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東海陸豐客家人節(jié)日音樂文化生活考察研究
——以廣東陸河縣羅氏宗族春節(jié)祭祖為例

2020-03-16 06:45羅海怡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祭祖宗族客家人

蔣 燮,羅海怡

節(jié)日是社會文化所設置的時間單位,以歷日和季節(jié)等組成的歷年作為循環(huán)的基礎。(1)蕭放、張勃:《中國節(jié)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頁。一個地方、一個族群的年度時間表上,通常排列著傳統(tǒng)節(jié)日、地方節(jié)日、國家節(jié)日三種節(jié)日類型?!安煌再|的節(jié)日不但成為積淀歷史的組合,也成為展示當代生活實際的導航儀。它們在每個節(jié)點上,調節(jié)著老百姓的生活?!?2)張振濤:《家鄉(xiāng)的響器比想象的更響亮——肖文禮〈歲時節(jié)日體系中的贛南客家儀式音樂研究〉序》,《人民音樂》2016年第3期,第54頁。作為中原地區(qū)南遷漢人的后裔,客家人至今仍相對完整系統(tǒng)地堅守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體系,并在年復一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族群和社區(qū)實踐中予以生動的活態(tài)傳承。

“把‘節(jié)日’與‘音樂’連接起來,就有了音樂學鏡像,意義不亞于‘音樂’與‘文化’連接起來?!?3)張振濤:《家鄉(xiāng)的響器比想象的更響亮——肖文禮〈歲時節(jié)日體系中的贛南客家儀式音樂研究〉序》,《人民音樂》2016年第3期,第54頁。勞格文、劉曉春、羅勇、周建新、肖文禮、肖艷平、黃燕等學者將客家節(jié)日及音樂放置在客屬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宏觀語境中進行分析解讀,深度討論其蘊含的藝術特質、歷史記憶與文化精神,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應清醒地看到,客家節(jié)日音樂調研范圍目前主要集中于閩粵贛邊界客家大本營地區(qū),較少將目光投向中國南方其他客家人聚居地,該領域研究全景式的恢弘“合唱”尚未形成。

帶著對這一問題的求索,筆者于2018年2月來到隸屬廣東省汕尾市的陸河縣,親身參與體驗當?shù)乜图胰说拇汗?jié)祭祖音樂活動。

一、陸河客家及祭祖基本情況

陸河地處粵東沿海與興梅山區(qū)結合部,氣候溫潤,是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交界的南緣地帶,也是赫赫有名的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形地貌被形象地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

有“客俗桃源”之美譽的陸河是廣東省最年輕的純客住縣,客家人占據(jù)總人口的95%以上。在陸河客家人中,彭、葉、羅三姓人口最多。陸河客家人的分布特點是同姓聚族而居,這對當?shù)乜图椅幕膫鞒泻脱永m(xù)起到重要作用。

陸河客家人以祭為重,民間信仰文化傳統(tǒng)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其信仰習俗雖大體上與閩粵贛邊客家大本營地區(qū)一脈相承,但因毗鄰潮汕文化區(qū),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比如三山國王本是潮汕民眾廣為崇奉的守護神,后逐漸傳播至海陸豐地區(qū)??赡芤蚩图胰耸恰胺晟奖赜锌汀钡纳矫褡迦海枚弥愫茏匀坏亟邮芰顺鄙俏幕小叭絿酢钡纳缴裥叛鲇^念。

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海陸豐客家先民從黃河流域輾轉南下,游離他鄉(xiāng)。漂泊嶺南的篳路藍縷與“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故土情思相互交織,使客家人始終難以忘懷自己傳承的根系,對具有同一個祖先的血緣群體有著強烈的歸屬與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以祖先房宗來梳理辨認親疏關系,建構起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人文關系網(wǎng)??图胰诉€通過一系列周期性的祭祖活動來表達自己對于先祖的尊崇,以此促進宗族成員間的群體團結和心靈共振。

