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批判與發(fā)展:列寧關于資本主義未來發(fā)展的深入思考*

2020-03-02 17:04:13賈淑品
理論與評論 2020年1期
關鍵詞:帝國主義列寧資本主義

賈淑品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呈現出新現象和新特點,愛德華·伯恩施坦根據在英國對經濟現象的考察,對資本主義及其發(fā)展趨勢做出了與馬克思、恩格斯不同的判斷。他認為,經濟發(fā)展的事實并不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樣,資本不是走向集中和壟斷,而是越來越分散,有產者不是減少而是在增加,由此得出資本主義不是即將崩潰而是越來越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結論。列寧同樣詳細地考察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情況,卻得出了與伯恩施坦大相徑庭的結論。研究列寧對伯恩施坦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認識,是我們全面把握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力武器。

一、列寧對伯恩施坦關于資本主義及其發(fā)展趨勢的批評

伯恩施坦對自己所做的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判斷是非常自信的。他認為這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他對于找到了“經濟發(fā)展的新材料”,并且能修正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為此感到自豪。但是,他是從一些街頭小報中抄下關于英國有產者人數增加的數字,并以此證明資本主義正走向適應的論據,肯定是沒有說服力,也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從收集的材料看,材料沒有代表性,他把不同時期、用不同方法得來的,沒有任何代表性的材料拿來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認為,壟斷資本統(tǒng)治的事實已經改變了無產階級貧困化的現狀。其次,從實際情況看,1880—1912年的30多年間,工人的工資平均增加了25%,而在同一時期,生活費用至少上升了40%,食品、衣服、燃料和房租都漲價了,工人的生活水平實際上降低了,勞動強度也提高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并沒有像伯恩施坦宣傳的那樣得到根本改善。

伯恩施坦特別看重卡特爾、托拉斯的調節(jié)能力,認為這是資本主義“適應論”的利器。伯恩施坦認為,隨著壟斷組織和壟斷資本的增長,生產的社會化,資本所有權與管理權逐漸分離,信貸工具增加,以及通訊與信息服務的巨大改善,都說明資本主義并沒有出現消亡的跡象,幾乎可以無限期地發(fā)展下去。伯恩施坦說:“不用擔心,有現成的藥方,因為資本主義自身已經產生了克服經濟危機的種種條件,所以‘過去發(fā)生的危機不再重演了’。”(1)彭樹智:《修正主義的鼻祖——伯恩施坦》,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53頁。

列寧考察了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新現象,批判了伯恩施坦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用經濟發(fā)展的新材料為資本主義“適應論”辯護的觀點,批判卡特爾、托拉斯可能解除資本主義危機,用階級斗爭“緩和論”否定資本主義“崩潰論”的錯誤觀點。列寧認為,在“危機論”和“崩潰論”方面,伯恩施坦的資本主義“適應論”目光短淺,“只有最近視的人,才會在幾年的工業(yè)高漲和繁榮的影響下,想要改造馬克思學說的原理”(2)《列寧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頁。。他指出,卡特爾和托拉斯雖然具有把生產統(tǒng)一起來的功能,但同時又使生產的無政府狀況加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危機的時代并沒有過去”。他指出,資本主義所發(fā)生的社會危機是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無法避免的,因為危機是和資本主義緊密相連的,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孕育的胎兒?!拔C仍然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3)《列寧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5頁。,導致危機產生的“因”是資本主義制度,而危機恰恰是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果”。這說明列寧找到了危機發(fā)生的真正根源,僅因為資本主義短期內工業(yè)高漲和暫時的繁榮,就認為資本主義不會消亡,是非?;闹嚨摹NC只是改變了具體的形式、次序和情景而已。事實確實如列寧所料,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現實也無情地打破了伯恩施坦的美夢。19世紀末,很多國家發(fā)生了席卷全國的經濟危機。1899年,俄國先是發(fā)生了波及全部的金融危機,隨后又發(fā)生了工業(yè)危機。1900年,日本爆發(fā)了第一次經濟危機,同時期的美國也沒有幸免,生產已經開始下降,市場信心開始失穩(wěn)。1903年,美國爆發(fā)全面危機,并轉入蕭條。資本主義危機發(fā)生的現實向修正主義者表明,危機的時代并沒有過去。列寧在批判伯恩施坦錯誤觀點的同時,通過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資本主義理論。

