謀他路”——在一個只有7%成功率的事上不惜重金,與賭徒何異?看一看最近揚中市口罩熔噴布造富神話的破滅,就是一個短期投機踩空的典型“壞錢”案例。此外,在本期案例欄目,《撐不住的“娃娃機”老板:不敢期待報復性消費》的現(xiàn)實困惑,也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業(yè)者在有關長尾經濟命題下實踐誤區(qū)。按照許小年教授的觀點,長尾經濟是一個社會凈值小于零的商業(yè)模式,諸如娃娃機市場上眾多的進入者一般,那些看到商機就進行簡單照搬的創(chuàng)業(yè),難免就會落入“壞錢”陷阱。
與“壞錢”們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樣“一罩難求”的3M公司,這家以打造多元化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企業(yè),顯然并未因為疫情帶來的暴富商機而亂了陣腳,它一方面拒絕了美國總統(tǒng)限制出口的行政命令,踐行企業(yè)之于客戶的服務承諾;另一方面則主動對內部在疫情期間的各項成本進行了壓縮,彰顯出了危機之下大企業(yè)應有的冷靜應對和價值觀底色。
一句話,錯誤的行為源自錯誤的認知。致命的錯誤極少數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都是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錯誤開始,“小錯”之所以易犯,正是在于其選擇的邊際收益超過了邊際成本。而這些犯小錯的邊際思維就是被破壞性創(chuàng)新者取而代之的在位企業(yè)的根源,也是一個人從一失足走向千古恨的緣起。如果一開始就以“完全成本”來做決策,即把放棄準則的所有代價都計算在內,那么犯小錯誤的收益就得不償失了。這也正印證了克里斯坦森自己的經驗——“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