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瓊巴讓
我是一個藏族人,來自四川若爾蓋。我在家鄉(xiāng)做草原沙化治理十多年了,慢慢地發(fā)現(xiàn),草原、牛羊、牧民是離不開的,這是一個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若爾蓋是全中國最大的高原沼澤濕地,黃河水的30%來自若爾蓋濕地。記憶中的若爾蓋實在令人著迷。牧民的孩子在馬背上長大,從小放牧??赡昙o那么小,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我怎么知道?小時候放羊,爸爸跟我講,今天我們家的牛丟了,有可能在冬季草場,你去找回來。怎么找呢?他比畫著跟我講,你這樣走的時候,這里有一塊沼澤地,這邊有條河,過這條河時候你必須要找到不太深的地方;還有那邊有一戶,他們家的狗特別厲害,你得繞著走。我根據(jù)爸爸比畫的地圖,腦子里面反復想著,然后騎著馬就這樣尋找,找到牛羊的時候,我特別高興,唱著歌就趕著回來了。有時候找不到,我哭著回來。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我認識了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
草原上的一個情景,我特別喜歡,是什么?在草原騎馬。小孩個子有點矮,可能騎不上去,但他不會擔心,為什么?他有兄弟,兄弟幫他一把,他就可以騎上馬,騎上馬以后,他在草原上可以奔跑、可以唱歌、可以放牧、可以生活。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牧民有了草原,就有了一切,所以草原對牧民非常重要。
對商人而言,也許草原就是個賺錢的機會;對游客而言,也許草原就是個好玩的地方;但對牧民而言,它就是家!但后來草原出現(xiàn)了問題,我的家出現(xiàn)了問題,我變成了流浪人。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有一次騎著馬上山?;貋淼臅r候遇到沙塵暴,前面騎著馬的兄弟都看不見了,這個事情發(fā)生的突然,我覺得我的家鄉(xiāng)不該是這個樣子的。2010年,我拍到過一張冬季草場的照片:一場冬天的風沙吹過來,把墻都蓋住了。說實話,在牧區(qū)牧民的房子沒有墻高,如果繼續(xù)這樣下去的話,沙子就會掩蓋整個村莊。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如果青藏高原的生態(tài)沒有治理好的話,全世界沙漠最大的來源就是青藏高原。所以,我必須回家治沙!
草原為什么會沙化?什么時候沙化的?怎么沙化的?上大學的時候我也關(guān)注過,經(jīng)常聽到的就是過度放牧。但當我自己開始找老人們進行調(diào)研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首先是水利工程影響。一位老人給我講過,40多年前,若爾蓋草原這一帶有很多很多高原沼澤地。夏天,因為大量的沼澤地,里面沒辦法進去放牧;但是冬天特別好,里面的草長得特別高。但是有些專家認為,夏天也需要進去放牧,所以就挖溝排水,讓它干旱。當時也許是特別成功的一個案例,但在今天看來,這樣做影響了水,影響了植物。這是草原沙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其次,就是農(nóng)耕文化的一個思路,在草原上耕地,也是草原沙化的原因。再次,就是挖礦,導致沙化。還有一個原因,跟草原上一種可愛的動物——鼠兔有關(guān)。很多專家來草原的時候,看到草原上面長出草,然后牛羊吃草,牛羊強壯了,人們生活得就會好。但是專家觀察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小動物(鼠兔),它也吃草。這有可能就是草原上的害,用了毒藥,消滅它!這應(yīng)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但事實上,在草原上依靠吃鼠兔生存的動物,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有3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都有。但用毒藥毒殺鼠兔,破壞了跟它有關(guān)系的生物鏈。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跟牧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圍欄。起先,村子與村子之間有圍欄。發(fā)展發(fā)展,每家每戶都有圍欄。最后,有些地方嚴重到父子之間也有圍欄。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特別大,導致草原退化。
剛開始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時候,什么都不懂,但沒關(guān)系,我們找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若爾蓋縣林業(yè)局的專家、領(lǐng)導,我們邀請他們對牧民進行培訓:種什么樣的草?什么時候種?怎么種?專家給我們講兩種方式去種草:一個是條播,一條條挖溝,種下草籽蓋上土,然后就長出來了;另一個是把種子撒上去。唱著歌,聊著天,就可以撒種子。但是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基本90%都死掉了,成活率特別的低。為什么?第一,風一吹,所有的種子會被吹走;第二,高原的陽光特別強烈,沙漠一熱,種子就都死掉了,這是非常頭痛的一個問題。
