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潔瓊
【摘? 要】? “求知”和“審美”是相輔相成的,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要積極強調(diào)“求知”和“審美”的和諧性與統(tǒng)一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做出最大的努力。本文以《草原》一文為例,圍繞善于應用趣味性的課堂開端明確教學目標;善于在自主學習中引導學生的審美和求知;積極在圖文互動中探究文字內(nèi)涵;不斷深化主題,加強審美和求知的融合這四個方面展開教學研究。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求知;審美
語文作為一門最基礎(chǔ)的應用型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它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說,“審美”是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功能,而“求知”則具有“工具性”的特點。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正確的思考和實踐,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兩性統(tǒng)一”呢?
一、善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效導入教學目標
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發(fā)揮出語文教學“引人入勝”的強大能量?;谛W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征,他們正處于“生動活潑”的階段,更容易被趣味性的教學所吸引。在《草原》的教學中,有不少的小學生可能還沒欣賞過大草原的風光,對草原的認知只是處在“茫茫一片綠草”上。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向?qū)W生充分展示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豪美風光。小學生在難得一見的“視聽盛宴”中盡情領(lǐng)略大草原的至美,讓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期待。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明確課程目標,滲透對教材主題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草原》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第一,引導學生學習生字和新詞,并熟練地掌握它們;富有感情地通讀課文并背誦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引導學生細致滲入文字語言,并且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大草原的風光美和人情美。另外,在學習中體會蒙漢兩族人之間的濃厚情誼,激發(fā)起學生了解西部的欲望。第三,針對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進行細致的揣摩和分析,體會作者文字表達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第四,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即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發(fā)散自己的想象思維,充分體會大草原的至美風光和至美人情。因為茫茫的草原對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陌生且遙遠的,日常也只有在視頻里看到。所以,充分品味優(yōu)美的語句,領(lǐng)悟文本語言的特點和魅力,就成了教學的重難點內(nèi)容。
二、善于在自主閱讀中展開想象,引出求知審美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陂喿x教學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反復閱讀課文,其情就會自然顯現(xiàn)。在《草原》一文中,蘊含了豐富且優(yōu)美的元素,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途徑和方法,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展開對審美和求知的追求活動,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深思,并深入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草原》的第一、二自然段為例,這兩段描寫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人民喜迎遠客的歡快情景,同時這兩段也是重點背誦的內(nèi)容,蘊含著作者表達情感的關(guān)鍵點。為了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內(nèi)容并且讀出感情,教師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積極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在閱讀的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在蔚藍的天空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有著柔美的線條,就好像是用綠色渲染的,到處翠色欲流,仿佛能流入云際一般。“馬疾馳,車相隨,襟飄帶舞,歡聲笑語迎遠客”都是多么驚艷的畫面。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伴隨著想象走進草原,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內(nèi)容,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畫面,體會并完成教學目標。同時,這也是高效讀書的一種方法,為日后閱讀同類作品做了良好的鋪墊,并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另外,要注重關(guān)鍵詞,例如在“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描寫作者感受的語句中,通過“既……又……”的表達,把作者初到草原驚奇不已的感覺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接著引導學生把目光回歸到文本上,感受作者蘊在其中的無盡審美。
三、在圖文互動中探究文字內(nèi)涵,逐步深入理解
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相對比較淺顯,尤其是在面對重難點的詞句、語段時,僅靠教師口頭的講解很難真正領(lǐng)悟它們的內(nèi)在涵義,自然也就難以收獲“求知和審美”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利用一些輔助方式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重難點詞句或段落,比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進行圖文并茂的教學,并且積極進行互動活動。例如在“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边@一句中,其中“一碧千里”和“并不茫茫”這樣的詞語對于小學生而言,很難去深入地感知。那么,通過形象的動態(tài)圖將這個景象展示出來,學生就能在一望無際的風光中看到什么是“一碧千里”;從“綠色平地”“柔美小丘”“活潑羊群”中領(lǐng)悟到“并不茫?!钡囊馓N。
在學習《草原》一課時,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點就是欣賞并理解作者獨特的語言,分析并體會這種藝術(shù)化的表現(xiàn)方式。在本文中,作者在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反復”的句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和“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边@兩句,在第一句中,通過寫反復地“握手”和“笑”,來充分表現(xiàn)雙方初見面時的激動,表達彼此之間的友好;而第二句通過描寫“敬酒”和“回敬”的多次反復,切實表現(xiàn)出賓客雙方在喝酒時你來我往的熱情。利用這樣的反復句型,把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形象地描繪出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尋找出文中的反復句式,并通過對比和討論,體會這種特殊句式的表達效果,從而領(lǐng)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藝術(shù)。
四、通過細細品味深化主題,加強審美和求知的融合
在《草原》這篇課文中,不僅有優(yōu)美的語言,字里行間更是自然流露出作者對大草原的熱愛之情。在情深意切、景象交融的文本中突顯無盡的天空美、顏色美、遼闊美及感覺美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品讀和感悟。比如教師范讀、多媒體范讀及學生群體之間的指名讀、分角色讀等,使學生逐步且深入地感知蘊含在文本中的景色美和情感美。
在細細品味的過程中,除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課文,更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析和感悟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求知和審美力的根本之道。在語文學科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獨特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主題,它們可能隱藏在文本的任何一處,也許是在人物的語言活動中有所體現(xiàn),也許是在重難點語段中有所體現(xiàn)。而在《草原》一課中,文章的主題情感就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文中的最后一句,作者通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描寫總結(jié)了全文。那么,教師就需要重點引導學生品析這句話的深刻寓意,讓學生借助課文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認知,展開問題的想象:假如你和作者一起去了草原,在分別的時候,面對草原人民和自己的難舍難分之情,你會和草原人民說些什么呢?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就會活躍起來,展開積極的交流和演練。接著利用多媒體向?qū)W生們展示“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妙情景,讓學生自主地在圖文并茂中將“求知”和“審美”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促進自身對知識的遷移和內(nèi)化。
總之,在語文學科中往往都是知中有美,美從知來。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融合求知和審美,使它們相互滲透,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程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進英.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審美與求知[J].文學教育(上),2019(08):107.
[2]宋倩.以《西湖》為例談小學語文審美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