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惰性較強,對于詞匯、語法識記的掌握常因?qū)W習習慣等原因所學無門,導致厭倦情緒強。本文旨在實踐中探索音美對于英語學習中輸入與輸出的應用,化傳統(tǒng)課堂中的被動式機械朗讀為主動式尋求輸入,探索歌詞中的美以提高身心的愉悅感;將聽說讀寫中的“啞巴”英語轉(zhuǎn)向為自然輸出,把音美的潛在影響貫徹終身,從動態(tài)的角度感受英語學科的活力。
【關鍵詞】音美;英語學習;實踐研究
根據(jù)《中職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對于初中向中職一年級過渡的學生而言,學習重心由基礎課轉(zhuǎn)向?qū)I(yè)課,這使得一些基礎薄弱的孩子對英語課程產(chǎn)生厭煩甚至想要放棄的感覺,而一些基礎相對較好的孩子因為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也漸漸放松對英語的學習,甚至有些人認為在中職學校學英語是沒用的,還不如學點兒技能更實用。
基礎本就相對薄弱的中職學校的同學老說,單詞的記憶、對話課文的背誦往往讓他們覺得痛苦不堪,面對著如同天書一般又枯燥無味的語法規(guī)則,他們更是感覺束手無策。練習卷上繁雜的句型句式,又讓他們感覺實在無從下手。因此,他們漸漸地開始放棄了英語學習。
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千百年來,音美以其深刻的蘊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匯成了一條永遠流淌不息,閃閃發(fā)光的音樂長河,使眾人為之傾倒和沉醉。
如何將傳統(tǒng)的英語聽力、閱讀的輸入轉(zhuǎn)化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吸收與輸出,音美有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能以一種友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和熱情,是改善學生英語學習的優(yōu)秀素材。如何將音美的優(yōu)勢與英語的課堂教學相融合,就需要授課教師在課前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教法。
一、音美作為催化劑的優(yōu)勢
各類熱門歌曲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或是朗朗上口的歌詞而被人們所熟記,再輔以MV等視頻資源,其通過聲波、畫面刺激中樞神經(jīng),從而對聽眾、觀眾產(chǎn)生良好的專注情緒,而這樣的專注方式更符合中職學生此年齡段的認知規(guī)律。再者,隨著網(wǎng)絡資源的不斷涌現(xiàn),英文歌曲的獲得十分便利,而手機也成為學生不離手的工具,將歌曲的吸引力與手機的便利性相結(jié)合。學生在反復聆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完成了語言的輸入,而在模仿并跟唱的過程中又完成了語言的輸出。
二、音美融入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1.潛移默化的輸入讓識記變得更輕松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單詞的識記是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課堂上,機械性的復讀為學生提供了單詞的基本發(fā)音,但離開課堂之后,正確的發(fā)音便不見蹤跡,下一次課的單詞誦讀中,圍繞一樣的發(fā)音問題,周而復始。對于英語不感興趣的學生,課后花大量的時間識記單詞的發(fā)音、釋義更是難上加難。
然而,利用好音美這一催化劑,不僅能夠化解背單詞這一頭疼的大問題,其中潛移默化的輸入更能助力英語學習。課堂中第一次播放英文歌曲,能夠引起學生對英文歌曲的學習興趣,在第二次播放時,對其中的重點詞匯、運用方式以及翻譯進行基礎講解,學生能夠?qū)Ω枨鷥?nèi)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盡可能的避免了只聽曲而不認詞的窘境。課后,反復的聽曲對其中涉及的詞匯、語法形成輸入。
優(yōu)美的音律變化,以及歌手充滿磁性與張力的嗓音,往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沒有了枯燥的語法講解和單調(diào)的機械式地背單詞,吟誦的方式也使得單詞的記憶更加容易與牢固。隨著英文歌曲學習數(shù)量的增加,歌詞中詞匯識記、語法運用的積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也會顯著改善,從而達到潛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自然的輸出讓口語變得更流暢
