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琦 王冬云
摘? ? 要: 曹禺是中國現(xiàn)當代最著名的話劇家,他的成功與生命體驗密切相關。其生命體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孤獨體驗、愧疚體驗、生離死別體驗和愛情體驗。孤獨體驗,直接奠定曹禺話劇苦悶風格的基礎。愧疚體驗、生死離別體驗、愛情體驗,成為曹禺話劇創(chuàng)作的素材。這些體驗,對話劇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安排等產(chǎn)生深刻影響。
關鍵詞: 曹禺? ? 生命體驗? ? 話劇創(chuàng)作
中國現(xiàn)代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話劇家,曹禺無疑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位。潘克明在《曹禺研究五十年》中曾高度贊揚曹禺,認為曹禺的劇作在現(xiàn)代話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國現(xiàn)代話劇的成熟[1]。曹禺一生創(chuàng)作了如《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部著名劇作,塑造了一批諸如周樸園、繁漪、陳白露、金子、仇虎、愫芳等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曹禺在話劇上的成就主要源自他獨特的生命體驗,其生命體驗主要表現(xiàn)為孤獨體驗、愧疚體驗、生離死別體驗與愛情體驗。
一、孤獨體驗與創(chuàng)作
孤獨體驗是文藝心理學的范疇,不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而是指人自我意識深化的一種心理反應。作家的孤獨體驗是激發(fā)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動因,正如海明威所說:“寫作,在最成功的時候,是一種孤寂的生涯?!盵2]
曹禺從小的性格就是憂郁、孤獨、苦悶的,以至于他父親說:“你小小的年紀,哪里來的這么多苦悶?”[3]苦悶是曹禺作品的一個標志特征,這種特征正是源于曹禺的孤獨體驗。曹禺的孤獨體驗主要來自于其幼時母愛的缺失、封建大家庭的壓抑氣氛和年齡稍長之后對人類命運的深切同情。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一個舊式封建官僚家庭中,全家歡喜,然而家人對他降世的欣喜之情并沒有持續(xù)很長時間,就被其生母離世的悲痛給粉碎了。為了曹禺健康成長,曹禺的父親萬德尊把薛氏的雙生妹妹薛詠南接到了萬公館,之后薛詠南就成了萬德尊的第三任妻子。薛詠南待曹禺視如親子,對他百般疼愛,按理來說,他的性格應該不是孤獨、憂郁、苦悶的。但在曹禺五六歲時,奶媽劉氏與薛詠南發(fā)生矛盾,告訴曹禺薛詠南并不是曹禺的生母,他的生母早就病死了。這個消息對于性格敏感的曹禺可以說是晴天霹靂,使他產(chǎn)生了失去生母的悲哀與痛苦。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曹禺只能發(fā)泄于筆尖,在話劇創(chuàng)作中主要表現(xiàn)為對女性的極度關注。
曹禺對女性的關注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狀態(tài)。在話劇創(chuàng)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有敢愛敢恨、具有鮮明的反抗封建專制色彩的繁漪、陳白露、花金子等,也有溫柔端莊、秉性高潔的四鳳、愫芳、瑞玨、鳴鳳、梅等,這些形象無疑是現(xiàn)代文學女性形象中的一抹亮色。曹禺依靠自己缺失母愛的獨特體驗和對身邊女性命運的思考,將其融入話劇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了對女性生存命運和未來出路的關注。曹禺曾說:“我愿用最美好的言詞來描寫最好的婦女?!盵4]其中不乏曹禺對生母的幻想和思念。
曹禺的父親萬德尊一輩子以振興萬家為己任,但他性格軟弱,一生不得志,有一種懷才不遇的痛苦和憂郁,因而經(jīng)常亂發(fā)脾氣,打罵下人,以此舒緩對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滿。他將希望寄托于下一代,并對子女嚴格要求。弗洛姆認為,父親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子女符合自己的要求,并且讓自己覺得“你同我相像”[5],這個時候才會愛自己的孩子。當然,從本質(zhì)來講,子女要想得到父親的愛,關鍵還在于對父母的順從??赡芫褪怯捎谶@樣的原因,萬德尊經(jīng)常對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曹禺的哥哥萬家修破口大罵,父子關系極為緊張,整個家庭因而陷入壓抑沉悶之中,曹禺變得愈加孤獨苦悶。
沉悶壓抑的家庭氣氛和父親的獨斷專行對曹禺話劇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男性形象的刻畫上。男性群體在中華民族印象中歷來是剛正、果斷、勇敢的,然而曹禺話劇中的男性大多被賦予遲疑、懦弱、優(yōu)柔寡斷等性格特征[6]。無論是周萍、周沖、方達生、焦大興、曾文清,還是周樸園、曾皓等,他們的性格都具有軟弱性,他們的存在似乎都是為了反襯女性角色的光芒。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無疑與曹禺的家庭有關。
