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歸去來兮辭》三個英譯本的求真務實度對比

2020-04-19 09:59:26侯瑩瑩
文學教育 2020年3期
關鍵詞:務實求真英譯

內(nèi)容摘要:不同譯者因自身文化背景和翻譯理念的差異,其譯文效果各異。從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的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模式出發(fā),對比分析《歸去來兮辭》三個英譯本,探究譯文詩體和詩情不同程度的求真性與務實性,并簡析譯者行為差異原因。

關鍵詞:《歸去來兮辭》英譯 譯者行為批評理論 求真 務實

一.引言

陶淵明享有“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美譽,他融合儒、釋、道之精華,首創(chuàng)田園詩歌。其詩文優(yōu)美剛勁、似澹而實美,為古今中外學者津津樂道。就翻譯成果而言,國內(nèi)外共存8種陶詩全譯本,研究內(nèi)容有譯文對比、研究綜述、譯者翻譯思想等,展現(xiàn)了陶詩外譯與中國詩歌文化傳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陶淵明詩集包括詩歌125首,辭賦、韻文及散文12篇,但學者們大多集中于《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的譯文分析上,對其他詩文關注尚存不足。

《歸去來兮辭》作為陶淵明高潔品性和人生隱逸選擇的符號代表,其英譯研究有助于英語讀者加深對詩人形象的認知,品味深厚的中華文化。而僅有的三篇論文只是在探究林語堂翻譯觀中簡略分析了《歸去來兮辭》的英譯[1],或簡要分析譯者翻譯心理。譯者是文化的傳播者,不同譯者對文化傳播效果發(fā)揮不同作用。本文基于譯者行為批評理論,分析楊憲益、戴乃迭[2](118-127)、汪榕培[3](242-247)、林語堂[4](2-9)(下文分別簡稱楊譯、汪譯、林譯)的譯文效果,既詳細對比了譯文語言翻譯策略,又挖掘出譯者行為的社會性,豐富了詩歌英譯研究的意義。

二.譯者行為與“求真—務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

“譯者行為”中的“譯者”,默認的是意志體的譯者“人”;“行為”指的是連續(xù)的、有規(guī)律可循的行動[5](9)。譯者行為批評以評價為目的,以譯文質(zhì)量評價為出口,以社會為評價視域,在翻譯社會學的框架內(nèi),構建譯者批評理論體系[6](3)?!扒笳嬉粍諏崱边B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旨在對譯者行為和翻譯社會化做出客觀的描寫,解讀譯者行為背后的社會性原因?;驹u價三要素為:文本、效果和譯者,包括文本求真度、效果務實度和譯者行為合理度[6](46)?!扒笳妗弊非蟮氖窃囊饬x的表達;“務實”是偏向于讀者需求。評判譯者行為的四種細則是“求真”且能達到相應社會效果的,以“求真”為上;“求真”而不能達到相應社會效果的,以“務實”為上;“求真”但難以對原文有關信息做到求真時,以“務實”為上;“求真”而對原文某些意義或舍或取時,以“務實”為上[6](37-38)。

楊、汪、林三位譯者作為詩歌英譯大家,由他們選譯或全譯的《陶淵明詩集》英譯本更是獲得學界認可。而其譯文是“求真”還是“務實”?取得怎樣的效果?就《歸去來兮辭》英譯而言,這些問題值得探究。

三.《歸去來兮辭》三譯本“求真務實”度對比分析

翻譯是一個信息傳播的過程,譯文發(fā)揮中介作用。詩歌作為特殊的文本,所蘊涵的詩韻、詩景和詩情能否通過翻譯完整傳達成為譯者翻譯行為的最終目的?!稓w去來兮辭》正文部分詩體規(guī)整、詩景靜美、詩情飽滿,而不同英譯本在此三方面的文本求真度和效果務實度不盡相同。

1.詩體翻譯

詩體指詩歌的體裁。按形式劃分,《歸去來兮辭》屬于辭賦的一種。辭,是介乎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富有韻律。作為該文體的扛鼎之作,《歸去來兮辭》再現(xiàn)了陶淵明對辭賦持有“導達意氣”作用的闡釋,其詩體特點可以從詩韻和句式方面呈現(xiàn)。

