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霞,田 潔,商曉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臨床特點為持續(xù)存在的呼吸道癥狀和不可逆的氣流受限[1],死亡率高,經(jīng)濟負擔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相對控制,但患者普遍對疾病認知缺乏[2]。延續(xù)性護理能起到幫助患者盡早恢復、防止遠期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作用[3]。本研究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制訂并實施針對性的康復運動方案,探討延續(xù)性護理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依據(jù)納入排除標準選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COPD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COPD診斷標準的穩(wěn)定期;②患者意識清楚,語言溝通交流正常,同意接受家訪及電話隨訪;③患者本人及家屬知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認知、溝通及肢體運動方面存在障礙;②合并其他器官、臟器嚴重疾?。虎劭祻瓦\動意愿較差,不愿配合康復運動者。入組患者年齡45~71歲,平均(52.4±6.6)歲,其中男56例,女34例,病程2~14年;學歷大學及以上16例,高中31例,小學初中35例,文盲8例;獨居14例,與家人同住76例。將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5例?;颊咝詣e、年齡、學歷、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隨訪時脫落l例,原因為后期患者依從性差家屬拒絕電話隨訪,最終完成44例。對照組2例因反復急性加重而退出,最終完成43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延續(xù)性護理課題小組:共10名小組成員,包括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均從事呼吸內(nèi)科護理工作7年以上,具有較強的專科理論知識與技能,統(tǒng)一經(jīng)過延續(xù)性護理課程培訓。主管護師主要負責COPD患者住院期間的評估與健康指導,副主任護師和主管醫(yī)生共同制訂患者出院后的康復運動處方,護師負責患者出院后的家訪、隨訪及資料收集工作。
1.2.2 制訂延續(xù)性護理方案:研究分為2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出院前1周由主管護師實施,進行心理、生理、健康行為等方面評估,填寫患者一般資料、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生活質量評分(CAT),進行6 min 步行試驗(6 MWT)。根據(jù)評估現(xiàn)狀明確患者康復需求,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與指導,于出院當天制訂患者出院康復運動方案。第2階段:患者出院后由專業(yè)護理人員繼續(xù)為患者提供3個月的隨訪,包括出院后第1周進行家訪,以后每2周進行電話隨訪。出院后3個月進行第2次家訪并再次收集患者資料,包括ESCA、CAT、6 MWT。
1.2.3 實施延續(xù)性護理方案:對照組,第1階段:患者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對其進行評估與常規(guī)健康指導,出院當天由副主任護師與主管醫(yī)生依據(jù)患者病情及身體條件制訂康復方案,包括呼吸功能訓練、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長期氧療、營養(yǎng)支持等[4],示范教會患者呼吸功能訓練方法;出院時告知患者堅持康復運動鍛煉并填寫康復運動日志,定期門診復查。第2階段:電話隨訪,每2周1次,共3個月。對患者提出的健康問題及時作出解答及指導,囑患者堅持康復訓練及自我監(jiān)測癥狀的變化。
干預組:第1階段,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護師對其進行心理、生理、健康行為評估與健康指導,出院當天由副主任護師與主管醫(yī)生依據(jù)患者病情及身體條件制訂個體化的康復運動處方并進行一對一示教??祻吞幏饺缦拢孩俸粑柧殹V笇Щ颊哂帽俏鼩?、用嘴呼氣,吸氣時腹部及胸廓隆起,膈肌下移,呼氣時鼓腮縮唇緩慢將氣呼出,吸呼比為1∶2,10 min/次,3~5次/d。②體能訓練。采用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鄭則廣教授研發(fā)的鄭氏臥位康復操或有氧步行,康復操包括拉伸起坐、橋式運動、空中踩車3項動作。拉伸起坐:患者取平臥位,雙手抓住床邊,雙臂用力將身體拉起至坐直,維持5 s 后躺平,再次重復;橋式運動:患者取平臥位,雙小腿屈曲垂直于床面,腹部及雙腿用力,使臀部抬離床面10~15 cm,堅持5~10 s 后臀部落下,休息10 s 后重復;空中踩車:患者取平臥位,雙腿屈膝抬離床面,上半身不動,兩小腿在空中交替做空踩自行車的動作,每組5~10 min,2~3組/d[5]。對年齡較大、體能較差及呼吸道氣流受限嚴重者,指導患者腹式呼吸結合有氧步行進行康復訓練,吸呼比為1∶2,即每個吸氣周期走2步,呼氣周期走4步。步行鍛煉過程中患者指脈氧宜在90%以上,每次步行3 000~5 000步,每周訓練5 d[6]。根據(jù)患者心肺功能及身體狀況選擇臥位操或有氧步行訓練。③長期氧療。指導患者宜在進餐前后、運動前后及夜間進行氧療,吸氧濃度1~2 L/min,吸氧時間≥15 h/d,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者指導正確的佩戴方法及注意事項。④營養(yǎng)支持。宜高蛋白、高纖維、低碳水化合物、少鹽少糖飲食[4],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依據(jù)患者喜好合理搭配飲食。
