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碧霞
華僑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提要 閩南話鼻韻母和鼻化韻十分豐富,文白讀各成系統(tǒng),白讀系統(tǒng)尤為復(fù)雜。從中古陽聲韻看,鼻韻母與鼻化韻在多個韻攝間存在平行演變關(guān)系,其成因關(guān)涉兩個層面:元音的高低及鼻尾的前后。閩南話是保存與創(chuàng)新共存的方言,其中韻母呈現(xiàn)諸多創(chuàng)新演變。
閩方言一直被視為古漢語的“活化石”,在眾多漢語方言中以保守著稱。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xué)研究》開啟了現(xiàn)代音韻學(xué)研究之門。其中,高氏的著名理論假設(shè)——“漢語方言除閩語外 ,都是從《切韻》分化而來”,對閩方言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從此,閩方言保守似乎已成為一致的印象。閩方言的“十五音”聲母系統(tǒng)是其存古的體現(xiàn)。但聲母存古并不代表韻母也存古。閩南話鼻音韻母和鼻化韻十分豐富,這是多個歷史層次疊加的結(jié)果,從層次來看,文白讀音層次往往體現(xiàn)某來源層進入閩地的相對時間。但從音變速率看,各層次內(nèi)部音變快慢則與文白異讀沒有先后上的必然對應(yīng)關(guān)系。從音理上看,閩南話鼻化韻的諸多方面體現(xiàn)其創(chuàng)新性。我們應(yīng)以方言比較和音理為前提,重新審視其韻母系統(tǒng)。
閩南話的文白異讀非常豐富,且各成系統(tǒng),在鼻韻母和鼻化問題上,往往要將不同的系統(tǒng)分開來看。從文讀系統(tǒng)看,以廈門話的陽聲韻和入聲韻為例,基本保留與中古六套輔音韻尾的對應(yīng)(-m、-n、-、-p、-t、-k),具體分布詳見表1(“/”后為與之相對的入聲韻,下文同):
表1廈門話陽聲韻和入聲韻聲韻文讀系統(tǒng)
開合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咸am/apam/apiam/iapiam/iap uan/uat深im/ip山an/atan/ati?n/i?ti?n/i?tuan/uatuan/uatuan/uatuan/uat臻unin/itun/utun/ut宕?/?ki?/i?k?/?k?/?k江?/?k曾i/iki/iki/iki/ik梗i/iki/iki/ik?、ii/iki/ik通?/?k?/?ki?/i?k
一般來說,鼻音輔音性的強弱并不相同,雙唇鼻尾最強,它前面的元音最不易鼻化,如果一種方言-m保存完整(不包括晚近滋生-m的情況),該語音系統(tǒng)不易產(chǎn)生鼻化。廈門話的文讀層從咸到通攝,與中古的對應(yīng)比較嚴(yán)整,未出現(xiàn)鼻化,即符合這一通則。(2)本文將層次界定為語言接觸的結(jié)果,與方言內(nèi)部自身音變無關(guān),在性質(zhì)上加以區(qū)分。層次著眼于某一讀音層進入方言的時間早晚,而音變次序往往從音變鏈的上下環(huán)著眼,因此層次先后與音變次序的先后沒有必然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泉州、漳州、漳平與廈門話情況相當(dāng),-m/-p、-n>-t、->-k比較完整。這一共同文讀層是唐宋通語在南方文教推廣的結(jié)果。
不過,潮州和汕頭文讀系統(tǒng)咸深攝為-m/-p,山臻宕江曾梗通攝均為-/-k。以中古文讀韻尾為早期形式,則山臻攝韻尾發(fā)生音變:*-n>-;*-t>-k(即,鼻音尾由前變后多無語音條件)。Chen(1973)曾在總結(jié)漢語方言輔音韻尾發(fā)展模式時將潮州等地的發(fā)展看作是不同于一般模式的一種演變。
鼻音韻尾和塞音韻尾在音變速率上常常不同,因其發(fā)展不平衡性,從陽聲韻和入聲韻的對比入手,有時能為我們觀察音變提供重要信息。先以廈門為例,按中古韻攝等地的陽聲韻和入聲韻對應(yīng)關(guān)系梳理出各韻讀音情況,請見下頁表2(括號內(nèi)表示轄字少,下文同):(3)陽聲韻與入聲韻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并非在所有韻攝中都能找到。因為一些韻攝白讀層中鼻化韻與喉塞尾的配合相當(dāng)整齊,而部分韻攝由于入聲轄字較少,或陽聲韻和入聲韻發(fā)展不平衡,找不到與白讀鼻化韻相對應(yīng)的入聲韻。同時,有些韻攝陽聲韻和入聲韻的白讀對應(yīng)較易找到,有些韻攝需要通過音類分合及方言比較獲取,詳見后文。