全辭正文共30句。首先,在詩韻方面,前后押韻,有不同韻腳。第1至6句押3個韻:ui,ei和i韻。第7至16句押3個韻:en,un和an韻。第17至24句押ou和iu兩個韻。第25至30句押i韻。同韻字都是平聲字,音韻富有平靜、緩和之美感。而縱覽三個英譯本,楊譯和汪譯都采用英語詩歌的雙行體格式。但楊譯本嚴格按照英語詩歌文體形式,詩歌前后兩行最后的單詞構成諧韻詞。汪譯本為部分押韻,詩行最后一個單詞有些詞頭押韻(如calligraphy/coming),有些詞尾押韻。林譯本則呈現(xiàn)段落形式,頗具散文風格,將原文每兩句譯成一段。如原文前四句楊譯本為:

楊譯:I must return——

My fields are filled with weeds: why not return?

My heart in service to my frame was pressed,

Why am I grieving, lonely and distressed?

I know that to regret the past is vain,

And May atone with years that still remain;

Indeed I have not wandered for astray,

And now am right through erring yesterday.

由例子可以看出,楊譯本將原文韻腳ui和ei分別譯成/rn/,/st/,/en/,/eI/,構建了英文詩歌的韻律美。并且,辭作為一種特殊文體,常用“兮”字表長音。楊譯本為保持辭賦的文體特色,在“return”后加上“—”,實現(xiàn)了文體形式的對等,取得了較高的求真度。

其次,在詩體句式層面,原文包括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對仗句,句式靈活多變。三譯本譯者在翻譯句式層面有不同的調(diào)整。如在被動句“既自以心為形役”中,作者表明“自己讓心靈被形體奴役”,施事者是“形體”,受事者指“心靈”。三譯本中,只有楊譯保持了被動句的形式,且將受事者譯為“my heart”,與原文對應,保持了譯文的求真度和一定的務實度。而汪、林譯本中受事者分別意譯為“position, my soul serf”,擴大了原文“心靈”的含義,凸顯了譯文的務實度。

在對仗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中,三譯文為:

楊譯:Sing for joy/ Id climb/ the eastern hill,

Or make a song /besides/ some limpid rill.

汪譯:I may ascend /the eastern heights /to sing a song,

Or sit by/ a clear stream/ to write a poem.

林譯:Or I would compose a poem beside a clear stream, or perhaps go up Tungkao and make a long-drawn call on the top of the hill.

原文中,“登”對“臨”,“東皋”對“清流”,“舒嘯”對“賦詩”,對仗工整。在句法上,楊譯和汪譯保持英文詩歌的雙行形式,上下兩行字數(shù)相同,意象表達前后對照。但楊譯用較少的單詞,語言簡潔且單詞長度均勻,句尾押韻/il/,既保持了原文對仗特點,又符合英文詩歌韻律,譯文求真度與務實度達到平衡。同時,楊譯為了實現(xiàn)韻式效果,調(diào)整了原文語序,將“以舒嘯”和“而賦詩”前置。而汪譯用直譯法,實現(xiàn)了對原文的求真。林譯在直譯的基礎上,對原文意象加以釋譯,并增譯了情態(tài)動詞would和語氣詞perhaps,雖未達原文對仗的效果,但便于讀者理解詩人形象,體現(xiàn)了譯文務實度。

2.詩歌情感傳遞

本辭作為陶淵明辭官歸隱,親近自然的宣言書,描繪了自己置身自然與田園的悠然,享受家庭溫情,樂天知命。譯者在傳遞詩作感情時應結合詩歌語言和作者性格特點,同時關注讀者理解需求,才能使原文與譯文情感表達相得益彰。

(1)置身自然的悠然

《歸去來兮辭》中通過庭樹、云霞、飛鳥、山林丘壑、溪水流泉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無限放松與悠閑愉快之情。三位譯者在傳遞這種悠然之感時采用了不同的翻譯方法,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求真務實性效果,如:

例 原文: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楊譯:The trees that burgeon gladly seem to grow,

While murmring streams once more begin to flow.

汪譯:Watching the verdant trees

And the flowing streams.

林譯:There the trees, happy of heart, grow marvelously green, and spring water gushes forth with a gurgling sound.

