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恕儉
長期來,我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認為他們很難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舉動,于是在課堂中很少給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機會,常常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學生獨有的想法常常遭到教師的否定,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了,他們以教材為本,以教師為圣,很少有過合乎理性的質疑。即使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實施多年,此種狀況也未能得到扭轉,不少教師仍然習慣于“我教你學”“我說你聽”這種命令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學生依舊對自己的主體地位認識不足,處于一種被動地接受教育的狀態(tài)。在很多地方,我們所津津樂道的 “自主學習”僅僅停留于喊口號階段,理念與現(xiàn)實之間呈現(xiàn)出這種難以彌合的撕裂。下面,筆者從幾個方面談談制約自主學習的因素。
“95后”“00后”的獨生子女,正趕上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享受普遍得到極大滿足的新世紀,很多人沒參加過農業(yè)生產(chǎn)勞動,不懂得稼穡之苦;沒經(jīng)受過缺吃少喝的困境,不懂得生存之艱;再加上部分家長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導致個別孩子都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我在濟南教過的一個學生,上高二了,每周末回家,其父都坐公交車來校接他。我曾問這男生:自己找不到路嗎?學生說,他爸爸不放心,怕他出事。我又問:你自己洗衣服嗎?學生說,洗過一次,他媽媽嫌笨手笨腳洗不干凈就不讓干了……在我正驚愕間,該生還向我炫耀,他在家連地都不掃。
溺愛孩子,可謂是許多現(xiàn)代家長的通病,今天的一些孩子之所以像溫室里的花朵那樣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就因為家長的大包大攬、縱容護短、無限嬌慣。由于家庭生活條件好了,那些成為家庭核心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嬌氣,一干活就喊累,碰到挫折就掉淚,吃不得半點苦。俗話說得好:庭院中馴不出千里馬,溫室里育不出萬年松。這些沒苦過心志、不屑勞筋骨的“抱大的一代”,想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力更生,難呀。
家庭教育的另一個問題,是家長普遍存在功利心態(tài)?!安蛔尯⒆虞斣谄鹋芫€上”,體現(xiàn)了無數(shù)家長的狹隘和短視,當然,還有無奈。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足,應試教育“緊逼”的條件下,家長不得不想方設法讓孩子全力以赴考名校。教育本是一項傳承人類文明、鑄造民族精神的經(jīng)天緯地的公益事業(yè),許多地方教育卻做成了產(chǎn)業(yè),把學生、教輔、家教、課外班當成了搖錢樹,有的家長不惜血本讓孩子上實驗班、轉名校,他們不懂教育,只看分數(shù)。于是學生就淪為教育功利化的工具乃至犧牲品。嚴重的功利心使得孩子們的天性與興趣被無情地扼殺,我們的教育正在失去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夢想、激情、真誠。但家長及學生對此卻只能報以苦笑。
社會民眾面對教育功利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無可奈何的情緒。誰家沒有上學的孩子?誰不對此有切膚之痛?誰都能指陳教育功利化之害,可惜知易行難。功利壓榨之下,學生哪有自主的空間?
當前,功利和浮躁同樣充斥于學校教育。一所學校只要出了高考狀元,立馬就成為名校,其教師就是名師,校長便成了家長紛紛登門相求的熱點人物。只要升學率排名在前,學校便成了“香餑餑”,家長便踏破鐵鞋,蜂擁而至。實際上,與升學率相對應,還有一個數(shù)字卻一直被很多教育者有意無意地捂著、藏著,那就是學生的 “失敗率”,有誰會為這些失敗的學生負責?
應試教育主導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視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過程,從而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死記書本知識和刷題訓練的過程。這種學習很容易窒息人的思維,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它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導致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銷蝕,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因此,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成為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
衡量學習的自主性,可從學習動機、內容、方法、時間、過程、環(huán)境、結果等7個維度來界定。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fā)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的方法是有計劃的或經(jīng)過練習達到自動化的,學習的時間是定時而有效的;學習時能夠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監(jiān)控,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環(huán)境,最終能夠對學習結果做出自我總結和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然而,針對其中第二條“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就很少有學校能夠滿足。
開發(fā)校本課程,讓學生自主選課,這一基本理念是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關愛和尊重學生、確保學生能根據(jù)自身實際、順利完成學業(yè)這一良好愿望出發(fā)的,既合乎情理,又符合教育規(guī)律。但是,在不少學校,學生自主選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常常流于形式,無論班額大小,仍然是 “同聽共講”“齊頭并進”,考核評價也是一個尺碼“一刀切”。沒有選擇,談不上自主。
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習慣于 “滿堂灌”,偏愛把知識嚼碎了喂到學生嘴里,擔心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許多教師以教材挖掘得深透為能事,熱衷于帶領學生“鉆地洞”。其實,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學生就學得越苦、越累、越煩。長時間的灌輸,還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思維惰性,任你教師的“鉆頭”振山響,學生只當“耳旁風”。
教師不愿放手源于自我角色定位不準。有的教師不明白在自主性教學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造成課堂放任自流的局面。有的則是人性的控制欲作怪,舍不得還權,喜歡發(fā)號施令,喜歡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喜歡將學生當成泥丸,一廂情愿捏造型。自主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在自主探究中豐富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輔助者,如果教師把自己看成是萬能的上帝,非要決斷課堂,塑造靈魂,顯然就成了學生自主的障礙。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側重對學生紙筆測驗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以評語、考試成績?yōu)橹鳎亓炕慕Y果,而忽視實踐及能力的考察。評價過程基本上是教師說了算,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更是無法施展出來。在單一的、片面的、靜態(tài)的評價方式下,學生的應用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沒有得到鍛煉,不利于全面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技能,還要加強過程監(jiān)督和管理,實施多元評價。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結論或結論是否正確作為唯一或最主要的評價目標,既要看學生的認知,也要重視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分析與解決問題等多方面潛能的發(fā)展。評價應全面反映教育現(xiàn)象和課堂教學現(xiàn)象的真實情況,為改進教育和課堂教學實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jù)。在我們面臨的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特別強調淡化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發(fā)展需要,促進其自主學習,實現(xiàn)自身價值。
自主學習本身就是要求學生自己能主動地學習,而有的同學在自主學習時,無論是個人獨立思考、同桌討論,還是小組合作交流,都沒有主人翁意識,缺乏積極主動參與的精神。有的學生懶洋洋地坐在旁邊聽別人說、看別人做,不愿拋頭露面,妄想坐享其成;有的學生自恃才高,獨霸話語權,聽不進不同見解,合作學習效果較差;有的學生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經(jīng)常處于無問題狀態(tài),只有被動地接受;有的學生不會制定學習目標,也不會選擇學習方法,造成學習的低效甚至無效。
自主學習就像機械自動化一樣,從人工干預到按規(guī)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需要一個過程,實現(xiàn)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自主學習并非自作主張、為所欲為,自主學習需要自律、自控,更需要方法技巧。如學習目標的制定、時間進度的管理、內容材料的篩選、評價標準的甄別、效果反饋的調控等,都需要學生有規(guī)劃、有主見、有策略、有機巧、有耐性。自主學習分 “獨學” “對學”和“群學”,每一種方式都有規(guī)矩與禁忌,它要求每個學生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又要與同學通力合作;既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還要善于妥協(xié)和退讓。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年齡和閱歷、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積累、社會生活視野的開闊、思維方式的形成、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每一項都會影響自主學習方式的實施。
當然,制約自主學習的因素不只本文所羅列,還有不少亟待我們批判性的反思。不過,以上所論,至少表明了自主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其實施的成效如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將自主學習的理念真正付諸實踐,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