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梅
摘 要: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論述了思維導圖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教學 實踐探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51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探索的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腦圖”,它是一種放射性思考的具體方法。它擁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擁有一個核心概念,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而每一個分支上又有一個關鍵詞,各個分支組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就好比是人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圖。對于小學生而言,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知識,對知識進行抽象化的記憶。對于語文教師而言,一篇課文中存在著多個對象,存在著多種風格,因此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這些風格進行劃分,當文中出現(xiàn)了很多人物時,需要對人物進行分類,就可以用思維導圖對人物進行分類,如果出現(xiàn)了比較復雜的人物時,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中的流程圖,直觀地看到人物之間的關系,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從而更容易地理解與掌握課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弄清楚思維導圖的應用情景,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引入思維導圖。首先,在教師引導之后,學生建立起思維導圖,教師提問,讓學生完成發(fā)言,從而繪制出思維導圖,讓學生擁有一個簡單的認知,再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記錄和學習。其次,教師可以有技巧地開展提問,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學會搜索資料,尋找素材,從而更好地繪制思維導圖。如果采用第一種方式建立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在宏觀上掌控課文,從而使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并且提高課堂目標的完成度。但是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只是回答問題,并沒有主動思考探索問題,因此不能鍛煉學生的邏輯能力與聯(lián)想能力。第二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學會主動尋找素材,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導讀過程
在導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方向,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文體形式,梳理整合,讓他們積累多種方法,將自身的語感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出來,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
首先,以人物作為主題。在五年級下冊的文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寫人。在第7單元的專題中,主要都是寫人物,將人物的外貌神情,言行舉止,心理活動,生活背景都描寫出來。比如,學生在學習《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文時,從多方面展開描寫,如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可以豐滿人物形象,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王熙鳳的美麗刁鉆、八面玲瓏以及見風使舵。
其次,是將事件作為主題。記敘性的文章一般就是以事件作為主題,按照事件的先后順序展開描寫,可以描寫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按照這個過程將思維導圖繪制出來。比如,讓學生在預習《夢想的力量》時,讓學生將夢想實現(xiàn)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梳理出來,并且將關鍵詞提煉出來,歸納概括,使得文章結構清晰明了。
最后,以表現(xiàn)方法作為主題。學生要關注文章中的語言現(xiàn)象、表達方式、謀篇布局,學會遣詞造句,發(fā)現(xiàn)作品的特點,從而體會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體會其中的人生哲理,用思維導圖梳理自身的見解。比如,在《橋》中運用了很多表現(xiàn)手法,因此學生就可以學習利用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文章中尋找比喻、擬人的環(huán)境烘托,尋找多種表現(xiàn)手法,學習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展開深層次的閱讀,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豐富自身想象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三、導習作過程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寫作過程是更加復雜的,寫作過程屬于閱讀過程的深化與發(fā)展。
首先,學生需要整合素材構思,寫作階段屬于深化階段,教師在指導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之后,展開寫作過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習的寫作訓練重點,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回憶,將有關寫作的相關素材快速有效地收集整理出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整理新的寫作知識,使自身的靈感得以激活,讓自己的寫作構思變得豐富新奇。
其次,讓學生學會對照積累,從而更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對照單元人物中的寫作手法,賞析描寫人物的精彩語段,看自己能否將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神態(tài)表現(xiàn)、言行舉止都分析出來,從而深刻地走進人物內(nèi)心,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質(zhì)特點都展現(xiàn)出來,學習更多的描寫技巧,并且要學會運用多種技巧、表達手法以及修辭手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四、思維導圖的具體應用
1.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掌握關鍵詞關鍵句。思維導圖的規(guī)則就是保留分支上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都是在反復推敲與琢磨之后保留下來的。思維導圖就需要將這些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從而讓學生勾畫出文本的整體樣貌。在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之后,可以將學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讓學生學會從復雜的事物中去尋找關鍵的線索,去尋找蛛絲馬跡。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概括文本的關鍵信息,在教學中掌握重點難點,從而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2.將單元整合起來
在小學語文每個單元的學習開始之前,都有一個單元導讀,讓學生明白這個單元的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目標,后續(xù)文章都按照這些任務展開教學。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學習中,主要是描寫動物的,安排了《白鵝》《白公鵝》《母雞》《貓》等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精彩之處,教師在引領學生展開文章的學習時,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從而做到單元整合,將其中的規(guī)律性找出來,增強自身的理解,運用思維導圖,將記憶得以加深。
3.增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構建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訓練自身思維。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利用思維導圖的特性,將自身的思維得以擴散,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但是要想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思維導圖,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nèi)容,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內(nèi)容。由于思維導圖具有放射性特征,因此學生容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如果教師引領得好,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顏色、字體以及圖形,從多方面將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明彥《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認知結構為視點》,《才智》2015年第4期。
[2] 王姣宇、胡加福、喻文龍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語文學刊》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