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韓流”文化掀起了全球性的熱潮,自然而然對漢語文化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年輕人群體之中。這種影響明顯地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變化中,通過分析這種變化,可以對我們研究語言規(guī)范、促進我國語言文化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
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韓源詞匯,“韓流”,語言規(guī)范
中國與韓國一衣帶水,自古以來,兩國就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有著頻繁的交往。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fā)展,韓國演藝產(chǎn)業(yè)抓住這一時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韓流”的熱潮。韓國的綜藝、電影電視劇、K-POP(Korean Pop Music,即韓國流行音樂),甚至包括汗多的傳統(tǒng)服飾、飲食文化等韓國獨特的民族文化都隨著“韓流”的熱潮傳播到世界各地,擴大提升了韓國文化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自古以來就與韓國一衣帶水的中國自然而然地也受到了此次熱潮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年輕人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青年群體出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有更加積極的追求,同時他們主張標新立異,對“韓流”的積極認同和接受也是他們表明自己獨特的一種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對青年人群體文化產(chǎn)生影響并且影響最大的應當是語言文化的影響。我們知道,語言接觸首先造成詞匯的變化,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對象,即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的韓源詞匯。由于韓語與漢語源遠流長的關系,在探討漢語中的韓源詞匯之前,首先要介紹韓語漢字詞回流的問題。
一、現(xiàn)代漢語中韓源詞匯的幾種類型
韓源詞匯指的是自于韓語,并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改造后進入到現(xiàn)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的那一部分詞匯。本部分的類型分類方法主要依據(jù)韓源詞匯與漢語的相關性的高低,由相關性從高到低分為韓語漢字詞、韓語固有詞和韓語吸收的西方外來詞。
(一)韓語漢字詞回流
韓語漢字詞是指韓語中使用的并且可以用漢字表示出來的詞匯。公元15世紀,朝鮮世宗大王在位期間創(chuàng)立了《訓民正音》,創(chuàng)造了朝鮮自己的文字符號。在此之前,朝鮮并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借用中國的漢字作為其書寫工具。韓語漢字詞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漢語詞源的漢字詞,包括中國古代的典籍以及古代漢語口語;二是近現(xiàn)代日語源的漢字詞,主要涉及經(jīng)濟、科技等方面;三是朝鮮民族自創(chuàng)的漢字詞。
所謂的韓語漢字詞回流,指的是隨著以“韓流”為主導的韓國文化產(chǎn)業(yè)向中國的輸出,韓語漢字詞回流入漢語語言系統(tǒng)的過程。但韓語漢字詞產(chǎn)生的背景復雜,中韓兩國社會、歷史、文化、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了韓語漢字詞與現(xiàn)代漢語詞匯在詞義、詞性等方面并不完全對等。
因為韓語漢字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形,所以這種韓源詞匯的形式是數(shù)量最多,同時是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一種形式。但因為“韓流”現(xiàn)象僅在一部分青年群體中流行,所以大部分的表達方式并沒有被大眾接受。下面簡單舉幾個例子,以管窺這種現(xiàn)象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例1 擔當(??)
“擔當”這個詞是源自漢語的詞,進入韓語中意思發(fā)生了改變。“**擔當”這一詞組結構源于韓流中的偶像團體文化,用來表示團體中在某個方面特別突出、具有某種優(yōu)秀特質的成員。韓國偶像團體在出道時,經(jīng)紀公司會給每個成員作出官方定位,外貌最好的成員被稱為“顏值擔當(?? ??)”,跳舞最好的被稱為“舞蹈擔當(?? ??)”,唱歌最好的被稱為“主唱擔當(?? ??)”。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擔當”的表達中,韓語中的“??(擔當)”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擔當”雖然在詞義上基本相同,但是在用法上有著細微的差異。韓語中的“??(擔當)”是一個他動詞,其語法規(guī)則是“賓語+他動詞”,這種語法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不存在的?,F(xiàn)代漢語中的“擔當”可以做動詞,比如“擔當這個責任”;也可以做名詞,比如“有理想、有擔當”,這兩種用法都與韓語中的截然不同。這種差異會使這個詞在剛進入現(xiàn)代漢語系統(tǒng)時對人造成迷惑,但是隨著韓國偶像文化在中國的大規(guī)模傳播,尤其是中國本土偶像文化的逐步成長,比如《偶像練習生》、《創(chuàng)造101》等綜藝節(jié)目的火爆,人們對這種表達的借用越來越多,同時漢語中對這種表達的借用也隨之增加,甚至形成了漢語中獨特的縮略形式,比如“舞擔(=舞蹈擔當)”“顏擔(=顏值擔當)”等各種表達方式,體現(xiàn)了漢語強大的吸收和再創(chuàng)造能力。
例2 水木?。???)
