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 李修生
讀書,以前印刷術(shù)不發(fā)達,多抄,可版掉一個角就不成字。王闿運(字壬秋),念《漢書》,自己抄。鄭板橋,默寫《四書》。今天有影印本。那時讀書,每天默一段,寫一段。其好處是增加記憶。陳垣先生找材料,“竭澤而漁”。最后選用最好的,席面上只能放一兩條魚。找材料要寬,選的要精。日本人、香港人,都有一個毛?。簳胁牧县S富,但沒有自己的看法,像資料索引。
讀書,有什么“斷想”,片段的想法、體會,要趕緊寫下來。記下來不必要求完整。然后慢慢整理。思想火花瞬間即逝。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個名作家張恨水,小說格調(diào)并不高,寫新才子佳人。他有一本小說《啼笑因緣》,序言很好,我至今記得,他說是和一個朋友在中山公園喝茶,忽然想到一個故事結(jié)構(gòu),趕緊把這個小說的架子寫出來,成為后來小說離合悲歡故事的輪廓。這個故事,我常常向人說起。
我做卡片與人不一樣。我說把本子中間畫一直線,再畫二道橫線。到一個月,把它分類,截下來放在一個盒子里,方便。乾隆、嘉慶時的王念孫寫的底稿是一條條往上貼,改一條貼一條。所以,我認為用功手要勤,否則稍縱即逝。
袁氏先廟碑
姚燧(1238—1313),號瑞甫,字牧庵。
從金到元的人,元初之人,思想狀態(tài)很微妙,表面上不抗暴政,但從種種角度,隱隱地發(fā)抒不滿。
今人斷句是斷語義,古人只標語氣。語義與語氣不盡相同。我們今天用的是西洋語法,古漢語往往套不上。本文第一句,“嘗謂天下之人光顯其家者”,要按古人,“嘗謂天下之人”可斷,按今天不應(yīng)斷。這樣念,實在抻得慌。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有人說,而字上不能標點。詩,就不能按古文標點。所以語義、語氣應(yīng)兼顧。
文曰:“廟在今延安屬縣膚施之東川,去府治十里外袁氏別墅,取延民之助祭之來之易也?!?/p>
最后一句,故意用三個“之”,以示意思之深遠。
古代“之”的發(fā)音就念“的”。zh(舌上),d(舌頭),古無舌上音,后來分化了,有了舌上音、舌頭音,故另造一個白勺“的”。我揣想,古人發(fā)音近于現(xiàn)在的小孩,孩子有許多音不能發(fā)。曰、粵、越、喻、吁,都是“曰”義。都作“答應(yīng)”解。最:通撮,動詞。選擇也。
“嗚呼!積德之難也如此夫!而成功之難也又如此夫!”這是兩句議論,即后來八股文中的過渡。
這是諛墓之文,唐韓愈的諛墓之文不至于像此文。
地方武裝,各有勢力,土圍子。袁家不夠大。勢力如大,也可以立一王朝。歷來王朝新立,這種事兒多了。元朝是大的地主勢力。它成立后,也承認各地方武裝,由他們維持地方治安。這樣說來,袁家不是降元嗎?
