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夏
摘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家索??死账沟拿?,影響著歐洲文學的發(fā)展。兩個重要角色——安提戈涅與克瑞翁是作品的精髓。安提戈涅的不幸歷來令人悲憫,而擁有多重身份的克瑞翁同樣是悲劇另一重要體現(xiàn)。本文著眼于克瑞翁的多重身份,來解讀這部偉大的人的文學。
關鍵詞:《安提戈涅》;克瑞翁;多重身份;悲劇
《安提戈涅》的劇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講述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因違抗城邦僭主克瑞翁的禁葬法令,為背叛城邦戰(zhàn)死的兄弟波呂涅刻斯舉行葬禮,最后在墓室中以死表示不屈;克瑞翁之子海蒙亦為安提戈涅殉情,其妻歐律狄刻悲憤自殺。
劇中“反派”克瑞翁是這部悲劇所極力渲染的,他的情節(jié)線:禁葬、聞訊、審問、處罰、補救、子亡、妻死,基本構成了整個故事的脈絡,筆墨甚至比安更多。在家族體系里,他是丈夫,是父親,也是舅舅;在社會關系中,他是地位更高的公民;在整個城邦中,他是國王。他是多重身份矛盾與人物悲劇的統(tǒng)一體,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他是故事的推波助瀾者。他專制、多疑、獨裁,使得悲劇從矛盾沖突、發(fā)展走向最高潮的部分。安提戈涅身上有一種“向死而生”的意志,隨時做好“死”的準備??巳鹞淘馐苤劣H雙故的沉重打擊,是一種被動的傷害,而這種痛苦他要活著忍受。綜合來看,與安提戈涅相比,我認為克瑞翁才是這部悲劇中最核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
(一)作為大家長
血緣是人類最原始和最純凈的紐帶。從親情倫理的角度來看,克瑞翁是家中現(xiàn)存輩分最高的角色。然而,在權力與個人統(tǒng)治欲望的支配下,血緣卻不過是他的工具。
在第一場克瑞翁對長老們的宣誓中,就早已暗喻他將王權看得比親情更重。因為與俄狄浦斯的子女有血緣關系,克瑞翁繼承王位多了分名正言順。再者,古希臘人會為死去的親人舉行埋葬儀式,安提戈涅寧愿死,也要盡到親人所要盡的責任。那么克瑞翁呢?他是波呂涅刻斯的舅舅,侄子已死,連下葬都不行嗎?他本性自私、虛偽、頑固,對待安提戈涅像是對待奴隸,更別說以兒媳的態(tài)度對她仁慈。哪怕兒子海蒙如何相勸,克瑞翁都一意孤行。
海蒙對愛情忠誠、專一,但是對于父親的專橫卻不如安提戈涅那樣強烈的反抗精神??梢灾?,嚴厲的父權之下,海蒙從小遵守規(guī)矩、聽從勸告,未敢叛逆。當愛人性命受到威脅,他站了出來卻沒能挽救,最后用殉情向父親宣告內心的叛逆。
克瑞翁深愛兒子、妻子,更愛中心位置的自己;他藐視侄兒,法不容親,更重國王的威嚴。當一切歸于他獨自退場時,最痛的至親之死讓他的內心回歸到父親的身份?!按蠹议L”不是他的第一身份,但內心真情的流露與悲劇強化又最能在這個身份上體現(xiàn)。這源于他自身強烈的矛盾,使悲劇回歸人性本真。
(二)作為城邦公民
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是少數(shù)人的政治,惟本城邦成年男性才能參與。生活在“男性公民的俱樂部”中,女性已經默認了這種不平等的地位。伊斯墨涅在勸姐妹時的第一條理由是
“首先,我們得記住我們生來是女子,斗不過男子?!?/p>
她的第一反應是自身的社會地位,對安提戈涅的想法擔憂與制止。同樣來自王室,也陪過父親飄零在外,她們的觀念卻不一樣。安提戈涅更具個體精神,與妹妹伊斯墨涅相比,她是勇敢打破束縛的典型代表。這必然跟克瑞翁的男權沖撞。在士兵第一次報訊時,他立馬回應:
“哪一個漢子敢做這件事?”
他必須要讓安提戈涅受到懲罰。從難以置信到置之于死地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傳統(tǒng)男性意識在驅動。克瑞翁并不相信女性會有膽量與能力挑戰(zhàn)他,在他眼里,女性與奴隸無異。因為這樣的立場,他狠狠斥責維護未婚妻的兒子。城邦男女不平等觀念根深蒂固,安卻表現(xiàn)特殊,打破平衡。若將她寫成男性,就缺少男權與女性的斗爭看點。作者通過這一矛盾,揭露城邦民主政治的實質,刻畫了古希臘戲劇中勇敢的女性形象與典型的傳統(tǒng)男權代表。
(三)作為城邦僭主
僭主制是古希臘的專屬名詞,指通過政變或暴力手段奪取王位??巳鹞淘静贿^是“國舅”,后因俄狄浦斯后繼無人而憑借血緣、權勢登上王座。他本身就缺少威信,所以一上臺就需要立威。首先他獎罰分明,厚葬“正義”的厄忒俄克勒斯,禁葬反叛的波呂涅刻斯。以此“殺雞儆猴”,鞏固權勢并穩(wěn)固城邦。這是一種政治策略。但在少數(shù)人的民主政治中,他過于專制。他不理會城邦市民的對安的悲嘆,向兒子發(fā)問“難道城邦不歸統(tǒng)治者所有嗎”,體現(xiàn)他強烈的個人私欲已經凌駕于城邦民主政治之上。他性格扭曲,剛愎自用,忽視兒子的心理需求,在兒子面前失去父親的影子,導致父子離心。
他與神之間在一開始就處在對立面。后來,他向先知屈服??蔀闀r已晚,因為他的法令“冒犯了上界的神明”。在神面前,一個國王顯得卑微又渺小。但從另一個層面上看,他曾堅持自己的法令和立場,這不也是人的自我獨立與斗爭意識的體現(xiàn)嗎?
他和安提戈涅從相對立的立場又重新走向遵守神律的統(tǒng)一,卻雙雙落得不幸,一死一茍活,是悲劇人物。作者在這其中強調了自然法則的重要性。但從對其投注的精神品質來看,他們身上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蘊含人文精神。
(四)結語
克瑞翁以最高身份——城邦僭主作為言行評判的標準,法不容親;其觀念被男權意識深深腐蝕,與安提戈涅的覺醒意識相對抗;未能處理好家庭與國家、法律與神律的矛盾統(tǒng)一體,最終因為家庭的破碎而在余生中懺悔??巳鹞膛c安提戈涅激烈的沖突導致悲劇收尾,無疑都是悲劇人物??巳鹞淌侵鲗н@場悲劇的重要角色,最終波及自身。戲劇塑造了安提戈涅的美好人性,更成就了克瑞翁多重矛盾的豐富人格,細細品來愈發(fā)鮮活。我們相信,在角色身上都夾藏著作者對于時代、對于人性的思考。結局不夠美麗,所以角色的力量會更有魅力,更能震撼人心與耐人尋味。
參考文獻:
[1]羅念生.《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2]杜益文.論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藝術[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黃堅.西方悲劇理論視野下《安提戈涅》中克瑞翁人物形象分析[J].劇作家,2012 (1).
[4]宋碩夫.克瑞翁:悲劇《安提戈涅》的中心人物[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