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多星,李 麗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安徽 蕪湖 241000;山東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哲學咨商是哲學家力圖將哲學從理論應(yīng)用于實踐的一種努力和探索。盡管哲學咨商在當代是一種方興未艾的哲學實踐活動,但這種實踐活動在當下中國學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早在中國的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早已從事了這方面的工作。孔子不僅成功進行了哲學咨商,還為后人在中國文化下開展這種工作提供了示范。本文將系統(tǒng)梳理孔子的哲學咨商思想并進而探討其當代價值。
孔子被譽為“大成至圣先師”,在古今中外都有極高的影響。從哲學咨商的視角來看,孔子開創(chuàng)了一條儒家式哲學咨商道路。
1.以學為起點
孔子哲學咨商是以學為起點的,《論語》開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1)《論語·學而》。在孔子這里,“學”的核心要義是“覺”,《說文解字》中對之解釋為“覺悟也”。《白虎通·辟雍篇》說:“學之為言覺也,以覺悟所未知也?!庇纱丝梢姡鬃拥摹皩W”不僅僅是指讀書,因為讀書未必一定會有效地幫助人實現(xiàn)對人生意義的自覺領(lǐng)悟,事實上,“孔子把‘學’的含義廣泛化了,把領(lǐng)會生命意義的一切過程都看作是學的過程,……‘學’是對內(nèi)的品德修養(yǎng)和對外的知識性獲取的基礎(chǔ)”?!啊畬W’不僅是達到‘道’和‘德’的手段,還是倫理道德的實踐目的本身,……‘學’是進德修道的過程,是目的和手段的統(tǒng)一與內(nèi)在的動機和外在的行動合一的過程”(2)周海春:《〈論語〉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9—51頁。。
在孔子看來,人生就是一個“學”的過程,學問乃至人生一切事業(yè)的核心就是“學”。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論語》是以學為主線,學貫穿其始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3)《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如果不學習,就無法明白事理,那么即使有心做有品德的事,也容易出現(xiàn)以上諸種弊端。因此,孔子哲學咨商的對象必須有一個先決的條件——好學的品質(zhì),因為只有具備好學精神的人孔子才能對之進行思想引導。所以孔子曾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4)《論語·雍也》。換言之,“在他(指孔子,筆者注)基于才、命、力三要素的教育哲學中,把最后一個要素——勤奮學習作為他最關(guān)心的東西”(5)⑨ [美]郝大維、安樂哲:《孔子哲學思微》,蔣弋為、李志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2頁。。
那么,孔子要求學生學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仁。正如錢穆所言:“孔子向人而學,又向人而教,因此他的所學所教,他自己總括說來,只是一‘仁’字。仁,便是人生之大道。仁之本原,在人心之‘忠信’?!?6)⑥ 錢穆:《孔子與論語》,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9頁。所以,孔子哲學咨商的主體思想是仁。孔子哲學咨商的起步工作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學做人需要先從自己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妒套氛掠涊d了孔子的弟子表達志向的情景,其中子路的理想比較遠大,他希望治理好一個國家。然而孔子聽后不但沒有贊揚,反而有點不屑(哂之)。冉有的志向較子路的理想稍遜,他希望治理好一個地方,然而孔子不置可否。公西華的志向較子路和冉有謙虛了很多,他只希望擔任一個小司儀,沒有談到治理國家、地方的大事,而孔子仍然沒有給予正面回答。曾皙的志向很普通,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7)《論 語·先進》。。曾子自得其樂,隨遇而安??鬃勇牶髤s非常欣賞,情不自禁地發(fā)出“吾與點也”的贊嘆。這表明,越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越不能好高騖遠,反而要從小事入手。所以錢穆在談?wù)撝袊幕瘯r指出:“中國文化的主要目標,處家則求‘家齊’,處國則求‘國治’,處天下則求‘天下平’。其一切工夫,則從各個人之‘修身’做起?!雹掊X穆雖然談?wù)摰氖侵袊幕@非常符合孔子哲學咨商的理念。
2.以思為中介