曹禺的貧富觀念早已有之,童年時代的傭人段媽經(jīng)常向曹禺講述她家鄉(xiāng)的悲慘故事,成為曹禺第一位啟蒙老師。當時的曹禺年紀尚小,不懂得段媽的悲慘命運,但是段媽向他講述其遭遇時的那種痛苦心情,給曹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社會的黑暗、窮人的悲苦遭遇使曹禺更加苦悶,精神更加壓抑。
也許是受到了段媽的影響,曹禺從小的時候就開始關注窮人的命運。在他八九歲時,有一天萬德尊讓曹禺賦詩一首,曹禺思索片刻便哼出“大雪紛紛下,窮人歸無家”[7]。華北水患時,涌入天津的衣衫襤褸面帶菜色的饑民,以及馬路旁邊搭滿了災民的窩棚等,都給曹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與社會的不斷接觸,曹禺的內(nèi)心更加關注窮人。大學時期他和同學到內(nèi)蒙古遠游,途經(jīng)太原看到了妓女的慘狀,那景象一直在他的腦海中浮現(xiàn)。為了探尋妓院的真實情況,他深入妓院聚集地調(diào)查,一排排鴿籠似的小房子、一個個臉色蠟黃的妓女,妓院里的真實情景令他觸目驚心。
殘酷黑暗的現(xiàn)實刺激著曹禺悲憫的心緒,由于性格敏感,注定曹禺對于窮人的遭遇不會視而不見,他將自己對窮人的憐憫之情通過話劇創(chuàng)作宣泄出來,最具代表性的是《日出》第三幕中對妓院的描寫,讀者閱讀到這一幕時,都會感受到精神上的壓抑。
二、愧疚體驗與創(chuàng)作
愧疚體驗往往和個體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情感有關。曹禺對其父萬德尊就有這樣的矛盾情感。曹禺對父親的感情是復雜的,在《曹禺訪談錄》中,他曾說道:“我對我的父親又是愛又是恨,又是憐憫?!盵8]每當曹禺想起父親挑剔兄長、打罵下人,就對他充滿厭惡和恐懼,但想到父親給幼時自己洗澡,內(nèi)心又充滿溫情。尤其是萬德尊去世后,曹禺記憶中的父親竟然多了一份莫名的慈愛,對父親的厭惡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云散,反而增添一份愧疚之感。曹禺整理父親遺作《雜貨鋪》時曾說:“可惜再也找不到這個《雜貨鋪》了。我大學畢業(yè)時已知道它的價值了,但是再也找不到了。從這個《雜貨鋪》可以看到我父親的思想?!盵9]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曹禺對父親的愧疚與懷念。
在話劇創(chuàng)作中,曹禺對父親的愧疚主要表現(xiàn)為他反對簡單化地刻畫劇中人物形象,如對周樸園、焦母的形象刻畫。曹禺既刻畫了周樸園專制強橫的一面,如逼繁漪喝藥,又刻畫了其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如多年保持侍萍住過房子的原有布局,甚至連侍萍生完孩子夏天不開窗的習慣也都延續(xù)了下來。曹禺的話劇中似乎沒有純粹的壞人,作者在刻畫他們可恨的一面的同時,寫出他們可悲的一面。在曹禺的創(chuàng)作理念中,他反對從道德層面劃分一個人物的好壞,他認為“有時太過分地強調(diào)他的‘反面,這種寫法是不太妙的"[10]。
三、生死離別體驗與創(chuàng)作
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親人之間的生死離別,曹禺卻多次經(jīng)歷了這樣的痛苦體驗。生母薛氏、姐姐萬家瑛、哥哥萬家修、父親萬德尊的次第離世,對曹禺的打擊都很大,尤其是父親的去世。1929年,曹禺的父親因中風猝然離世,年僅18歲的曹禺在全家人不知所措時承擔起了處理喪事的責任。所有人對他的報喪都以冷漠對待,曹禺飽嘗了世間冷暖,體會到了無限的悲涼。
死亡是人類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弗洛伊德在談到人的無意識心理時,認為存在兩種相反本能動向。一種是對生的動向,一種是對死的動向,藝術家往往對死亡有著本能的迷戀[11]。學者殷國明也認為藝術的誕生地其實是死亡,沒有死亡就沒有藝術[12]。經(jīng)歷多次與親人生死離別的曹禺,不可避免地開始對死亡的思考,他將對死亡的恐懼融入話劇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死亡意識。
曹禺的話劇作品中充滿大量的死亡情節(jié),《雷雨》中四鳳、周沖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魯貴醉酒而死;《日出》中小東西在絕望中自縊身亡,陳白露厭倦糜爛腐敗的都市生活吞安眠藥自殺,小書記黃省三因無錢養(yǎng)活家庭而無奈毒殺自己的三個孩子;《原野》中仇虎精神過度緊張而選擇自殺,焦大興和小黑子則成為焦閻王的替死鬼;《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吞鴉片自殺,成為封建家庭的殉葬品。曹禺在話劇中大膽書寫死亡,使作品具有一種悲壯美,同時客觀真實地揭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
四、愛情體驗與創(chuàng)作
有研究者認為不懂曹禺的婚戀生活,就很難深入曹禺的戲劇世界,斯言極是。曹禺一生有三位妻子,他的第一位妻子是清華大學法律系的才女鄭秀,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學生方瑞,第三任是著名京劇旦角李玉茹。其中鄭秀和方瑞對曹禺的話劇創(chuàng)作影響較大。
