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駿 錢敏
摘? 要:古今中外任何一所高等學校的誕生、發(fā)展和壯大,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積累過程,凝結成各自獨有的校史校情。校史校情是可資借鑒的育人資源,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求實創(chuàng)新的意志品質。以“立德樹人”為旨歸,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創(chuàng)新,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吸收利用其他課程豐富的育人資源,進一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
關鍵詞:立德樹人;大學生;校史校情;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6-0165-03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have a rather long accumulation process, which condenses into their own unique history and conditions. The history and conditions ar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ey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build up positive ideals and beliefs, serve the motherland patriotism, realistic and innovative will quality. With the aim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it is conducive to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absorbing and utilizing abund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other courses, and further constructing a full-staff, whole-process and all-round system of education.
Keywords: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undergraduate student; university's history and conditions; course ideology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1]廣大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期、學習的黃金期,他們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二十世紀初,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如今,一個世紀過去了,這些話仍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繼續(xù)思考。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早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3]習總書記則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進一步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盵4]這些論斷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以“立德樹人”為落腳點,充分利用高校豐富的校史校情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對于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校史校情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抓手
“立德樹人”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意識工作,我們要“在繼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增強實效性?!盵5]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結合翔實、具體而生動的校史校情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樹人”任務落到實處,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借鑒性。
(一)開展校史校情教育,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
古今中外,任何一所高等學校的誕生、發(fā)展和壯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積累過程。英國的牛津和劍橋,美國的哈佛和耶魯,中國的清華和北大,莫不如此。在學校長期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重要的歷史性節(jié)點和標志性事件,無論得失成敗,都是校史校情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資源?!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6],求真向善、積極進取一直是大學高揚的精神旗幟;歷經數(shù)代學人傳承發(fā)揚而形成的大學文化也是歷久彌新,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和教育作用,指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皥F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錚錚誓言就是來自北京大學青年學子的肺腑之言,催人奮進、給人力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青年,激勵他們志存高遠、努力前行。
(二)開展校史校情教育,樹立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有學者指出:“大學保存、傳播和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它像動物和植物一樣地向前進化,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與環(huán)境的產物”[7],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始終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大學的成敗總是和國運的興衰緊密相連,中國和中國的大學更是如此。早年的中國積貧積弱,內無興邦之力、外無御敵之能,深受列強欺辱而無計可施,當時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也是艱難的在夾縫中求生存。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先是占領了東三省,后又引兵入關,一時間中華大地生靈涂炭,幾成人間地獄?!叭A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當時北平和天津為數(shù)不多的幾所高校也未能幸免,相繼遷往昆明和蘭州,分別成立了“西南聯(lián)合大學”和“西北聯(lián)合大學”,為國家和民族保留希望的火種,以求再造英才、重振國運。莘莘學子們也不負眾望,克服了種種困難,以學愛國、學成報國,挑起了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為后來者樹立了光輝榜樣。
(三)開展校史校情教育,樹立求實創(chuàng)新的意志品質
大學有著獨特的校園文化,校史和校情都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史凝練成章、集聚成物,無論是紙質文獻資料還是圖書館、教學樓或宿舍,都為大學校園文化平添了深沉的歷史厚重感。校情則日新月異、精彩紛呈,無論是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還是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都極大豐富了當下的大學校園,為其注入了新鮮養(yǎng)分?!八^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作為高等學府和學術智庫,大學里學生匯聚、大師云集、人才輩出,充滿著求新、求變、求異的思想火花,引領著社會發(fā)展和科學進步的方向。在這里,沒有形式上的繁文縟節(jié),只有對于真理的追求和對于知識的熱愛,有的是信奉“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莘莘學子,有的是主張“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豁達教師,他們相輔相成、教學相長,相互成就了彼此。學生在求學問道過程中磨礪了求實創(chuàng)新的意志品質。
二、“課程思政”是深化“立德樹人”理念的積極探索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8]不同的學科和課程,雖然學術話語和研究方向各有差異,卻都有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內涵,都可以而且應當發(fā)揮各自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以此作為理論前提和基礎,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實施“課程思政”,是頗具前瞻性的積極探索。
“課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體在各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教育氛圍,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將施教主體所認可、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認識和政治觀念有機融入教學過程,并最終傳遞給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體,使后者成為符合國家發(fā)展要求的合格人才”。[9]通過樹立“課程思政”思想并加以具體實施,可以促使各級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建立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育人格局,進一步深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一)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育人主渠道的作用
