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欣
花溪,地處黔中腹地,貴陽市南部,是我在兒時常聽爺爺念叨的地方,亦是他揮灑青春的地方。他常常翻看舊相片,給我講那兒的花花草草,久而久之,花溪漸漸成為我的向往之地,我盼能一睹那兒的風(fēng)采。
來到花溪,我與好友第一站便是去遠(yuǎn)近聞名的青巖古鎮(zhèn)。
這里沒有市區(qū)燈紅酒綠的繁華、高樓大廈的冰冷、行色匆匆的路人,也沒有汽車擁堵在馬路上鳴笛的喧囂,有的是寧靜清幽,有的是聲聲問候,有的是漫步在街道上優(yōu)哉游哉的游人。在這里,你能卸下一身疲乏,看炊煙裊裊,內(nèi)心寧靜下來。
我漫步在小道上,看著人來人往,被一種熟悉的聲音所吸引,不由得放慢腳步,那是兒時記憶里隔壁老人用織布機(jī)時才會發(fā)出的聲音,不料多年以后還能聽到。我循聲去找,原來是一個阿婆坐在一個小石墩上織布,她的兒子和媳婦在她身后的小店里忙碌,兩人歡快地交談著什么。
我想悄悄地記錄這一家人的幸福模樣,卻不料相機(jī)的快門聲引起阿婆的好奇,她沖我和藹一笑,我也上前向她問好,最后我和朋友決定在這家店嘗嘗青巖豬腳。
對于我們這兩個“吃貨”而言,青巖豬腳絕對是抵擋不了的誘惑。豬腳外皮顏色紅艷,香味撲鼻,一口咬下去又不失嚼勁,搭配一碗當(dāng)?shù)氐母怍蜗★?,味蕾徹底被打開,我從心底感到滿足。
飯后我們在店中小坐,捧著茶聽阿婆說起時代變遷。她說,青巖在尚未發(fā)展之前一片蕭條,她靠織布維持生計,兒子早早地外出務(wù)工,只有她和小孫女留守在家中,后來國家對當(dāng)?shù)剡M(jìn)行旅游開發(fā),兒子重回故里,開起小店,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養(yǎng)家,她也能安享天倫之樂。
離開花溪之后,我們前往此行的第二站——天河潭。
來到這里,我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滿山的青翠,層層疊疊;幾股清泉從峭壁流下,形成瀑布,匯入潭中,潭清見底,水聲如鳴佩環(huán),與樹林間清脆的鳥鳴交匯,譜寫著大自然最動人的樂曲。
一樹一樹的花都開了,最美人間四月天,用來形容這山水實(shí)在貼切,泉水將原本尖銳的石塊沖刷得圓潤。我拍下一處處景致,生怕驚擾了鳥兒;仰躺在一處巖石上,微風(fēng)拂面,我眼眸微閉,放下心事,享受當(dāng)下。
從天河潭啟程,經(jīng)過熙熙攘攘的市區(qū),我們來到花溪平橋。
都說秋季的平橋最美,因為那兒有一條楓樹長廊,映入眼簾的全是緋紅。不過,在我看來,此時的平橋也毫不遜色;鴨子戲水,將“春江水暖鴨先知”詮釋得淋漓,沉鱗競躍,別有樂趣。走過水上小石墩連接的小橋,我逐漸被四周的樹木納入懷中。
路過竹林,我想起古人說的一句“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老人們在這里下棋、跳舞,好不自在。夕陽西下,陽光為平橋覆上一層淡淡的金色,煞是好看;此時涼風(fēng)徐徐,知了喋喋不休;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螢火蟲,調(diào)皮地你追我趕……我拍下一張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與好友相視微笑。
在回去的列車上,翻看相機(jī)里的照片,我感觸良多。如果可以,我想把相機(jī)定格的美麗畫面拿給爺爺看看,讓他了解花溪的發(fā)展和變遷;如果可以,我想讓他看看花溪不變的淳樸、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