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洪
一位職業(yè)生涯有著輝煌成績的美國韓裔棒球手,在被人問道,你過去職業(yè)生涯一直向上,可能到了一定年齡段體力會下降,你怎么看待這個事情?他的回答很簡單。他說,重要的事情不是一定向上或是向下,而是他在持續(xù)向前。這是美團創(chuàng)始人王興分享過的一個故事,從中人們也可以看到美團這家公司是如何對待競爭的。
王興講這個故事的目的也無非是告訴組織成員,競爭是沒有終止的,而且不管如何殘酷,都不能退卻。講故事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溝通方式,會講故事常常被視為創(chuàng)業(yè)者的一種特質,畢竟能否空手套到投資,離不開故事。某種意義上,故事無所不在,所以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必要培養(yǎng)故事思維。
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國最早研究故事思維在營銷和團隊中應用的專家之一,她在輔導高管們講故事的20多年中卻發(fā)現(xiàn),其中大部分人的思維習慣都會讓人變得更理性、更有邏輯、更科學。她在《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一書中提出,要想擅長講故事,就要在理性思維和故事思維之間自由切換。
人們有時要在會議上修改關于公司宗旨的冗長描述,大家一開始帶著很高的期望坐下來,結果卻發(fā)現(xiàn)開始了文字游戲。
再者,一些大型組織的演講經(jīng)常要用到70張左右的幻燈片,他們稱之為“一套”。他們花費數(shù)小時調(diào)整數(shù)據(jù)格式,加入動畫效果、圖片和圖表。西蒙斯認為,這種例行公事的演講不僅會對他們的思維模式造成影響,這些花費的時間看上去也好似辛勤勞動,只造成了增加溝通效果的假象。不過,西蒙斯這本書也有些散亂,也像一個加長版的幻燈片。
她建議關掉電腦,詢問自己一些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為何在此?我的演講可能帶來的最好結果是什么?這些問題能暴露演講中的不協(xié)調(diào)、自相矛盾之處,還能幫助你找到?jīng)_突的價值觀念。而解決不了的不協(xié)調(diào)、自相矛盾、價值觀沖突的問題,就是造成演講過程支支吾吾、浮泛、細節(jié)冗雜的根本原因。
在西蒙斯看來,“商務無私事”是一種謬論:“你首先要飽含感情,這樣才能攪動他人的感情,信賴、忠實、熱情、同情都是極致的個人感情,所以你的個人故事能在極短的時間里讓不近人情變成飽含人情。”
人的感情是非線性的,小小的一瞥足以導致巨大的情緒反應,而開一天會卻有可能讓人毫無感覺,30張幻燈片放映過,也不等于人們接受了上面的全部信息。西蒙斯說:“表明立場能達到明晰、簡潔的效果……這要求你既尊重聽眾,又信任聽眾。一旦這樣下定了決心,你的演講就變成了一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圖表和數(shù)字也會精簡到最重要的幾個。”
一般而言,圖表和數(shù)字對應的是人的大腦中的“理性腦”,故事則對應情緒腦和由情緒引發(fā)的情感,而人在作決策時,往往“情緒”首先跳出來,先發(fā)制人。人們想想那些自帶“病毒”、讓人聽而不忘的都市謠言,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威力。
如果一個人想訓練大腦“用故事思考”,首先要讓大腦暫時從圖表、度量衡、電子表格中脫離出來。西蒙斯表示,人的體驗往往是模糊的,因為現(xiàn)實生活本來也是模糊的,故事不會排斥人們的主觀理解,相反,故事鼓勵聽者一起參與進來,為故事賦予新的意義。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書的主要觀點也是,智人能夠從其他人科動物中脫穎而出,無非是因為他們不僅會描述眼前的狀況,而且他們擁有了講故事的能力。人們被他們所共同相信的一些故事,比如神話捏合一起,不再單打獨斗,從而實現(xiàn)了物質文明的飛躍。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三名士兵陷入了對峙,每個人都把槍指向了下一個人的腦袋。這個時候,指揮官坦言自己戰(zhàn)爭前是一位教師,他的坦白打破了僵局,他們放下槍,轉而聽他講故事。
故事不僅僅能夠彌合分歧,成為構建組織的黏合劑,更重要的是能為組織成員提供愿景。一個好的愿景故事能讓人增強抗打擊能力,變得更樂觀,同時也能讓人欣然接受愿景達成前的艱難險阻。
在西蒙斯看來,故事主題大致可以分為6種:我是誰、我為何在此、教導故事、愿景故事、行動體現(xiàn)價值和我理解你。
西蒙斯說:“最重要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币粋€人講好了這個故事別人才會熟悉和開始信任他?!都~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聯(lián)合進行過一項問卷調(diào)查,詢問:“在所有人當中,你認為有多少人值得信賴?”平均來看,人們認為大約有30%的人值得信賴。問卷調(diào)查的另一項問題,你認識的人當中有多少人值得你信賴,答案是70%。
如果你的目的是影響他人,那么試圖提升溝通速度和注意力,只會收窄你和對方溝通的帶寬, 狹窄的連接只會降低影響力。
所以,一個試圖講好故事的人,必須自問:“哪些特質讓你有了影響他人的能力?”然后,列出那些可以影響他人的特質,例如熱情、負責、有創(chuàng)造力、富有同情心、誠實、圓滑老練等,證實自己確實擁有這些特質,在故事中加入更多情感化元素,而信任一直都是一項主觀的決定。
