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娜,方芳,,徐潤澤,操家順,
(1.河海大學 環(huán)境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學 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f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 南京 210098)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有效的污水處理方法[1],但同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剩余污泥[2]。研究表明,在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投加化學解偶聯(lián)劑能夠實現(xiàn)污泥減量[3-4]。但是解偶聯(lián)劑的投加會影響系統(tǒng)中微生物產(chǎn)物的形成[5]。
溶解性微生物產(chǎn)物(SMP)是由多糖、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存在大量的活性官能團和疏水區(qū)域,能夠與有機物進行吸附、絡合等作用[6-7]。目前研究多關注SMP與重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缺少SMP與解偶聯(lián)劑間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以鄰氯苯酚(oCP)為解偶聯(lián)劑,通過一系列光譜方法研究oCP與SMP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為解偶聯(lián)劑與SMP的相互作用機制提供依據(jù)。
接種污泥來自無錫市某污水處理廠;無水乙酸鈉、氯化銨、磷酸二氫鉀、七水硫酸鎂、七水硫酸亞鐵、氯化鈣、乙二胺四乙酸、硫酸銅、氯化錳、鉬酸銨、硫酸鋅、氯化鈷均為分析純。
α-150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F-7000熒光分光計;NEXUS 870FT傅里葉紅外光譜儀;Labconco真空冷凍干燥機。
接種前將原污泥用蒸餾水沖洗3遍,以消除原有基質對后續(xù)實驗的影響。污泥培養(yǎng)采用有效容積為3 L的SBR,其運行周期為360 min,其中進水5 min,反應320 min,沉淀20 min,排水7 min,閑置8 min。反應器運行過程中排水比為50%,污泥齡(SRT)通過人工排泥的方式保持在15 d。污泥培養(yǎng)過程中反應器內溶解氧濃度維持在(6±0.5) mg/L左右,溫度為室溫。
實驗采用人工合成廢水,其組分為無水乙酸鈉(300 mg COD/L)、NH4Cl(86 mg/L)、KH2PO4(22 mg/L)、MgSO4·7H2O(25 mg/L)、CaCl2(25 mg/L),此外,還添加微量元素,包括FeSO4·7H2O(5 mg/L)、EDTA(50 mg/L)、CuSO4·5H2O(1.8 mg/L)、MnCl2·4H2O(5.8 mg/L)、(NH4)6Mo7O24·4H2O(1.1 mg/L)、ZnSO4·7H2O(22 mg/L)和CoCl2·6H2O(1.6 mg/L)。
活性污泥馴化1個月,然后從穩(wěn)定運行的系統(tǒng)中提取足量的SMP溶液,此時反應器內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濃度約3 000 mg/L。當SBR反應器運行至沉降時間段,取反應器中上清液,在5 000 r/min下離心15 min,再經(jīng)0.45 μm 醋酸纖維素膜過濾后得到SMP溶液。在5個燒杯中,分別裝入250 mL提取的SMP溶液,投加不同量的oCP(ClC6H4OH),使5個燒杯中的oCP濃度依次為0,5,10,15,20 mg/L,磁力攪拌6 h。采集樣品,采用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和熒光光譜解析反應前后SMP溶液性質的變化。所得的光譜數(shù)據(jù)利用Origin 8.5處理。
采用熒光分光計對SMP中的物質成分進行表征,激發(fā)波長(Ex)為200~600 nm,間隔10 nm,發(fā)射波長(Em)為200~600 nm,掃描步長2 nm。激發(fā)和發(fā)射縫均保持在5 nm,掃描速度為12 000 nm/min。圖1為SMP溶液中投加不同濃度oCP后三維熒光圖譜的變化。