陸河客家人的祭祖儀式主要有三種形式:墓祭、家祭、祠祭。墓祭俗稱“掃墓”,多于清明前一周舉行,由宗族長老主持,需備全豬、全羊,再輔以鮮果、茶水、美酒、糕點。宗族成員到達祖先墳塋后,通常要先除草、打掃墓地、掛紙,接著擺放各種祭品、宣讀祭文、集體跪拜,最后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家祭是指小家庭的祭祀,一般在除夕下午施行,這時各家會備以酒、茶、雞、鴨等供品,之后長輩還要誦讀請祖辭,并擲杯筊(4)杯筊是由兩塊一模一樣且互為對稱的木頭、竹子或銅錢組成。拋擲后若杯筊分成陰陽則為“圣筊”,表示神佛許可;如果是雙陽或雙陰,則表示否定。這時就要再添茶酒,并俯身再拜,再擲杯筊。,以測神意;祠祭即整個宗族于春節(jié)期間在作為祭祖圣地的宗祠共同舉行的族祭,最為隆重。筆者此次考察的黃塘羅氏宗族祭祖即屬祠祭祭儀。

二、黃塘羅氏宗族春節(jié)祭祖過程

羅氏乃陸河客家望族。據(jù)2010年修編的《羅氏族譜》記載,羅氏先祖源于河北,后遷居江西,南宋時遷徙至福建延平府,元朝末年陸續(xù)從福建入粵,聚居廣東興寧、揭陽等地,直至明洪武年間從興寧、揭陽等地移居惠州府吉康都(今陸河縣境內),分別在水唇黃塘、螺溪歐田、嶺下、河田許山下、上護麻溪、硁頭、南告等地開基立業(yè)。羅氏宗祠位于陸河縣水唇鎮(zhèn),毗鄰黃塘市場,修建于清中葉嘉慶年間,為陸河羅姓客家人之總祠。正廳上堂懸掛“明倫堂”三字鎏金巨匾,左書“理學家聲”,右題“通侯世澤”。匾額下供奉著186位高、曾、祖、考各代祖先牌位,并設有香案、供臺等擺放祭品?!读_氏族譜》曾記述祠堂前后經(jīng)歷多次重建,“1927年全座被焚,翌年修葺一新;至1956年,尖塔被毀;1974年又因改造河道,河水直沖,全座傾榻,至1987年工程告一段落,并成立宗祠管委會,定每年正月初一祭拜?!?/p>

(一)祭儀準備(7:00—8:40)

正廳中堂分上下擺開兩張八仙桌。上桌供五齋五果(5)五果即蘋果、楊桃、香蕉、柑橘、龍眼。、紅白糍粄兩托、糕餅二托,四個盤中分別有用芝麻寫成的“祭、之、以、禮”四字;下桌置豬頭、五山(6)五山指豬八戒(豬小肚)、唐僧(豬硬喉)、孫悟空(豬舌頭加蓋網(wǎng)子油)、火焰山(豬肝加蓋網(wǎng)子油)、五指山(豬腳加蓋網(wǎng)子油)。、四海(7)四海是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做成的鯉魚、蝦、螃蟹、河蚌。,桌外左放全豬,右豎全羊,并有茶、酒、爆竹、香紙燭蠟等。銅管樂隊于祠堂外行奏配曲《走進新時代》《好日子》《迎春花》《萬事如意》。

(二)迎客(9:00—10:00)

鞭炮聲響起,排子鼓樂班于正廳右側吹奏《行鑼》《吹古》《大開門》《鐵連登》,族眾伴著樂聲魚貫進入進祠堂。

(三)迎祖、獻茗(10:00—10:30)

執(zhí)事者各司其職,擊鼓三聲,陪祭就位,副主祭就位,全體裔孫肅立,排子鼓班擊奏《文鑼》,后吹奏《隊子連吹古》,擊鼓三聲,全體裔孫面向宗祠大門,銅管樂隊奏《龍鳳呈祥》,主祭跪,恭讀請祖辭,興,獻茗(鑼一聲),拜(鑼一聲),進香。