后來有一次,我偶然聽到兩個婦女在聊天。她們說,草籽埋在沙子里面一點點就可以了,然后趕很多牛羊進去,牛羊會把草籽踩進去。那時,我突然想到,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從此以后我們一直這樣做。
然后是草種。為使草原恢復,種任何草種都可以嗎?不是這樣的。青藏高原的本地草種很少,所以會有大量國外的一些草種引進來。我也不是生態(tài)學家,不太清楚,但從理論來看,外來物種的危害是絕對會有的,所以我們自己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種當?shù)氐牟莘N。除了草原科學研究院基地的草種,當?shù)啬撩褚彩占莘N,包括我母親,已經(jīng)堅持八九年了,每年都收集一些草種提供給我。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種草,就是播種的一個希望。以這樣的心態(tài)種草的時候,長出來的也是一種希望。也許你們關(guān)注過,也許沒有,現(xiàn)實中我們種草做沙化治理的時候,第二次退化,第三次退化,第四次退化,會有很多,為什么?我認為,也許是營養(yǎng)沒跟上,肥料沒有跟上,也許管理沒有到位,所以導致了第二次退化,第三次退化。我們的肥料從外面買的話特別貴,買不起。沒關(guān)系的,我們這邊有牛羊。牛羊圈在沙漠里面的時候,一個晚上,排兩次糞,一次最大的5斤,最小的1斤。這樣來算的話,1000頭一個晚上有6000斤,兩個晚上12000斤。這樣連續(xù)一個星期都會有足夠的牛糞,足夠的肥料。我們?yōu)槭裁催@樣做?藏族里的一個諺語:肥料是父親,大地就是母親,上面長出來的各種植物,就是它的兒女。以這樣的邏輯來看的話,肥料有多么重要。
說實話,公司也可以做草原沙化治理。但是要讓草原恢復成一個天然草原的話,除了牧民之外,誰都做不到。為什么?大家看到我們是怎么管理的:我們也禁牧,我們的禁牧是什么?夏天、秋天、冬天禁牧。禁牧有個好處,沙子里面的草長出來的話,外面的風帶了很多種子藏在里面,這是第一個。第二個,這些種子不會被吹走,又落在地下。冬天如果下了很大的雪,有些種子就會自然落下去了。但還有很多種子在外面,每年的春天借著土壤融化的時候,我們趕牛趕羊,讓它們吃草。吃草的時候,牛羊的嘴、牛羊的腳、牛羊的毛帶來外面其他的種子。 隨著牛要吃草的動作,很多種子被帶入土地生根發(fā)芽。這是一個完全自然的過程。
從2010年至今,1300多名牧民參與了草原沙化治理。我們自己做的,我們部落里面做的就有13000畝已經(jīng)治理好了。沙漠變成了綠洲,就有可能創(chuàng)建牧民的家園。但另一個角度來講,這是一個生命的家園。草長出來變成綠洲的時候,小鳥也飛回來,蝴蝶也飛回來。有一次竟發(fā)現(xiàn)了十多只黑頸鶴,我們?nèi)魻柹w是黑頸鶴之鄉(xiāng)。未來,也許有很多牧民的雙手可以創(chuàng)建出黑頸鶴的家園。
全世界的人都在講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但現(xiàn)在全世界失去了很多生物多樣性。我們現(xiàn)在就是在做草原生物多樣性修復,通過放牧在修復。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里面有這樣的生物多樣性。青藏高原的草原價值,不是看它產(chǎn)量有多高,而是看它的生物多樣性有多么豐富?,F(xiàn)在在手掌這么大的面積里面,你能夠數(shù)出7~20種植物,這個時候的草原是非常健康的。
我們一直做草原沙化治理這件事情,有了一定的成果,也會給政府、學校和其他牧區(qū)做分享?,F(xiàn)在,不管是在網(wǎng)絡(luò)上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會有一些人說你是一個治沙英雄。其實我真的不是什么英雄,我非常清楚,我只是一個牧民!
草原的管理就是對放牧的管理。草原需要守護,需要更多的人,需要年輕人,需要有文化的年輕人。但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隨著文化、隨著受到高等教育出去了。他們也許知道全世界的一些歷史,但不知道家鄉(xiāng)的歷史。所以我創(chuàng)辦了“回家”這樣的一個活動。
什么是“回家”呢?我們邀請家鄉(xiāng)的大學生、干部、牧民和一些特別有威望的老人,一起騎著馬,穿越了草原,穿越了草原沙漠,穿越了部落,在最高的山上請老人講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家鄉(xiāng)的變遷,家鄉(xiāng)的歷史,讓他們了解家鄉(xiāng)并愛上家鄉(xiāng)。參加過活動的兩個大學生畢業(yè)后,在阿拉善申請到了保護項目,拿著工資回家做項目。相信通過“回家”活動,將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守護家園,守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