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具身語言觀認為,語言概念根植于人類動作知覺系統(tǒng)當中。語言理解就是大腦和身體感知運動系統(tǒng)對語言符號所指事物或者事件的模擬。具身語言觀在解釋具體詞匯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抽象詞匯的加工是否也能夠激活大腦和身體感知運動模擬,仍是現(xiàn)在面臨的難題。學者就此提出一些相應的理論,比如抽象概念通過隱喻、情景模擬、內(nèi)省信息、情感入地等方式進行表征。本文旨在總結抽象名詞加工方面的理論,并重點探究概念隱喻以及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在抽象名詞語義加工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具身認知 抽象名詞 語義加工 隱喻 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
1.引言
傳統(tǒng)語言觀認為,語言概念的加工獨立于人類自身感知運動系統(tǒng),而具身語言觀認為,人類語言理解根植于人類的感知運動系統(tǒng)(曲方炳,2012)。按照具身認知的觀點,概念是通過身體的感知運動獲得,不同的感知運動會在大腦中留下不同的感覺運動印跡,于此對應,外部知覺、內(nèi)部狀態(tài)(軀體感覺、情緒、內(nèi)省信息)和動作共同構建了概念的表征。(張恩濤,2013:429)。比如“apple”這個詞的具身義是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apple互動的過程中所建立起的感覺運動印跡,這些感覺運動印記以特定的神經(jīng)激活模式儲存在大腦當中。所以,當apple這個詞再次出現(xiàn)時,與之前有關于蘋果的感覺運動經(jīng)驗就會被激活,包括視覺、觸覺、味覺等感覺信息,如蘋果的顏色、大小、蘋果聞起來的味道、甚至蘋果的嚼勁等。
具身認知理論在解釋具體詞匯的理解方面,有很強的解釋性。但不能充分解釋抽象概念的加工。比如“獨立、原則”等無法看到、聽到的抽象名詞,以及“理解、遵守”等不能進行動作模擬的抽象動詞。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經(jīng)驗基礎的問題上,具身認知理論認為抽象概念通過情境模擬或隱喻與感知經(jīng)驗發(fā)生聯(lián)系。概念模擬理論強調(diào)情景或運動模擬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隱喻理論則側重具體經(jīng)驗與抽象概念之間的共同結構關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間接作用(張恩濤2013:429)。Barsalou et al.(2008)提出的語言和情景模擬(LASS)理論,認為語言形式和情景模擬都被在概念加工中起作用。Zwaan(2015)還認為抽象概念“在語篇語境中能夠獲得特定的感覺運動實例”,而與感覺運動表征聯(lián)系較弱。Glenberg(2012)提出了情感系統(tǒng)是在抽象概念表征中一種基礎手段,抽象詞往往比具體詞更具有情感豐富度,情感效價是抽象詞表征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概念隱喻以及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在抽象名詞語義加工方面的作用。
2.抽象名詞加工的理論研究
2.1概念隱喻理論
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是修辭手法,還是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Lakoff和Johnson(1980)認為,“人類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清晰的類別概念語言和抽象的概念語言,只能用已知事物的具體意象來表達新事物、新經(jīng)驗?!备拍铍[喻中的具體意象被稱作始源域,而用具體的事物所表達的抽象的、無形的事物或者經(jīng)驗被稱作目標域。例如:Time is money. money就是始源域,time是目標域。隱喻的本質(zhì)是人們利用具體的經(jīng)驗或者事物去構造陌生、抽象的概念。比如,以身體為中心,人類產(chǎn)生了上下、前后等最基本的空間概念范疇,并通過這些基本概念范疇來理解更加抽象的觀念(唐佩佩,葉浩生,2015)。因此,人們在理解抽象、復雜的概念時必須借助已有的身體感知經(jīng)驗或者具體事物來進行理解。比如漢語中在理解抽象積極情感詞“喜悅”時,會激活“上”的空間圖式。
2.2情景與內(nèi)省信息理論
抽象概念的表征,不能直接來自與外部世界的感知運動模擬,Barsalou(2008)指出,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introspective information)比如(高興,害怕等內(nèi)感)在抽象概念表征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們能夠通過構建情景、物體和內(nèi)省信息的形象,對抽象概念進行表征。例如,比如在理解加工抽象詞“友誼”時,會出現(xiàn)與“友誼”一詞相應的情景模擬。比如可能會模擬兩個好朋友開心玩耍的情景等,并且會激活“開心、愉快”等內(nèi)感。當然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閱歷不同,對同一個詞會有不同的經(jīng)驗感受,所以在抽象詞匯加工時,激活的情景信息和內(nèi)省信息都會存在差異。
3.抽象名詞加工的實證研究
3.1關于隱喻在抽象名詞加工方面的實證研究
根據(jù)概念隱喻理論,抽象的、復雜的概念根植于有形的具體概念。隱喻證實,抽象思維與身體感知運動經(jīng)驗并非相互獨立。學者圍繞具身隱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作用這一視角進行了大量實驗。在涉及隱喻的實驗中,從隱喻類型方面,有基于空間隱喻、溫度隱喻、明暗度隱喻、觸感與重感隱喻等相關實證研究。從抽象詞角度,學者對時間詞、情感詞、權力詞、價值詞等表征進行了大量研究。