(四)行上香禮(10:32—10:40)

在禮生帶領下全體裔孫拜(擊鑼一聲),再拜(擊鑼一聲),三拜(再擊鑼一聲),進香。

(五)行祭(10:40—11:20)

1.鳴炮、起鼓

鳴炮、鳴金,三次擊鼓;排子鼓班配曲《下聯(lián)清》《尾聲上緊板》,金獅參拜;禮生作揖進廳,主祭、陪祭就位;盥洗;司儀者出祠堂祭天地,拜土地神,請香。

2.讀祭祖文

裔孫跪拜,全體裔孫行三鞠躬禮,主祭者行叩首禮,叩首(鑼一聲)、再叩首(鑼一聲)、三叩首(鑼一聲),興,主祭、陪祭到神位前,跪,各裔孫皆跪點香燭,上香,三進酒,獻大桔,獻剛鬣,獻柔毛,主祭讀祭祖文,俯伏,行四拜,平身復位。

3.三獻禮

行初獻禮,捧饌(雞肉),三獻酒,三跪三叩首,復位,主祭讀祝文,裔孫皆跪,三跪三叩首,復位,排子鼓班奏《的溜子》;行亞獻禮,捧饌(鴨肉),三獻酒,三跪三叩首,復位,排子鼓班配曲《風入松》;行三獻禮,捧饌(豬肉),三獻酒,三跪三叩首,復位,排子鼓班吹《雁兒樂》;裔孫復位,進湯飯,裔孫皆跪,三跪三叩首,復位,主祭復位,奠酌,獻財寶,三跪三叩首,復位,各裔孫依據(jù)次序于祖先神位前參拜。

4.送祖先

參拜,焚燒祝文、化財寶,辭神,三跪三叩首,平身復位,向天地作揖,撤饌,鳴炮,禮成,銅管樂隊奏《龍鳳呈祥》。

(六)金獅繞祠堂(11:22—11:50)

禮畢,金獅、麒麟繞祠堂七圈;再次進入宗祠內參拜祖先牌位,后三次環(huán)繞祠堂巡游,族內孩童紛紛逗弄金獅、麒麟。陸河客家人認為孩童與金獅和麒麟玩耍,并拔下其毛發(fā)置于枕頭下,可以使孩童遠離邪禍。

(七)聚餐(12:00—13:30)

排子鼓班于正廳左側吹起《火炮鼓》《武點綱》《玉芙蓉》《醉仙子》《十二神》。宗族成員迅速整理祠堂現(xiàn)場,并擺上大圓桌。就餐前,銅管樂隊奏《歌唱祖國》《合家歡》《祝酒歌》等樂曲,宗祠理事會會長致辭后,族眾開始就餐,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八)婆娑弄獅子表演(13:30—13:55)

餐后,祠堂外廣場中央擺開一張八仙桌,擊奏鑼鼓的師傅們面朝祠堂就坐,這時金獅與戴著面具的兩個猴子、兩個沙僧的扮演者先后出場敬拜師傅,師傅起身回禮,之后便開始表演婆娑弄獅子的武打場面。表演結束,宗祠理事會將一面貼著紙幣的布贈給作為酬勞(俗稱“賞標”)。婆娑弄獅子場面熱鬧有趣,在陸河客家人中頗受歡迎。

(九)鳴炮、送客(14:00—14:20)

排子鼓班奏《清板連尾聲》送客,祠堂外鞭炮禮花齊放,春節(jié)祭祖圓滿結束。

三、春節(jié)祭祖音樂建構

陸河客家人在南遷過程中受到沿途遷徙地其他族群的影響,形成了多元且特色鮮明的族群民俗文化。在春節(jié)祭祖中,我們可以見到排子鼓班、金獅隊及銅管樂隊三個班社“中西雜糅”的音樂表演形態(tài)。

