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龍
摘要:大學是青少年一代邁入社會的中轉站,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擇。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慷慨激昂地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志,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中國要強,離不開青少年,青少年要強,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受網絡沖擊影響很大,各個國家、各行各業(yè)的數(shù)據(jù)信息化、復雜化現(xiàn)象日益突顯,如何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下堅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各主體積極參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新挑戰(zhàn);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5-0050-02
思想政治課程是大學學習的必修課,不僅因為其理論價值巨大,更因為其對學生的影響力是任何一個時期教育都無可替代的。但是,當前網絡環(huán)境復雜,西方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等蠢蠢欲動,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時期的新挑戰(zhàn)。當前社會以“微輿論”為主要特征的校園網絡輿論環(huán)境正深刻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1]如何守好思想政治這一底線,如何利用好網絡這一大環(huán)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下一番狠功夫。
一、高校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原因
1.培養(yǎng)人才,樹立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需要。小學、初中、高中時期,是學生打好知識基礎的重要時期,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抑或學生本人,都以學業(yè)為主,對“三觀”的要求不是很高,自主思考意識不強,受外界干擾較大,自主選擇能力不強,對思想政治的要求不是很高,還未形成自己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加強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長期以來,面臨著西方某些國家細化、分化,通過學術資助、學術交流等形式對高校師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2],而在當前這種網絡文化沖擊之下,這一滲透方式更加隱蔽,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更加潛移默化。社會群體的穩(wěn)定,離不開個體的道德自覺,個體道德的教化,一方面來源于家庭,另一方面來自教育。德育,是貫穿中國教育始終的主旋律,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又或者是社會教化,“德”必須放在教育首位,而“德”的細化,應該包含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個人品德等幾個方面。
二、當前面臨的網絡文化問題
1.思政課內容缺乏吸引力。當前網絡文化紛繁復雜,網絡信息如海水般充斥在群眾尤其是年輕人身邊。海量、豐富、吸引力強的網絡電子信息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相比,高下立現(xiàn)?!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本以理論解說為主,缺乏生動性與吸引力。全書基本上以文字形式講解理論,既無案例又無圖標,光靠閱讀與理解,很難有深刻的印象,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不足。與之相對應的,網絡傳播途徑下的西方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思想在網絡媒體的偽裝下,更具吸引力與誘惑力。
2.信息化時代的沖擊。當前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傳輸速度快、新聞傳播速度快、知識更新速度快,許多高科技技術、高科技產品、新奇化信息很受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追捧,網絡游戲、電子競技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更強,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可能性較小。
3.其他專業(yè)課程壓力的沖擊。與高中相比,大學的課程學習內容更廣泛、學習進度更快,學習的重點難點除老師的講解,更需要學生自主把握。剛剛脫離高中的填鴨式學習束縛,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不足,在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時,往往選擇以專業(yè)課程、考試課程為主,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yè)課上,在思想政治課程上投入的時間與精力不足,再加上思想政治課程自身缺乏吸引力,學生學習思想政治不夠深入,理解不夠透徹,學習效果欠佳。
4.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跋笱浪薄安唤拥貧狻笔巧鐣Ω咝=處熂案咝K枷胝谓逃囊环N偏見。部分高校教師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接地氣”。[3]當前大學中的思想政治類課程,課堂形式以“大課”為主,有些學校甚至將同一專業(yè)的所有學生集中起來上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不強,有很多同學往往是“渾水摸魚”,教師教授的學生太多,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更無法及時解答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高校如何面對網絡文化新挑戰(zhàn)
1.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要在傳統(tǒng)領域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更要在網絡傳播的主陣地加強全面從嚴治黨。以增強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對學校行政機構的改革,堅持黨對學校行政的絕對領導。作為我國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2.專業(yè)化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高校的最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師資力量是一個學校最重要的“軟實力”。師德師風建設,不能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師帶徒”模式,還要以網絡為平臺,汲取“他山之石”,通過網絡直播媒體、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平臺,對專業(yè)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水平,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以人才吸引人才,為學校、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有朝氣的、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青年理論學者,從根本上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寬、松、軟、困的現(xiàn)象。
3.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形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吸引力。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機械化的灌輸式教學狀態(tài),教師的課堂準備不夠充分,教學內容和形式過分單一化和機械化,缺乏創(chuàng)新,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止步不前,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勢在必行。
4.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針對當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上大課”的現(xiàn)狀,要求各高校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題,精準進行課程設置,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讓學生學會從紛繁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中篩選、鑒別信息,避免新媒體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
5.極力推崇文化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就是以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人、以傳統(tǒng)歷史感召人,以德育人,教育學生以德立身。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高校、教師、學生,各個主體都責無旁貸。牢牢抓住網絡文化這一新主體,用網絡方式對教師進行再教育培訓,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思想政治教育貫穿網絡媒體的發(fā)展過程,為學生接下來的人生道路提供思想指導,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更多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覃愛平.“微輿論”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7):63.
[2]蘇小龍.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才智,2019,(18):28-29.
[3]夏俊.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chuàng)新探析[J].教育觀察,2018,(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