《論語》中論“思”的地方不多,但“思”在孔子哲學咨商理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墩f文解字》說:“思,容也,從心鹵聲。凡思之屬皆從思。”由此,有人總結(jié)了《論語》中的“思”具有五層含義:思兼容了理性和非理性;思兼容了思與被思;思包含著記憶、反思、直覺的意思;思兼容了思維與行動;思引向某種積極的價值(8)周海春:《〈論語〉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71—75頁。。不過,我們以為,在《論語》中,“思”主要的含義應(yīng)是反思、直覺。因為孔子提倡“見賢思齊”,也就是賢德的人能夠給人自我反思的機會,促使自己認識到不足,進而向賢德之人看齊。
孔子看到了“思”的重要性,但他沒有單純地強調(diào)“思”,而是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9)《論語·為政》。。換言之,如果一個人只是學習而不批判性地思考,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如果一個人只思考而不學習,那么他僅憑自己有限的經(jīng)驗與觀察,就無法找出事物的本質(zhì)而難免感覺茫然。所以,孔子倡導學與思要結(jié)合、學與思要并用,這一點正是《論語》強調(diào)的,也是孔子哲學咨商過程中一直使用的。誠如有研究者所言,“‘學’和‘思’之間的相互作用,亦即從文化傳統(tǒng)中廣泛地汲取營養(yǎng),與發(fā)揮個人在描述傳統(tǒng)時的創(chuàng)造性,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論語》一書反復(fù)強調(diào)的主題”⑨。在孔子看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0)《論語·子張》。。故學和思要兼容。
孔子雖然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及交互作用,但在孔子的理念中,學又優(yōu)先于思??鬃邮窃趯W的基礎(chǔ)上強調(diào)學思結(jié)合的??鬃釉裕骸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11)《論語·衛(wèi)靈公》。在此,孔子實際上將“學”放在“思”之上,相信學習以仁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是培養(yǎng)德性所必不可少的。當然,思只能是在主體已把握相關(guān)內(nèi)容基礎(chǔ)上的批判性思考,所以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學的邏輯先在性是可以理解的。
3.以行為歸宿
孔子在強調(diào)學的基礎(chǔ)上,提出學與思要同時進行,但孔子哲學咨商的理想是想通過學與思的過程來建立和回歸一個共同的世界,即通過學與思來認識一個本原性和本體性的世界,從而建設(shè)一個個人的世界??梢?,孔子哲學咨商的歸宿是行,也就是實踐。正如《禮記·中庸》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辟|(zhì)言之,前面所進行的若干工作最終要落在“行”即實踐上??鬃诱J為一個人若想踐行自己的思想,必須做到言行一致,也就是做到學思行一致。所以,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后從之?!?12)《論語·為政》??鬃诱J為君子必須先實踐自己要說的話,做好以后再表達出來?!熬佑G于言而敏于行”(13)《論語·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14)《論語·憲問》。等,都是孔子在強調(diào)“行”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對天(自然)的贊揚,也是對實踐的強調(diào)。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15)《論語·陽貨》。言外之意,自然無所言說而四時行,百物生,所以人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并擁有這種實干的品質(zhì)。
至此,孔子哲學咨商路徑得以清晰地展開:以學為起點,要求對所學的東西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進而達到學與思的結(jié)合,最終付諸實踐。對于孔子而言,這種咨商路徑又承載了儒家學派的特征:以學仁為起點,以反思仁的價值如何在人生中得以有效實現(xiàn)為中介,進而落實到實現(xiàn)仁的理想局面。
為了有效地解決思想困惑者的疑惑,讓人們很好地認識仁、體悟仁并踐行仁,孔子在給來訪者解惑時主要使用了兩種基本的方法:情感體驗和理性內(nèi)省。
1.重視情感體驗,體現(xiàn)真摯感情
我們知道,孔子哲學總體上是以人性論為基礎(chǔ)的道德哲學,其突出特點是強調(diào)情感的重要性。這種哲學思想正是孔子人格的反映。縱觀孔子一生,我們發(fā)現(xiàn),孔子一直懷有對美好社會的積極向往和追求,要保持這種精神,既離不開情感,更需要情感發(fā)揮作用。正如有研究者所言,孔子“對人類生存狀況的關(guān)懷、對身處災(zāi)難者的憐憫、對良好社會的探求都來自于情感”(16)池楨:《愛的天空:探索先秦人性論的感性之緯》,《史學月刊》2009年第11期。。
