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晚楓
哲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之一是渴望被賞識?!辟p識,含欣賞贊美,肯定認可之意。而激勵,指借助溝通手段,驅動內部心理機制,引導其實現目標。在對幼兒的教育中,正向積極的“賞”與有效有度的“激”,兩者結合開展的“激賞”教育,體現了幼兒為本的觀念。
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幼兒園中有一群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孩子:在傳統教師的眼中,他們或者調皮搗蛋,或者不服教化,又或者能力低下,常常的意外之舉讓老師大傷腦筋。然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表示:“教育是面向全體的?!蔽覀儾豢赡芤矝Q不該放棄對他們的教育。因此,尋求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一直是廣大幼兒教師所面臨極具挑戰(zhàn)性的課題。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假如我們摒棄固有觀念,另辟蹊徑,用激賞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些孩子,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高爾基曾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睈凼墙處熥蠲赖恼Z言。作為教師,我們應當讓孩子感受到愛。然而,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將更多的愛給予了聽話、乖巧的孩子,而對于那些頑皮、好動的幼兒,對他們的耐心往往不夠。不得不說,教師的這種“偏愛”行為往往給了這些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在單純幼小的心靈里,他們感覺不到教師的愛,于是,他們更加自暴自棄,甚至用極端行為期望引起教師的注意。因此,激賞教育的第一步,我們要讓這些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教師的尊重。伸出雙手,彎下身體,給孩子投去善意的目光,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也許會發(fā)現這群孩子的別樣可愛。
理解就是換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揣摩他們。總有一些孩子,他們的行為往往出人意料,這就需要我們主動換位思考。樂樂是班上新來的一個插班生,他不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經常和小朋友們搶玩具,也不太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很好的融入集體,這讓我們一度以為這孩子患有多動癥。我詳細了解了情況:樂樂從小生長在無拘無束的農村,進城后家長又忙于工作,疏于對他的管教,在入園前又沒有經歷過正式的集體生活。在這些外因的影響下,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我開始走近他,跟他聊聊他的生活趣事,嘗試解讀他的內心,進而逐步地對他提出要求和期望。為此,我特意安排了一次“契機”:在“美麗的田野”班本主題活動中,讓對農作物較為熟悉的樂樂給我們這些遠離農村的教師和孩子當小老師進行講解,樂樂十分愿意,興趣很高。打這以后,孩子們不再討厭、排斥他了,他也開始從漠然、戒備到關心集體,開始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
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本褪嵌喙膭詈⒆?,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感受學習成長的快樂,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像樂樂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他們的表現,受到更多的是批評和質疑。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閃光點,高明的教育者應當去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鼓勵。多給予掌聲和喝彩,也許我們的一個行為、一句話語,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悅納自我,是幫助幼兒形成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自賞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對于個別幼兒來說,針對其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多方引導,則是培養(yǎng)其自賞能力、樹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徑。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全園各年齡階段的幼兒中進行抽樣調查。當被問及是否覺得自己很棒,很受老師和小朋友喜愛時,43%的幼兒搖頭否定,17%的幼兒表示不知道,只有40%的孩子給予了肯定答復。其中年齡越小的幼兒自信度越高,而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幼兒的自信度卻呈下降趨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是什么讓幼兒在小小年紀就自我否定呢?我認為,家長和教師負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我們不能因為紙質的不同而有所偏好,而應因材而為,施展教育的“魔法棒”努力繪制出多樣風情的畫卷。
讓幼兒學會自賞,聰明的教師要學會利用游戲、生活中的契機因勢利導。如“擊鼓傳花”中的“夸夸我自己”,“畫日記”中的“我的精彩一天”等活動,幫助幼兒形成發(fā)現自己、欣賞自己好的行為、好的品質,從而促使其在自賞中獲得自信。
創(chuàng)造條件讓家長參與激賞教育,是促使幼兒改變行為、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專家講座、個別交流、家訪等形式,幫助家長掌握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進而和教師共同商討有效的育兒措施。在與幼兒家長的溝通中我有這樣的體會,首先,教師態(tài)度要誠懇,措辭要得當,要本著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原則,還要顧及到家長的心理心態(tài),這樣家長才愿意正視孩子的不足,和教師敞開心扉。其次,要準確地向家長宣傳個別化行為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不可盲目夸大,危言聳聽。再次,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要保持持續(xù)性,可以共同制定階段性的目標,并能做到雙向反饋,以保證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明確以激賞教育為主導的宗旨,鼓勵家長保持耐心,付出愛心。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認為:“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鼻拜叺穆曇魯S地有聲,作為幼兒教師,我更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負的神圣使命。我堅信,在這種“充滿生命力,人情味”的激賞教育的影響下,每一位幼兒也必將以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去擁抱美好的明天,成就生命中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