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鋒
摘要:在新時代圖書館的背景下,針對高校圖書館“四大要素”,即人才的知識化、資源的科學化、設備的智能化與服務的人性化展開論述。人才隊伍建設是圖書館發(fā)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圖書館發(fā)展的關鍵;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現代化設備的建設是圖書館提高服務質量的保障;人性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圖書館發(fā)展的方向。通過對“四大要素”的不斷建設,從而推動高校圖書館轉型發(fā)展。
關鍵詞:圖書館;要素;建設;中醫(yī)藥高校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5707(2020)03-0030-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four elements” targeting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amely the knowledge of talents, the science of resources, the intelligence of equipment and the humanization of services. Building of talent team is the first element of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to library development, resource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for libraries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quipment is the guarantee for librari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zed service system is the direction of librar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lement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libraries; elements; constructio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隨著高等學校轉型發(fā)展的持續(xù)深入開展,其辦學思路從擴大辦學規(guī)模的外延式發(fā)展轉向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的內涵式發(fā)展,越來越重視科研產出與學科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強調學科貢獻與知識創(chuàng)新的核心競爭力。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為充分發(fā)揮信息保障作用,必須抓住高等學校轉型發(fā)展的關鍵契機,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優(yōu)化資源建設思路,創(chuàng)新信息服務體系,從人才、資源、設備與服務方面入手,做好人才的知識化、資源的科學化、設備的智能化與服務的人性化工作,提升圖書館的整體信息服務水平,為高等學校的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提供信息保障,助力高等學校成功轉型。
1 ?高校圖書館的“四大要素”建設
高校圖書館的“四大要素”建設,即通過優(yōu)化資源建設思路,創(chuàng)新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人才的知識化、資源的科學化、設備的智能化與服務的人性化,達到提升圖書館整體信息服務水平的目的。
1.1 ?人才知識化
人才是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基礎,是圖書館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人才的知識化,是高校圖書館為應對信息環(huán)境的變化,利用多種途徑加強館員的知識儲備,提升館員的知識層次,促進館員的知識創(chuàng)新,幫助館員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館員成為圖書館事業(yè)的內行和專家。館員是圖書館工作的主體,館員知識是信息服務的源泉,因此實現人才的知識化對提高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館員知識包含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網絡與計算機知識、圖書情報知識、信息服務技能、外語知識、醫(yī)學知識等,隱性知識則是指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包括館員的職業(yè)認同、對職業(yè)的理解和定位、溝通交流技巧、信息檢索技巧等,圖書館人才的知識化可以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方面進行培養(yǎng)[1]。
1.2 ?資源科學化
資源科學化,即高校圖書館根據工作任務、讀者需求、經費等因素,確定信息資源的收藏范圍、收藏重點、補充原則和采訪標準,制定建設框架,優(yōu)化配置,降低信息服務成本,提高信息服務效能,增強信息服務能力。實現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科學化,需要處理好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基礎館藏與特色館藏、印刷型資源與數字資源、圖書與報紙期刊的關系,其總體目標是既滿足現階段的工作需求,又要適應圖書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1.3 ?設備智能化
設備智能化,即從高校圖書館的整體布局出發(fā),實現圖書館業(yè)務模塊的專業(yè)化、計算機化,并兼顧圖書館硬件的自動化與網絡化,形成一個高度集成的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2]。設備的智能化包括建筑設施的智能化、計算機網絡的智能化、圖書館業(yè)務系統(tǒng)的智能化等。
建筑設施智能化主要包括消防自動化、中央空調系統(tǒng)、防盜報警、門禁系統(tǒng)、電視廣播系統(tǒng)、能源系統(tǒng)、變配電系統(tǒng)及照明控制系統(tǒng)、電梯管理等;計算機網絡智能化是指利用程控交換機、網絡信息點、結構化綜合布線、網絡集成控制、多媒體通信、可視會議管理、互聯網服務等構建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業(yè)務系統(tǒng)智能化可以實現自助借還、座位預約管理、無線射頻識別(RFID)圖書管理、圖書館集成管理、移動圖書館、微信平臺、多媒體等功能。
1.4 ?服務人性化
服務人性化,即高校圖書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讀者的信息使用習慣和信息內容偏好,為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給讀者以人文關懷,提升讀者的服務滿意度,提高圖書館信息服務效益。圖書館服務的人性化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實現信息服務的人性化可以幫助圖書館贏得讀者認可,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3]。