1931年,還在北京貝滿讀高中的鄭秀在清華大禮堂觀看《娜拉》演出時認識了曹禺。當時曹禺第一次見鄭秀,就對她有一種莫名的好感。以至于當他得知鄭秀考入清華大學法律系時,立即邀請她參演話劇《罪》,并借此機會接近她。在《罪》這部話劇中,曹禺扮演男主公拉里,鄭秀則扮演拉里的女友汪達。在排練中,敏感且富有幻想的曹禺被鄭秀深深地吸引,之后,開始對鄭秀的大膽追求。與鄭秀的熱戀直接激發(fā)曹禺創(chuàng)作《雷雨》的熱情。1933年的暑假,曹禺在鄭秀的陪伴下創(chuàng)作出了轟動中國話劇史的《雷雨》?!独子辍返拿媸拦倘慌c曹禺多年來的看戲、編戲、演戲有關,但這部戲中女性角色的塑造、男女兩性的戀情及詩化氛圍的烘托明顯與鄭秀有關[13]。在《雷雨·序》中,他也公開表示了對鄭秀的感謝,并且在1936年《雷雨》出版時,曹禺還專門為鄭秀印制了一冊精裝本,上面題有“給穎如——家寶”幾個大字,不僅表現(xiàn)了曹禺對鄭秀的深深愛意,還表現(xiàn)了曹禺對鄭秀的謝意。
可惜的是,曹禺和鄭秀的這段婚戀并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主要源于二人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差異。曹禺是一個富有浪漫主義氣質(zhì)的藝術家,愛幻想、敏感而高傲,對生活極不講究,厭惡洗澡;而鄭秀是一位認真嚴謹?shù)姆▽W家,嚴肅務實,對生活講究,愛干凈。兩個性格和生活習慣迥異的人結合后,經(jīng)常因為一些生活瑣事陷入冷戰(zhàn),對此曹禺默默忍受,并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從此開啟了第二段婚戀。
方瑞與鄭秀不同,她性情溫和、善解人意。方瑞沒有上過大學,接受的是傳統(tǒng)教育,而且會畫山水畫,寫得一手好字。她非常崇拜曹禺,經(jīng)常幫他謄寫稿件,并在他苦悶時給予鼓勵和安慰,這使在不幸婚姻生活中掙扎的曹禺獲得了情感上的慰藉,他把對方瑞的愛戀融入對愫芳這個人物的塑造中。從此曹禺筆下的女性形象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由繁漪、陳白露、金子等洋溢著生命的激情、充滿了反抗和斗爭精神的女性轉(zhuǎn)變?yōu)殂悍?、瑞玨、鳴鳳等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具有奉獻精神的女性。這種轉(zhuǎn)變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曹禺這一時期的婚戀體驗。
正是曹禺獨特的生命體驗——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個人身世,使他的話劇作品充滿苦悶的氣息。其中孤獨體驗直接奠定曹禺話劇苦悶風格的基礎,愧疚體驗、生死離別體驗、愛情體驗成為曹禺話劇創(chuàng)作的素材,這些體驗對話劇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安排等產(chǎn)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潘克明.曹禺研究五十年[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1.
[2]海明威,董衡巽編選.海明威談創(chuàng)作[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6:25.
[3]田本相,劉一軍.曹禺[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7:1.
[4]王興平.曹禺研究專集[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5:139.
[5]艾·弗洛姆,李健鳴譯.愛的藝術[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40.
[6]張國寧.“生命三部曲”:曹禺的心理宣泄與自我確證[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14.
[7]田本相.曹禺傳[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31.
[8]田本相,劉一軍.曹禺訪談錄[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100.
[9]田本相.曹禺評傳[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8.
[10]曹禺.曹禺論創(chuàng)作[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387.
[11]弗洛伊德,高覺敷譯.精神分析引論[M].北京:商務圖書館,1984:214-217.
[12]殷國明.藝術家與死[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0:8.
[13]王俊虎.論老舍與曹禺的婚戀擇偶觀[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13(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