在孔子哲學咨商過程中,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四種深沉的情感:一是孔子自身的豐富感情,這種豐富感情體現(xiàn)在孔子對人、對事、對物的大愛上,也體現(xiàn)了其哲學向往;二是對以仁愛為核心的道德政治理想的追求;三是懷揣著能夠給百姓帶來幸福的美好社會愿景;四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要不斷面對和處理的孝悌之情的重視。為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深摯情感,孔子在哲學咨商中使用了情感體驗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具體展開,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的:
第一,孔子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尤其是親情??鬃犹岢觯骸靶┮舱?,其為仁之本與!”(17)《論語·學而》。在孔子看來,孝悌是仁的根本。他認為人是一個成長過程,孝悌意味著對有價值事物的尊重和仿效,這就規(guī)定了一種向上的人生,這就是成仁的過程。所以,當人們遇到這樣的情形:一個兒子看到父親正在偷羊,兒子出于維護社會正義和法治去告發(fā)了自己的父親(18)② 《論語·子路》。。這在今天看來,我們認為兒子的行為是合理的,但孔子卻提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②。難道孔子不提倡人們守規(guī)矩嗎?顯然不是,孔子意在強調(diào)孝悌之情。因為在孔子看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人們也要重視親情??鬃诱J為親情是人的情感中最為重要的東西,什么都不能和它相抵觸?;诖?,孔子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一種“直”的表現(xiàn)?!爸薄痹谶@里表達的是父親對兒子以及兒子對父親本能的情感保護。這種對親人情感的維護在倡導“以仁為本”的孔子那里被看成是天經(jīng)地義的。
第二,孔子基于深厚的情感給思想困惑者解惑,從而表達自己的道德理想??鬃釉谡軐W咨商過程中,從自己所處的時代出發(fā),根據(jù)思想困惑者所處的情境及其自身性格特點進行答疑解惑,并給出他們具體的行為答案。比如,關(guān)于顏淵、仲弓、司馬牛和樊遲問“仁”??鬃訉ν粋€問題即什么是仁,從不同層面,并根據(jù)提問者的個人特征一一進行了回答。因為顏淵和仲弓是孔門德行科的代表,也是孔子得意的門生,所以孔子鑒于這兩位學生資質(zhì)優(yōu)秀,他直接從仁的含義、實施仁的依據(jù)以及如何才能使天下歸仁三個層次向他們闡釋了“仁”的要義。由于司馬?!岸嘌远辍?19)《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所以孔子回答他的問題時就直接是一種告誡;樊遲勇武但學業(yè)不精,所以孔子回答他的問題時則是一番不容分說的教訓??鬃舆@種針對不同情境、不同人物的個性特征進行解惑的方式,“只有當時面對面的兩個對話者(‘我’與‘你’)能夠領(lǐng)會”(20)鄧曉芒:《蘇格拉底與孔子的言說方式比較》,《開放時代》2000年第3期。。
孔子哲學咨商過程中使用情感體驗方法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針對同一問題,作出截然相反的回答。比如針對同一個問題:“聽到后就去實行嗎?”(21)⑥ 《論語·先進》。孔子對子路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對冉有的回答卻是肯定的,由此帶來了疑惑:為什么同一個問題答案截然不同?孔子解釋為:“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雹迵Q言之,孔子是基于兩個學生性格不同而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子路性格較急躁,所以勸他做事要保守;冉有性格較柔和,所以鼓勵他做事要大膽。
從孔子在哲學咨商過程中給來訪者釋疑解惑的記錄來看,它不僅反映了來訪者的喜怒哀樂,也反映了孔子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從釋疑解惑的過程來看,孔子是通過情感體驗而非邏輯推理方法來表達其生活和倫理理想的。所以,《論語》中所體現(xiàn)的不僅含有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在做什么,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喜好、憂慮、悲傷、憤怒等豐富情感(22)王云萍:《儒家倫理與情感》,《哲學研究》2007年第3期。。
2.運用理性內(nèi)省,成就理想人格