人們談論來意時,往往幾句話帶過。但如果回想一下,人們也能想到用自己的故事來解釋目的。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可以很容易感染聽眾情緒,全方位觸動聽眾感官,讓聽眾感受善行的意義,或是惡行的后果。這種演示方式也毫無風險,是借想象而進行的實驗。
小馬過河就是一個行動體現(xiàn)價值的故事,愿景故事和我理解你,很容易理解,不再贅述。
在將故事主題分為六類之外,西蒙斯又從另一個維度提供了四個話題,一個人可以講自己的光輝時刻、失意的時候、良師益友的故事以及一部電影、一本書和一些時事。比如,有沒有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展示了你為何來這里,雖然它們可能與你現(xiàn)在的處境無關,但能激勵你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么這些就是好故事,任何能激勵你的電影,也能激勵他人。
之所以故事思維如此重要,是因為世界的真實性是建立在個人感受之上的,這一點無法被證偽。同時,筆者認為,數(shù)據(jù)和故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數(shù)據(jù)是材料,故事類似“算法”,二者共同構建了“意義”。數(shù)據(jù)思維和故事思維,同樣重要。
我們習慣了搜索證據(jù)、追求卓越,利用線性分析方法比較和對照選項。這類思維方式能夠防止我們上當受騙或被誤導。對于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故事能夠提供最佳推論,讓人們得以繼續(xù)平靜的生活。一個有意義的故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兩難命題、道德困境,這是世界真實的另一面。不過,在西蒙斯看來,為了找到一個擁有感情價值的故事,我們必須暫時從搜尋證據(jù)的壓力下解脫出來,因為感情無法測量。
西蒙斯說:“如果你的配偶說,‘你愛我的話,就證明給我看,你會如何做?……答案往往是,依情況而定。由于缺少具體細節(jié),一些信息看起來過于模糊,因此人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講故事依靠的就是一些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能夠傳遞出難以邏輯歸類的直覺、信念、信仰。在主觀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免不了加入一些幻想。實際上,我們看到和聽到的事情多半都與其真實狀態(tài)有偏差。”
所謂故事思維,在設計師們看來,其實就是設計思維。如今的設計師、信息架構師、軟件開發(fā)者們通過收集用戶體驗信息來開發(fā)項目,第一步就是收集用戶故事。這些用戶體驗信息能夠跟蹤人們潛意識的偏好,顯示情感推理過程,識別出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可以跟蹤客戶的時空體驗。
信息架構師安德魯·辛頓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和故事,他說;“這份工作與我以前做的工作相比,教會了我故事不僅僅是加之于二元邏輯和原始數(shù)據(jù)之上的多余層次。事實上,正相反——故事是我們生活的基礎,數(shù)據(jù)和信息才是人工提煉的結果。故事是我們用來反觀自我、布滿灰塵的鏡子,是反映自我意識的工具?!?h3>人們常常只能確信感受是真實的
蓋瑞·史賓塞創(chuàng)辦的辯護律師學院用一種叫作“心理劇”的形式培訓律師,讓律師們學會如何講故事以及利用主觀思維。律師們要將故事重現(xiàn),指導整個表演,或在其中扮演角色,以這種方式重演關鍵事件。他們可以扮演自己,也可以選擇其他角色。這種培訓的目的,無非是讓律師在法庭上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培訓首先讓每個律師講出自己的故事,然后讓同事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個律師都會有機會聽到自己所講故事的不同版本,扮演故事中人物的律師自然會從不同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一些心理治療的場所,也使用了類似的方法,比如一群人重建場景,通過扮演的方式,幫助彼此走出童年陰影,放下心結。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在講故事和聽故事中消遣時光。不少人認為傾聽是他必須等待的時間,直到輪到他說話為止。西蒙斯認為,如果只是為了傳播信息,這種方式是不錯的。如果你的目的是影響他人,那么試圖提升溝通速度和注意力,只會收窄你和對方溝通的帶寬,狹窄的連接只會降低影響力,“先把自己的故事放在一邊,不帶任何成見地、全身心地感受對方的觀點,這才是真正傾聽的關鍵”。
一般情況,往往是需要講故事的人先開口。西蒙斯:“我一直認為,假如不分享自己的個人感受,你也不會觸及對方的個人感受,對某件事我們總是有自己的看法,也正是這種看法塑造了我們的情感推理,講故事的水平高低與你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有直接聯(lián)系。講故事就是一場說者和聽眾的舞蹈,你要說,‘我先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