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芳
如何讓美妙的語言文字激活學生的精神世界?
品出真摯情感。筆者先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找出兩首詩歌的韻腳ang、ao、ng、a,并在搖頭晃腦地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與節(jié)奏。讀著讀著,學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神情越來越陶醉,仿佛自己成了這詩中的主人公,變成了小花、小草,坐在了街頭、溪邊。
接著,筆者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樂。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我想》時,分三步讓學生朗誦并想象體會“我”的愿望:首先,①朗讀詩歌,說說“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誦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個怎樣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牽著萬縷陽光”是怎樣的感覺?“成為柳絮和蒲公英,飛呀,飛”是怎樣的感覺?③有感情地朗讀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其次,讓學生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美好的愿望的?學生有的說,春暖花開的時候,作者坐在綠綠的草地上;有的說,陽光下,作者在春風中起舞。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賞出美妙意境?!段蚁搿穼懥艘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锻甑乃嫛窋z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欣賞、分析、感悟詩中的那份精妙,是學習兒童詩的必經途徑。
賞遣詞精準。《我想》用詞非常講究,“安、接、裝、種”說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長、望、飛”是對“我”做什么的想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的使用,既準確又形象。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動詞的賞析,讓學生明白詩歌中遣詞的準確性,為學生的仿寫作鋪墊。
析修辭手法。一是對比的賞析:在街頭讀《水滸傳》的孩子,那樣的專注,盡管街頭是那樣的喧鬧,卻絲毫不能影響他。無邊的喧鬧和一隅的安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溪邊釣魚的孩子,那樣的快樂,靜靜的溪水映著柳樹和釣魚孩子的倒影,靜靜的釣魚竿上立著紅蜻蜓。這樣的情景,讓我們仿佛覺得空氣都停止了流動,似乎大家都怕魚受驚。而魚上鉤的一剎那,這種靜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動了,人影碎了,魚躍人歡,寥寥幾句,勾勒出一個現代垂釣兒童的形象。二是比喻的賞析:在江上戲水的孩子,那樣的調皮,一群孩子像鴨群一樣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嬉戲,嬉戲中,一個孩子鉆入水中,不見了,突然水面騰起一陣水花,他出現了,調皮地笑著,露出兩對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戲和一個孩子的特寫,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仿出自己的感受。學習細致地品賞了兒童詩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仿寫兒童詩。
一是仿結構。在《我想》的學習中,學生發(fā)現,每一小節(jié)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每一個小結里都有一個疊詞如“悠呀,悠——”“長呀,長——”等語句。教師相機讓學生仿寫出相似的語句。學生仿寫如下:我想把眼睛安在火箭上。帶著自己的疑問,牽著自己的夢想。沖啊,沖——沖上太空探究奧妙。二是仿表現手法。在《童年的水墨畫》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教師指導,發(fā)現生活中的一些場景都可以成為詩歌的一個美麗的意境,比如操場、教室等,如果運用對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進行描寫,都可以讓這些細微的場景變得生動。
(作者單位:荊門市沙洋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