二、列寧對帝國主義特征與實質的探索與概括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時代。何謂帝國主義?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霍布森、希法亭、考茨基和盧森堡從資本輸出、資本積累和再生產等不同角度論證帝國主義是一種政策,庫諾、拉法格和布哈林等人從資本形態(tài)發(fā)展論證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個階段,列寧根據資本主義所發(fā)生的新變化,既有對前人的繼承,又有發(fā)展,可以說是帝國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

(一)一戰(zhàn)前后列寧對帝國主義特征與實質的探索

列寧非常重視對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現象的研究,他在《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1895年)中就注意到資本集中和積累的問題,注意到這些現象的出現對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后來列寧因為反對沙皇被流放,于1899年為《工人報》寫的一組文章中有一篇《我們的綱領》,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實質。在《中國的戰(zhàn)爭》(1900年)一文中,列寧研究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急于向殖民地國家傾銷工業(yè)品,而到處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丑惡行徑。

1901年,列寧在《危機的教訓》中指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好像慢性病發(fā)作一樣不時反復出現,說明俄國已經走向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且日益走向壟斷?!恶R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一文除了通過闡述生產與資本不是走向分散而是日益集中,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以外,還主要闡明了資本主義大工業(yè)的發(fā)展,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經濟因素。1912年,《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困化》說明了工人的絕對貧困化和相對貧困化問題,列寧指出:“工人在財富迅速增長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比重愈來愈小,因為百萬富翁的財富增加得愈來愈快了?!?4)《列寧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40頁。

《俄國的生產積聚》(1912年)是列寧分析壟斷資本主義在俄國情形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用具體事實批判了伯恩施坦認為資本正在走向分散的言論,從而進一步說明了俄國和歐洲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生產正在集中到少數大企業(yè),尤其是最大企業(yè)手中。列寧認為,在俄國,通過股份公司吸收中等資本家的大量資本和“零錢”是那些少數百萬富翁加強自己實力的一種辦法??梢钥闯觯袑幵诋敃r就已經把壟斷看作帝國主義最基本的經濟特征。

(二)對帝國主義特征的概括與總結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解決過度積累、處理過剩資本的方法,不是擴大內部消費,提高勞動者工資,而是將過剩資本集中到幾個資本家銀行手中。銀行家積累了“過剩資本”,到國外投資放貸,從而進行殖民掠奪、爭奪世界市場,這種以金融資本擴張的方式制造和擴大了世界不平等,必然引起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又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危機,國際上動蕩和矛盾交織在一起,帝國主義問題在國際上并沒有形成共識,一時成為國際上最尖銳、最迫切的問題,迫切需要從理論上做出回答。為了回答現實中的帝國主義問題,批判第二國際一些陷入社會沙文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的右翼勢力,列寧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做了大量的實踐工作,潛心研究,終于于1916年完成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以下簡稱《帝國主義論》)一書。該著作是建立在對馬克思《資本論》所奠定的磐石般理論基礎之上的,同時還借鑒了以霍布森、希法亭金融資本和盧森堡的資本積累理論為代表的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研究成果,比如《帝國主義研究》《金融資本》《資本積累論》《帝國主義》等。

列寧指出,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資本主義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主要表現在生產的集中和壟斷資本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對社會經濟政治的全面統(tǒng)治。首先,列寧明確對帝國主義的內在規(guī)定性進行概述,明確指出壟斷是帝國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帝國主義的實質。金融資本就是銀行資本,并對這一歷史階段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新特點進行了概括和總結,考察了資本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fā)展的歷史和邏輯及其呈現的新特點。他指出,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統(tǒng)治確立是帝國主義的標志。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就是自由競爭必然產生集中、集中必然導致壟斷。因而,帝國主義的出現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其次,列寧根據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概括帝國主義的五大具體特征,即壟斷組織的出現、金融寡頭和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資本輸出開始、領土瓜分完畢。列寧關注資本主義內部具體特征的變化,在他看來,“壟斷”仍舊是帝國主義的主要特征。列寧關于帝國主義特征的把握高屋建瓴,他既感受到了帝國主義衰亡的氣息,說明了資本主義正日益由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走向壟斷資本主義,因而寄生、腐朽和垂死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特性,這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高和最后階段的帝國主義必然體現的特點,但同時,他又看到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可延續(xù)性。列寧認為,它們在一定時期內還存在迅速發(fā)展的可能性。列寧因而對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并不排斥,認為其可以為社會主義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帝國主義實際上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1920年7月,他再次強調,在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產階級收買工人貴族,并奪取工會中的領導地位,給工人運動造成嚴重危害,是機會主義的經濟根源。