由圖1可知,出現(xiàn)了4個位置不同的熒光光譜峰,第1個峰A的位置位于Ex/Em=275~280/335~350 nm,其代表的是色氨酸類蛋白質;第2個峰B的位置位于Ex/Em=325~330/410~415 nm,為富里酸類物質,第3個峰C的位置位于Ex/Em=255~260/415~430 nm,為胡敏酸類物質[8],峰B和峰C均屬于腐殖質類物質。第4個峰D的位置位于Ex/Em=240/345~350 nm,為色氨酸氨基酸[9](表1)。投加不同濃度oCP后,A、B熒光峰的位置并沒有較大移動,但是峰A和峰D的熒光強度有所變化,且該變化與oCP濃度呈負相關。這可能是由于色氨酸類物質與oCP發(fā)生了相互作用,使部分色氨酸類物質失去了熒光性。峰A和峰D的變化說明SMP中的蛋白類物質和oCP發(fā)生了作用,使得SMP本身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10]。
圖1 SMP與不同濃度oCP反應的熒光光譜圖
對于熒光峰D,隨著oCP濃度的升高,其熒光強度逐步降低,在oCP濃度達到20 mg/L時,峰D消失,即熒光峰被oCP淬滅。常用的熒光猝滅方法有動態(tài)猝滅和靜態(tài)猝滅2種。激發(fā)熒光團與淬火劑之間的擴散碰撞導致動態(tài)淬火過程,而熒光團與淬火劑之間的絡合導致靜態(tài)淬火過程[11]。基于熒光淬滅方法,我們進一步分析oCP與SMP的作用機制。
表1 SMP與不同oCP濃度反應的三維熒光光譜分析結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SMP reacting with different oCP concentrations
由于單純通過熒光光譜不能判斷熒光淬滅的類型,可以先假設峰D的淬滅過程為動態(tài)淬滅,那么它將符合Stern-Volmer方程[12](假設oCP在所選擇的激發(fā)波長下沒有吸收):
F0/F=1+KSV[Q]=1+Kqτ0[Q]
(1)
式中,Kq為生物大分子的淬滅速率常數(shù),KSV為動態(tài)淬滅常數(shù),τ0為沒有淬滅劑oCP存在下的熒光分子的平均壽命,F(xiàn)0和F分別為未加入oCP和加入oCP的SMP提取物的水溶液的熒光強度,Q為淬滅劑oCP的濃度[13]。
將F0/F-1對Q(mol/L)作圖,擬合峰D的熒光強度,計算得到Ksv=2.57×103L/mol,Kq=2.57×1011L/mol/s,對于生物大分子,τ0通常取10-8s,R2=0.84。動態(tài)淬滅過程中,淬滅物質(本研究中為oCP)對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擴散碰撞淬滅速率常數(shù)一般為2.0×1010L/mol/s[14],而計算得到的Kq值遠大于該值,證明oCP和SMP中熒光基團峰D的淬滅過程不是動態(tài)碰撞導致的,而應該是靜態(tài)淬滅。即SMP與oCP發(fā)生了結合作用,生成了不發(fā)光的絡合物。
以雙蒸水為參照對比,光程為1 cm。不同濃度的oCP與SMP溶液反應后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見圖2。
圖2 (A)不同濃度oCP和(B)SMP與不同濃度oCP反應后的紫外-可見光譜圖
由圖2可知,去離子水中oCP特征峰出現(xiàn)在215 nm和273 nm處,215 nm表示苯酚的E2帶,而273 nm是由于oCP中的苯環(huán)引起的[15-16]。oCP與SMP作用后,273 nm處的特征峰發(fā)生了紅移,產(chǎn)生了281 nm處的吸收峰和292 nm處的肩峰。SMP中的主要成分是多聚糖和蛋白質,因此可以表明,oCP的投加明顯改變了SMP中芳香族氨基酸殘基的微環(huán)境,即oCP與SMP產(chǎn)生了相互作用。這與熒光光譜圖中峰A和峰B所代表的芳環(huán)氨基酸結構物質的變化相吻合。
SMP提取液由真空冷凍干燥機,在-40 ℃下冷凍干燥至固狀粉末后,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根據(jù)GB/T 6040—2002紅外光譜分析通則進行分析。SMP與不同濃度oCP反應后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圖見圖3。
圖3 SMP與不同濃度oCP反應的紅外光譜圖
(1)三維熒光光譜及熒光淬滅分析說明SMP中的蛋白類物質提供了結合位點,且SMP中色氨酸類氨基酸與oCP發(fā)生相互作用。
(2)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圖表明,oCP的投加明顯改變了SMP中芳香族氨基酸殘基的微環(huán)境,證明oCP與SMP發(fā)生了相互作用。
(3)傅里葉紅外光譜圖表明,oCP投加之后,SMP的紅外圖譜中1 694 cm-1處的蛋白質峰消失,進一步證明SMP中的蛋白類物質與oCP發(fā)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