耳熟能詳?shù)母枨磸筒シ?,不知不覺的張口歌唱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了。通過收聽英文歌曲,能夠較為有效地糾正和訓練學生的單詞發(fā)音,英文歌曲中的可重復性和收聽便利性是教師在課堂中領讀單詞所無法比擬的。利用節(jié)奏明快、歌詞易讀易懂的歌曲糾正發(fā)音,學生能夠逐個單詞進行模仿、操練并矯正自己的單詞發(fā)音,通過反復聽,周而復始,最終對單詞發(fā)音形成深刻記憶。即便在離開英語課堂,在沒有老師的輔導下,識記單詞也變得輕松自然。
在應試教育“聽說讀寫”的推動下,許多學生能夠根據(jù)考察要求完成試題,往往也變成了“啞巴英語”。不敢開口,詞不達意,中國式英語略見不鮮。通過識唱英文歌曲,結(jié)合已掌握的單詞以及語法使用,從簡單的哼唱歌曲向敢于開口表達過渡,讓埋在心里的英語變得張口即來,讓英語輸出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隨著英語興趣的逐步提升,張口即來的英語輸出會變得越發(fā)的自然。
三、音美與西方文化的認知
英語新課標中,除了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業(yè)文化、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促進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同時,這往往也是學生頗為感興趣的。對于學生還未直接接觸的西方社會、西方文化,對于這些未知的領域,年輕且充滿活力的他們是樂意了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就歌曲的背景、人文、歷史等內(nèi)容,為學生打開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那首膾炙人口的《Hey,Jude》再次被唱響,多少人為曾經(jīng)的披頭士淚流滿面。當八萬人在倫敦碗中高亢合唱“better,better,better,better”時,也讓無數(shù)人回想起那勵志的青蔥歲月。通過講述《Hey,Jude》的創(chuàng)作故事、講述讓學生了解到為什么歌詞能夠從沮喪唱到振奮,從喃喃細語唱到激動人心。經(jīng)典英文歌曲中所蘊含的西方文化、歷史背景,往往是課本中并不常見,卻也是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需要了解,想要了解的。20世紀60年代,《Hey,Jude》的旋律傳遍世界,響徹鐵幕內(nèi)外、后方與前線。21世紀的今天,《Hey,Jude》的歌聲唱響奧運會,又一次激勵著新的一代人。這首寫給孩子的歌,寄托著希望,展現(xiàn)著無盡的人文關懷,這便是音美的魅力。
隨著新課標的逐步推進,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的主體,是擺在所有英語老師面前的一座大山。興趣是學習中最大的動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無論什么方法,主要能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是好方法。英文歌曲以其簡單、上口、活潑、愉悅等特點吸引著青少年,而音視頻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也更適用于此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機械化的誦讀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母枨蕾p、歌詞探究;將枯燥的對話背誦轉(zhuǎn)化為郎朗上口的歌曲哼唱、歌詞翻譯,讓英語的輸入輸出在英文歌曲這一催化劑下,變得輕松、愉快。與此同時,英文歌曲的創(chuàng)作時代、唱做內(nèi)容,也化作了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歷史的絕佳材料。所以,朗朗上口的經(jīng)典英文歌曲往往會使我們的英語教學事半功倍。每節(jié)課利用有限時間,培養(yǎng)他們用新的形式,用“心”的方法學英語。使學生從另一扇窗“聆聽”感受英語的美、音樂的美,從而逐步提升學習英語的樂趣。讓音美始終與英語課堂相融,讓課堂真正的活躍起來,讓音美滋潤我們的心靈,讓音美伴隨語言的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馮永莉.簡論學唱英語歌曲對英語學習的作用[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7).
[2]陳秀玲.英語聽力理解與焦慮狀態(tài)的相關研究及對教學的啟示[J].外語電化教學,2012(6).
[3]劉冬哲.淺淡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研究,2016(18).
(作者單位:廈門工商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