第2階段:隨訪并指導,出院第1周進行家訪:①評估患者康復運動的依從性,查看縮唇呼吸、體能訓練等康復訓練掌握情況,糾正康復訓練出中現(xiàn)的錯誤,依據(jù)患者情況提出針對性建議。②查看并督促患者填寫康復日志,對年齡較大者運動時建議家屬陪伴,指導家屬代為填寫運動日志。每2周進行電話隨訪:評估患者康復運動的依從性并提出指導意見;評估患者癥狀及體征,指導患者有效咳嗽,若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 ℃)、咳嗽咳痰加重應及時就醫(yī);詢問患者是否遵醫(yī)囑服藥、氧療、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吸入制劑使用是否正確;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焦慮抑郁為COPD常見的心理問題,對伴有情緒低落、焦慮等負性情緒者應積極改善患者的消極心理情緒,鼓勵其積極參加社區(qū)活動,家屬給予關心幫助;詢問是否戒煙及有無二手煙,最后總體評價患者康復情況并給予針對性指導。
1.3 評價指標
1.3.1 運動耐力:6 MWT能夠真實反映患者的活動耐量,無創(chuàng)、簡單、安全,以6 min步行距離表示。
1.3.2 生活質量:CAT問卷是臨床評估COPD患者癥狀的量表,用以評估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含咳嗽程度、痰量、胸悶程度、爬坡或上一層樓梯的氣喘感覺、家中日常活動的耐受性、外出活動的信心、睡眠和精力8個方面問題,按自我感覺程度評0~5分,總分0~4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存質量水平越低,提示病情越嚴重。
1.3.3 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進行評定,量表于1979年根據(jù)Orem的自我護理理論設計制定,包括43個條目,分為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和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總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2.1 患者運動耐力比較:干預前2組患者6 MW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2組患者6 MWD均比治療前增加,干預組增加距離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6 MWD比較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干預前2組患者CA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2組患者CAT評分均比干預前降低,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CAT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干預前2組患者自我概念、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和健康知識水平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各方面得分均較干預前提高,干預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比較(分,
3.1 延續(xù)性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COPD是我國重點管理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肺功能持續(xù)惡化,以及因此出現(xiàn)的營養(yǎng)不良、骨骼肌功能異常、體重下降等肺外效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7]。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下降是COPD患者的特征性表現(xiàn),本研究依據(jù)干預組患者的心肺功能等不同情況制訂個體化康復運動訓練計劃,實施院外延續(xù)性護理,通過隨訪及時掌握患者康復鍛煉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并積極調(diào)動患者家屬參與監(jiān)督管理,干預3個月后比較CAT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干預組得分低于對照組;患者6 MWD均較干預前增加,干預組增加距離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通過延續(xù)性護理護士能夠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動態(tài),患者在家中能繼續(xù)得到護士專業(yè)的康復訓練指導及健康教育,對康復訓練能起到積極強化的作用,提高康復鍛煉的依從性,進而改善患者喘息、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在一定程度上能減緩肺功能的持續(xù)下降,提高患者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
3.2 延續(xù)性護理對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本次研究應用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強化自我管理意識,督促指導患者采取主動的方式進行康復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規(guī)律用藥、長期氧療等,注意避免誘發(fā)COPD急性加重的因素。干預3個月后患者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識水平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干預組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通過延續(xù)性護理對COPD患者進行追蹤隨訪,能有效強化自我管理行為,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從出院時的指導、出院后家訪及電話隨訪直至12周研究結束全程追蹤,使患者出院后與護士之間保持一種不間斷的聯(lián)系,保證了康復鍛煉及保健指導的連續(xù)性。相比于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可為出院患者繼續(xù)提供規(guī)范化康復護理知識,滿足出院患者的居家護理需求,能加強患者和醫(yī)護人員之間有效溝通,提高患者滿意度,技術成熟后適宜在社區(qū)護理模式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