2 ?實現“四大要素”的策略
2.1 ?提高圖書館館員的知識素養(yǎng)
實現館員的知識化,要求高校圖書館幫助館員構建科學的知識結構,為館員的能力提升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2.1.1 ?制定人才梯隊管理制度 ?結合高校圖書館的人才特征,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管理機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梯隊制度。人才梯隊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預防人才斷層問題,為高校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
首先,人才梯隊制度的層級設計。館員可按學歷分為博士、碩士、本科及本科以下,也可按職稱分為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或者按承擔的工作內容將館員分為圖書情報專家、專業(yè)技術人員、一般工作人員和輔助工作人員[4]。高校圖書館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做好人才梯隊的層級設計。
其次,人才梯隊制度的層次配比。分析人才梯隊各層館員承擔的業(yè)務類型和業(yè)務數量,探討各層館員是否存在交叉流動的可能,制定合理的人才梯隊層次配比。
最后,人才梯隊制度的貫徹實施。采取“走出去,引進來,傳幫帶”的思路,做好人才梯隊管理制度實施工作?!白叱鋈ァ保诂F有館員中發(fā)現優(yōu)秀人才,為館員制定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館員提供學習提升通道?!耙M來”,對于急需的并且無法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成的高層次人才,考慮通過多種渠道從外部引進?!皞鲙蛶А?,鼓勵人才梯隊中的高層次人才利用靈活機動的方式,傳授、幫助、帶領全體館員提高業(yè)務能力,達到提高館員整體素質的目的。
2.1.2 ?建立長效學習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圖書館要開拓創(chuàng)新、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用新思路、新方法制定兼具實用性和前瞻性的學習計劃。綜合各種學習形式的優(yōu)勢,采用多形式、多溝通的工作思路,為館員提供入職培訓、內部交流、館際交流、同行交流、國際學術交流等學習途徑,滿足館員繼續(xù)教育和業(yè)務提高的需求。
同行交流是一種經實踐檢驗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圖書館的同行專家一般長期在圖書情報領域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處理實際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同時他們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理論水平,熟悉行業(yè)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和整體布局,對行業(yè)內前沿的研究話題非常敏感,能夠迅速把握行業(yè)熱點。
以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為例,我館定期邀請同行專家為全體館員進行業(yè)務培訓。據不完全統(tǒng)計,鄭州大學王國強教授、李敏教授、中原工學院張懷濤教授曾受邀請做專題報告,內容涵蓋《圖書館學論文寫作方法、選題、結構和語言》《信息組織的規(guī)則和方法》《圖書館員的讀書與治學》,這為提高館員的專業(yè)素質、完善館員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館員的學習興趣、提高館員的工作技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2.2 ?豐富、完善圖書館文獻資源
資源的科學化,即高校圖書館在理清館藏資源建設情況的前提下,根據圖書館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資源建設的目標,制定可持續(xù)的資源建設方案,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實現資源科學配置。
首先,理清館藏資源現狀。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類型多樣,按資源形態(tài)劃分為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按載體類型劃分為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光盤、網絡資源,按內容劃分為圖書、期刊、報紙、音頻、視頻,按存放位置劃分為樣本書庫資源、密集書庫資源、流通書庫資源、閱覽書庫資源、網絡資源、電子資源。清楚把握館藏資源情況,包括圖書、期刊、報紙、數據庫、電子資源的數量及存放位置,做到館藏資源整體布局心中有數[5]。
其次,做好館藏資源的評價工作。在掌握館藏資源總體布局的前提下,制定科學的信息資源評價標準,評價信息資源的結構和質量。以制定紙質圖書的評價標準為例,可以參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分類標準,結合圖書的內容與外在特征,制定圖書的評價分析標準。需要說明的是,圖書的內容特征涉及圖書的知識性、科學性、政治性等因素,圖書的外在特征涉及圖書的版面設計、紙張質量、印刷質量、保存情況等因素。做好信息資源的評價標準后,再以評價標準為尺度,開展信息資源的結構與質量評價工作,形成信息資源結構質量評價報告。
最后,信息資源建設目標、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階段。經過前期的評價工作,高校圖書館已經對現有資源的整體布局、資源結構與資源質量有了清晰的認識,分清優(yōu)勢資源、待完善的資源、劣勢資源。接下來的工作是組織相關領域專家,結合圖書館的發(fā)展規(guī)劃,綜合館藏資源的連續(xù)性、完整性、專業(yè)性要求,經過反復討論、認真求證,設計長遠的資源建設目標、任務和計劃,制定可持續(xù)的資源建設方案,并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
開展資源的科學化工作,可以有效地預防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突擊采購、資源重復、重數量輕質量、重中文輕外文等問題,逐步優(yōu)化館藏資源結構體系,發(fā)揮有限經費預算的作用,為信息服務提供資源保障。
2.3 ?加快推進圖書館智能化建設
圖書館的轉型發(fā)展,需要智能化設備的技術支撐。設備的智能化,即圖書館制定科學的智能化設備采購與管理計劃,并組織實施。
2.3.1 ?智能化設備的管理 ?圖書館智能化設備一般包括自助借還書設備、查詢機、電腦、液晶電視、門禁系統(tǒng)、電子大屏顯示系統(tǒng)、排座機、閱報機、電子圖書借閱機等,圖書館在引進智能化設備后,需要長期跟蹤調查設備的使用情況,可以采用內部調查與外部調查相結合、線上調查和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了解設備的性能、出現故障的頻率、用戶使用次數及設備投入使用后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形成規(guī)范的設備維護與使用情況調查分析表,為設備的智能化工作提供決策依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