“水木劇”是一個韓語中自創(chuàng)的漢字詞,其意思是指在每周三、四播出的電視劇。隨著韓劇在中國的風靡,這個詞在追劇的人群中廣為使用。
在韓國和日本,這些國家收到漢文化的影響,對星期稱呼為曜日(??),從星期一到星期天分別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水木劇是在星期三、星期四播出,所以被稱為“水木劇”。相應地,也有月火劇、周末劇等等。但是“水木劇”這個詞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原因,是因為在中國影響比較大的幾部韓劇都是“水木劇”,比如《屋塔房王世子》、《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等。由此可以大致看出,漢語中吸收韓語自造的漢字詞時并不是全盤吸收,而是根據(jù)需要,有選擇地進行吸收,以方便稱說。
除此之外,韓語漢字詞回流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比如“??(大賞)”(指的是獎項或榮譽之中最高的一項)、“??(社長)”(指的是一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或總負責人)、“???(私生飯)”(指的是那些喜歡跟蹤、偷拍明星個人生活的極端瘋狂的粉絲)、“????(下體失蹤)”(指的是由于上衣過長因而下半身服裝特別短的一種穿衣風格)等。這些詞語,有些已經(jīng)不僅僅在“韓流”文化圈中使用,甚至走出圈外,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逐漸使用起來。
(二)韓語中的固有詞語
除了對韓語中的漢字詞進行翻譯吸收之外,漢語中還通過直接音譯或者結合其本意進行意譯的方式,吸收了韓語中固有的一些詞語。一方面因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詞匯可以稱說,另一方面也沒有專門地、成體系地對這些詞語進行翻譯,造成了對韓語固有詞語翻譯混亂的現(xiàn)象,一般都采用直接音譯的方式,下面略舉幾例來探討。
1.用漢語音譯
在對韓語固有詞語的翻譯中,最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直接在現(xiàn)代漢語中找到發(fā)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詞稱說。通過這種方式引進的韓源詞匯占比重較高。比如“歐巴(??)”(女生對兄長的稱呼)、“忙內(??)”(一個團體中最小的成員,相當于“老幺”)、“阿一古/哎一股(???)”(感嘆詞)、“哦多?。???)”(譯為“怎么辦”)、“撒浪嘿(???)”(譯為“我愛你”)、“阿扎西(???)”(譯為“大叔”)等等。然而這種音譯存在著不小的問題,下面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談一下問題所在。
形式指的是語音方面?!??”中的“?”是一個圓唇的單元音,而并非漢語中“歐/ou/”這樣一個雙元音;“???”中的“?”發(fā)音時的舌位比“古”靠后;“???”中的“?”,組成這個字讀音的輔音是舌尖前塞擦音,類似于漢語拼音中的“z”,這也與漢語中“扎”的聲母“zh”截然不同。這樣的音譯不僅使人對詞義摸不著頭腦,同時也不能十分準確地描述韓語詞的發(fā)音方法。
內容指的是詞義方面?!??”這一詞的基本意義是指哥哥,但是在使用上有獨特的色彩意義。在韓國,特別注重長幼有序、男女有別,“??”是女生稱呼與自己同一輩分且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的稱呼,而男性對與自己同輩分且年齡比自己大的男性稱“?(兄)”。但是在漢語引進這個詞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這種文化上的差異,究其原因,大概是追星的“韓流”文化圈中年輕女性的數(shù)量居多,對明星通常以“??”相稱。不僅該圈子中的人,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也對韓娛男星以“歐巴”相稱,比如2014年4月人民網(wǎng)轉載了一則題為《韓國“歐巴”變身中國草根》的文章,報道的內容就是韓國一娛樂男星出演中國一電視劇扮演草根的新聞。如今這個詞已經(jīng)脫離韓語的原意,成為了韓國男星的代言詞,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叫他“歐巴”,反映出了人們對韓國男明星的崇拜、喜愛之情。