盡管情感體驗方法作為感性的方法在孔子哲學咨商工作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孔子在哲學咨商過程中還使用了理性內(nèi)省的方法。關(guān)于“內(nèi)省”一詞,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這個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不過,學界對孔子哲學語境下的理性內(nèi)省方法的內(nèi)涵基本達成了共識:基于心靈具有的自覺性,是一種心理學的研究方式。此方式“始于孔子,通過自我反省(猶今之自我檢查與自我批評)以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點,克服自身缺點,從而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23)燕國材:《中國教育心理學思想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頁。,它“強調(diào)人的心靈的自我呈現(xiàn)、自我引導、自我擴展、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24)葛魯嘉、高榮:《中國本土傳統(tǒng)心理學的內(nèi)省方式及其現(xiàn)代啟示》,《吉林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質(zhì)言之,孔子的理性內(nèi)省強調(diào)的是心靈的覺悟、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以及自我意識的養(yǎng)成。
關(guān)于理性內(nèi)省在孔子哲學咨商的使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印證:
第一,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特征??鬃拥睦硇詢?nèi)省方法之所以能夠形成,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特征是拋開主客體的區(qū)分,個體借助內(nèi)省的方式得以生存和發(fā)展。這個發(fā)展過程能夠進行的依據(jù)是理性內(nèi)省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觀念以及人的心、性、命、天貫通的基礎(chǔ)上的。所以,內(nèi)省的過程其實就是個體的內(nèi)心超越的過程,是心靈的內(nèi)在超越,這個過程的目的是使個體的心靈境界得到擴充和提升,使個體之心擴充為天地之心,所以這是一種心靈的自我凈化、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的理想境界是想讓每個人都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如何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按照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觀點可以借助內(nèi)省的方法達到,即通過內(nèi)省的方式去覺解生存的意義,去體認更高的存在,去成就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一點可以從儒釋道三家的觀點中得到印證。在儒釋道三家看來,心靈與天道是融匯貫通的,所以人的心靈要把握天道只能內(nèi)求于心,內(nèi)求于心就是“覺解、呈顯、體認本心、本性、天命、天道。這也即儒家所說的‘下學上達’,道家所說的‘照之于天’,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性’”(25)葛魯嘉、高榮:《中國本土傳統(tǒng)心理學的內(nèi)省方式及其現(xiàn)代啟示》,《吉林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第二,孔子通過理性內(nèi)省方法來把握天道彰顯出的有效功能??鬃犹岢觥跋聦W上達”(26)《論語·憲問》。,就是要求個體先要學習人情事理,進而把握天道??鬃诱J為,人若想把握天道,需要一個過程,即由學開始,通過學達到認識人、掌握禮、進而知仁,從而使自己“不惑”,這屬于“下學”;只有先達到“不惑”而后才能依據(jù)大道來確立自己的志向、根據(jù)道德來為人生設(shè)定底線、遵守仁道而達到君子的境界、熟練地掌握“六藝”而使自己知識淵博,進而能“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27)《論語·泰伯》。,而后才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由此可見,孔子的內(nèi)省方法不是為了獲得某種知識,而是為了驗證生存的意義,感悟人生的境界。
不過在孔子看來,對于蕓蕓眾生而言,能看到自己的過失并能在內(nèi)心進行自我批評和反思的人很少,正所謂“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28)《論語·公冶長》。。在這里,孔子通過反證的方式表明和強調(diào)內(nèi)省方法在道德人格的提升和感悟人生的重要功能。
