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青
[摘要]統(tǒng)編二年級教材中大幅度地增加了復述課文的訓練要求,在彰顯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特點的基礎上,更突顯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性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科學而積極地運用復述方法,依托教材插圖,依托提示語言,依托示意圖式,依托實踐表演等營造復述語境,有效地將復述與課堂教學統(tǒng)整關聯起來,讓復述引領著學生的核心能力高速生長。
[關鍵詞]復述;核心能力;教材插圖;提示語言;示意圖式;實踐表演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7-0055-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jié),能完整地講述小故事。為此,統(tǒng)編二年級教材中大幅度地增加了復述課文的訓練要求,更相機滲透了復述方法的指導。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復述與課堂學習統(tǒng)整關聯起來,讓復述引領學生核心能力的生長。
一、圖文并茂,依托教材插圖營造復述語境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直觀性、形象性思維階段,他們對于視覺系統(tǒng)的依賴性非常高。為此,編者根據教材課文內容及其表達主題精心繪制了插圖,使之與文本語言形成了相得益彰之勢。這對于學生復述來說,不僅具有鮮明的提示性作用,同時也能促發(fā)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意識。
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篇幅相對較長,復述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就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進行了指導: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朗讀課文,梳理小蝌蚪身體變化的規(guī)律,并從教材插圖中梳理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里程;其次,教師組織學生扮演青蛙,緊扣教材中的插圖,以自我告白的方式,說說青蛙究竟是怎樣一步步長大的;再次,在明確了小蝌蚪的成長過程之后,很多學生對于其中的語言表達還不能熟練地把握與內化,教師則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組織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悅納文本語言;最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角色朗讀、角色扮演將小蝌蚪變形記表演出來。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聚焦于學生復述的練習過程,從獨立思考到觀察梳理,在學生獲取復述的抓手之后,通過角色分工、自主訓練的方式,引領學生汲取文本中的信息和語言,為學生的復述做足了準備工作,更為關鍵的是整個過程始終以教材插圖為藍本,讓學生在教材插圖所營造的語境中整理信息、串聯元素、合作表演,實現了書面語言向口頭語言的轉變,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復述能力的發(fā)展。
二、把握形式,依托提示語言營造復述語境
敘事性作品無論是在情節(jié)推進或是人物對話時,都會運用提示性、過渡性語言。這些語言看似沒有什么實質性內容,但對于情節(jié)發(fā)展和氛圍營造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整體閱讀課文時提煉出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在邊閱讀邊想象的基礎上進行擴充,由詞到句,由句到段,最后形成整體性文本,在層層擴展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流暢、深入。
比如,《曹沖稱象》是一篇耳熟能詳的故事,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典篇目,很多學生可能已經在各種書刊或者影視作品中看過了。現在以文字的方式呈現,有助于學生借助先前的認知經驗來感知文字記載和展現的獨特魅力,尤其是對學生的復述過程產生了認知性的鋪墊作用。因此,針對教材中讓學生依照內容來復述曹沖稱象的方法和過程的要求,教師就應該引領學生在整體性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曹沖稱象這個故事發(fā)展的基本步驟,然后再配以“先……然后……再……”等表示先后順序的關聯詞語,完整復述故事。
對于學生來說,復述這個故事的最大障礙就是如何科學有序地鋪陳故事中的素材,達到有序、嚴謹而科學地復述。在上述教學板塊中,教師借助提煉方法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復述故事的言語儲備,并提供了表示先后順序的連接性詞語,讓學生的復述更具條理性。借助提示性語言,不僅讓學生的復述思維趨向嚴謹和科學,更為重要的是降低了復述的難度,增強了學生自主復述的自信心。
三、伸展聚焦,依托示意圖式營造復述語境
這個板塊中所涉及的示意圖其實算是思維導圖的一種獨特形式。這種示意圖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將各級各類主題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展現了出來,使得關鍵性的主題詞語與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建立起了多維而立體化的關聯,體現了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思考和探究的思維規(guī)律,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
比如,在復述《蜘蛛開店》時,教師就從文本內容的特質出發(fā)設置了這樣的復述板塊:首先,從故事內容的結構層面,設置故事復述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即“為何開店、出售口罩、出售圍巾、出售襪子”;其次,明確后三個故事講述的要素,即“賣什么、寫招牌、迎顧客、描述場景”;再次,引領學生繪制“蜘蛛網”狀的結構圖,依照圖片練習復述;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性展示。
這篇課文不僅篇幅長,而且情節(jié)發(fā)展起伏,所涉及的人物也相對較多,復述難度也大。因此,教師就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的過程中梳理情節(jié)、列出人物、歸類結構,繪制成文本內容和人物示意圖,讓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有了情節(jié)的形象感知,還將為學生的實踐性復述奠定有效的認知基礎。
四、角色體驗,依托實踐表演營造復述語境
角色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形式,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角色心理,使學生以更加鮮明而直觀的代人感走進故事情境中,對學生深切體悟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感知文本語言的表達技巧和智慧產生積極影響。
比如,《狐假虎威》是一篇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雖然故事并不算復雜,但人物對話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有著極其濃郁的故事性,很多學生在初次閱讀文本之后就有了表演的欲望。為了讓學生達成高效的復述,教師進行了引導:首先,梳理課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即“老虎抓狐貍一狐貍騙老虎一老虎跟狐貍一百獸全逃走”。其次,進行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形式是一種認知性鋪墊,通過反復地朗讀能夠夯實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吸收和表達。因此,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能夠體現角色特點的關鍵性詞語,如描寫狐貍形象的詞語“搖頭擺尾”“神氣活現”“東張西望”,還有老虎的“半信半疑”等,在理解這些詞語大意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將語氣、語調,將角色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再次,進行角色扮演,分別請學生扮演老虎和狐貍,而剩下的人則當這次表演的導演。
課文復述與角色表演有機融通,激發(fā)了學生的復述興趣和動力,使得復述更加活潑有趣。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科學而有效地將復述與課堂教學進行統(tǒng)整關聯,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復述興趣,同時也能落實編者在課后習題中滲透的復述方法,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內在思維意識的高度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祁華忠.逐層深入,讓復述能力扎根文本不斷生長[J].寫作(下旬刊),2016(10).
[2]何興東.淺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J].小學教學參考,2010(3).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