(三)銀行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金融資本的壟斷者

列寧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對銀行信用的分析,對德國和法國幾家大銀行集中和兼并的數據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論證了銀行的集中與工業(yè)生產集中的必然關系,這樣有利于實行工業(yè)資本同銀行資本的“人事結合”,“壟斷是從銀行生長起來的”(5)《列寧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35頁。。列寧指出銀行是如何根據其特殊的業(yè)務職能將自己從一個普通的中介人轉變?yōu)槿f能的壟斷者,從而控制工業(yè)資本家的經濟命脈的過程。

列寧通過分析1907—1908年的德國柏林僅9家銀行就差不多集中了所有存款的一半的例子,進一步說明了銀行業(yè)的集中與壟斷。通過闡述銀行的新作用,列寧說明了資本集中的現實。他認為資本主義生產越來越走向集中和壟斷,資本家可以通過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統(tǒng)治實現在經濟、政治上的領導。

在今天資本主義體系中銀行的這一特點尤為明顯。當前,國際性的大銀行不但掌握著工業(yè)資本家的經濟命脈,還將整個世界的各個產業(yè)、各個領域(電子、信息、金融、房地產等)都連接在一起。比如像高盛、雷曼兄弟這樣的國際性大銀行,在國際性的經營貿易中就起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全球經濟形勢與國際性大銀行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銀行一旦出現資金運轉困難,出現呆賬、壞賬,就有可能引發(fā)世界性的經濟劫難。2008年爆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由于一些銀行在房價高漲的時候,貸款給一些購房者,當房價低迷的時候,這些購房者無力償還貸款,由此引發(fā)了次貸危機。隨著高盛、摩根、雷曼等投資銀行陷入困境,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fā)。隨后,由金融領域的經濟危機逐漸蔓延至實體經濟,在電力、煤炭、鋼鐵等大型實體經濟中紛紛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損失,一些小型加工業(yè)被迫倒閉。20世紀初期,列寧就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他指出:“在任何情況下,在一切資本主義國家,不管有什么樣不同的銀行法,銀行總是大大地加強并加速資本集中和壟斷組織形成的過程?!?6)《列寧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52頁。這說明銀行在金融資本統(tǒng)治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加強的事實。因而,列寧認為,德國沒有托拉斯,只有卡特爾,“但統(tǒng)治德國的,不超過300個資本巨頭。而且這些巨頭的人數還在不斷地減少”(7)《列寧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52頁。。如,美國的美聯儲,它的職能是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提供金融服務,維護金融體系,如果我們僅根據它的職能來判斷,那么它起的作用相當于美國的中央銀行,但誰能想到,它實質上卻是一個私人銀行家和大企業(yè)集團的組織,而且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純粹的私人組織。這些私人組織成了根本不參與任何企業(yè)經營,以“剪息票”為生,終日游手好閑的食利者階層。這些食利者階層以及所謂的“高利貸國”,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收買無產階級的上層,并通過依靠壟斷地位和殖民擴張所獲取的高額利潤來收買工人貴族,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對帝國主義充滿幻想而不愿意革命,希望通過改良的方式實現社會主義的機會主義分子產生了動搖,變成支持這些代表壟斷者利益的政策。因而,壟斷的產生對工人革命的積極性產生了消極影響,它不僅限制了技術的進步和革新,而且還從根本上阻礙了生產的發(fā)展和進步。雖然,當今資本主義發(fā)展呈現日新月異之勢,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寄生性”不僅沒有消除,相反,隨著資本主義自身調節(jié)能力的增加而愈演愈烈。