(一)排子鼓

1.樂器

排子鼓班主要由排子鼓(大鼓)、大鑼、丟鑼(小鑼)、大鈸、小鈸、嗩吶。演奏時,一人打鼓,兩人擊大鑼,一人奏丟鑼,一人敲大鈸,一人敲小鈸,一至兩個人吹嗩吶。在奏樂過程中以擊鼓者的節(jié)奏為準,其他奏樂者聽從鼓音擊奏轉換曲調。

2.樂班

羅氏宗族春節(jié)祭祖活動所聘請的排子鼓班社是當?shù)刎撚惺⒚摹按錁奋帯睒钒啵瑯钒喑蓡T簡況如下:

表1 “翠樂軒”樂班成員構成

通過采訪了解到,排子鼓客家樂手平日以務農為主,吹打只是副業(yè),遇紅白喜事、節(jié)日慶典、廟會或其他民俗活動便應邀表演。由于樂班成員年齡普遍偏大,遇到需要表演的場合需提前3—5日預約樂班,以便尋人“搭班子”。另外,排子鼓班長期以來一直有技藝只在本宗姓內部傳承的規(guī)定,外姓人員及女性不可加入班社。隨著時代的進步,樂班嚴格的宗族觀念在現(xiàn)代文化潮流的沖擊下亦不可避免地弱化,宗族承襲的大門開始逐漸打開。自2012年起,同一班社往往可見不同宗姓的樂手相邀演奏。

3.樂譜

據(jù)翠樂軒排子鼓班主邱義沫先生介紹,學徒開始學習排子鼓演奏時,一般先習唱,后師傅進行樂器演示,待學徒練熟后再將樂譜(工尺譜和鑼鼓經(jīng))抄寫于宗祠墻壁之上,供學徒練習時參照。作為陸河歷史悠久的排子鼓班社,樂班老師傅常常受邀在當?shù)馗鱾€祠堂傳授排子鼓的技藝。

筆者目前接觸到64份陸河排子鼓工尺譜本。據(jù)老藝人介紹,這些樂譜有的是祖?zhèn)髯V,有的是祖?zhèn)骰驇焸鬓D抄譜。年代較早的樂譜都是“右起豎行”式,20世紀90年代以來謄抄的樂譜基本為“左起橫行”式。這些工尺譜是以“合、士、乙、上、尺、工、反、六、五”表示音高“5、6、7、1、2、3、4、5、6”。同音名高八度則添加“亻”偏旁,意為升高八度;如若添加“彳”則為低八度。常見的板式記號為實板“、”,腰板“┗”等,樂譜里“番”字指代音樂的反復。

鑼鼓經(jīng)是用狀聲漢字或符號來模擬鑼鼓樂中的技法、節(jié)奏和音色等音響效果的一種記譜方式。排子鼓鑼鼓經(jīng)狀聲字符使用情況見表2。

表2 排子鼓鑼鼓經(jīng)常用狀聲字符

4.樂曲

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積淀,排子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曲牌體系。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在陸河仍廣泛流傳的排子鼓曲牌近100個,曲牌來源有二:一是牌名見于南北曲的曲牌,如《風入松》《玉芙蓉》《紅繡鞋》《大開門》《園林好》《急三槍》《一江風》《千秋歲》《沽美酒》《收江南》等;二是來源于海陸豐正字戲吹打牌子,主要有《吹古》《墜子》《鐵連登》《元回清》《上聯(lián)清》《的溜子》《下聯(lián)清》《火炮鼓》《召昌》《醉仙子》《銀昌》等。在往日那個娛樂活動匱乏的年代,客家人遷徙到陸河,不可避免地被當?shù)馗@凶迦好烂畹膽蚯魳匪???图胰送瑯酉矏壅謶?,不少客家藝人也參與到正字戲的伴奏,并將正字戲器樂曲牌吸收、挪用至祭祖儀式相似的場景,形成一種巧妙的“移花接木”。

