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強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最初是由王坦先生提出,通過以分組學習,小組組內(nèi)互相交流互動促進學習,以整個小組的表現(xiàn)綜合評價判定成績,促進學生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間交流溝通,模擬社會環(huán)境,從而增強學生的小組責任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解決措施,以期優(yōu)化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信息技術;初中課堂教學
引言:
將小組合作模式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營造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合作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掘?qū)W生的潛力,優(yōu)化學習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將小組合作模式合理地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xiàn)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逐漸應用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它發(fā)揮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我們某一課時過程中,讓學生幾人分成一組進行合作學習。首先由老師講解理論知識,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當老師布置完任務之后,學生之間就開始進行合作解決問題,但最終,老師布置的任務還是被安排給小組中基礎較好的同學完成?;A較差的學生依靠組內(nèi)優(yōu)秀的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或是給組內(nèi)基礎較好的學生打下手,匆忙尋找一些素材之后,就跑到一邊玩游戲,有的甚至吵吵鬧鬧擾亂課堂秩序,他們把剩下的任務全部交給基礎較好的同學,自己卻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一節(jié)課下來,有的學生忙活不停,而有的學生做著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并沒有獲得進步。除此之外,教師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他們往往在給學生布置完課堂任務之后,就弱化了自己的責任,忽視了自己的引導作用,在講臺旁高枕無憂的干其他事情,交由學生自己討論學習。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缺乏一個引導者,沒有規(guī)范的操作方法指導,整體的學習效率較低。
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合作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基本上在上面說明,是學生利用計算機操作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有一些優(yōu)點,但有一些缺陷。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合作氛圍,使學生們關心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全心全意地學習。例如,在教學圖像的處理相關知識時,主要是讓學生使用相關的軟件剪裁圖片以及自由變換等方式。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在多媒體上展現(xiàn)出兩張圖片,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在這里,通過小組合作,可以看到哪個隊最先找到。學生們將對這些競爭性的任務充滿興趣和欲望,致力于任務。小組合作和討論中可以迅速發(fā)現(xiàn)照片上的差異,最終在班級中共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合作中找到差異后,教師必須演示如何通過屏幕使照片不同,包括使用軟件的各種功能,如縮小、放大、疊加與擦除等。教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課,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沉浸在其中,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根據(jù)學生情況合理進行分組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育過程中,把學生捆綁在一起應該遵循合作、自主性、實踐、互動等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信息技術這一課程具有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運營性很強的特點,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營技能,形成完善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教師們必須仔細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一般來說,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正常學習表現(xiàn)和成績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jù)互補性的原則將不同等級的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活動,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教師可以在課程結(jié)束后繼續(xù)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輔導。尤其是在學習“運動漸變動畫的制作”等相當困難的課程,通過小組合作,使具備相對良好基礎知識的學生負責相應的部分,指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通過互動與合作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凝聚力,使基礎上的所有其他學生都得到提高,最終實現(xiàn)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效率。
(三)合作評價,提升學習效果
為了實現(xiàn)小組合作目標,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教師還必須在最后做好小組合作評價工作。評價是學生學習的方向,也是刺激學生向上的原動力。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育通常利用期末考試來評價整個學期的成績。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必須改變評價模式。例如,在制作PPT作品時,教師應該關心每個學生和團隊的成就和運作。這可以建立包含自我評估、相互評估和部門評估模塊的評估系統(tǒng),其中自我評估是學生自我評估,占總分的10%,相互評估是能占總分30%的小組其他成員的評估,教師評估可能占其余部分。這種不同模塊占總分不同比例的評價方法更加集中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一定的要求。通過這種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學生,使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和全面,同時使學生能夠在合理公正的評價結(jié)果下更加努力地學習。
結(jié)束語:
信息技術在初中課程中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它也是信息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對于學生們賦予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看似一門技術性課程,但它不僅能讓學生學到多的技術,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更多的是讓學生從學習過程中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學會從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網(wǎng)絡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最新資訊,把握世界發(fā)展的趨勢?,F(xiàn)目前,生產(chǎn)生活無處不在的現(xiàn)代化都與網(wǎng)絡息息相關,所以信息技術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理論知識,應當盡可能多的動手實踐練習技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掌握技術。
參考文獻:
[1]徐敏.初中信息技術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微[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8(16):104-105.
[2]張艷杰.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68.
[3]余婷.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170.
[4]李清洪.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