文曰:“今申言之曰:方天之訖金命也,提王公佐一節(jié)度之師,來歸吾元。拔之鋒鏑之下,而臥之衽席之上,脫民兵死,狥地鄺延,拓境千里。凡負險群聚資人為糧者,莫不投甲相率而至,去民盜死。
那還有什么功績可寫呢?有,“脫民兵死”“去民盜死”,使人民在自己的庇護下得以免除兵禍和為盜而死。這真叫“巧言令色鮮矣仁”了。有什么可敘的呢?拿了人家的錢,就有諛墓之詞。此文說明元明的若干碑版文章。袁枚說,作文章要吃得住大題目。
讀書貴存疑。
地方勢力、大地主、地頭蛇,所以“可倚以集事”。倚,是文章之眼。
古代講回避。只有曲阜例外,用“孔”家人為縣長。真奇怪,用本地鄉(xiāng)紳為地方官,在其他地方?jīng)]有。
說鬼魂還關(guān)心民之“有”“無”,這真是白日見鬼。
文曰:“然魂魄猶徘徊戀嫪,不忘其土,無惑乎。公遂為明神,以禍福斯民,歲時妥靈,享黍稷之馨,于其孝子之手也。”
怎么知道鬼關(guān)心人民呢?這全是姚燧造謠。文人造謠到這篇文章算是極點。
明、清,碑版文章。袁枚曾講,做文章得吃得住大題目。后有人揭發(fā):并沒有人請他給大官做碑版。
韓愈“諛墓”,但這樣吹捧的文章極少,如《平淮西碑》吹裴度,但還不至于這樣。明清以來碑版文章全如姚燧。文章,小說大,無說有,上綱上線,非原則說成原則性的。宋代這種文章還少。如不了解這點,便不了解明清文章。
元、明以來,大官僚、統(tǒng)治者,多由這種手段鋪張點綴。
處于軍事敵對時期,甲方殺乙方,就是敵人。袁是降元者。歷代統(tǒng)治者依靠的就是這些人。小統(tǒng)治者為大統(tǒng)治者所收買,籠絡(luò)。楊家將家庭勢力與袁家一樣。他們被人恭維的是抗遼。差別在此。趙匡胤兩代皇帝就要消滅楊家,因為怕楊家勢力強大,危及自身。
頭一句,是文章之眼。家,封建肌體的細胞。五代變化大,人們做官,歷仕多朝。馮道,五代人,歷仕五朝。保家為主,不考慮國。家保不住,被認為無能。至于皇帝姓蕭姓梁,他不管。大統(tǒng)治者,正是利用這一點,擴大他的勢力。而姚文,只能提袁對家好,不能提對國好。
于景龍注朱氏小學(xué)書序
戴表元(1244—1310),字帥初、曾伯,自號剡源先生,慶元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從南宋入元。
此文非常重要。近七百年牢固的封建意識自朱熹始。朱熹,南宋徽州人,生于建州(今屬福建),并長期在當?shù)鼗顒?。他教了不少弟子,他是宋代道學(xué)家的始祖。道是講道統(tǒng)的一套,完全是口傳心授的東西?!暗澜y(tǒng)”二字是韓愈提出來,宋儒不承認,認為“道統(tǒng)”是他們提出來。北宋有四子: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南宋有朱熹。此五人是宋朝“道學(xué)家”。講的是天地宇宙間規(guī)律是“理”,一切促使社會宇宙運動歸于“氣”,先天本能的叫“性”,人生活結(jié)果,行為、福祿、貧富,歸之于“命”。他們把宇宙、社會、人,都歸納為“理、氣、性、命”,完全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比佛教進一步,佛教講上天堂下地獄,一般人不信。他們用“理”??鬃硬惶帷疤斓馈保惶帷靶浴?。他們這一套深入人心。程頤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宋以前,唐公主都可以再嫁。失節(jié),本應(yīng)指投降變節(jié),可他專指婦女的貞節(jié)。這就出現(xiàn)了祥林嫂。
