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山
(合肥學院 合肥 230601)
洪煥椿(1920—1989年),浙江瑞安人,圖書館學家、歷史學家及方志學家。1941年,洪煥椿隨舅父孫延釗入浙江省立圖書館工作,1946年任浙江通志館分纂。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學教授。洪煥椿于目錄學、方志學及明清史方面建樹良多。
目前關于洪煥椿的生平及學術活動散見于相關辭典或著作中,這其中有的文字敘述極其簡略,僅幾十字或百字左右①。隨著地方文獻學術研究的深入,以及洪煥椿學術成果越來越多地為學界所認知,我們目前對于洪煥椿學術研究尚處在初始階段,缺乏系統、深入、全面的研究,尤其是洪煥椿1941年在浙江省立圖書館到1946年浙江通志館期間及在通志館工作期間對地方文獻方面的學術活動與貢獻。因此,本文對洪煥椿在20世紀40年代在地方文獻方面尤其是目錄學、方志學的學術活動及其貢獻進行全面梳理,以期對洪煥椿早期地方文獻學術發(fā)展有較為全面的認識與了解。
作為孫詒讓的外孫及孫延釗的外甥,洪煥椿在溫州中學讀書時,舅父孫延釗任籀園圖書館館長,因此得以在圖書館中大量閱讀書籍,同時受孫延釗的啟發(fā)對文史方面的學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41年隨孫延釗去浙江省立圖書館,更是讓洪煥椿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在報紙上發(fā)表讀書心得,而且開始研究其祖父的學術著述。
洪煥椿在浙江省立圖書館看到關于孫詒讓的三部年譜,作者分別為薛鍾斗(原稿未刊,現藏于上海圖書館)、宋慈抱(載《東方雜志》第23卷第12號,原稿藏于南開大學圖書館)、朱芳圃(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稿本藏天津人民圖書館)。洪煥椿早年從舅父孫延釗處得知外公的家學淵源,并銘記于心,及至看到孫延釗所輯《孫太仆公年譜》及《孫征君年譜》,再細讀薛、宋、朱三人所編之孫詒讓年譜互有得失,因此將三編合校,凡是上述三人年譜所述與事實不合的,一一箋記標出,最后編成《孫籀公年譜三編合校錄》[1]。該編原連載于1943年江西上饒刊行的《前線日報·書報評論副刊》,上海圖書館藏有節(jié)抄本[2]。
1947年,洪煥椿在《讀書通訊》 1947年第129期上發(fā)表了《評朱芳圃<孫詒讓年譜>》 。該文就朱芳圃《孫詒讓年譜》中存在的錯誤之處逐條給予指出,并指出錯誤原因及正確的表達法,所考證的條目清晰、明確,具有很強的學理性。根據洪煥椿的研究,朱芳圃的《孫詒讓年譜》存在錯誤較多,他在文中列舉了14處,并作了簡單的歸類,如年份記述上的錯誤,屬于同一件的事情被誤記為不同年份,分屬不同年份的事件被誤記為同一年份,有的干脆就是事件的年份弄錯了。當然,也有許多是記述的事實本身就是錯誤的,同時朱氏《孫詒讓年譜》中還有為數不少的錯字。關于朱芳圃《孫詒讓年譜》出現錯誤的原因,洪煥椿指出主要是朱氏引用的材料不廣,僅采用孫氏父子兩世的著作是不夠的,且有若干未刊的稿本,朱芳圃未能看到,導致許多史實無法準確表述[3]。
可以說,在洪煥椿學術生涯起步之時,就對于其外公家族的著述與學術研究格外關注,并且也是他學術研究的重要對象與內容。為紀念孫詒讓逝世40周年,1948年洪煥椿在《東方雜志》上發(fā)表了《孫仲容先生生平與學術貢獻》 一文。在該文“引言”部分,洪煥椿對于當時研究孫詒讓的學術著述作了較為詳盡地回顧,撰寫這些學術著述的學者有朱孔彰、張謇、章炳麟、薛鍾斗、徐世昌、張壽賢、宋慈抱以及朱芳圃等。關于孫詒讓的生平與學術,洪煥椿在《孫仲容先生生平與學術貢獻》中,不僅敘述了孫詒讓的少年時代以及抱負,而且重點闡述了孫氏在教育事業(yè)上的成就、地方文獻上的貢獻、治學門徑與治學精神、重要著作及學界對孫詒讓的評價。通過洪煥椿的研究,我們對于孫詒讓的生平及其學術有了較為全面、深入地認識與了解[4]35-40。
洪煥椿的目錄學研究主要以地方著述書目為主,而方志學則側重于浙江地方志研究,且都取得了較大成就。
在目錄學方面,洪煥椿立足于浙江先賢如黃宗羲、龔自珍(龔定庵)等生平及著述進行研究,特別是對他們所著述的書目一一加以分類著錄,為保存他們的學術成果作出了貢獻。洪煥椿特撰《乾隆四庫征書浙江進呈秘籍之七大藏書家》一文,對于天一閣范欽、潛采堂朱彝尊、振綺堂汪憲、瓶花齋吳焯、壽松堂孫宗濂、知不足齋鮑廷博、開萬樓汪啟淑等浙江藏書家的生平、藏書、著述等作了較為完備的介紹,有助于我們了解浙江藏書家為四庫編纂所作出的貢獻[5]。
洪煥椿的《杭州之藏書家》 一文,對于杭州歷史上的藏書家也分別進行了梳理,頗有學術價值?!逗贾葜貢摇?收錄宋代至清代50余位藏書家,按照姓名、年代、籍貫、生平、藏書情況等逐條加以著錄。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在每一位著錄藏書家條目的末尾還注明了引用文獻的出處,不僅體現了洪氏嚴謹的治學風格,也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6]。
孫氏家族的目錄學研究到孫延釗撰《溫州藏書家考》以及洪煥椿《杭州之藏書家》之時,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而洪煥椿作為孫氏家族的晚輩,則更具有傳承的意義。
對于洪煥椿早期學術來說,方志學和目錄學一樣,不僅是他學術的重要領域,而且從1958年出版的《浙江地方志考錄》及1984年出版的《浙江方志考》情況看也貫穿了洪煥椿的一生。洪煥椿的方志學研究以浙江方志學史為主要研究方向,如《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浙江方志綜錄》《近三十六年來浙江新纂之地方志》等,內容旁及年譜、地理學等。