詩人描繪出了“木”“泉”的視聽效果,林木蔥郁,泉水流淌,反襯其觀看這些美景的歡快。三譯本中,楊譯把“欣欣”譯為動詞短語“burgeon gladly”,將樹擬人化,既表現(xiàn)了樹木的茂盛,又動態(tài)地表達林木會繼續(xù)繁榮生長的趨勢?!颁镐浮币辉~表示細水緩流的樣子,楊譯將“murmur”與“ring”兩動詞縮寫,省去元音,縮短音節(jié),生動形象地把流水聲描寫為“如鈴聲般低語的泉水”,表現(xiàn)了語言美和情感美,同時取得了求真與務實度效果。汪譯采用形容詞修飾名詞的翻譯方法,語言簡煉,把意象的樣貌描述出來,但似乎缺乏動態(tài)美感,偏向譯文的求真效果。林譯中happy of heart和a gurgling sound不僅刻畫出意象的樣態(tài),還增譯“green”和“spring”,將詩句中“木”“泉”的時令凸顯出來。春天的萬物是富有生機的,讓觀賞者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林譯本實現(xiàn)了翻譯的務實效果。

(2)家人相聚的欣喜

“家”是陶淵明在詩中極力渲染的一個主題,從“念家”的思慮到“歸家”的心切再到“在家”的坦然,都表現(xiàn)了他期盼與家人相聚?!皻w家”情懷的傳達為必要主題,對此,三個譯本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直譯和意譯,其求真度與務實度表現(xiàn)了不同的效果,如:

例:原文: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楊譯:With joyful greetings all my servants wait,

My little ones are gathered at the gate;

汪譯:My servant are giving me a warm welcome;

My children are waiting at the door.

林譯:Servants will be there to bid me welcome, and waiting at the door are the greeting children.

陶淵明一進家門,便迎來家仆和孩子們的迎接,讓一路奔波的詩人感到家的溫馨與欣慰。童仆和稚子一同“候門”“歡迎”詩人。在選詞上,楊譯中“joyful greetings”描寫出了仆人們見到詩人的快樂;“gather”含有“聚集,圍在一起”的意思,生動地寫出孩子們見到父親高興地簇擁在一起的場景,譯文中“gathered”將動詞用作形容詞,描寫了“聚集”的狀態(tài),而暗含“等待”的意思;“wait”與“gate”有相同的音律/et/,符合英文詩歌的特點。楊譯不僅傳達了原文的意義與情感效果,而且符合英文詩歌韻步寫作特點,實現(xiàn)了較高的求真與務實度。汪譯本中,只用“warm”表達出家仆對詩人的熱情歡迎,直譯出孩子在門口等待的狀態(tài),沒有體現(xiàn)出孩子的愉悅之情,譯文達到了一定的求真度,務實度較低。林譯本中,“bid”意為“說問候話”,“to bid sb welcome”表示“歡迎”,為英語的慣用表達,意同“greeting”。林譯沒有將“歡迎”簡單地譯為“welcome”,也沒有同時譯為“greeting”,表現(xiàn)其用詞靈活,應讀者需求,因此,林譯偏向務實度。

(3)樂天知命的情操

“樂天知命”成為陶淵明辭官歸家的原因,傳達了詩人不慕名利、遠離世俗塵囂、欣賞自然、飲酒賦詩的形象?!耙龎赜x以自酌”的自我陶醉、“倚南窗以寄傲”的自我暢想、“門雖設而常關”的自我約束,刻畫了詩人把握當下、不為世俗所誘惑的泰然,構成了其樂天安命的心境。對樂天知命這一情操的英譯效果是塑造陶淵明詩人形象的關鍵。

例:原文: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楊譯:Why should I not content with life remain?

By haste and speed what profit shall I gain?

汪譯:Why not follow my bent in living out my life?

Why all the fidgeting to seek after the unknown?

林譯:Why not take life as it comes,and why hustle and bustle like one on an errand bound?

