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香
(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400)
臨床實習作為護理科護生最終學習階段,不僅能夠將理論知識予以綜合利用,還可強化自身職業(yè)道德和工作能力,對崗位發(fā)展、職稱晉升的意義不容忽視。即帶教教師均應依據實習護生特點,通過帶教經驗和帶教方法的整合,以此起到預期帶教效果[1]。對此,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時間段入職的60名實習護生,探討分期帶教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時間段入職的160名實習護生,以隨機分配的方式納入甲組30名、乙組30名。即甲組男實習護生1名、女實習護生29名;最低年齡為20歲,最高年齡為24歲。乙組男實習護生2名、女實習護生28名;最低年齡為20歲,最高年齡為23歲。各數(shù)據間比較相似(P>0.05)。
甲組:為傳統(tǒng)帶教法,通過和帶教教師間的接觸,構建臨床護理帶教小組,且由帶教教師闡述醫(yī)院環(huán)境、常用品擺放區(qū)、護理手段、??铺攸c等,以此強化對各科室的認知[2]。
乙組:為分期帶教法,包括興奮期、疲勞期和成熟期帶教法。(1)興奮期。由于實習護生對科室認知存在偏差,且對知識存在極強的興趣感和興奮感。而帶教教師可依據此階段護生特點,在有效把控其興趣的同時,鼓勵其主動學習和探索。例如:熟練掌握各科室規(guī)章制度、基本護理知識;明確各科室分布狀況、工作環(huán)境、常用藥及常用儀器擺放區(qū)域;強化護生溝通能力及主觀能動性,可在主動溝通和主動表達的前提下,做好和患者間的交流。(2)疲勞期。此階段護生由于對科室知識、護理知識存在基本認識,且在理論知識和操作實踐反復學習的前提下,多易面臨疲憊感。帶教教師則可依據護生特點,逐步強化其崗位認同感和責任感,從內心深處摒除疲倦期。同時,借助“一對一”實踐操作,科學把控護生優(yōu)缺點的前提下,提高其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3)成熟期。該階段護生對于理論知識、操作能力的學習均已步入成熟階段,護理水平也呈現(xiàn)大份額增強。帶教教師可通過對護生護理能力的深化,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能力、操作能力,使之能夠在全方位認知自身能力的同時,規(guī)范護理行為,杜絕違法現(xiàn)象[3]。
比較各組帶教成績及帶教總滿意度。即帶教成績包括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帶教總滿意度包括極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指標,以自制調查問卷對實習護生帶教滿意度予以測評,總分>90分者為極滿意、≥70分者為基本滿意、<70分者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極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shù)×100.00%[4]。
取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對本文研究數(shù)據加以匯總處理。即表示±s計量資料,組間數(shù)據用t檢驗;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數(shù)據用x2檢驗。P<0.05時,各數(shù)據間比較有意義。
甲組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0.14±3.03)分、操作考核成績?yōu)椋?1.26±12.34)分;乙組理論考核成績?yōu)椋?3.34±3.04)分、操作考核成績?yōu)椋?7.91±10.28)分。各數(shù)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
乙組帶教總滿意度為95.00%,甲組則為81.25%,各數(shù)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各組帶教總滿意度[n(%)]
臨床護理帶教作為現(xiàn)代醫(yī)療機構常見護理教學模式,通過“教”、“學”間的有效整合,在強化護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其臨床操作能力。而分期待教法則是在依據實習護生護理知識、實踐操作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的循環(huán)式和反復式帶教模式,以此提高護生帶教成績和帶教總滿意度。同時,分期帶教法不僅是對帶教教師教學意識的強調,更是在培養(yǎng)護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科學掌握各時期下護生護理優(yōu)缺點,通過帶教目標和帶教方法的明確,通過取長補短的帶教措施,節(jié)省教學資源,提高帶教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5]。本文可知,甲組帶教成績明顯低于乙組,各數(shù)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乙組帶教總滿意度為95.00%,甲組則為81.25%,各數(shù)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帶教過程中,分期帶教法可在提高實習護生帶教成績的前提下,增強帶教總滿意度,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