課堂既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在具體實施和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著易于被輕視和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課程教學的融合程度不夠深,專業(yè)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以知識傳授為要義,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于學生的價值引領等。這樣的現(xiàn)實就要求我們要以課程教育和課堂教學為基礎,在講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緊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達成事半功倍的成效。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不僅是語序和表述的變化,更是理念和措施的變革。“課程思政”也不是拋棄原有課程、重新開設新的課程,它是充分利用隱性教育“潤物無聲”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程、通識課程、實踐課程有機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專業(yè)知識融為一體,通過授課教師的身體力行和率先垂范,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引領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養(yǎng)成。
(二)有利于吸收利用其他課程豐富的育人資源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還是著眼于在校學生,圍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兩課”課程來開展,在方法上以“擺事實、講道理”的外部“灌輸”為主,大多還是就事論事、就“思政”談“思政”,其他課程中豐富的育人資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充分的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課程教育“兩張皮”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兩課”教學之外,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以全面引入“課程思政”為契機,借助專業(yè)技能知識的教育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震撼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更能吸引年輕一代學生的眼球。這樣一來,可以形成“立德樹人”的協(xié)同效應并逐步放大,可以有效打通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yè)教育課程之間的樊籬,既能深化馬克思主義對其他學科的理論指導,也能強化各學科門類之間的彼此聯(lián)系,有助于構建線上線下生動、課內課外互動、校內校外聯(lián)動、專職兼職流動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有利于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0],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滿足學生成長成才需要、實現(xiàn)學生個體類本質的充分發(fā)展,就必須充分調動各層級的力量、發(fā)揮各方面的積極性,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學校無小事,時時是教育;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是楷模?!霸诟母锢砟钌?,就是要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要求出發(fā),樹立‘課程思政核心理念,強調學校教育應具備360度德育‘大熔爐的教育合力作用,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過程,也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途徑;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是育人的基本實現(xiàn)形式,也是學校最具效能的實現(xiàn)形式,在教育教學中,既要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要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實現(xiàn)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創(chuàng)造性轉化”。[11]學校里的全體教育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專任教師,都有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歷史重任和崗位職責,需要統(tǒng)籌起來發(fā)揮作用,貫徹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三、結束語
從誕生了中世紀大學的意大利到造就了近代大學的德國再到代表當代高等教育高度的美國,從博洛尼亞大學到柏林大學再到劍橋、牛津和哈佛、耶魯,世界上的每一所大學都有著或長或短的歷史,不僅記錄著學校發(fā)展的事跡,也折射出國家和社會前行的點滴,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可資借鑒的育人資源。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十分重要。通過深入開展校史校情教育等特色課程的教學,我們可以“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2]昨日的校史影響著今日的校情,今日的校情也終將成為明日的校史。這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替代,而是凝結著國家大政方針、社會進步發(fā)展和全體師生員工心血智慧的螺旋式上升,是值得我們后來人學習的重要課程。引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將校史校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融合貫通,既突出了不同高校不同校史校情的獨特性,也顯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于高等學校和高等教育“立德樹人”要求的一致性;既為“課程思政”的落實提供了新的內容,也為校史校情的傳承創(chuàng)造了新的契機。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國家明確要求:“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盵1]堅持不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教育、引領、塑造下一代,是確保這一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保證和有效抓手。這既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方向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教育事業(yè)的特色和亮點。“立德樹人”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得失成敗的最根本的標準,在這一點上,學校黨委行政有責任、院系部門有責任、全體教職員工都有責任。就我國高等教育的具體情況而言,還存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相分離的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并沒有完全融入到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和實踐中去,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應有的重視。將“德育”和“智育”人為分開、分別由不同課程相應承擔,這種劃分看似合理且有效,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得我們的教育成效大打折扣、事倍功半。通過借助校史校情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可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價值引領和情感熏陶,發(fā)揮舉一反三的作用,造就更多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l,2018-09-10/2019-03-03.
[2]梁啟超.飲冰室合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9:238.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7(21):19.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3(02).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
oe/moe_1073/200509/11924.html,2005-01-20/2019-03-03.
[6]王曉文.《大學》、《中庸》解讀[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14.
[7][英]E.阿什比科.技發(fā)達時代的大學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3.
[8]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9]王緒風,李雅歌.“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9(03):153+150.
[10]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11]高德毅.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12]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https://news.china.com/zw/news/13000776/20190318/35456414.html,2019-03-18/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