詩人捫心自問: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還要去哪里呢?從而強調(diào)要活在當下,順應心意的情感訴求,實現(xiàn)了精神自救。原句“委”是“順從”的意思,楊譯“content”有“欣然”接受某一事物的含義,將詩人對待天命的感情譯介出來;汪譯“follow”為“順從,接受”之意,但略少一些情感表達;這兩個譯文將“我”作為主語,強調(diào)詩人對自然生死的態(tài)度。而林譯中,將“l(fā)ife”作為“take”的賓語,任“生命”自然發(fā)展,表達出原文意義?!板劐亍币鉃椤按颐Γ纳癫欢ǖ臉幼印?。三譯文中,“haste and speed”直譯詞義,強調(diào)“匆”的意境;“fidgeting”則傳遞了作者坐立不安的神態(tài),直譯出原文含義;而“hustle and bustle”表“忙碌、喧囂”,采用了意譯的翻譯方法,反襯詩人想脫離世俗的心境,且詞尾同音,有原文疊詞之效果,便于讀者感受原文語感??梢?,楊譯與汪譯強調(diào)詩人形象,偏向求真,而林譯注重讀者認知,務實度較高。

總之,通過詩體和詩情譯文對比發(fā)現(xiàn),楊譯具有較高的求真度和務實度。汪譯保持了較高的求真度,傳達了原文的語言效果。林譯提高了譯文的務實度,多用增譯,更加符合目標語讀者需求,便于讀者理解。

四.譯者行為差異簡析

不同譯者受自身經(jīng)歷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文本理解不同,因而秉持各自的翻譯理念,譯文效果的傳遞必然存在差異。在文化背景方面,楊憲益摯愛詩歌,從小學習并閱讀了大量的中國古體詩和西方詩歌,中西方詩歌特點了然于胸。留學期間,他周游各國,在英求學六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同時,與戴乃迭聯(lián)合翻譯,使譯文不失國風,又符合英語國家讀者需求,詩歌翻譯保持了較高了求真度和務實度。汪榕培作為典籍翻譯大家,在中國古典文化方面造詣豐厚,注重中國文化的傳播與對外輸出,追求原文意義的傳遞,保持翻譯的求真度。林語堂具有深厚的散文功底,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熟知目標語文化特征,翻譯詩歌時注重務實度效果。

在詩歌翻譯理念方面,楊憲益主張韻體譯詩,注重原文韻律、節(jié)奏、意境的傳達,在求真和務實的平衡度上都掌握得較好。汪榕培主張詩歌翻譯應“傳神達意”“詩體譯詩”“形式音美”,所譯的《歸去來兮辭》沒有追求每一行的押韻效果,但可見其對詩歌“傳神達意”的要求高于“詩體形式”的追求,因而體現(xiàn)了較高的求真度。林語堂主張忠實、通順和美的詩歌翻譯標準,強調(diào)譯者要為讀者、原著負責,注重詩歌意境的處理,因而在翻譯中體現(xiàn)了較高的務實度,在求真的基礎上,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

五.結語

在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求真務實性評判標準下,《歸去來兮辭》三個英譯本中,楊譯求真務實效果偏向平衡,汪譯偏向求真度,林譯追求較高的務實度。其原因在于譯者文化背景和翻譯理念主張不同,譯文效果存在差異。

參考文獻

[1]龔愛華、任芳.略論林語堂的翻譯觀——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英譯為例[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76-79.

[2]楊憲益、戴乃迭.陶淵明詩選 漢英對照[M].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汪榕培.陶淵明集 英譯[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林語堂.不亦快哉 中英對照[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5]周領順.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框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6]周領順.譯者行為批評:路徑探索[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作者介紹:侯瑩瑩,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務實求真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張錦繡
書香兩岸(2020年3期)2020-06-29 12:33:45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大醫(yī)求真 惠民求實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哈克貝里·費恩:美國價值觀的“小代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57
打造務實、創(chuàng)新、高效的語文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2:41
質(zhì)疑辯惑,探索求真
汝阳县| 黑龙江省| 武城县| 青田县| 石嘴山市| 涪陵区| 北宁市| 乌鲁木齐市| 西吉县| 安义县| 始兴县| 松潘县| 革吉县| 安西县| 绥德县| 房山区| 满城县| 图木舒克市| 阜宁县| 垫江县| 南宁市| 新巴尔虎左旗| 长岭县| 股票| 灵山县| 罗源县| 湾仔区| 长沙县| 桦甸市| 剑阁县| 忻州市| 获嘉县| 霍林郭勒市| 吴旗县| 河间市| 阜阳市| 临清市| 汉川市| 湖口县| 静乐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