根據(jù)曲牌的運用及組合特征,排子鼓樂曲結構可分為“牌曲”和“套曲”兩種類型。

(1)牌曲

牌曲是指由一首曲牌及其變體構成的樂曲。在陸河排子鼓中,一首曲牌本身即已構成完整的樂曲結構,其即可獨立演奏,也可連綴成套。根據(jù)基本結構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單牌子、單牌加頭、單牌添尾三類。

單牌子在排子鼓中較為常見,如《急三槍》《墜子》《尾聲》《吹古》等,篇幅短小,常與其他曲牌組合演奏。

單牌加頭指在單牌子前添加吹奏樂器或鑼鼓打擊樂,其旋律往往由單牌子開頭部分旋律提煉而成,如《玉芙蓉》(見譜例1)就屬單牌加頭結構。

譜例1《玉芙蓉》(演奏:翠樂軒排子鼓樂班;采錄、記譜:羅海怡、蔣燮)

單牌添尾指在單牌子后添加吹奏樂器或鑼鼓打擊樂,如《武點綱》(見譜例2):

譜例2《武點綱》(演奏:翠樂軒排子鼓樂班;采錄、記譜:羅海怡、蔣燮)

(2)套曲

套曲是中國傳統(tǒng)器樂與樂種的重要曲式結構類型。根據(jù)音樂風格的差異,排子鼓套曲大致分為文、武兩類,即樂手們時常提起的“打文調”還是“打武調”。文調給人文雅莊重之感,節(jié)奏稍慢;武調原先主要搭配正字戲中的武打場面,節(jié)奏偏快,情緒熱烈。經(jīng)過長期實踐,文、武調現(xiàn)已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組合規(guī)律。在祭祖儀式中,文調主要用于祭禮核心環(huán)節(jié)如上香禮、三獻禮等,曲牌基本組合次序為:《文點綱》《上聯(lián)清》《下聯(lián)清》《的溜子》《風入松》;武調則運用于迎客、迎神、送神等儀式程序,曲牌基本組合次序為:《吹古》《文粉疊》《十二神》《三炮臺》《武粉疊》《武古》。

(二)獅鑼鼓

流行于陸河客家村落的娑婆弄獅子(又稱“金獅舞”),通常在春節(jié)等歲時節(jié)日期間進行表演??图议L老們說,金獅舞取材于《西游記》中的一段傳說。相傳唐僧西天取經(jīng)時途遇毒霧癘瘴,得知某靈山的獅仙能除此害,遂令悟空、悟靜、悟能眾弟子前往逗、弄、引,終請得獅仙驅邪除惡。所以,金獅舞以相戲、逗弄為主要情節(jié),既有驅鬼逐疫的功能,同時也因其詼諧幽默的表演,為祭祖儀式增添了不少笑聲與歡樂。

金獅舞伴奏音樂稱為“獅鑼鼓”,樂器組成包括一只堂鼓、一副小鈸和一面大鑼。經(jīng)了解,獅鑼鼓打擊樂器狀聲字符基本情況為:“咚”表示敲擊堂鼓;“的”表示擊打鼓邊;“呈”表示敲擊大鑼;“X”表示擊打小鑼;“○”意為休止。獅鑼鼓依據(jù)行話分為起板、慢板、緊板、吸板、拳鑼五類,如金獅在環(huán)繞宗祠等行進場合打慢板(見譜例3),中等速度,律動感較強;參獅(拜神、謁祖、金獅上樁等)時打緊板(見譜例4),鼓點以四小節(jié)為一個單位進行循環(huán),節(jié)奏強勁。

譜例3 慢板(演奏:河東金獅隊;采錄、記譜:羅海怡、蔣燮)

譜例4 緊板(演奏:河東金獅隊;采錄、記譜:羅海怡、蔣燮)