(四)對帝國主義實質的提煉

19世紀末,資本主義發(fā)生了一些新變化,恩格斯也對壟斷組織、股份公司的作用進行了概括總結,但是帝國主義的特征表現得并不充分,因而對帝國主義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列寧勇擔此任,他在《帝國主義論》中對帝國主義的本質及特征的分析概括鞭辟入里。帝國主義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tài),它只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特殊階段,揭示了帝國主義具備一般資本主義基本特性,它是在一般資本主義基礎上發(fā)展和成長起來的,但是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最高階段,進而闡明了帝國主義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列寧對帝國主義的實質進行了經典分析,并指出壟斷是帝國主義的實質,壟斷是資本集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列寧指出,不管我們認識到也罷,沒有認識到也罷,壟斷都是一個不可逃避、無法否認的事實。這說明了壟斷作為帝國主義的實質,是生產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同時,生產社會化在壟斷的推動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技術發(fā)明與改良的社會化加劇了壟斷組織與非壟斷組織之間、壟斷組織與壟斷組織之間的矛盾與競爭。這些少數的壟斷資本家仍舊壟斷著社會化的生產資料,他們要從國內、國外市場上,從全世界把競爭者排除掉。這樣就使得競爭空前殘酷,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因此,列寧認為,壟斷的存在不但沒有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更加慘烈。

金融資本攫取高額壟斷利潤和向社會征收貢賦的種種勾當,及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關系逐漸通過列寧對其的揭露顯示出來。列寧指出,壟斷商品生產雖然依舊“占統(tǒng)治地位”,“依舊被看作全部經濟的基礎,但實際上已經被破壞了,大部分利潤都被那些干金融勾當的‘天才’拿去了。這種金融勾當和欺騙行為的基礎是生產社會化,人類歷盡艱辛所達到的生產社會化這一巨大進步,卻造福于……投機者”(8)《列寧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42頁。。一方面,說明金融資本主義時代已經取代了商業(yè)資本主義時代和工業(yè)資本主義時代;另一方面,也從一定意義上說明2008年經濟危機發(fā)生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銀行業(yè)的次貸危機。在資本主義社會,掌握著龐大資本的金融寡頭掌握著總公司,并通過其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全面參與而實現全方位的統(tǒng)治。

資本是以逐利為目的,唯利是圖的本性必然會導致資本的對外擴張。資本對外擴張必然會產生利益分歧,從而激化資本主義國家間的固有矛盾,當這種矛盾達到無法調和之態(tài)勢,就會導致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爆發(fā),戰(zhàn)爭為無產階級革命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因此,帝國主義的所有具象都被列寧用“壟斷”這個邏輯起點聯系起來。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本質、基本特征和基本趨勢的探索淋漓盡致地詮釋了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之間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五)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腐朽、垂死性”與“迅速發(fā)展”趨勢并存

關于列寧的“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的論斷,有許多人,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都對此存疑,認為當今資本主義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資本主義還有很強的活力,列寧關于帝國主義垂死性和腐朽性的論斷已在當下失去現實的解釋力和說服力。這些人的觀點是片面的。他們只關注到帝國主義“垂死的、腐朽的、寄生的”這幾個基本特征。事實上,列寧在論述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時候,并不是只看到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種腐朽趨勢,他也論述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趨勢。我們在看問題的時候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以偏概全地做出欠考慮的誤判,而是“要全面準確理解帝國主義的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既不能在帝國主義戰(zhàn)爭、危機和革命高潮中,片面把帝國主義的‘垂死狀態(tài)’理解為馬上死亡,也不能面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fā)展,片面得出帝國主義‘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結論”(9)李景治:《列寧帝國主義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社會主義研究》2016年第3期。。資本主義的“腐朽趨勢”和“迅速發(fā)展”二者之間是并存的,它們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資本主義在此階段的蓄勢發(fā)展并不能阻止其內部機體的衰老。資本主義自身固有的矛盾是資本主義諸多矛盾群中的主要矛盾,這類矛盾是資本主義自身難以克服的。