1945年,洪煥椿在《浙江省通志館館刊》第1卷第1期上發(fā)表了《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對浙江自東漢袁康《越絕書》以來至民國24部浙江通志分年代進行了梳理、著錄,并對其版本、收錄情況加以說明,每一條書目的詳略根據其重要性及史料等,各有不同,多則百字,少則只有十余字,頗為嚴謹。另外,在《浙江通志纂修源流述略》的開頭,對于浙江在歷史上的建制沿革作了較為全面的交代[7]。
而《浙江方志綜錄》是洪煥椿早期方志學中較為重要的著述,從1945年第1卷第1期至第4期,該文在《浙江省通志館館刊》上連載4期?!墩憬街揪C錄》分為甲乙兩編,甲編為浙江現存地志,乙編為浙江方志佚目;所收錄的除通志,郡縣、都會、鄉(xiāng)土等志外,也搜集有關圖籍,如輿圖、山川、河渠、古跡、建制、風俗、物產、人物、氏族、藝文、金石、游記、雜記等?!墩憬街揪C錄》各條著錄包括書名卷數冊數主修者版本等。若地方名稱因革不同,現已更易的,簡要記述其原委,附在該條目末[8]。
洪煥椿早期學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外公孫詒讓、舅公孫延釗的影響,其中孫詒讓的影響要大些。在談及孫詒讓的治學門徑時,洪煥椿寫道:“先生的學術,是建筑于校勘學與文字學上面。先生以校勘學矯正群書的謬誤,不但自己不受誤文的蒙蔽;亦使后人不受古書的欺騙。”[4]38同時,洪煥椿對于孫詒讓在地方文獻上的貢獻也給予高度評價??梢姡闊ù坏脑缙趯W術深受家學淵源的影響,以??睂W、文字學為治學根本,以地方文獻為研究對象和內容,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其外公家族的著述與學術。因此,我們就不難發(fā)現,洪煥椿早期的《孫籀公年譜三編合校錄》其實也是一種學術的傳承。
不僅如此,與孫詒讓甚至孫延釗專注于溫州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洪煥椿將視野主要放在浙江全省,這當然得益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與洪煥椿在浙江省立圖書館及浙江通志館工作的獨特條件有關。因此,洪煥椿在繼承孫氏家族的學術的同時,也豐富和拓展了其學術領域,更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以方志學為特色的研究風格,出版于1984年的《浙江方志考》就是其方志學研究的代表之作。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洪煥椿十分善于利用已有的地方文獻來進行研究,并為后來轉向明清史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今天研究洪煥椿早期地方文獻學術的貢獻,對于地方文獻事業(yè)及其學術的發(fā)展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另外,對洪煥椿生平及學術活動比較具體的記述的是其本人撰寫的《我的自述》,較為詳盡地敘述了其從發(fā)表《龔定庵之生平及其著作》等目錄學、方志學文章到成為浙江地方文獻研究專家的過程,也敘述了解放后向明清史研究轉向并取得標志性成果的學術人生。
俞雄的《驕鷗遠影 溫州百年在外學人》中收錄了《著名明清經濟史專家——南京大學教授洪煥椿》,余振棠主編《瑞安歷史人物傳略》也收錄了俞雄所著《洪煥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兩篇回憶師生交誼的文章,即伍貽業(yè)《懷念導師——洪煥椿教授逝世十年祭》,發(fā)表于《江蘇地方志》1999年第2期[9];另一篇為范金民《山高水長憶師恩——洪煥椿先生引領我進入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之門》發(fā)表于《江蘇文史研究》2009年第3 期,后被收入王家范主編《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10]。伍貽業(yè)、范金民均為洪煥椿的學生,其回憶文章對于研究洪煥椿的學術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洪煥椿于1989年因病辭世,但他在學術上的貢獻并未隨時間而消逝。2017年,夏海豹發(fā)表專欄紀念文章《南京大學尋訪一位溫籍學者的足跡——洪煥椿:一生傾心歷史學》[11],配有圖片,通篇充滿褒揚之詞,并稱“史學大家永被后人記憶”。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后,洪煥椿順應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潮流,學術研究轉向明清經濟史研究,但他早期地方文獻研究所奠定的堅實的學術基礎,為后續(xù)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我國寶貴的傳統學術增添了一抹亮色。
注釋:
①申暢,等:《中國目錄學家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90頁;王乃莊,王德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物辭典 1949-1989》,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411頁;瑞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瑞安市圖書館:《瑞安人物錄·第1輯》1991年版第27頁;趙忠文:《中國史史學大辭典》,延邊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4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