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政教學“三進”工作的實質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實現(xiàn)從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轉化、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從知識體系向學生價值體系轉化。“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的實現(xiàn)機制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效果為目標的教學主客體的雙向互動?!敖滩?教學-價值”體系轉化的路徑是實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功能的有機融合,從課堂教學、課程實踐、教師素質等方面促進思政教學中的師生有效互動,增強教育教學實效。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學;“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6-0103-04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entering textbooks, classes and mind of stud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transform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from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o the textbook system, from the textbook system to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from the knowledge system to the students' value system.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xtbook-teaching-value" system is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ing subject and object on the teacher-directed, student-centered and learning effect-oriented basis. The path of "textbook-teaching-value" system transformation i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dominant position in teaching and the main functions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to promot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quality of teacher, and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s well.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of "textbook -teaching-value" system; path
在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空前緊密、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新媒體大行其道的新時代,必須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蓖ㄟ^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歷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發(fā)揮這個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須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進而從教學體系向學生個人價值體系的轉化。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在思想上教育和引領大學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就是通過教育教學能夠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即“三進”)。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8版教材使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進教材是基礎、進課堂是核心、進頭腦是目的”。“三進”的實質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實現(xiàn)三個轉化,即從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的轉化、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從知識體系向學生價值體系的轉化。目前,全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開始使用2018版教材,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從知識體系向學生價值體系的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成為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當下最主要的工作任務和使命擔當。
二、對實現(xiàn)“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的理解
“教材-教學-價值”體系的轉化,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將理論知識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從知識體系向學生價值體系轉化的簡單表述。對實現(xiàn)“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可以有三個方面的理解。
首先,從實現(xiàn)的順序來看,先有從教材理論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再有從教學體系向學生個人價值體系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主體,必須在讀懂悟透的基礎上給學生講明白,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不是簡單的知識搬運工,而是明道者、教育者和解惑者。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個性特征、成長發(fā)展需求等優(yōu)化和整合知識,既要教好知識又要培育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因此,教師的職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水平在“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和課程實踐的有效結合
實踐出真知,科學的知識理論體系最能禁得起實踐的檢驗。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必須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才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體悟到理論在指導社會實踐、改造社會和發(fā)展社會的巨大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jù)不同階段的教學需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育和課程實踐有效結合起來。
1. 指導學生通過課程實踐檢驗課堂學習內容
教師指導或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例如通過參觀、聽報告、參加學術論壇或專題座談會、訪談等了解國史國情,從親歷、親見、親聞中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斗而創(chuàng)造出的輝煌成就,認識到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強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
2. 指導學生通過課程實踐運用課堂學習內容
教師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會學生看待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當代絕大部分高校學生缺乏接觸社會特別是了解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矛盾的機會,他們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往往局限于處理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近年來出現(xiàn)的大學生被拐賣、遭受網絡詐騙、陷入傳銷陷阱、深受校園貸所害以及被國外敵對分子利用等案例都反映了大學生社會經驗的缺乏和在認識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匱乏。教師通過指導和帶領學生開展個案訪談、社會問題調查等課程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學會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
3. 通過課程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
通過課程實踐,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反思自己在理論知識體系上的“漏點”和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的弱點。此時,教師應給予積極的指導和鼓勵,激發(fā)學生加強學習、補充知識和鍛煉能力的主動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這種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行為的作用,既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體系,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終身學習意識的養(yǎng)成。
(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能力以推動“教材-教學”體系的轉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指導與遵循,教材里的語言表述具有凝練化、嚴謹化、規(guī)范化等書面表達的特點,但同時也存在單調枯燥、缺乏生動性和鮮活性的不足。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勢必大大減低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甚至心生厭煩。如何把理論講“活”,既有趣味又不乏精辟和深刻,這對思政課教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教師必須要正確對待教材、恰當把握教材、嫻熟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教材-教學”體系的成功轉化。首先,要做到正確對待教材,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熱愛教學,深刻理解思政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其次,要做到恰當把握教材,教師必須具備較深的理論功底,吃透教材,能體會教材的深意。再次,要做到嫻熟使用教材,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業(yè)務能力,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善于教學。具備一支具有較高職業(yè)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以及較強業(yè)務能力的思政教師隊伍是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教學”體系轉化的充分必要條件。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一方面,在未來引進思政教師方面,高校應提高準入門檻,綜合考察新進教師的政治素質、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另一方面,在現(xiàn)有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上,要加大對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業(yè)務培訓力度,警惕既有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形成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的工作氛圍。
參考文獻:
[1]肖貴清.強化高校思政教育價值引領作用[N].中國教育報,2018-05-16(7).
[2]胡涵錦.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3):63-68.
[3]唐景莉.怎樣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訪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市委教工委常務副書記張雪[J].中國高等教育,2017(6):27-28.
[4]顧鈺民.遵循“三大規(guī)律”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6):71-75.
[5]吳潛濤.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功能[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7(3):1-3.
[6]馬英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研究述評[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112-115.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需求導向的高校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機制研究”(編號:L18BSZ017)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賈冰(1975-),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副院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