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鴻門宴”劉勝項敗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團隊因素至關重要。劉方團隊內部始終保持密切的協(xié)作關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項方內部則不能穩(wěn)定持久地保持協(xié)作關系,甚至不斷地相互攪局和拆臺,破壞了原計劃的實施,以致貽誤良機,鑄成大錯。
關鍵詞:鴻門宴;劉勝項?。粓F隊因素;協(xié)作與配合;攪局與拆臺
“鴻門宴”的故事一直是人們喜歡談論的對象。眾所周知,就結局而言,“鴻門宴”是以劉邦的勝利和項羽的失敗而告終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既有劉、項本人的個人因素,也有雙方的團隊因素,是多種因素使然。其中,個人因素已被人們分析得頗多了,例如劉邦的權謀機變、知人善用、能言善辯等,項羽的剛愎自用、不善用人、不懂策略等。而團隊因素似未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如果從團隊的角度來看“鴻門宴”劉勝項敗的原因,也許會給我們新的啟示。
在“鴻門宴”中,劉、項雙方團隊內部之間固然都有各自的協(xié)作,但協(xié)作的情態(tài)和結果卻截然相反。前者的協(xié)作較多,并能保持始終,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后者的協(xié)作較少,并缺乏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很快就被攪局、拆臺,未收到任何成效。這種相反的協(xié)作情態(tài)及其結果對各自計劃、目標的實現(xiàn)也產生了相反的影響。
先看劉邦方面。劉方內部的協(xié)作是十分密切而默契的,表現(xiàn)為彼此協(xié)助、相互配合,而且都出現(xiàn)在關鍵之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協(xié)作至少有四次。
第一次,張良協(xié)助劉邦,化解滅頂之災。當張良夜晚意外地從潛入軍中通風報信的朋友、“楚左尹”項伯口中獲悉項羽將于“旦日”“擊破沛公軍”的重要信息時,毫不遲疑,隨即進見劉邦,“具告沛公”,使其在第一時間得知這一緊急軍事情報。但面對即將降臨的滅頂之災,劉邦卻只是“大驚”,嚇得不知所措。于是,張良在了解到劉邦將被進攻的原委后,又為其出謀劃策:“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讓其通過項伯回去說情、辯護。劉邦言聽計從,并成功地拉攏了項伯。這個應對手段果然奏效,化解了一場災難。
第二次,樊噲配合張良,消除暗藏之危?!傍欓T宴”上,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危急時刻,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欲求其“救場”,保護劉邦。樊噲立馬會意、贊同:“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辈㈦S即行動,“帶劍擁盾入軍門”。他上場后見機行事,隨機應變,其一系列精彩而得體的言行,當然轉移了人們的視線,終止了項莊的“助興”之劍;尤其是為劉邦辯護的一番慷慨陳詞,使項羽既滿足了虛榮心,又消除了對劉邦的“誤會”和敵意,更加放松了警惕,從而扭轉了劉方被動危急的局面??芍^圓滿救場,不負重托。
第三次,劉邦巧助樊噲,擺脫闖宴之窘。樊噲“取悅”并“取信”于項羽后,被其賜坐。這是難得的留在席間保護劉邦的好機會。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其身份低微,無資格參宴,通過闖宴而忝列其中頗為不妥。再說,剛才為取悅項羽、緩和緊張局面,已進行了一番大吃大喝的臨場表演,如果繼續(xù)陪吃陪喝而醉酒,還怎么護主?而不吃不喝卻枯坐席間,豈不難堪無比?但如果離席退出,又不能護主。此時此地,樊噲應該非常矛盾、尷尬,可謂進退兩難。正在此時,劉邦“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及時為其化解了尷尬,擺脫了窘境。
第四次,樊、張共助劉邦,脫離虎口之險。劉邦借“如廁”之機,欲脫虎口,但又不愿不辭而別而猶豫不決。于是,樊噲向其闡明險情,促其速逃:“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從而使劉邦下定了決心。臨逃前,劉邦“令張良留謝”,張良為了穩(wěn)住項羽,免其生疑,及時提醒劉邦送禮:“大王來何操?”劉邦這才想起未及時獻上的禮物。待劉邦脫險后,張良方入席代其辭謝、獻禮,為其圓場,并特意宣稱其“脫身獨去”的原因為“聞大王有意督過之”,使項羽感到愧疚,對劉邦逃離未予介意,對其野心再次放松警惕。