從表2可見,中古陽聲韻攝在廈門話白讀層中所出現(xiàn)的鼻化并不均衡:除曾攝外,其余陽聲韻都存在鼻化韻母,但江、通攝轄字少(“腔”、“溶熔”),山攝轄字和鼻化韻類型最多。只有通過歷史比較才能弄清其音變軌跡。下文以廈門話鼻韻母及鼻化韻為綱,參照其他閩南話,逐一進行分析:
表2 廈門話陽聲韻和入聲韻文讀系統(tǒng)
開合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咸/a?/a?/i?i;iuan/uat(-n/-t)a? an/at;(a) 深()u/ua?a/ua?/i?/i?u/ua?ua?uui山i;(in)u/ua?i/ue?/e?/e?i/ia?iniin;iui/ui?/e?臻;un;(-m)/o?i/io?/o?宕/o?i江/o?;(i)in;an/atin/it 曾a/ak/e?i/io?i/ia?ui/ui?i/ia?i/ia?梗i/ia?i/ia?/i?(e?);()a/aka/ak (i)i/ik通(-m)
開口一等:閩南話的一個共同特色是果蟹山攝開口一等都帶-u-介音,這應(yīng)該與元音有關(guān),這些開口一等韻的主元音都是(o),因此發(fā)生共同的合口化音變。山攝開口一等也由于主元音為后元音,易滋生u介音:
合口三等仙元韻在一些方言中讀與開口三等同。如福州,“件蔫延”與“緣沿鉛捐悅閱”等字均讀yo、yo??蓪㈤}南開合口三等同讀的共同音變起點看作*ion,故而合口三等的音變過程與開口同:
表3 閩南山攝白讀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潮州汕頭例字開一寒u/ua?u/ua?u/ua?u/ua?u/ua?u/ua?肝渴開二山刪u/ua?u/ua?u/ua?u/uau/ua?;iu/ua?;i山殺;閑 開三仙元u/ua?u/ua?u/ua?u/uau/uau/ua?線熱合一桓u/ua?u/ua?u/ua?u/uau/uau/ua?拌撥合二山刪〔6〕ua?ua?ua?uauaua?刷合三仙元uuuuuu泉〔6〕“閂”白讀tshu5,但有的語料本字寫作“串”。故陽聲韻暫缺u。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7〕潮州汕頭例字咸開二三四/i?/i?/i?/i—/i?堿;鉗接;甜山開三四合三四/i?/i?/i?/i/i?/i?煎裂;天鐵;圓缺/e?/e?/??/-/e?/e?爭冊;驚;腥績〔8〕梗開二三四(i?)(i?)(i?)(i?)〔7〕〔8〕漳平梗攝開口二三四等陽聲韻有讀的白讀,但入聲韻只有四等有i與之相對應(yīng)(如,“滴”ti7)。梗攝開口三等讀e?的字較少,閩南話內(nèi)部也不一致。
1)咸攝山攝
2)梗攝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潮州汕頭例字山開三四i/ia?i/ia?i/ia?i/iai/ia?i/ia?健揭;顯 開二三四行額;聲石;梗合三四i/ia?i/ia?i/ia?i/iai/ia?i/ia?庭;營役;螢
表6 閩南成音節(jié)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10〕漳平潮州汕頭例字 山合一二/e?/??u/ue?u/—?/ue??/ue?算奪;拴合三/e?/??u/ue?u/ie?/ue??/ue?()旋雪;遠(yuǎn)臻合一—u、()u/—??孫合三—u、()u/——?問宕開一三/o?/o/o?/o?/o??/o?桑落;丈著合一唐/e?/??u/ue?—?/ue??/光郭合三陽u、 〔11〕()??、方江開二江/o?/o?/o?/o—/o?—/o?撞桌〔10〕〔11〕 廈門話山攝合口一三等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均為:/e?(團th2、奪te?8、勸kh5、月ɡe?8),而漳州話合口一等找不到與陽聲韻u相對應(yīng)的入聲,三等的對應(yīng)為u/ue?:(團thu2、勸kh5、月ɡeu?8)。漳州宕攝合口三等陽韻u:“方”,pu1白(姓),h1文(藥方)。
