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霞
摘要:個人語文能力的強弱與閱讀量的大小有很大的關系。很多語文教師時常會談論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班級中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特別出眾的學生,他們的優(yōu)秀多半與讀的書多有關。讀書多了,眼界自然開闊,思想自然深刻,感情也更加豐富?!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樣的道理。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教學途徑
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到的教材以外的知識知之甚少,寫作文時言之無物、言之無序。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知識面窄,視野不開闊,以至于影響到語言表達和作文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規(guī)定:第一學段(1~ 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 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 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這是對小學各學段學生閱讀量的最低要求。近年來,國內(nèi)外許多名優(yōu)小學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有的學校還開設了課外閱讀課。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嘗試中筆者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可以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百花園。
一、讓個人閱讀成為習慣
著名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學習,三分靠課內(nèi),七分靠課外。由于供學生個人支配的業(yè)余時間很充足,所以個人閱讀是課外閱讀的主渠道。經(jīng)過課堂實踐發(fā)現(xiàn),課外閱讀與語文課堂兩者珠聯(lián)璧合,會讓語文教學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如果教師引導有方,學生的業(yè)余時間會在閱讀中變成多孔的海綿,吸收到數(shù)不勝數(shù)的知識。因此,筆者常常把課外閱讀作為一項家庭作業(yè)去布置,通過制定計劃、推薦作品、分享閱讀等形式讓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牽手而行。例如,低年級學生每天讀兩個故事;中年級學生每天讀三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要是優(yōu)秀范文;高年級學生每四周讀一本書。除了完成閱讀推薦書目中的閱讀任務之外,筆者還會推薦學生閱讀教材中提到的相關名家名篇。對于優(yōu)秀范文的閱讀,要求學生在家庭作業(yè)本上寫出這篇作文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為了使閱讀不流于形式,筆者除了批改家庭作業(yè)之外,還會在上課前讓一兩名學生把前一天閱讀的作品分享給大家聽。對于沒有閱讀的學生,要求他在一天內(nèi)彌補上,書由學校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提供。通過這種方式,既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又提升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讓集體閱讀持之以恒
每學期開始,筆者便把課外閱讀列入教學計劃中:每天晨讀經(jīng)典古詩詞和一些小古文,摘抄兩個成語并了解出處,摘抄一個優(yōu)美或富有哲理的句子;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集體朗讀推薦好句;每周一節(jié)自由閱讀課;每月一堂讀書匯報課。學校圖書室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的數(shù)量多、種類全,是學生集體閱讀的好去處。筆者每周帶領學生去一次圖書室,幫助他們挑選書,引導他們邊讀邊做筆記,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有目的、講方法的好習慣。班級圖書角是班級文化的一部分,圖書角的書由學生提供,班委會派專人管理,借書的學生必須在管理員處登記,課間想看書的學生就可以去借。在自習課上,筆者常常帶領學生開展“讀書競賽”,比賽誰讀得快、記得多。學校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給學生提供了集體閱讀的場所,只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去引導,就會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吸收到更多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
三、讓閱讀展示深化認識
古今中外,人們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著相同的詮釋,即讀書很重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讀有所用,筆者經(jīng)常不定期開展故事會、朗誦會、好書推薦會等閱讀展示活動?;顒又?,要求學生積極準備,然后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外進行活動,并給每人提供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最后以班級為單位,由每個合作小組選出的代表講故事(或朗誦,或推薦好書)給其他學生和教師聽?;顒又?,選出優(yōu)秀者,教師進行獎勵,他們的名字會寫在“讀有收獲光榮榜”上?;顒又屑日故玖藢W生的能力,深化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又給學生的班級生活注入了活力。
四、讓知識競賽激發(fā)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就像蜜蜂采蜜,倘若只叮著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為了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筆者將每學期的每一周都命了名。例如,“新聞周”“神話周”“童話周”“歷史周”“地理周”“外國文學周”“今日說法周”等,在哪個周,就要讀哪方面的書。為了使學生在閱讀時不走馬觀花,筆者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知識競賽”。每個合作小組就本周的閱讀內(nèi)容提供五至八道題,活動課上由每個合作小組輪流負責并主持競賽活動。教師也可以選三道題在課間提問,讓學生搶答。對于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他們的名字將登上“知識淵博者光榮榜”。通過集體競賽和個人搶答的方式,既反饋了學生的閱讀情況,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信心。
通過以上途徑,不但充分挖掘了學生身邊的讀書資源,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增強了他們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落實了《標準》規(guī)定的閱讀總量,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造性地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更要不遺余力地去檢查并落實學生的閱讀情況。唯有如此,課外閱讀才會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百花園,學生才會吸收到各個門類的知識。語文學習,需要靠課內(nèi)、課外兩條腿同步進行,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才能形成并提升,學生也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梁瀾子.讓課外閱讀走進語文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7(5).
[2]陳春珠.讓課外閱讀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助推器[J].考試周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