劉方內部的協(xié)作貫穿于“鴻門宴”前后,善始善終,成效顯著,終于使“沛公軍”免遭“擊破”,又使劉邦本人金蟬脫殼、虎口脫險。
再看項羽方面。項方的協(xié)作雖然也有那么兩三次,但由于不具有穩(wěn)定性,很快就與原計劃一起被己方干擾、破壞,都無果而終,未能達到任何預定目的。可以說,項方內部沒有真正的“協(xié)作”,只有胡亂的攪局和拆臺。這種情況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項羽、范增協(xié)作被項伯攪局。當項羽聞知劉邦“欲王關中”時,頓時“大怒”,下令“旦日……擊破沛公軍”。其謀士范增又從爭霸天下的角度,推波助瀾,促其“急擊勿失”:劉邦“志不在小”,且有“天子氣”,是極大威脅。君臣達成共識,急欲殲滅劉軍。只可惜,該協(xié)作極為短命,僅一夜之間就被身為“楚左尹”和“項羽季父”的項伯給攪黃了。此人缺乏政治頭腦和大局意識,僅出于朋友私情和回報私恩,就“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向對方泄露了軍機。后又輕易地被劉邦欺騙和拉攏,回去后“具以沛公言報項王”,為其辯解、開脫,并建議“善遇之”。結果,得到了項羽的“許諾”,導致一場一觸即發(fā)的殲滅戰(zhàn)迅速流產。
第二次,項羽、范增協(xié)作被項羽拋棄?!傍欓T宴”上,范增做了幾個小動作,他“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是何反應呢?“默然不應”。范暗示項做什么事呢?“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原來,他暗示項羽在席間除掉劉邦。這表明,在項羽聽信項伯為劉邦的辯護并取消了“擊破”計劃后,范增又從爭霸角度,陳述利害,策劃趁其前來謝罪之機,殺之于宴席之上。項羽當晚大致接受了建議,但次日聽了劉邦“謝罪”的花言巧語后,又即刻改變了主意,擅自放棄了事先的約定。也可以說,這是項羽親自攪了范增設好的局。
第三次,范增、項莊協(xié)作被項伯拆臺。按照范增的授意,武士項莊來到席間,請示項羽并得到允許后,“拔劍起舞”,準備借舞劍助興之名,伺機刺殺劉邦。可是未曾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還沒等項莊及時動手,項伯就跳出來了。他“亦拔劍起舞”,并且“常以身翼蔽沛公”,暗中掩護劉邦,阻擋項莊的刺殺行動。結果,導致項莊對劉邦始終“不得擊”。范增的策劃、項莊的意圖被項伯識破,他們的協(xié)作遭到破壞;項莊也放棄了范增的托付,致使殺劉良機再次喪失。
項方內部的這幾次攪局和拆臺,從宴前延續(xù)到宴中,終致項羽先取消“擊破”劉軍的決策,后又將劉邦放虎歸山,而鑄成大錯。
劉、項團隊各自的協(xié)作之所以呈現(xiàn)相反的情態(tài)和結果,從雙方君臣自身方面均可找到原因。就劉方而言,主帥能主動向屬下征求意見,又能言聽計從、從善如流;屬下,無論謀士還是武士,都能積極建言獻策,盡力為主帥排憂解難;屬下之間也能及時溝通,取長補短,各顯身手。君臣之間、屬下之間,均能同心協(xié)力,密切協(xié)作。而項方呢?主帥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不僅不能征求屬下意見,還優(yōu)柔寡斷,自行其是,對屬下的建議不予尊重和采納;屬下要么不顧大局,胡亂攪局,故意拆臺;要么有勇無謀,行事不力,有負托付。君臣之間、屬下之間,可謂離心離德,“不足與謀”,缺乏真正的協(xié)作意識。
“鴻門宴”發(fā)生在劉、項兩個軍事集團的最高層之間,是雙方直接面對面斗智斗勇的一場驚險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雙方團隊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究竟是密切協(xié)作與配合還是胡亂攪局與拆臺,是導致雙方在當時及后來或勝或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是“鴻門宴”留給歷史的經驗教訓,對于后世來說,依然是耐人尋味和發(fā)人深思的。
(作者:羅獻中,河南省固始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責編張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