1)山攝
山攝白讀比較復(fù)雜,且陽聲韻和入聲韻收字多寡不一,較難看出陽聲韻和入聲韻白讀音類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比較各地閩南話白讀音類(文讀略),詳見表7。
表7 閩南山攝入聲白讀音類對應(yīng)
音類1音類2音類3廈門e?合三四脫絕雪月缺劣襪歠ui?合一二四挖血拔泉州??合二三四刷說脫絕雪月缺劣襪ui?合二挖ue?合一拔漳州ue?合二三四挖說缺月血e?合一拔漳平ie合三四絕啜雪說月襪潮州ue?合二三四刷說襪缺血o?合一三奪絕雪oi?合一拔汕頭ue?合二三四刷說缺月血o?合一三奪絕雪oi?合一拔
廈門等地陽聲韻和入聲韻主元音音值雖有差異,但從漳州陽聲韻和入聲韻的關(guān)系基本能確定早期的讀音面貌。具體音變過程:
2)臻攝
臻攝合口一三等在方言內(nèi)部看不出音變起點的差異,可視為同讀的白讀層。其音變過程與山攝合口一等大抵相當(dāng),區(qū)別在于后者的音變起點是*uon。而臻攝的音變起點,從擬音上看,我們參照王力、李榮等先生的擬音,將其擬為*un,則音變過程為:廈泉潮汕(漳州)。漳州臻攝以為主,只有極個別字(如“損”s)。
3)宕攝
宕攝陽聲韻和入聲韻白讀轄字較多,文白關(guān)系比較明確,從方言陽聲韻和入聲韻對應(yīng)關(guān)系可找到音變的相關(guān)信息。如廈門,宕攝開口一三等對應(yīng)的入聲韻為o,o應(yīng)該也是陽聲韻主元音的早期面貌。再從歷史音韻分別觀之:
4)江攝
表8 閩南宕攝開口三等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潮州汕頭例字宕開三(除莊外) i/io?i/io?i/io?i/ioi/ie?i/io?姜腳
表9 閩南i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13〕潮州汕頭例字山開二四i/ue?u/ue?i/e?i/eii/oi?i/oi?揀;肩節(jié)通合三 〔14〕i/iki/iki/ik—e/eke/ek宮肉〔13〕〔14〕通攝合口三等漳平只有“io、o”兩讀,o為一三等不分的晚近文讀層,io對應(yīng)于廈門的i?。 通攝合口一等僅“虹”讀khi6。
從音類分合看,廈門山通攝同讀,有些方言主元音不同。這是廈門話的自身創(chuàng)新音變導(dǎo)致的合流。
山攝二四等同讀的白讀層各地轄字不盡一致。例如,廈門“揀眼繭研”;漳州“揀眼千前先筅”等,很難視為例外。二四等同讀是閩方言白讀的重要特點(又如蟹攝齊韻和皆佳夬韻同讀),i是閩方言山攝白讀特點的體現(xiàn)。這些二四等同形的材料應(yīng)該出自同一個韻母。山攝的音變:(潮汕);*ain>oin>(泉州)>ui>i(廈門、漳州)。潮汕(泉州)>ui>i(廈門、漳州)。其中而不是變?yōu)閡in,這與上文(3.1.5山中的道理相同,即鼻化元音與舌根鼻音的交替最常見。
通攝合口三等白讀:*iu>i(廈泉、漳州)>e(潮汕)的變化。
表10 閩南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潮州汕頭例字山合二四ui/ui?u/ui?—/ue?u/ui?—/uai;u/uai;u關(guān)挖;懸
3.1.9 其他
1)咸深攝中也有少量讀-n/-t韻尾的字(“喝喊稟”),從文白關(guān)系看,基本屬于文讀層,應(yīng)該是權(quán)威方言影響的后起層次。從輸入方言的音變看,雙唇鼻音尾最易發(fā)生音變*-m>-n。
2)廈門話曾攝有一些讀in/it的字,(9)梗攝只有零星幾個,如“屏?!?。該層次讀音在閩語及其他東南方言中也存在,與曾攝合流的文讀層i/ik形成對比詳見表11 。
表11 閩南曾攝開口一三等音類對應(yīng)
廈門泉州漳州漳平潮州汕頭例字 曾開一三文i/ik文i/ik 文i/ik 文in/it 文e/ek 文e/ek白in/it 白an/at白in/it 白an/at白i/ik 白i/ik藤得;白an/at白an/at 白an/at白a/ak白a/ak繩值
廈門曾攝in/it轄字多。從層次視角看,固然可說-n/-t和-/-k分屬兩個不同的層次,即代表時間的先后。不過,如果從歷史音變的角度看,-n/-t在輸入方言(即并非閩南話自身的音變)中發(fā)生了何種音變?