類似的例子還有“親故(??)”(譯為“朋友”),然而這一詞的音譯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本身是韓語固有詞匯,但是經(jīng)過漢語音譯成“親故”之后,就有了“親朋、故交”的意象,與其本意“朋友”相關聯(lián)。這是音譯韓語固有詞匯中為數(shù)不多的成功案例。
2.用漢語拼音音譯
韓語中的一些詞,在進入到漢語系統(tǒng)時并沒有直接與漢字相對應,而是借助了漢語拼音,直接地反映了韓語中該詞的讀音。這一類典型的代表是“??”一詞,在漢語的使用中直接將其音譯為“wuli”。
“??”意為我們,這一詞有著韓國深厚的文化背景。從民族的角度出發(fā),韓國是單一民族國家,強調“身土不二(????)”的觀點,這就使韓國人有著強烈的愛國情結和國家忠誠度,國家共同體意識特別強,所以韓國人對物品或人進行稱說的時候總愛說“我們……”。例如“?? ?”指的是“我家”而不是“我們的家”,“?? ??”指的是“我爸爸”而不是“我們的爸爸”,甚至于會說“?? ??”(“我丈夫”而不是“我們的丈夫”)。這個詞在漢語中使用時就沒有它本身蘊含的文化意義,其一般用法是“wuli+某明星名字”,例如“wuli韜韜”(指黃子韜)。因為在韓語中,這種用法多見于表達和自己相關性強或者親近的事物,所以漢語中運用這種表達方式,傳達的是一種對明星的喜愛、熱愛之情。
上述兩種翻譯方式本身的問題有待商榷。一方面,運用漢語拼音,可以方便、簡潔地標出韓語中對應詞匯的語音狀態(tài)。另一方面,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這種翻譯方式首先是不規(guī)范的。因為對于韓語固有詞僅通過拼音翻譯,既不能反映這個詞在韓語中的本來面貌,又不能表現(xiàn)出它在漢語環(huán)境下做出的適應與融合的改變,僅僅通過讀音是很難判斷出任何信息的。不過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也有其背后的原因。在“韓流”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國作為統(tǒng)一文化圈的臨近國自然首當其沖地受到了影響。在年輕群體瘋狂追捧“韓流”的同時,對于韓語中一些表達也趨之若鶩地追隨和效仿??墒悄贻p群體中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韓語本身的了解程度也各有差異,因此產(chǎn)生了許多諸如上述兩種音譯的不成熟的翻譯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仍需要規(guī)范化的引導,否則很難長期在現(xiàn)代漢語體系中立足,更不可能進入漢語詞匯系統(tǒng)。
3.結合本意進行意譯
韓語中有一部分詞的意義在漢語中有相對應的詞匯或語素,在翻譯這些詞的過程中就采取了忠實于其原本意義的意譯形式。這種形式既忠實于原語言,又便于說漢語者理解,這種翻譯方式算是比較成功。下面略舉幾例來進行探討。
例1 黑洞(??)
這個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詞組“游戲黑洞”中,指的是連簡單的游戲都玩不好、一直出錯的人。“??”在韓語中的意思為“洞,漏洞”,在“?? ??”(即“游戲黑洞”)這個詞組中被翻譯為“黑洞”。這種翻譯兼顧了韓語中這個詞本身的“漏洞”的意思,同時“黑洞”給人的那種深不見底、神秘莫測的感覺,也與“游戲黑洞”給人帶來的驚訝和無奈有著相似性。因而這一詞組在漢語中使用頻率在不斷增加,比如國內的人氣綜藝《快樂大本營》中的一期主題就是“成龍慘變‘游戲黑洞 謝霆鋒自曝名媛照”,可見其使用的靈活廣泛。
例2 花路(? ?)