第三,孔子踐行其哲學思想時強調(diào)理性內(nèi)省方法??鬃訌娬{(diào)身教重于言教,他提出理性內(nèi)省要先從自己做起??鬃釉f:“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29)《論語·里仁》。在這里,“賢”既指賢德的人,又指使人成為賢德之人的道,使得賢德之人成為賢德之人的東西,更是賢德之人體現(xiàn)出來的正面的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鬃铀^“見賢思齊”,就是個人看見賢德之人或個人接觸到正面的人生價值和意義時理應(yīng)從中受到啟迪,從而努力地去達到賢德之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道德標準或獲得并體現(xiàn)接觸到的正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相反,使人墮落的因素,人生體現(xiàn)出來的負面的價值和意義則要盡量在自己身上避免。這是一種關(guān)照式的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事實上,孔子在哲學咨商過程中向我們提供了一種來驗證自己有沒有達到仁的要求的方法。
第四,孔子哲學咨商過程中對理性內(nèi)省的靈活運用??鬃咏獯鹚枷肜Щ笳叩南嚓P(guān)問題時,除了用情感體驗法來回答問題而外,也在積極鼓勵學生理性內(nèi)省,讓自我真正體悟仁的核心要義。例如樊遲三次問仁,孔子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樣。第一次在《論語·顏淵》中,孔子只回答“愛人”,但至于愛什么人、怎么愛,孔子都沒有交代??鬃舆@樣做的目的意在引導樊遲對仁進行體悟,即用理性內(nèi)省的方式去體悟仁,從而把握仁的真正含義。樊遲第二次問仁,孔子的答復(fù)是:“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30)《論語·雍也》??鬃舆@樣回答,意在引起他的反思,進而去行仁義之事。樊遲第三次問仁,孔子的回答是“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31)《論語·子路》。。由孔子的這些答語來看,這是他提供給樊遲思考的人生正途,更是鼓勵樊遲要通過理性內(nèi)省來把握人生正途。
第五,孔子引導儒家后學使用理性內(nèi)省方法。除了自己在哲學咨商過程中積極倡導和使用理性內(nèi)省的方法之外,孔子還引導其學生使用這種方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子,他就做到了每天多次進行理性內(nèi)省。曾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2)《論語·學而》。曾子對理性內(nèi)省的使用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內(nèi)化成了自己的習慣。孟子也很好地繼承了孔子的哲學咨商方法。他提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33)《孟子·離婁上》。,就是積極倡導用內(nèi)省的方法來感知和感悟事物。荀子也曾指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34)《荀子·勸學》。荀子在這里認為如果能做到理性內(nèi)省,就能內(nèi)心明白而行為無過。
由上述分析可見,孔子在哲學咨商過程中,通過情感體驗和理性內(nèi)省兩種獨特的方法解決了來訪者的思想困惑,彰顯了孔子哲學咨商的特征,并奠定了儒家哲學咨商方法的基礎(chǔ)。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個體都會有“現(xiàn)實或非現(xiàn)實的焦慮感以及理性或非理性的恐懼感”(35)[美]阿爾伯特·埃利斯:《控制焦慮》,李衛(wèi)娟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4年版,第18頁。。事實上,這些焦慮感和恐懼感往往會破壞我們的情緒,使人陷入一種糟糕無序的狀態(tài),從而產(chǎn)生憂慮、困惑和恐懼。
人的思想和情緒上的憂慮、困惑和恐懼在社會動蕩或社會變革中會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孔子就生活在“禮崩樂壞”的動蕩時代,這個時代因為各諸侯國瘋狂地爭奪土地、人口等統(tǒng)治資源,戰(zhàn)爭連年不斷。所以,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們,思想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活產(chǎn)生憂慮、對未來產(chǎn)生困惑、對戰(zhàn)爭充滿恐懼。作為一代圣賢的孔子,首要的任務(wù)就是使人們思想上消除憂慮、避免困惑、排除恐懼。對孔子而言,關(guān)鍵是怎樣才能使人們消除憂慮、避免困惑、排除恐懼?經(jīng)過孔子的探索,他給出了解決這些思想和情緒之癥的藥方:讓處在憂慮、困惑和恐懼的人成為君子,因為“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36)《論語·憲問》。。