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塵
(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福建 泉州 362500)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就在部分課文后面安排了“閱讀鏈接”和“資料袋”,共有46 處,將課文與生活、其他文本、其他課程聯(lián)系了起來。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與課文相關的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閱讀視野。王榮生教授在《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中指出:“越是趨向‘用教材教’,就越需要教材提供大量的資料文?!眉笾掠小Z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三個品種?!保?]因此,教師要充分開發(fā)這些學習資料的潛在價值,更好地輔助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下面,筆者以中年段課文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
統(tǒng)編教材根據(jù)不同文本的特點,在課文后面安排了不同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有助于學生了解與課文相關的信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但如果錯失時機鏈接相關的學習資料,就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以及學生理解程度的需要,適時鏈接學習資料,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和“資料袋”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不僅豐富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拓寬了學生視野。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學習資料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nèi)容有關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觀潮》課后的“資料袋”是有關錢塘江秋潮的內(nèi)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出示課后的“資料袋”,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并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學生可能就會從錢塘江的位置、地形等進行匯報,這時,教師可以補充介紹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錢塘江的特殊地形讓錢塘江漲潮時形成了洶涌澎湃的壯觀景象,這究竟是什么樣的景象呢?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學生在這種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就會迫不及待地去閱讀文本,尋求答案。可以說,適時在課前導入借助這些學習資料,可以讓學生滿懷期待地投入到文本的閱讀中去,從而打開學習的大門。
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和“資料袋”不僅內(nèi)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有助于學生深入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因此,當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對文本的體會比較粗淺時,教師可以借助這些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難點。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琥珀》課后的“閱讀鏈接”是有關琥珀形成過程的介紹,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琥珀形成過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出示課后的“閱讀鏈接”,引導學生靜心閱讀并思考:學習資料是如何介紹琥珀形成的過程?資料中的語段在表達上和課文有什么不同?學生閱讀后,都能從學習資料中了解到琥珀形成的三個階段(即樹脂—硬樹脂—琥珀),并通過與課文6-12 段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資料中的語段采用的是平實性說明的表達方法,而課文采用的是文藝性說明的表達方法??梢哉f,“閱讀鏈接”融入課文教學中,不僅幫助學生理解“琥珀”的意思,還提高了閱讀理解的能力,對文本的理解從粗淺走向了厚實。
統(tǒng)編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學習中國畫留白的藝術,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并通過“閱讀鏈接”和“資料袋”補充相關的學習內(nèi)容。[2]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閱讀鏈接”或“資料袋”引導學生閱讀原文或相關文學作品,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課后的“閱讀鏈接”是《北風和太陽》的寓言故事,教學時,在學生理解故事道理后,教師就可以出示課后“閱讀鏈接”,讓學生讀一讀,并思考:故事中的北風和課文中的鐵罐有什么相似之處?太陽和課文中的陶罐又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讀后就會發(fā)現(xiàn)北風和鐵罐兩個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都認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視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揚長避短;而太陽和陶罐都比較謙虛。等學生匯報交流后,教師可以借此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如果你們還想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課后可以繼續(xù)閱讀《伊索寓言》。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這些學習資料的引領下帶著“想讀”“愛讀”的積極心態(tài)走進了名著,有效地引發(fā)他們的閱讀期待。
統(tǒng)編教材中的“閱讀鏈接”和“資料袋”,是文本內(nèi)容的輔助資料,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但如果不合時宜鏈接相關的學習資料,就無法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化理解、遷移運用,勢必事倍功半。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適切鏈接學習資料,提升鏈接的準確性,讓輔助資料的教學價值呈現(xiàn)出最大化。
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和“資料袋”都是編者精心編排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輔助資料,可以在教學中反復使用。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在課前、課中或者課后反復介入輔助資料,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牛和鵝》的課后鏈接了李漢榮《牛的寫意》片段,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閱讀鏈接”,讓學生對牛這種動物產(chǎn)生喜愛之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這是輔助資料的第一次介入。接著,在教學作者對牛和鵝產(chǎn)生不同態(tài)度這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繼續(xù)引入“閱讀鏈接”,讓學生說說牛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進而體會到作者為什么不怕牛的原因,這是輔助資料的第二次介入。最后,在教學作者改變對牛和鵝的態(tài)度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再次引入“閱讀鏈接”,豐富對牛的情感體驗,明白作者改變看法的緣由,這是輔助資料的第三次介入。可以說,這樣反復介入學習資料,讓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種情感,使文本和輔助資料緊密結(jié)合,從而發(fā)揮出最大的教學價值。
