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龍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并不只是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更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文本,明確文本的核心價值,確立高效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思維層級的發(fā)展,以生為本,細化小組合作學習,設計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課堂活動,優(yōu)化課堂過程。這樣能更好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高效課堂的本質是追求課堂的高效率,讓學生學習的效益最大化。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不應過多關注課堂的外在形式,如淺嘗輒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軟白板的使用等,一味追求課堂氛圍的活躍、熱烈,而應注重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核心價值,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體驗,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要達到真正的高效語文課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深挖文本,確立高效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達到何種狀態(tài)的一種具體明確的表述。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師生心中都要有目標,學習目標是課堂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指引著整個學習活動的走向。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以教參為本,機械地照搬學習目標和學習流程,缺少個人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對學情的正確把握,使目標固化,不實用。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學習目標,還要強化課堂學習目標意識。
高效學習目標的確立一般要考慮學生思維的四個方面:知識維度;方法維度;情感維度;能力維度。這四個維度體現(xiàn)了學生由淺入深的思維過程,落實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能夠達成高效課堂的標準。如廣西教育學院鄒國金教授設計的《鄉(xiāng)愁》學習目標:認識鄉(xiāng)愁;品讀鄉(xiāng)愁;仿寫鄉(xiāng)愁。目標1注重學生的知識維度,了解“鄉(xiāng)愁”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目標2注重學生的方法維度和情感維度,重在引導學生學會現(xiàn)代詩的朗讀,體會“愁”的背后的情感。目標3注重學生的能力維度,培養(yǎng)學生仿寫的能力。這三個目標之間層層遞進,互相關聯(lián),真正落實了語文課堂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要求,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具有濃郁的“語文味”。同時也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層級的發(fā)展過程,體現(xiàn)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以生為本,深化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班化教學條件下,有效地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將會使初中語文課堂更加高效。但有時為了單純追求課堂的熱烈氛圍,小組合作學習未免流于形式。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應是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既表現(xiàn)在課內,也體現(xiàn)在課外。課堂教學是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陣地,能夠加速學生之間意見的交換,營造一個主動學習思考的良好環(huán)境。
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問題有選擇性:在有限教學時間內不能所有問題都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要講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趣性。正如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愛德華·德賽所說:“只有當人們認為某一任務本身是值得去從事的,他們才能把它視為己任?!?.個體有獨立性: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基礎,不能“隨波逐流”,否則學生的個體自主學習能力將會慢慢喪失,小組合作學習也將會弊大于利。3.形式要多樣化:本人在教學中使用軟白板,讓每個小組把討論的結果以不同方式呈現(xiàn)在上面,然后張貼在教室的大白板上,使結果具體、直觀、形象。
如討論《駱駝祥子》中“祥子由人變成‘獸的悲劇原因”這一問題時,有的小組就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把祥子的人格變化過程及其原因在軟白板上呈現(xiàn)了出來,脈絡清晰,容易識記。形式多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彰顯教師的教學藝術。
正如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所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聽你所教的東西?!闭n堂上小組的合作交流時間是有限的,而課外小組合作學習則是達成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補充手段。語文教師在學習某篇課文時要充分了解文本特點,深挖文本文化內涵,明確學生的接受點,為小組課外的合作拓展學習提供良好條件。如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本人在課堂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語言進而領會思想內容。但本文篇幅較長,課堂教學必定難以深入,不能讓學生圍繞演講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深刻體會演講詞的語言形式。于是本人利用“七彩星期五”的時間讓小組推選人員在公共演講區(qū)公開演講,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和勇氣,又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走進學生的課外生活當中,使學習內化成一種高貴的品質。
三、優(yōu)化教學活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在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并通過大量實踐研究證明,學生在學習語言兩周后被動的接受知識最多能記住50%的內容,而主動的學習最多可記住90%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優(yōu)化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1.優(yōu)化教學問題設計,自我探究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不斷自我建構的過程,初中生更喜歡在課堂上展示自我的風采。因此,教師在預設教學活動時要多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生成質疑、主動探究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充分活躍起來,主體性能夠充分體現(xiàn),這樣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卓有成效。如教學《故鄉(xiāng)》時,本人在分析現(xiàn)實中的閏土形象時設計了“用一個字概括閏土的形象”及“演一演閏土這一人物,盡量演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兩個環(huán)節(jié),這兩個設計既能讓學生深入文字自主探究閏土的“苦”況,體會閏土的外形貧苦、神情凄苦、語言悲苦和精神困苦的“木偶”狀,又能通過學生的合作表演真正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更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造成人物悲劇的本質原因,向文本更深處漫溯。
2.優(yōu)化評價方式,強化多元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很多評價比較單一,習慣把學生多姿的“色彩”都抹掉,只看分數(shù),把成績排名當成唯一的符號。其實,學生是課堂中靈動的個體,是思維的載體,更是復雜的群體。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如在教生字時,指導完書寫后讓學生試寫一個,然后抓住這一機會讓學生來評一評他寫得怎么樣,在評議中不僅讓學生正確掌握了字形還促使學生寫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讀課文時,我采用“讀—評—讀”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讀,再讓學生評一評他們讀得怎么樣,最后再讓學生讀,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根據(jù)學生個體情況的不同進行多元性評價,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真正把學生的特點變成亮點,這樣尊重了學生個體發(fā)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從單純的知識教學走向了人的成長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也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從事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更傾向于對“人”的教育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知識上要更博雜,教學方法上要更富于藝術性,跟學生交流上要更富于情感性,做新時代的教育教學的心靈教師,這樣才能讓初中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學校(2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