(三)現(xiàn)代銅管樂

受到潮汕人影響,現(xiàn)今陸河客家人的禮俗活動大都會聘請銅管樂隊。此次羅氏宗族春節(jié)祭祖聘請了來自揭西的翁娘福銅管樂隊前來助陣。該樂隊成立于2007年,成員均為15—20歲的潮汕青少年,且女性偏多。樂隊平時主要承接海陸豐及揭西等地的各類儀式慶典活動,如婚禮、祭祖、喪葬、老屋轉火、商鋪開業(yè)等,演奏曲目主要來自紅歌、流行歌曲、西方經(jīng)典音樂作品等,主家一般不會規(guī)定銅管樂隊演奏的曲目。本次祭祖翁娘福銅管樂隊演奏了《龍鳳呈祥》《好日子》《迎春花》《張燈結彩》《萬事如意》《合家歡》《走進新時代》《雪絨花》《愛我中華》《春天的故事》《祝酒歌》《春節(jié)序曲》《恭喜發(fā)財》等許多家喻戶曉的樂曲,在現(xiàn)場掀起一陣陣“音浪”。

四、“互動儀式”視角下祭祖音樂文化闡釋

(一)禮樂相彰:祭祖音樂活動的運行機制

包括祭祖在內的各種祭儀均屬古代五禮之“吉禮”。南宋鄭樵云“禮樂相須以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禮樂偕配并相得益彰形成了極富中國特色的禮樂文化??图胰思雷嬷岸Y”是為建構一種祭奠祖靈并與之交流的活態(tài)機制,祭祖之“樂”則是生者向祖先致禮并祈愿祝盼的藝術表達方式。(8)蔣燮、羅海怡:《北部灣地區(qū)客家祭祖儀式音樂考察與研究——以合浦鄧氏墓祭活動為例》,《樂府新聲》2019年第3期,第43—44頁。

眾所周知,我國的祖先崇拜現(xiàn)象由來已久,并非客家族群所獨有,但是“大遷徙的特殊遭遇和巨大壓力,極大地強化了客家民系的祖先崇拜和宗族觀念,促使家族成員加強團結,增強凝聚力。于是客家民系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尊奉得最為堅決,這是客家文化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9)崔燦:《論客家文化形成的歷史背景與主要內容》,載羅勇、林曉平主編:《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8頁。。祭祖習俗便是這一特點之明證,直至今日,陸河客家祭祖司儀人員仍要穿著統(tǒng)一服裝,儀式三獻禮用樂依舊遵循傳統(tǒng),族內子孫需按古禮左昭右穆排列鞠躬叩首。主祭在迎祖時要頌念請組辭,大致以頌揚祖先功德,教育激勵后人為主要內容,希望有朝一日,族中裔孫也能擔當起組織祭禮的職責,使祭祖之“禮”與“樂”在時光荏苒中得以延續(xù)。

作為祖先崇拜的外顯性行為,羅氏宗族祭祖自始至終在音樂聲音的覆蓋下展現(xiàn)。傳統(tǒng)樂班何時吹奏、吹奏何曲、在哪吹奏等都有明確的定規(guī)。儀程銜接,曲牌變換,表演者早已了然于胸。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日新月異,祭祖音聲場亦不可避免發(fā)生變遷:首先,由于精通演奏技藝的師傅日漸稀少,排子鼓班成員趨于簡化,由過去的7—8人精簡為現(xiàn)今的5人左右(2人吹嗩吶,1人擊鼓,1人敲小鈸,1人擊大鈸、大鑼與丟鑼);其次,祭祖中的戲曲表演已基本消失。通過采訪了解到,1985年前,陸河客家人樂于邀請正字戲班在祠祭祭禮結束后進行表演,后因民眾審美的改變且聘請正字戲班價格昂貴,祭禮戲曲演出逐漸改為當?shù)啬九紤?,但這些年擅長木偶戲的藝人逐漸減少,木偶戲也于2010年后不再展演于祭祖場域;再者,由于客家與周邊族群長期的密切交流,來自潮汕地區(qū)的銅管樂隊近年開始作為一種新興音樂元素向祭祖儀式靠近,傳統(tǒng)禮俗中出現(xiàn)中西樂隊混奏現(xiàn)象。相較于排子鼓班,銅管樂隊演奏的聲音更為洪亮,既迎合了客家大姓宗族祭祖展示實力,追求“排場”和“面子”的心理訴求,也體現(xiàn)出客家文化強大的吸納與融合能力。