所有的隱喻當中,空間隱喻在認知和抽象概念系統(tǒng)中占據(jù)中心地位,很多研究圍繞空間隱喻展開。比如,在具身視角下,探究空間隱喻在時間量詞、權力詞、情感詞加工中的作用。時間的空間信息除了具有水平方向“前后”、“左右”,垂直方向“上下”之分,還有“遠近”、“長短”、“寬窄”之分。在時間量詞的空間隱喻考察方面,劉麗虹和張積家(2009)發(fā)現(xiàn),英語母語者對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表現(xiàn)在水平方向上,漢語母語者對時間量詞加工時,水平方向的啟動要大于垂直方向的啟動。另外,有學者實驗結果證實時間長短的判斷受空間長度的影響。在對情感詞的空間隱喻考察方面,英語和漢語情感詞加工都激活了“上下”垂直空間隱喻,并分別促進積極、消極詞匯的加工(Xie et al. 2014)。沈曼瓊等(2014)考察了中國英語學習者二語情感詞的加工,同樣也發(fā)現(xiàn)了垂直空間隱喻現(xiàn)象。另外,吳思娜等(2019)考察了馬來西亞留學生漢語二語情感詞和其母語的空間隱喻特征,研究新發(fā)現(xiàn),馬來西語情感詞的加工除了激活了垂直空間意象圖式外,還激活了水平空間意象圖式。在對權力詞的空間隱喻考察方面,唐佩佩等(2015)表明權力詞的加工會誘發(fā)“詞匯-空間”效應,英漢高低權力詞加工都會激活“上下”垂直方位的空間隱喻。另外,王倩(2016)將二語水平作為變量之一,考察了不同二語水平雙語者對英漢權力詞的表征差異。
3.2情景與內(nèi)省信息在抽象名詞加工中作用的實證研究
許多學者為了證明情景信息和內(nèi)省在抽象詞匯加工方面起重要作用,進行了許多實證研究。例如:Barsalou(2005),在實驗中為抽象詞匯和具體詞匯提供相應的語境,分析情景信息對詞匯加工的影響。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抽象詞匯和具體詞匯都激活了與情景有關的信息,在具體詞匯的加工方面,受試更傾向于激活與情景相關的實體,而在抽象詞匯加工方面,受試更容易激活與情景有關的社會關系、相關事件或者內(nèi)省信息等。Roversi等(2013),在實驗中讓受試對三種不同類型的具體詞匯+抽象詞匯進行判斷,實驗結果也證實了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在抽象詞匯加工中起重要作用。同時還發(fā)現(xiàn)抽象詞能夠激活更多且與抽象詞匯聯(lián)系不密切的情景信息,比如friendship在被加工時,可能會激活infancy、pool等信息。另外,前人實驗證明,抽象詞匯因為涉及到更多的事件和動作,所以在抽象詞匯表征時會激活比具體詞匯更加復雜的信息。
4.總結與展望
雖然大量研究表明隱喻是抽象概念表征中起重要作用,但是隱喻機制僅限于特定的概念領域。例如:時間量詞對應垂直或者水平空間隱喻;權力詞、情感詞對應上下垂直空間隱喻等。然而,并非所有抽象名詞都能激發(fā)空間或者溫度等隱喻。例如:“哲學”這樣的抽象概念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隱喻實體。另外,雖然隱喻有助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但是在解釋抽象概念的具體意思方面并沒有發(fā)揮太大的作用。比如“和平、民主”等抽象詞匯的具體意思僅依靠隱喻來表征是遠遠不夠的。
情景和內(nèi)省信息理論雖然也被很多實證研究證明在抽象詞匯表征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是不同類型的抽象詞匯加工中,情景與內(nèi)省信息作用大小不同。并且實證研究設計主要采用單一的抽象詞匯的屬性特征描述,更多用于驗證理論合理性的實驗設計方法有待學者進行探索。另外,受試生活閱歷不同,內(nèi)省信息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大多數(shù)實證研究集中在比較具體詞匯與抽象詞匯的表征差異方面,而對于不同等級抽象詞匯激活的情景內(nèi)省信息在數(shù)量以及復雜程度方面是否有明顯差距未進行探究。例如:詞匯抽象等級越高,在表征時是否需要更多內(nèi)省信息參與,或者是否需要更加復雜的情景信息參與。
目前實證研究大多是從隱喻或者情境兩角度分別考察,而將兩者結合起來探究的不是太多,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假設:抽象名詞加工過程中,隱喻和情景會共同作用,促進抽象名詞表征。對此,可以將抽象等級相同的抽象名詞分成積極詞匯和消極詞匯,設計實驗研究抽象名詞在情景和隱喻共同作用下,是否會比在只有情景或只有隱喻作用下,加工更快,正確率更高??傊呱硪暯窍碌碾[喻和情景與內(nèi)省信息理論還有不斷繼續(xù)發(fā)展和完善的空間,并且需要更多實證研究來驗證理論。
參考文獻
[1]劉麗虹、張積家,2009,時間的空間隱喻對漢語母語者時間認知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
[2]曲方炳、殷融、鐘元、葉浩生,2012,語言理解中的動作知覺:基于具身認知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834-842
[3]沈曼瓊、謝久書、張昆、李瑩、曾楚軒、王瑞明,2014,二語情感概念理解中的空間隱喻[J].《心理學報》(11)
[4]唐佩佩、葉浩生、杜建政,2015,權力概念與空間大小[J].《心理學報》(4):514-521
[5]吳思娜、劉夢晨、李瑩麗,2019,具身視角下漢語二語情感詞的空間隱喻[J].《世界漢語教學》(3):405-416
[6]張恩濤、方杰、林文毅、羅俊龍,2013,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認知觀[J].《心理科學進展》3:429-436
(作者介紹:李榮美,寧波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