“花路”是一個祝福語,這一詞語經(jīng)常用于詞組“走花路”中,指的是祝福某人在未來的人生中可以走美麗、順利、平坦的道路?!?”對應漢語中的“花”,“?”對應漢語中的“道路”,這一詞的翻譯就是結合了韓語的原意進行了意譯。同時,“花路”給人一種“鋪滿鮮花的道路”的意象,充滿了美好、有希望的象征意義,易于說漢語者接受。這一詞組主要用于鼓勵、安慰某個明星的情景,比如“一起走花路吧!”這種翻譯方式既忠實于韓語詞匯的本來意義,又能較好地適應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屬于比較成功的翻譯例子。
(三)韓語中的音譯外來詞
在韓語詞匯中,有約70%的漢字詞、20%的外來詞和10%的固有詞??梢姡藵h字詞,韓語詞匯中比重較大的就是外來詞了。而對于西語外來詞,韓語最常采取的方式就是音譯,比如“???(ba-na-na)”(香蕉)、“???(si-to-li)”(故事)、“???(a-pa-te)”(公寓)等等。然而對于同樣的西語外來詞,漢語中部分詞匯采取了和韓語截然不同的翻譯方式,有的采取音譯,但是大部分與日常生活關系緊密的詞匯還是采取了直譯或者意譯的方式。
隨著“韓流”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一些在漢語中已經(jīng)存在的外來詞經(jīng)過韓語以不同的形式再次進入漢語詞匯中。例如,“???(a-i-dol)”是韓語中對“idol”這一英語詞的音譯,在漢語中譯為“偶像”;然而現(xiàn)在漢語又對這個韓語詞進行了吸收,采取了音譯的方式,譯成“愛豆”。又如,“??(mo-del)”是韓語對“model”這一英語詞的音譯,在漢語中翻譯成“模特”,在“韓流”文化圈中將這一韓語詞音譯為“麻豆”。
這種翻譯本身的合理性值得探討。從韓語介紹到漢語中的外來詞,大多在漢語中已經(jīng)有了其翻譯形式,并且這種形式已經(jīng)很好的進入了漢語詞匯系統(tǒng),被人民大眾所接受。如果對這些詞匯再次進行翻譯引進,而且是從其他語言系統(tǒng)而非外來詞的語言系統(tǒng)中引進,勢必會造成理解上的迷惑和使用上的繁復性。所以這種類型的詞匯究竟應不應該在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長期存在,這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韓源詞匯的優(yōu)缺點
針對上述幾種對韓源詞匯的類型,大致分析一下其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以對之后韓源詞匯的引進起到幫助作用。
(一)優(yōu)點
1.促進中韓文化交流
語言作為文化和文明的載體,是兩國文化交流中最先發(fā)生變化的要素。而在語言接觸時,除了語音之外,最先發(fā)生變化的就是詞匯。通過吸收韓源詞匯,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吸收和吸取“韓流”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為我所用。
“韓流”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韓國的娛樂文化,尤其是綜藝節(jié)目等娛樂項目。隨著近兩年我國本土娛樂綜藝的飛速發(fā)展,借鑒韓國文化,吸收韓源詞匯,成為了促進中國本土娛樂綜藝飛速發(fā)展的助推劑。例如前文所舉到的一些例子,如“黑洞”“**擔當”“走花路”等,還有沒有列舉到的如“C位”“出道”等詞語,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中韓文化的交流,推動了中國娛樂綜藝自身的發(fā)展。
2.豐富漢語詞匯的表達
受制于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等因素,漢語詞匯中對一些現(xiàn)象或者事實并沒有相對應的表達。而韓語作為另一個民族的語言,同樣作為思維的工具,其中隱藏的韓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內容,如果規(guī)范地吸收到漢語之中,必然會豐富漢語的表達。漢語之所以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頑強的生命力,與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的語言詞匯有著密切關系。吸收韓源詞匯,有利于豐富漢語的表達能力,提升漢語的生命力與活力。例如之前所舉的例子,“擔當”這個詞用在“**擔當”這一詞組里,實際上是吸取了韓語中他動詞的用法,這種吸收使“擔當”這一詞在漢語中的用法更為靈活多變。類似的還有“出道”這一詞。“出道”原來在漢語中解釋為:(1)佛教指脫離六道輪回之苦;(2)方言:指年輕人走上社會,能夠獨立工作和生活。而隨著韓國文化和韓源詞匯的引入,“??”這一詞被翻譯為“出道”,指的是演藝公司旗下的練習生經(jīng)過考核之后正式進入演藝圈開始藝人的活動。很顯然,這一個韓源詞匯的引入,增添了漢語詞匯的意義,豐富了漢語的表達。
3.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韓流”文化圈中的群體大部分是青年群體。而正是這一群體,處于學習欲和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通過對韓國流行文化的了解,加上正確地引導,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韓語、深入系統(tǒng)了解韓國文化的興趣。這不僅對于他們的思維能力的鍛煉有益,更對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yè)的學習、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不小的幫助。
(二)缺點
1.針對音譯詞
對于音譯詞來說,主要有表音不準、表意不明、重復冗雜等幾方面的問題。
表音不準