列寧傾向于把“垂死性”等同于“過渡性”,列寧這里所指的“垂死”僅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的垂死,而不是說帝國主義的垂死(最終滅亡)。資本主義自身固有的矛盾以及無力解決的困境決定了資本主義最終滅亡的必然趨勢,但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也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其滅亡,他們還是千方百計地對其生產關系不斷進行調整,當生產關系還能繼續(xù)容納生產力發(fā)展的時候,資本主義還會繼續(xù)存在。這是列寧對“兩個決不會”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雖然通過一定的手段能人為地調節(jié)生產關系來緩解資本主義矛盾,進而延緩資本主義的最終滅亡,但馬克思的預言終將成為現實,帝國主義的垂死性和長期性表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是自然歷史進程,人為干預只能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但絕不能改變歷史發(fā)展的趨勢。列寧關于帝國主義發(fā)展趨勢的論斷啟發(fā)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而事物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是量變與質變的有機統(tǒng)一,只有量的積累達到應有的程度才能實現質的飛躍,正如當前所在的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力的發(fā)展與生產關系還能彼此相適應,資本主義并未到達最終覆滅的境地。

三、列寧對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理論的守正創(chuàng)新

列寧對伯恩施坦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批判及對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理論的分析,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資本主義制度是具有一定的調整能力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存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嚴重矛盾,西方世界也發(fā)生了像2008年那樣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也存在著諸多破壞生產力發(fā)展的社會因素,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范圍內尚能被調解。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代替資本主義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與他們長期的交流、合作、競爭與較量。

(一)當代資本主義具有容納生產力發(fā)展的空間和能力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避免經濟危機的發(fā)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又借助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特性,使資本由私人壟斷走向國家壟斷、國際壟斷。

這與我們研究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00多年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了新變化,資本主義世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景象。當代資本主義也出現了新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資本的逐利本性仍舊沒有改變,雇傭勞動和私人所有制仍然是這個社會的基本制度。當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依然是不可能解決的,最終取而代之的必將是新的社會形態(tài),而這種社會形態(tài)也不是空穴來風,依然是在資本主義胎胞里孕育產生的。

列寧的理論啟示我們,一方面新社會因素逐步產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一步增強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的特朗普上臺以后,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的沖突越來越明顯。美國發(fā)動貿易戰(zhàn),影響全球安全和穩(wěn)定的不確定因素極大增強。

在考察生產資料所有制、勞資關系、分配理論和經濟危機的變化時,我們必須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和歷史環(huán)境來看待其變化的形式和實質。伯恩施坦等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者”為了反對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而全盤否定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沒有跳出階級局限和時代局限。他不僅為了否定資本主義制度所出現的問題而盲目地歪曲事實,而且不擇手段地從一些小報上尋找論據,企圖證明自己的論斷正確,這實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列寧關于資本主義發(fā)展垂死性、腐朽性及迅速發(fā)展特征并存的理論則是比較全面、辯證地看待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他的理論在某些方面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理論的態(tài)度值得學習。

(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

列寧曾經揭示帝國主義發(fā)展的“兩種趨向”,一種是資本主義舊制度逐漸趨亡;另一種是新社會因素逐步生長,兩種趨向同時存在。從總的發(fā)展趨勢上看,資本主義是垂死、腐朽的資本主義,但是,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列寧在論證帝國主義的垂死性、腐朽性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忽視資本主義還存在“迅速發(fā)展”的趨勢。他認為:“如果以為這一腐朽趨勢排除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那就錯了。不,在帝國主義時代,某些工業(yè)部門,某些資產階級階層,某些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整個說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比從前要快得多”(10)《列寧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6頁。。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有兩種質變形式,即爆發(fā)式飛躍與非爆發(fā)式飛躍。一般說來,爆發(fā)式飛躍持續(xù)時間較為短暫,而非爆發(fā)式飛躍持續(xù)時間較為漫長。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也存在兩種質變方式,俄國、中國等東方國家,通過暴力革命這種爆發(fā)式飛躍完成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資本主義制度這種不經歷革命的方式不可能像爆發(fā)式飛躍一樣短期完成,它將經歷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為什么東方國家會通過劇烈革命在較短時期內完成社會更替,而當代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在于,俄國和中國在爆發(fā)革命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統(tǒng)治者在政治上全面反動。他們對無產階級及廣大勞動者實行殘酷鎮(zhèn)壓,禁止無產階級政黨合法存在,拒絕同工會組織合作,對工人階級及工會組織的要求不做任何讓步,對工人階級的罷工斗爭一味采取高壓政策,國內充滿了白色恐怖。在經濟上,他們不對舊的社會關系進行重大調整,致使舊的生產關系嚴重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他們維持著早已不適合社會化生產力性質的傳統(tǒng)私有制模式,在企業(yè)經營中不給工人任何民主權利,完全將工人當奴隸來對待;在這種情況下,新舊社會的更替只能通過劇烈革命的方式。由于采取劇烈革命的方式,矛盾迅速激化、迅速解決,舊事物迅速被摧毀,在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很尖銳的情況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社會更替很快便完成。俄國在一戰(zhàn)中,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在這種情況下,列寧為了結束一戰(zhàn),同時為了推翻俄國臨時政府的統(tǒng)治,發(fā)動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國沙皇的統(tǒng)治,是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與人民主體選擇的,俄國十月革命道路的選擇也與列寧對帝國主義形勢的科學判斷是分不開的。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由于國情不同,其歷史發(fā)展同上述東方國家有較大差異。這些國家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是一個在平穩(wěn)發(fā)展中的“嬗變”過程,是一個階段性部分質變不斷積累的過程,是新舊制度相互貫通的歷史過渡過程。