從曾梗合流的白讀層看,曾攝白讀的音變分別為:開口一等,*e>en/e_>in,*ek>et/e_>it;開口三等*i>in/i_,*ik>it/i_。
張光宇(2019:420)指出:舌根鼻尾前化是長江中下游沿岸最常見的語音變化,央元音具游移性質(zhì),如果偏前就可能發(fā)生鼻尾前化(>n)。從張先生的總結(jié)來看,后鼻音變前鼻音主要出現(xiàn)在前元音(i、e、y、a)、央元音()。
以臻攝開口三等為例,廈門方言中還有部分來自中古-n的字而今讀-m,如臻開三的“忍刃韌欣”。張光宇(2019:92)通過梅縣(iun、iu)、福州(y文讀、u白讀)、廈門(im文讀、un白讀)三地方言比較,認(rèn)為以梅縣為早期形式,既可能發(fā)生像福州話的iu合音為y的元音音變,也可能發(fā)生如廈門話鼻音韻尾受前面u元音的影響而閉口化音變(且u元音“功成身退”,也可視為合音)。廈門話文讀*iun>im是由圓唇的元音促成的(un、u>m在歷史語言學(xué)里叫“合音”)。因此,廈門文白兩讀顯示,如果原來的后元音還在,舌尖鼻尾不變;如果后元音不在,舌尖鼻尾變成雙唇鼻音。
綜合以上各陽聲韻攝鼻化韻形成的過程,我們將其音變的特點歸為以下幾點:
一般而言,低、中元音比高元音更易鼻化。朱曉農(nóng)(2008)指出:“原因在于發(fā)低元音時口腔張大,舌骨肌的一端會帶動軟腭使它下降,咽-鼻通道要能會出現(xiàn)漏縫,從而引致鼻化音?!蔽覀兎催^來說,當(dāng)一種方言中,高元音發(fā)生了鼻化,低、中元音也必定有鼻化。即邏輯上存在蘊含關(guān)系。張琨(1983)通過比較多個方言點材料,認(rèn)為在鼻化演變進程中,發(fā)展最快的是低元音后附舌頭鼻音韻尾。從中古韻攝來看,張光宇(2002)認(rèn)為,咸山最容易鼻化,深臻和宕江其次,曾梗通又其次,而通攝是最不容易鼻化的。
從鼻輔音的關(guān)系看,帶鼻音韻尾的方言多走前一道路:m>n>,屬于無條件音變。中古陽聲韻攝在閩南話中除曾攝外,其余陽聲韻(江、通攝轄字少)都存在鼻化韻母。
不過逆向音變可能存在于一些語音環(huán)境當(dāng)中,如上文所述臻、通攝部分字(忍欣熊)讀-m即為逆向音變。
同時,從閩南內(nèi)部的比較看,廈門、泉州成音節(jié)鼻音與其他方言的鼻化元音相對應(yīng)(如對應(yīng)于漳州、漳平而泉州對應(yīng)于廈門i,可見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比較顯著。
閩方言的變異十分豐富,需要我們更多關(guān)注其創(chuàng)新與演變之處。過去的閩方言研究把關(guān)注的焦點放在其存古性上。然而,我們應(yīng)該看到閩方言既是保守的(如聲母),又是創(chuàng)新的(如韻母的很多現(xiàn)象)。西方歷史語言學(xué)曾經(jīng)將梵語視為存古的代表,以梵語的輔音與元音為音變早期面貌去看印歐語系其他語言,而語音演變終無法求得解釋。后來的語言學(xué)家才發(fā)現(xiàn)梵語韻母是自身創(chuàng)新的結(jié)果,從而意識到不同要素在同一語言內(nèi)部發(fā)展速率不同的事實。今天的閩方言研究應(yīng)當(dāng)辯證地看待保守與創(chuàng)新,運用比較方法,結(jié)合現(xiàn)代語音學(xué)的原理,為語言演變提供更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