具體而言,孔子為思想困惑者開出了釋疑解惑的藥方,這個藥方也是孔子心中君子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第一,知禮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在孔子所處的時代,“一種對道德行為之純正性的詭辯式懷疑正在擴散”(37)[德]羅哲海:《軸心時期的儒家倫理》,陳詠明、瞿德瑜譯,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65頁。。在這種情況下,孔子提出要復(fù)禮。在孔子看來,只有復(fù)禮,人們的言語行為才有一定的規(guī)范能夠遵守;只有復(fù)禮,對道德行為的詭辯式懷疑才可以得到遏制;只有復(fù)禮,“禮崩樂壞”的局面才能得以扭轉(zhuǎn);只有復(fù)禮,人們才能有禮可知、有禮可學??鬃诱J為,一旦復(fù)禮,天下即可歸仁。反之,若沒有禮來規(guī)范,沒有禮來遵循,則人們的視聽言動就沒有了標準。所以,孔子提出“不知禮,無以立”(38)《論語·堯曰》。??鬃诱J為“禮”是人立足于社會的必要條件,更是人格成長的必要條件,所以作為君子,首先要知禮。
第二,重義是君子的必然體現(xiàn)。孔子指出:“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39)《論語·顏淵》?!百|(zhì)直”表示“義”是內(nèi)在的自律,是自我約束的能力?!昂昧x”是說“義”是一種把內(nèi)心的智慧判斷實現(xiàn)出來的力量?!傲x”作為人的“質(zhì)”是潛藏在“我”以及“我”和對象構(gòu)成的對象性關(guān)系背后的,因而這一“質(zhì)”需要一定的“努力”才會比較明顯地顯露出來。而對“義”的把握,明顯需要借助某種方法或手段,在孔子就是基于思之上的理性內(nèi)省?!爱斎撕妥鳛樽约旱摹|(zhì)’的‘義’比較親近的時候,處于領(lǐng)會‘義’質(zhì)的狀態(tài)的時候,這個人是一個深入內(nèi)心的,具有真情實感的人”(40)周海春:《〈論語〉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36頁。。所以,對“義”的把握使得人走在深入內(nèi)心自我的道路上,這樣,就可以展現(xiàn)自我人格的真實性和道德性,還可以彰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因此,“凡是對‘義’加以堅持的人,就可以算是君子”(41)[美]郝大維、安樂哲:《孔子哲學思微》,蔣弋為、李志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頁。。
第三,達仁是君子的本然體現(xiàn)??鬃有闹杏幸粋€理想的世界——由完善的秩序與和平構(gòu)成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社會成員都擁有相應(yīng)的地位和功能。因此,孔子特別崇拜古代的圣王君子,尤其推崇堯舜禹、文王和周公等圣賢。在孔子看來,生命的最高呼喚是屬于圣賢君子的,他們過著尊嚴、謙遜、樂觀、富于感受性的生活。要達到這種生活境地,必須通過每個社會成員都踐行“仁”的理念——人道、慈愛或完善的德行。通過何種方式來踐行“仁”的理念?孔子認為需要“內(nèi)心上之自己反省之內(nèi)在之感通之功,然后由強恕而行,以至于克己復(fù)禮,而天下歸仁之境”(42)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頁。。
毋庸諱言,社會成員每個人都成為圣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退而求其次,他教誨當時的人們盡量做到“每個人都必須在沒有激勵和督導的情況下自覺接受這樣的義務(wù)即履行自己的職責,并且盡量不要間斷。德行的本質(zhì)就是知道并履行義務(wù),這義務(wù)是由個人在家庭、團體、國家中的地位決定的。一個有德的人可以獨處而不感到畏懼,可以遁世而不感到苦悶”(43)[美]彼得·班克特:《談話療法:東西方心理治療的歷史》,李宏昀、沈夢碟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98頁。。這種行為中所蘊含的完滿性能避免人變成工具。這樣一個人不懼怕背后的中傷和誹謗,僅僅本著正義行事,促使人遠離那些不正直、不依照忠誠和信仰生活的人們,從而達到無憂、無惑和無懼,這正是孔子哲學咨商的目的所在。
孔子咨商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解惑釋疑的路徑、方法和目的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哲學咨商體系,從而形成了孔子哲學咨商思想。這種思想既可以為國人治療思想之癥提供藥方,又可以為當代從事哲學咨商工作的哲學家走出困境提供啟發(fā)和參考。