(三)當代資本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

我們在較長時期內都要面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形態(tài)長期共存的局面,但是,我們要對社會主義的前景充滿必勝的信念。

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已經走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發(fā)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也更加突出,逐漸突破國家的疆域界限在全球范圍內被放大。當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也以新的表現形式暴露出來:第一,從企業(yè)來說,從跨國公司來看,它們生產能力較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成員之間高度協(xié)作,這與整個世界市場各自為了自身利益而進行無政府生產之間存在矛盾;第二,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能力來看,呈現出無限擴大的趨勢,而實際上,社會的真正有效需求在世界范圍內是不足的,這兩者之間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第三,從資本的逐利性來看,它們對資本主義生產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這勢必與整個有限地球資源以及日益惡化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矛盾;第四,從階級隊伍來看,跨國壟斷資本家階級被培養(yǎng)出來,他們與世界范圍內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與斗爭,也是一種矛盾的表現形式。

上述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新形式說明了,資本主義社會所出現的新現象最終無法破解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資本主義桎梏最終必將被沖破,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僅是個時間問題。我們需要從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世界社會主義新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去全面把握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當今社會雖然時代主題發(fā)生了變化,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不平衡、不穩(wěn)定性增強,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社會因素,比如當代工人階級和以前的傳統(tǒng)工人階級相比,傳統(tǒng)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工人中的一部分已經由以前的藍領工人變成了白領工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人階級的分化,工人階級上層的認同感和革命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但是,不管是工人階級的哪個階層,只要其被雇傭、被剝削的社會地位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那么,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依然是消滅資本主義,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

當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趨勢并沒有隨著資本主義發(fā)生的新變化而發(fā)生實質性變化,一是當代資本主義各種壟斷勢力顯著增強,新現象層出不窮,壟斷資本主義已經發(fā)展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二是當代資本主義的壟斷本質不會得到根本改變。那么,帝國主義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就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三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在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和深化,而由矛盾所導致的經濟危機以及由此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反而為21世紀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所謂“歷史終結論”終結了,“社會主義崩潰論”崩潰了,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美好前景。

猜你喜歡
帝國主義列寧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托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國主義寓言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帝國主義教唆國民黨軍發(fā)動第四次“圍剿”
黨史文苑(2016年21期)2016-12-01 10:50:26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學習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尼共批印度像“帝國主義老板”
酉阳| 灵武市| 库车县| 靖远县| 若羌县| 宁明县| 佳木斯市| 柏乡县| 耒阳市| 景洪市| 临西县| 石狮市| 灌南县| 庆元县| 陕西省| 清涧县| 遂溪县| 东至县| 仙居县| 新竹县| 六枝特区| 东明县| 临西县| 梁山县| 武定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井冈山市| 广河县| 长葛市| 台南县| 普陀区| 年辖:市辖区| 漯河市| 惠东县| 观塘区| 扶余县| 克山县| 长垣县| 宜春市| 连云港市|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