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宇 艾進達 吳運來
摘要: 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從“考查的化學知識、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設計的實際問題、體現的能力要求與核心素養(yǎng)和倡導的價值導向”五個維度構建框架,細化評價要點,初步形成試題質量評價標準。運用標準分析評價試題質量,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 試題質量評價; 化學核心素養(yǎng); 量化評價
文章編號: 10056629(2020)01002705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B
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的達成程度,這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考試的關鍵特征。命題者應牢牢把握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目的,開展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的命題研究,努力提高命題質量[1]。近四年,深圳市針對初中化學學科多次開展中考模擬題的現場命題大賽,旨在滲透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測試宗旨的命題意識,激發(fā)教師的命題熱情,并嘗試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探索更合理的試題質量評價方案。
1基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試題質量評價標準構建
1.1化學核心素養(yǎng)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理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瘜W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5個方面,每個方面又劃分為四個級別的水平[2]。圍繞化學核心素養(yǎng)深入研究試題命制及試題質量評價,能夠從評價層面促進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1.2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命題框架
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必須堅持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準確把握“素養(yǎng)”“問題”“情境”和“知識”四個要素在命題中的定位及其相互聯系,建構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命題框架(見圖1)。其中,“情境”和“知識”同時服務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問題”“情境”“知識”三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情境的設計、知識的運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均應有利于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測試[3]。
1.3構建試題質量評價標準
俞建鋒等基于圖1的命題框架,構建了素養(yǎng)導向下化學試題的命制模式(見圖2),歸納了素養(yǎng)導向下的試題應當具備的五個特征: (1)試題立意來源于真實情境;(2)試題評價目標導向素養(yǎng);(3)試題評價問題指向素養(yǎng)的不同水平層次;(4)試題評價問題指向學生的認識角度、思路和方法;(5)試題答案反映素養(yǎng)水平差異,聚焦“關鍵表現”應答[4]。
鐘輝生等基于圖1的命題框架,從核心素養(yǎng)視角進行高考試題分析,他們認為: 情境是試題的載體,高考試題歷來選擇真實的情境,將所要考查的化學知識融入其中,再根據考綱對學習能力的要求,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達到對學生學科素養(yǎng)考
查的目的,并提出“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的試題分析框架(見圖3)[5]。
綜上可見,基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命題導向為試題的質量評價打開了新角度??蓮摹翱疾榈幕瘜W知識、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設計的實際問題、體現的能力要求與核心素養(yǎng)和倡導的價值導向”五個維度來搭建評價框架。再細化每個維度的評價要點,賦予每個要點一定的分值比例,形成量化評價標準(見表1)。
運用標準從五個維度及多個要點評價題目,有利于把握題目特征,挖掘出題目的亮點,全面分析題目存在的不足,形成有建設意義的診斷意見,促進題目的優(yōu)化完善。
2運用試題質量標準評價題目
運用標準對試題進行深入剖析,可以收獲顯著實效。下面,圍繞兩道試題的評價介紹標準的應用。兩道試題是基于所提供的一則素材原創(chuàng)的。
2.1命題的素材
[材料]鎢屬于有色金屬,是國際上重要的戰(zhàn)略金屬,鎢礦在古代被稱為“重石”。已發(fā)現的含鎢礦物有20種。1781年由瑞典化學家舍耶爾發(fā)現白鎢礦;1783年被西班牙人德普爾亞發(fā)現黑鎢礦并從中提取出鎢酸。同年,他用碳還原三氧化鎢WO3第一次得到了鎢粉,并命名該元素。鎢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1%。鎢具有銀白色光澤,熔點極高,硬度很大。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金屬鎢)的裝置如圖4所示。