第一,孔子哲學咨商思想可以為國人解決思想之癥提供藥方。當下,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guān)鍵期,人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也有部分人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上富有,精神上貧乏”的情況。這部分人生活沒有目標、精神沒有歸宿。而孔子提出的知禮、重義、達仁,正可以為這些人找到生活的目標和精神的歸宿提供藥方。也就是說,當下如何讓我們的生活有一個堅定的目標、精神上有一個好的皈依,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不僅要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培育傳統(tǒng)的道德人格。我們要明白,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與道德人格的提升是緊密相連的。這是孔子哲學咨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因為我們今天有時把物質(zhì)活動與思想活動分開了,所以我們可以從孔子哲學咨商思想中找到生活的目標:建立一個理想人格的主體。這種主體是一個能夠在任何巨浪打擊下都能扛得住、立得穩(wěn)的主體,這正是我們改革開放所需要的。
第二,孔子哲學咨商思想為哲學回歸生活實踐、回歸大眾生活提供了依據(jù)?,F(xiàn)代哲學由于抽象化程度較高,越來越遠離生活、遠離實踐,從而引起了一部分哲學家的不滿??鬃诱軐W咨商工作的成功證明哲學本身就是緊貼人們的生活、就是為普通大眾服務(wù)的。所以,孔子的工作可以為現(xiàn)代哲學回歸生活實踐提供借鑒。此外,孔子的咨商思想也可為現(xiàn)代哲學家提供一種方向,即哲學咨商可以從具體的實人實事入手。由于孔子哲學咨商工作是基于整個人類社會,所以其一生幾乎都在為踐行其哲學思想而孜孜不倦地努力,或者說他總是在啟發(fā)、引導別人能成為真正人的過程中度過其一生的??鬃犹岢觥坝薪虩o類”,這表明孔子不因?qū)ο蟮呢毟?、貴賤、善惡、智愚等不同,而改變自己的初衷。這種工作思路可以運用到當下哲學咨商實踐中來。當然,孔子哲學咨商工作雖然倡導“有教無類”,但孔子在做哲學咨商工作時有一定的分寸,有自己的尺度?!墩撜Z·衛(wèi)靈公》記載:“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就是說,在對來訪者進行釋疑解惑時要掌握知人知言的火候,而不能不分時機地亂言、胡言;但該說時,一定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第三,孔子哲學咨商思想中對實踐(行)的重視可以為當代哲學咨商工作提供借鑒??鬃訉⒆约旱乃鶎W所思教給了弟子,他是想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改變弟子進而改變社會、國家。這種思路可以為當代哲學咨商工作提供參照。如前所述,孔子哲學咨商的目的是為了使人知禮、重義、達仁,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通過學、思、行相結(jié)合。我們認為學與思的最終歸宿是為了行,即為了實踐——改變自我、改變社會、改變國家、改變世界。
第四,孔子哲學咨商中提供的理性內(nèi)省法可以為從事哲學咨商工作的學者提供理論范式。由于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思維方式存在著不同,所以從事哲學咨商的學者要根據(jù)本國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哲學咨商工作,而孔子采用的理性內(nèi)省方法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思維方式典型方法的集中體現(xiàn)。這種內(nèi)省方法強調(diào)心理自覺,因此得出的結(jié)論不像西方思維那種注重抽象、思辨的概念體系,卻是心靈通過自覺體悟、內(nèi)省而得到印證的生活道理。這種內(nèi)省方式可以帶來三種意義深遠的價值:一是幫助哲學咨商工作者達到對研究對象的心靈普遍性的了解和把握;二是可以幫助哲學咨商工作者實現(xiàn)知識與價值的統(tǒng)一;三是可以滿足哲學咨商工作者實現(xiàn)哲學與生活的密切結(jié)合。理性內(nèi)省在哲學咨商中必不可少,這一點已經(jīng)在孔子哲學咨商中得到驗證??鬃油ㄟ^情感體驗和理性內(nèi)省兩種方法,不僅成功培養(yǎng)出了七十二賢人,而且深深影響了后世的中國和世界。
第五,孔子哲學咨商工作的成功對當代哲學咨商工作者具有激勵作用。當下,以抽象理論見長的哲學思想仍然占據(jù)主體位置。然而,一批倡導哲學踐行的哲學家也正積極工作,力爭更好地發(fā)揮哲學的實用價值。孔子哲學咨商工作的成功正是對哲學傳統(tǒng)重視建立道德人格的較好注腳,所以孔子哲學咨商思想能為從事哲學咨商工作的哲學家們提供心靈的慰藉。
總之,孔子哲學咨商思想啟示我們要投身于哲學、去實踐哲學,過一種哲學的生活,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道德人格的主體。身在當下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和體悟孔子哲學咨商思想的要義,從而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孔子哲學咨商思想的科學認知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