朱熹在南宋不被時人恭維,胡銓曾要求宋高宗殺秦檜以謝天下。說:朱熹是詩人。被看作文人,并未當作圣人。有一次,他應(yīng)是湖南地方官,皇上下旨,大赦……他把圣旨揣在懷里,提前把兩犯人給殺了,然后再宣布圣旨。圣人有貪污“圣旨”的嗎?他是一個壞官僚。朱有一次犯了罪,很害怕,一天到晚急得團團轉(zhuǎn)。后忽然說:“自古以來圣人不會被殺,所以我不會被殺的?!边@人臉皮也夠厚的了。
朱把《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編為必讀的“四書”。
這篇文章無甚突出。但說明朱熹的書大行于世,從元朝始。七百年牢籠枷鎖,自此始。元人文中有許多東西值得注意。
1982年6月2日
《牟伯成先生墓碑》
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邵庵,又號道園。
漢朝人常說“主臣”,用的地方是誠惶誠恐的意思。明人見了,就在活人信中用“主臣”,就鬧出笑話了。
《禁扁序》
曹雪芹的祖父曹楝亭,曹刻的叢書中有此文。
禁:宮苑;扁:匾額。禁扁:宮苑匾額。
這篇序雖寫的吞吞吐吐,但內(nèi)涵有意思。一篇小文,有委婉曲折筆調(diào),半吞半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第一說了元朝本沒有書,館閣之書全是從宋朝擄掠來的(搬這些書,沒有把它毀掉,這個就好);第二,寒雋之士不能來館閣,讀不到;紈绔子弟許多人能看亦不看,只有王繼志抄點匾額。這算什么呢?但多少有點貢獻。作者還恭維一下,“而他著述尚多也”,給點面子。文章說“繼志年富力強,好親師友”,說明此人是晚輩?!皠t所學(xué)又當不止如著此書者”,是作者耍筆調(diào),是獎譽?是諷刺?耍個滑頭。前代沒有這種寫法,后來都被明清人學(xué)到家了。桐城派耍筆調(diào),搖曳多姿,就是從虞道園來的。往好說,這種文章?lián)u曳多姿,一唱三嘆,余波不盡。其實,在技巧上這是取巧的偷手。虞道園文有扎扎實實的一面,也有搖曳生姿的一面。在搖曳生姿之中,許多難言的話都寓于內(nèi)。
此文為元朝刻本?!笆雷婊实邸碧ь^一行,平行叫“平抬”,是尊崇元世祖忽必烈。第五行“國”,空一格,因為“國”指宋朝。每行限空一格叫“暗抬”——說明元人中留戀宋朝。
集:把手稿刻成書。子孫為避諱用“某”代替,念時子孫不許犯諱。怎么辦?用“某”。有時作者在自稱名處,稱某,是子孫改的(今人不明白,常說“李某”,這是錯的,怎么自己避諱自己的名字)。
古人的“某”,是子孫避長輩的名諱。宋人田登做州官,寫一布告:放假三天,可以放燈三日,免除宵禁。下面辦事的不敢寫“燈”(避諱寫成“放火三日”,把“燈”地方空著)。這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來歷。這是避諱鬧出的笑話。元詩
元好問:
《范寬秦川圖》
《宛丘嘆》
《此日不足惜》
程文海:
《寅夫惠教游鼓山四詩細讀如在屴崱杖履間想象追和用堅重游之約四首》
王惲:
《苦熱嘆四十六韻》
戴表元:
《贈趙子實》
袁桷:
《舟中雜書五首》
馬祖常:
《上京翰苑書懷三首》
虞集:
《為汪華玉題所藏長江萬鴉圖》
《挽文山丞相》
《題灤陽胡氏雪溪卷》
迺賢:
《南城詠古十六首》
宋無:
《次友人春別》
《公無渡河》
《戰(zhàn)城南》
《公莫舞》元詩特點:
大家先看看唐詩、宋詩。我曾說:“唐以前的詩是長出來的,唐詩是嚷出來的,宋詩是想出來的,宋以后的詩是仿出來的。如果勉強再分,明人詩可為搶出來的(幾派來回打架)。”這是說笑話。唐以前詩,從《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到唐,很自然逐漸成長、成熟。
唐詩,如李白《蜀道難》,杜詩大聲疾呼,有什么說什么,如《聞官軍收復(fù)河南河北》“劍外忽傳受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多高興,這不是嚷出來的是什么?