材料借鑒了2017年全國高考化學題,以金屬鎢的化學史實為素材,切入資源與科技前沿等領域,為試題的科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做好鋪墊。
2.2待評價的兩道試題
甲、乙兩道試題是由不同的初三化學教師根據上述材料命制所得。
[甲試題]鎢是國際上重要的戰(zhàn)略金屬,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的裝置如圖4所示。(注: 共9分,化學方程式每個2分)
(1) 錐形瓶中發(fā)生的反應為______。
(2) 通過管式爐的H2必須純凈、干燥,則裝置②和④中盛放的溶液分別是______和______。③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3) 管式爐里的反應結束之后,先停止加熱,繼續(xù)通入H2直到硬質玻璃管冷卻的原因是______。
(4) 管式爐中發(fā)生的反應為______。制得的鎢熔點高,可用作______。
[乙試題]鎢礦在古代被稱為“重石”,1783年西班牙人德普爾亞發(fā)現黑鎢礦,提煉出三氧化鎢(化學式為WO3,黃色粉末,對眼睛、皮膚有刺激性,微毒性),用碳還原WO3得到鎢粉,并命名該元素。鎢具有銀白色光澤,熔點極高,常用于制作燈絲。實驗室用H2還原WO3制備金屬W的裝置如圖4所示。(注: 共9分,化學方程式每個2分)
(1) 裝置①的作用是______。加熱過程中,管式爐中的實驗現象是______。
(2) 下列實驗操作,無關實驗安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實驗時戴好安全防護眼鏡和防塵口罩,打開通風櫥
B. 管式爐加熱前,用試管在⑤處收集氣體并點燃,通過聲音判斷氣體純度
C. 結束反應時,先停止加熱,待管式爐冷卻后再關閉止水夾
D. 在管式爐的末端增加一個尾氣處理裝置
(3) 為確保通過管式爐的H2純凈、干燥,在裝置②、④中分別盛裝NaOH溶液和濃硫酸,裝置②中所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下列試劑,適合盛放在裝置③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無色酚酞溶液
B. AgNO3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
D. NaHCO3溶液
(4) 圖5反映的是管式爐內所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請補充完整反應后的微觀圖。
(5) “超越者”學習小組稱取100g三氧化鎢樣品(樣品含有Fe、 Al等雜質,假設雜質均不與H2反應)置于管式爐中,通入H2使WO3完全反應。如果要計算出原樣品中WO3的質量分數,還需要知道哪些數據。請設計實驗方案,同時說明需要測定的數據(用a表示): ______。用含a的式子表達WO3的質量分數______(此空2分)。
2.3運用標準分析評價題目質量
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評價標準對試題進行詳細分析評價。將滿分定為100分,對甲、乙試題量化打分(見表2)。甲試題總得分71分,每個維度得分率均在80%以下,由此可見甲試題用語不夠嚴謹,高度關注知識的考查,在情境設計和問題設計亮點不多,在體現學生能力要求及化學核心素養(yǎng)方面顯得貧乏、無創(chuàng)意。乙試題總得分為95分,每個維度得分率均在90%及以上。從表2中分析可知,乙試題深刻體現新課程倡導的命題思想,以考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情境設計有新意,提問角度多樣,有效考查學生的各層次能力水平。
3使用評價標準的注意點
標準“由面到點、點面結合、面面俱到”,更適合深入評價特定的題目,而不宜用于整份試卷的評價。如果命制一份化學試卷,只需要有少量題目符合標準所提特征即可。
3.1標準適用于試卷的中觀評價與微觀評價
命題質量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對試題及測試結果進行信度、效度、難度、區(qū)分度等各因素的研究,從宏觀(全卷)、中觀(題組)和微觀(題目)三個層面,提供高考化學命題質量評價報告[7]。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試題質量評價標準,是針對某一題目或某一題組所設計的細致的量化評價,適用于中觀評價與微觀評價。標準僅能對試卷中部分題目進行質量分析,不能籠統(tǒng)地將其視為全卷的評價標準。
3.2標準有助于把握命題的原創(chuàng)性
標準兼容了知識、情境、問題、能力要求、核心素養(yǎng)與價值導向等諸多因素,符合新課程倡導的評價理念,建立了一道試題原創(chuàng)性的衡量尺寸,有助于命題者把握命題的原創(chuàng)性。但是,不可利用標準牽強地要求一份試卷中每一道題都具有創(chuàng)新性或創(chuàng)造力。命題創(chuàng)新是一個推陳出新、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
總之,以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試題質量評價標準,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期待同行們實踐探討。
參考文獻:
[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4]俞建鋒, 林肅浩.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化學評價題的命制模式與實踐[J]. 化學教學, 2018, (4): 19~22.
[5]鐘輝生等.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考試題分析——評2017年全國高考Ⅰ卷理綜化學試題[J]. 化學教學, 2018, (5): 75~80.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7]王后雄, 孫建明. 新課程高考化學試題命制研究綜述[J]. 中國考試, 2013, (7):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