對于音譯詞來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準確或較為準確地表達源語言中某個詞匯的讀音。這種方式便捷高效,同時帶有異域特色,使說話者明白其外來的本質。然而韓源詞匯中的音譯詞,卻存在大量表音不準的情況,比如前面分析過的“歐巴”“阿扎西”等一系列的韓語中的固有詞匯,經(jīng)過音譯之后,偏離了其本來的發(fā)音面貌,不能較好反映出音譯詞的優(yōu)點。相同的還有“米啊內”這一詞語?!懊装取笔菍h語中表示“抱歉”意義的“???”一詞的音譯,然而這個音譯并不準確?!???”中的“?”帶有前鼻音,發(fā)音類似于漢語中的“安”,但是在音譯使用的過程中卻被音譯成了“啊”這個音。因此可以看出,在對韓源詞匯進行音譯的過程中,表音不準的問題十分突出。
表意不明
音譯詞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表意不明,常常會讓人不知所云。在韓源詞匯中,不僅沒有克服這一缺點,反而很好地將其保留了下來?!皻W巴”這個詞雖然乍一看也是不知所云,但是因為其使用頻率高、適用范圍廣,所以漸漸被大眾所熟知。然而絕大多數(shù)的韓源音譯詞沒有那么高的普及率,所以會讓人不知所云。例如“阿尼呦”這個詞,實際上是對韓語中表示否定的“???”的音譯。對于一個沒有韓語基礎同時又處在“韓流”文化圈之外的人來說,理解這個詞的難度將大大升高。
重復冗雜
這一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對韓語中的音譯外來詞的再音譯。因為韓語中音譯的那些外來詞,在漢語中已經(jīng)有了相對應的表達,如果再對其進行音譯引進的話,就會造成詞匯的重復,不符合語言經(jīng)濟性的原則。比如前面列舉的“愛豆”“麻豆”一類的詞語,增加了人們記憶詞語的量,不利于語言的簡化與表達。
2.針對漢字詞
漢字詞是韓源詞匯中較為特殊的一類,這類詞匯在一方面豐富了漢語詞匯的表達,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如表意重復等問題。例如前面所提到的“社長”,還有未提到的“會長”等表示職務的詞語。在韓國文化中,職務按照以下順序從高到低排列:會長(??)、部長(??)、本部長(???)、課長(??)、室長(??)。這些職位在漢語中都有相對應的表達,大致對應漢語中的董事長、部門經(jīng)理、公司總負責人、科長、辦公室主任。引入韓語的表達之后,就會產(chǎn)生表意重復的問題。同時因為這些表達和漢語中的在結構上類似(某某長),所以還可能會造成說話者的迷惑和混淆。
三、對待韓源詞匯的態(tài)度
隨著“韓流”在中國的普及,韓源詞匯已經(jīng)成為漢語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對待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當采取何種態(tài)度,這是一個需要加以思考的問題。
(一)積極吸收,為我所用
“韓流”現(xiàn)象在我國熱度不減,韓源詞匯在漢語中的影響也逐漸擴大。不僅“韓流”文化圈中的青年群體熱衷于使用,各大媒體、娛樂綜藝等也在宣傳報道中運用韓源詞匯,以豐富語言的表達。甚至于“歐巴”等韓源詞匯已經(jīng)成為了熱詞,在全民范圍內廣泛使用。所以對于韓源詞匯,我們不能視作洪水猛獸,對其進行全面地批判與否定。要看到其豐富漢語表達、提升表達靈活性的優(yōu)點,積極吸收韓源詞匯,為我所用。
(二)針對問題,克服不足
雖然韓源詞匯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韓源詞匯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翻譯不規(guī)范。究其原因,大致是引進韓源詞匯時,最先接觸到的一撥群體就是“哈韓”的青年群體。然而這一群體中文化水平差異大,對韓語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這就造成了韓源詞匯在引進的時候簡單化、粗糙化的傾向。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要對癥下藥,加強韓源詞匯引進的規(guī)范性。具體來說,可以尋找專門的翻譯人員,優(yōu)化翻譯隊伍,對于尚未引進的詞匯嚴格把關,對于已經(jīng)引進但使用不廣的詞匯稍加改進,對于已經(jīng)引進且在民眾中廣泛使用的詞匯積極引導民眾規(guī)范用詞。只有克服了這些問題,才能使韓源詞匯在漢語的土壤中正常地生根發(fā)芽。
四、結語
當今時代是一個開放、共享的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我們要擴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吸取世界人類文明寶庫中的營養(yǎng),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以鄰為壑。對于“韓流”這一席卷全球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對其視而不見。我們要積極吸取“韓流”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語言作為記錄文化的載體,是批判性學習一個民族文化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文化交流帶來的語言接觸帶來的變化,最明顯地體現(xiàn)在詞匯上。所以,研究韓源詞匯,對于我們學習、借鑒“韓流”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邱顯鋒.韓源詞匯對中國青年群體的影響——以信息時代為大背景[J].文教資料,2018(16):53-55+81.
[2]于婧.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惡性韓化”現(xiàn)象探析[J].紅河學院學報,2018,16(05):65-68.
[3]孫雨欣,張方明.淺談韓漢同形異義詞對韓語教學的影響及教學策略[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18):186-187.
作者簡介:
劉家佑(1999- ),男,漢族,山東煙臺人,本科在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