(二)作為“互動儀式”的祭祖及其音樂

“互動儀式”(Interaction Rituals)一詞最早由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他具體從微觀互動的角度研究了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儀式,認為人們之間的互動行為主要是通過表演來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并獲得他人的肯定與關注的目的性活動。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戈夫曼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互動儀式”理論。他認為,互動儀式是際遇者由情感或資本的交換而進行的程序化活動?;觾x式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要素:1.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場所,并能通過其身體在場而相互影響;2.對局外人設定了界限;3.人們將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對象或活動上;4.人們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10)[美]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林聚任、王鵬、宋麗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9頁。

按照柯林斯的觀點,陸河羅氏宗族春節(jié)祭祖可被界定為一場盛大的“互動儀式”。首先,排子鼓班、金獅隊、銅管樂隊表演者在祭祖這一特定的時空語境中,通過身體實踐的方式來作用于儀式空間與宗族社會的秩序建構。在盈盈樂聲中,宗族成員身體的在場沉浸式體驗融合形成一種尊崇祖先的情結,并與其他族人達成心理與情感上的契合;此外,祭祖儀式還較為嚴格地對局外人設限。除了儀式音樂表演者,整個儀式過程本族已婚女性與非宗族成員不能參加,本族未婚女性則被限制參與“行祭”等儀式核心環(huán)節(jié)。祭儀中男性族人的獨享是村落宗族社會性別與繼嗣地位的表達;再之,作為凝聚宗族成員群體協(xié)作和強化其宗族歸屬感的文化符號,儀式音樂是祭祖活動所有參與者相互談論與關注的焦點所在。儀式音樂表演者尤其是排子鼓班能否按照定規(guī)完成與祭祖儀程的配合至關重要。祭祖儀式通過一整套流動化、程序化并充滿感染力的行為進行,使所有族人共同重溫與祖先有關的經(jīng)驗記憶,完成敬祖之禮的延續(xù);另外,祭祖及音樂營造出的神圣、莊重又不失熱鬧的儀式氛圍,使宗族成員共享的情緒或情感逐漸走向高潮,并進入集體興奮狀態(tài)。

(三)內驅動力:祭祖音樂蘊含的情感能量

在柯林斯看來,互動儀式中成功建立起情感協(xié)調的結果就是產生了團結感。作為互動儀式要素的情感是短暫的,然而產出的結果則是長期的情感,一種對此時聚集起來的群體的依戀感,這些長期的、具有社會性的情感被稱為“情感能量”(Emotional Energy)。(11)[美]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林聚任、王鵬、宋麗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9頁。在互動儀式過程中,情感能量是一種重要的內驅力量,由包括音樂符號在內的各種情感性符號所構成和傳遞。陸河客家祭祖所蘊含的高度情感能量,年復一年循環(huán)喚起多元行為主體對于舉行互動儀式的渴求,并成為諸種祭祖音樂符號得以長期承傳延續(xù)的動力機制。當祭祖宣告結束,喧鬧逐漸褪去,重歸日常的宗族民眾依然保留著關于互動儀式、關于儀式音樂的知識再生產能力。關于宗族的歷史記憶也通過相關知識的生產和傳播,轉化為族人共同的精神依托和彼此交流的分享載體。