教材中的有些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會安排同一類題材的不同作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將輔助資料與文本進行橫向比較,引導學生學習不同作者的表達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貓》這篇課文從(貓的性格古怪)和(它滿月時的可愛)寫出了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課后的“閱讀鏈接”是夏丏尊和周而復寫貓的片段,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因此,教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及時鏈接課后的“閱讀鏈接”,讓學生比較三位作家在表達上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讀完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三篇課文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反語、態(tài)度、樣子),用具體事實表現(xiàn)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都是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可以說,讓學生拿課文與“閱讀鏈接”進行比較閱讀,發(fā)現(xiàn)異同,不僅是對文本內(nèi)容的一種補充,更是提升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材中有些課文的“閱讀鏈接”和“資料袋”不僅會安排同一類題材的不同作品,還會安排同一話題的不同版本、不同文體的作品,讓學生感受不同文體的表達特點。因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文本與輔助資料進行縱向比較,遷移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感受文體特點。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文課后的“閱讀鏈接”是劇本《西門豹治鄴》,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簡要復述故事。接著,可以出示課后的“閱讀鏈接”,讓學生與課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異同。學生讀完后,就會發(fā)現(xiàn)課后的“閱讀鏈接”是以劇本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與課文的文體不同,主要依靠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刻畫人物特點。于是,教師可以在復述故事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劇本的開頭改編課文內(nèi)容,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這個故事。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不同文體的特點,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這些歷史故事的熱情,還能使閱讀歷史人物作品更有深度。
入選統(tǒng)編教材的每一篇課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教師很容易從課外書籍、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許多拓展的學習資料,但如果大量鏈接這些學習內(nèi)容,卻容易引發(fā)喧賓奪主、弄巧成拙,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原點,適度鏈接學習資料,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課外閱讀的能力。
有些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會安排作者的簡介及一些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等,這些學習資料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延伸閱讀。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將學生的閱讀從“一篇”引向“一本”,延展他們的學習寬度,提高閱讀素養(yǎng)。如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蜜蜂》這篇課文的課后“資料袋”安排了法布爾及《昆蟲記》這部作品的簡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到哪些有關法布爾和昆蟲的相關知識,從而引入課文的學習。隨后,讓學生說說從課文中了解到蜜蜂有什么特長,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學完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整本書,并制作昆蟲卡片(卡片內(nèi)容包括昆蟲的名字、長相、特長等),交流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一種昆蟲,并讓他們講述這些昆蟲的故事。可以說,“資料袋”如同一個引子,將學生的閱讀由“一篇課文”引向“一本書”,為學生更廣泛、深入的閱讀打開了一扇窗。
有些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會安排一篇與課文類型相同的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從“一篇”引向“一類”,打開同類文體的閱讀大門。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一文屬于神話故事類課文,課后安排的“閱讀鏈接”是“燧人鉆木取火”的故事。教學這篇課文后,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神話故事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的特點,還要讓他們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順序,講一講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故事。隨后,教師可以引入課后的“閱讀鏈接”,讓學生說說“鉆木取火”這個神話故事的神奇體現(xiàn)在哪,并試著講一講這個故事。課后,還可以繼續(xù)給學生推薦其他一些神話故事類文章,如《牛郎織女》《白蛇傳》《七仙女》等,加深對同類作品的理解??梢哉f,“閱讀鏈接”將學生的閱讀從“一篇課文”引向“一類文章”,不僅挖掘了學習的深度,還延展了學習的寬度。
有些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或“資料袋”會拓展介紹與課文相類似的內(nèi)容,補充相關的學科知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保?]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專題研究,讓他們在觀察、探究、實踐中開闊視野,提升素養(yǎng)。如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一文,課后“資料袋”呈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觀察記錄方式。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借助學習資料比較“圖文結(jié)合”與“做表格”兩種觀察記錄的異同點;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身邊的哪些動物或植物感興趣,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選擇一種觀察記錄方式對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進行仔細觀察,研究記錄這種動植物;隨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情況撰寫觀察記錄或研究報告;最后,組織學生在班級里分享自己的觀察成果,并讓其他學生提出不同的建議??梢哉f,由一篇文章鏈接到一系列的專題研究,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從課文走向課程,學習的天地自然更加廣闊。[4]
總之,“閱讀鏈接”與“資料袋”作為統(tǒng)編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處處體現(xiàn)著編者的良苦用心。因此,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讀懂教材,充分挖掘“閱讀鏈接”與“資料袋”的潛在價值,適時鏈接、適切鏈接、適度鏈接,全面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