宋詩深思熟慮,細細想,說理。如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ā痘钏び^書有感二首其一》)“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保ā镀涠罚┻@是哲理詩,是他的一套說教,雖是拿一個形象比喻哲學(xué)道理。但是詩最怕因為所以。只能擺出一堆形象,讓你感受到其中之意。他比喻做學(xué)問,先用猛火開大了煮,再用慢火燉,機會到了,條件完備了,才熟透。這里也是說這類道理,用船水比喻。昨天大船擱住了,今天走了,是因為水長了?;畹乃辶?,一汪死水就渾。
這首詩說讀書,講人的心境“活潑潑地”“常惺惺地”(不打瞌睡,心里清醒),使有源頭活水,心境就活躍,不遲鈍。這叫“邏輯詩”,不是“形象詩”。宋人多如此。蘇軾詩算是好的,雖無因為所以,但也有推理詩。他挖苦新法:“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終無術(shù)?!辈还芊傻娜丝梢阅铧c“律”,讓人專讀“律”就麻煩。專說這兩句就是“邏輯詩”。
韓愈“以文為詩”,是有此類句子的開始?!耙晕臑樵姟薄娭姓f理、推理的地方太多了,敘述不用形象、意境。這種詩,每個大詩人都有幾句。但宋人較多,深思熟慮,是“想”出來的。
有詩“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于窗前夜雨中”(南宋人方岳《立秋》:“秋日尋詩獨自行,藕花香冷水風清。一涼轉(zhuǎn)覺詩難做,付與梧桐夜雨聲?!保:芮砂?。窗前夜雨且當詩聽,轉(zhuǎn)一個彎。這就是用腦子想出來的詩。“即從巴峽穿巫峽,直向襄陽向洛陽”(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這都是心中感情,倒出來的。而那些詩,先抑一下,又揚一下。我不會作詩,窗前夜雨就是詩。雖富有意味,但是想出來的一句。俏皮話說的,硬轉(zhuǎn)彎非說:夜雨詩,我難作,是夜雨替我作。這不是想出來的是什么?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自我欣賞,是不是詩人?是濕人。宋人裝腔作勢的詩,陸游亦然。宋朝人這種詩并不好。宋詩常自己貼標簽,表示愛國。其實,從詩中自然流露多好。解放初,演《白毛女》,演員臺詞不熟,觀眾笑了。領(lǐng)導(dǎo)急了,跑上臺說“是悲劇”,人家更笑了。
元朝人的詩是“仿”出來的,模擬唐人的詩,故事也許沒有,可說得婉轉(zhuǎn),學(xué)哪一家像哪一家。王惲《苦熱嘆四十六韻效韓昌黎》效昌黎體,把話說明了,有人不說。
明詩兩種:一種專模擬盛唐,雄壯派;還有一種專門模擬婉轉(zhuǎn),李商隱。沒有那種生活也學(xué)?!睹髟妱e裁集》李夢陽的《秋望》:“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妥舆^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鼻捌咦又凶钣忻囊皇住W(xué)盛唐,其實是個假古董。猶如京戲中“架子花”,靴子底、花臉、墊肩,這樣肩膀?qū)捔?,是偽裝。明人專模擬這一套。有人叫“優(yōu)孟衣冠”。何景明《明月篇》(何景明《明月篇有序》):仆始讀杜子七言詩歌,愛其陳事切實,布辭沉著,鄙心竊效之,以為長篇勝于子美矣。既而讀漢魏以來歌詩,以唐初四子者之所為,而反復(fù)之,則知漢魏固承三百篇之后,流風猶可征焉。而四子者,雖工富麗,去古遠甚。至其音節(jié),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辭固沉著,而調(diào)失流轉(zhuǎn),雖成一家語,實則詩歌之變體也。夫詩,本性情之發(fā)者也。其切而易見者,莫如夫婦之間,是以三百篇首乎《雎鳩》,六義首乎風。而漢魏作者,義關(guān)君臣朋友,辭必托諸夫婦,以宣郁而達情焉,其旨遠矣。由是觀之,子美之詩,博涉世故,出于夫婦者常少,致兼雅頌,而風人之義或缺。此其調(diào)反在四子之下與?暇日為此篇,意調(diào)若仿佛四子,而才質(zhì)猥弱,思致庸陋,故摛詞蕪紊,無復(fù)統(tǒng)飭。姑錄之,以俟審聲者裁割焉:
長安月,離離出海嶠。遙見層城隱半輪,漸看阿閣銜初照。瀲滟黃金波,團圓白玉盤。青天流景披紅蕊,白露含輝泛紫蘭。紫蘭紅蕊西風起,九衢夾道秋如水。錦幌高褰香霧濃,瑣闈斜映輕霞舉。霧沉霞落天字開,萬戶千門月明里。月明皎皎陌東西,柏寢岧峣望不迷。侯家臺榭光先滿,戚里笙歌影乍低。濯濯芙蓉生玉沼,娟娟楊柳覆金堤。鳳凰樓上吹簫女,蟋蟀堂中織錦妻。別有深宮閉深院,年年歲歲愁相見。金屋螢流長信階,綺櫳燕入昭陽殿。趙女通宵侍御床,班姬此夕悲團扇。秋來明月照金徽,榆黃沙白路逶迤。征夫塞上憐行影,少婦窗前想畫眉。上林鴻雁書中恨,北地關(guān)山笛里悲。書中笛里空相憶,幾見盈虧淚沾臆。紅閨貌減落春華,玉門腸斷逢秋色。春華秋色遞如流,東家怨女上妝樓。流蘇帳卷初安鏡,翡翠簾開自上鉤。河邊織女期七夕,天上嫦娥奈九秋。七夕風濤還可渡,九秋霜露迥生愁。九秋七夕須臾易,盛年一去真堪惜。可憐揚彩入羅幃,可憐流素凝瑤席。未作當壚賣酒人,難邀隔座援琴客??托膶Υ藝@蹉跎,烏鵲南飛可奈何。江頭商婦移船待,湖上佳人挾瑟歌。此時憑闌垂玉箸,此時滅燭斂青蛾。玉箸青蛾苦緘怨,緘怨含情不能吐。麗色春妍桃李蹊,遲輝晚媚菖蒲浦。與君相思在二八,與君相期在三五。空持夜被貼鴛鴦,空持暖玉擎鸚鵡。青衫泣掩琵琶弦,銀屏忍對箜篌語。箜篌再彈月已微,穿廊入闥靄斜輝。歸心日遠大刀折,極目天涯破鏡飛。模擬初唐體,把好字眼全堆到一起,像繡花布,不能全繡滿。不能把閱覽室變成書庫。生活中并無此事,作假古董。這類東西打元朝起。元朝人開明朝人的風氣,可元朝人仿的有選擇。
元好問的《論詩絕句三十首》,是論詩宣言。
元好問是元代文學(xué)的開山祖師。
論詩絕句三十首之一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漢魏詩,哪是正體?怎樣分辨?zhèn)误w?這是元好問立論的中心。
之二: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橫槊,指曹操橫槊賦詩。劉越石,指西晉末的劉琨。他認為西晉末的劉琨有點曹劉的風格。
之二十四: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拿出韓退之的詩比一比,才知秦觀是女郎詩,盡柔媚之文。
韓愈《山石》:“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p>
秦觀《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p>
之二十九: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言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俺靥辽翰荩瑘@柳變鳴禽”,是謝靈運《登池上樓》詩。陳正字,即陳師道,官為“正字”。他寫詩,把家人、孩子都攆出去,蒙著頭冥思苦想,詩作枯澀。所以,說宋詩是想出來的,是有根據(jù)的?!翱蓱z無補費精神”,是王安石的原句。
此三十首絕句,就是元好問作詩見解,是他的宣言。
正體,板起面孔說官話,幾千年壓得人喘不上氣。元好問志愿分清正偽。他要按建安風格作詩,又指責秦觀為“女郎詩”。只許你唱大花臉,不許人家唱旦角。
韓愈的《山石》,粗線條。陳師道、陳正字、陳后山,“可憐無補費精神”(王安石語)。
元好問詩論的主要點:
一、 體正:建安體。
二、 韓愈雄壯,排斥女郎詩。
三、 要自然、新鮮,不要陳后山那樣枯澀的。
從元到明,大多數(shù)詩人沒出這個框框。
韓愈《山石》詩最雄壯,杜甫詩比之含蓄一點,韓詩勢大聲宏。元朝人學(xué)盛唐詩,學(xué)中晚唐韓愈一人。明人甚至不敢學(xué)杜,只學(xué)杜甫打磨干凈的,不敢學(xué)他有棱角有毛刺的。韓愈已經(jīng)比杜甫打磨得干凈。元朝人模擬唐詩,全都打磨得四平八穩(wěn),一點毛病都沒有。
元詩的開山祖師元好問,元好問的作詩主張一直貫穿元明兩代,都受元好問論詩主張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