作為互動儀式的客家祭祖隨著時間連接成鏈條,并通過人際互動與情感連帶成為下一次互動的輸入端。儀式音樂符號能夠將祭祖中的短期個體性情感轉變?yōu)殚L期的群體性情感能量動機流,并彌漫至與宗族生活有關的婚禮、喪禮、廟會、打醮、安龍謝土等其他公共性禮俗情景。這一方面體現(xiàn)出祭祖及其音樂的連續(xù)統(tǒng)效應,也從另一側面展現(xiàn)出祭祖音樂作為宗族認同表征之社會與文化意義承載。

圖1 海陸豐客家人春節(jié)祭祖音樂活動互動儀式鏈

結 語

節(jié)日作為重要的人類文化活動,早已受到眾多人文社會學科的關注。春節(jié)處在年度周期與四季循環(huán)的新舊交替時間關口,是流傳時間最久、傳播地域最廣、過節(jié)人數(shù)最多的中華民族第一大節(jié)?!霸趥鹘y(tǒng)春節(jié)習俗中祭祀占據(jù)重要位置,從一定意義上說,祭祀儀式是春節(jié)節(jié)日習俗的核心。”(12)蕭放:《傳統(tǒng)節(jié)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第69頁。每年春節(jié),歷來有著慎終追遠、報本返始傳統(tǒng)的海陸豐客家人相約來到宗族祠堂,伴著喧闐的樂響、齊鳴的鞭炮追思、懷想庇佑族眾平安與宗族綿延的列祖列宗。春節(jié)祭祖成為他們生活道路上的一個驛站,并顯現(xiàn)出音樂知識生產與宗族文化認同的景觀意義。

祖先崇拜對于客家鄉(xiāng)村生活秩序的運行有著深刻的影響。祭祖儀式從本質而言,是一種導入教育,它樹立了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風尚與價值行動邏輯,使其鑲嵌在客家宗族子孫后裔的日常生活并相沿成習。每位宗族成員對于祭祖的參與,不只是一種過程的體驗,也是將自我的身體開放于儀式場景所觸發(fā)的聲音和感覺。排子鼓、獅鑼鼓、現(xiàn)代銅管樂等雜沓多貌的音聲不僅是儀式的背景,其在不斷形塑族人對于祭祖時空集體理解的同時,也在反復刻寫祭祖體系與宗族發(fā)展互動的社會性關系。在祭祖音樂表象的背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逐漸確立宗族共同體意象的清晰脈絡:祭祖音樂是宗族社會親緣關系的表達媒介,它使每個參與活動的族人產生情感共鳴并持續(xù)激發(fā)宗族向心力,以之推動宗族社會的有機整合。

穿越時光的隧道,海陸豐客家春節(jié)祭祖及其音樂凝結的節(jié)日文化傳統(tǒng)與宗族依戀情結,仍是當?shù)乜图易迦荷鐣嬉饬x和生命價值展現(xiàn)的重要源泉,并能成為今天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發(fā)展的堅實依托。宗族成員在儀式中彼此相遇,平日疏于交往的聯(lián)系重新接續(xù),在精神還鄉(xiāng)中身心亦得以放松和慰藉。在社會轉型和鄉(xiāng)村文明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對客家祭祖音樂活動進行“家國同構”的制度化再構,使其適融于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公共理性精神,以之更好地服務于當代鄉(xiāng)村治理,尚待我們繼續(xù)深思。

猜你喜歡
祭祖宗族客家人
魏晉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客家人
綿 延
洪洞祭祖
祭祖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彝族祭祖儀式“尼木措畢”
潮州市| 夹江县| 积石山| 正定县| 三台县| 盐城市| 新营市| 甘洛县| 桦南县| 八宿县| 苍南县| 盈江县| 阜新市| 江永县| 治多县| 宝丰县| 澄江县| 盐边县| 工布江达县| 大石桥市| 巢湖市| 双辽市| 陕西省| 嘉峪关市| 平塘县| 昌乐县| 乌拉特后旗| 集贤县| 彰化市| 潮安县| 根河市| 诏安县| 呼图壁县| 黑水县| 襄汾县| 尉氏县| 黄龙县| 顺昌县| 姜堰市| 泰宁县|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