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蔚
魯迅的《祝?!泛蛣诶ぐK够f爾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呈現(xiàn)了傳統(tǒng)中國和墨西哥兩種不同文化、社會、歷史背景之下,社會底層婦女對命運遭際不同程度的反抗。本文以作品中祥林嫂和蒂塔為例,探析同樣是在風云變幻的革命背景下,女性在封建傳統(tǒng)的壓迫、生理與心理的壓抑及婚姻與愛情不幸的處境下,通過各自的抉擇體現(xiàn)出的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識,進而探析造成她們不同命運的深層緣由。雖然是兩部不同長度、不同語境的小說,選取的兩位女主人公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國度,但是作家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用女性來傳達對社會的看法,兩部小說的主題也具有相似性,都從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去塑造人物,揭露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在人物命運的發(fā)展過程中滲透著的救贖觀念。祥林嫂和蒂塔二人雖同是社會生活的弱者、被侮辱者與被迫害者,然而有著相似命運遭際的兩人卻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從總體上看,在人物的命運結局上,祥林嫂的命運要比蒂塔悲慘得多,而在對這兩人命運的比較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的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對個人悲劇命運的身份定位、反抗方式以及救贖觀等方面。
祥林嫂和蒂塔都是活在底層的農(nóng)村婦女,她們淳樸、善良、勤勞。然而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都失去了享受婚姻自由的權利。
祥林嫂有過兩次婚姻,都很不幸。第一次嫁給了比她小十歲的丈夫,丈夫夭折了。對于這段婚姻魯迅先生這樣描述:“直到十幾天之后,這才陸續(xù)的知道她家里還有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他本來也打柴為生,比她小十歲: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一點。”僅僅幾句話,就可以知道祥林嫂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試想祥林嫂初到魯四老爺家打工也就二十六七歲的樣子,此時丈夫已經(jīng)過世了,那么嫁到祥林家,面對十多歲的丈夫,祥林嫂能享受到丈夫多少的關愛和體貼?恐怕更多的是給丈夫家添了個勞動力而已。加之上有厲害的婆婆要服侍,下有年幼的小叔子要照顧,祥林嫂的重擔可想而知。而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是婆婆將她像牲口一樣賣給了深山里的賀老六,是為了給小兒子換聘禮錢。盡管祥林嫂拼死反抗,但最終還是向命運妥協(xié)了。很快祥林嫂有了自己的兒子,丈夫又有力氣會做活,本以為人物命運就此改變,誰知夫死兒亡的雙重打擊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女人的身上。
在墨西哥農(nóng)村一個沒落的家族中,母親艾萊娜是個典型的封建大家長。她掌管著家族內(nèi)一切大小事務。這個家族秉承著許多封建陋習,其中有一條規(guī)定,最小的女兒蒂塔要伺候老人直到歸天,此前不得出嫁。因為艾萊娜的獨斷專行,蒂塔三姐妹從小就完全處于母親的控制下,蒂塔早已習慣了逆來順受。在婚姻問題上,盡管蒂塔深愛著青梅竹馬佩德羅,但是由于母親執(zhí)意遵循封建習俗,斷送了自己本該享有的幸福生活。蒂塔眼睜睜地看著母親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了愛人佩德羅,把本該屬于自己的幸福拱手讓給他人。婚后的大姐羅薩烏拉和姐夫佩德羅仍住在母親家里,這讓蒂塔承受著心理上的痛楚和精神上的折磨。好在小外甥羅伯特的出生給蒂塔帶來了一絲心靈的慰藉。蒂塔將全部的愛給予了這個小生命并擔當了他的乳母。當發(fā)現(xiàn)蒂塔和佩德羅私下仍有接觸,母親艾萊娜斷然將羅薩烏拉一家送往美國,避免蒂塔與佩德羅舊情復燃,這間接導致后來羅伯特的死亡。當?shù)弥⊥馍舱鄣南?,蒂塔十分絕望,也徹底被激怒了,決心反抗。
祥林嫂的一生一共進行過四次對命運的反抗。第一次是在丈夫祥林死后,因為不愿意被婆家賣掉所以偷偷跑出來,逃到魯四老爺家做女工。應該說祥林嫂第一次的反抗出自本能,是大膽而進步的。舊社會的女性即便是丈夫沒了,按照傳統(tǒng)的“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钡确饨ㄓ^念,守寡的媳婦也只能聽從夫家安排,任人魚肉。但是祥林嫂并未屈從,她逃了出來,到魯鎮(zhèn)做工,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勞獲得一份溫飽,得到作為人應有的尊嚴。當魯四老爺?shù)弥且粋€寡婦的時候,“立刻皺起了眉頭”,可見人心之冷淡,這個封建守舊派不但沒有憐憫之心,反而嫌棄祥林嫂的出身,好在祥林嫂憑著自己的勤勞本分留了下來。
然而,很快祥林嫂的婆婆追到了魯鎮(zhèn),將祥林嫂帶回賣給深山里的賀老六?!八宦分皇呛?,罵,抬到賀家坳,喉嚨已經(jīng)全啞了。拉出轎來,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的捺住她也還拜不成天地。他們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彌陀佛,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腳的將她和男人反關在新房里,還是罵……”祥林嫂第二次的反抗更加激烈,以死相拼。這一次的反抗,祥林嫂簡直豁出了性命,無論是肢體還是言語都進行了激烈的抗爭。然而這次反抗最根本的原因并非祥林嫂為了自身的婚姻自由而反抗,而是維護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強加于女性的所謂“貞潔”觀?!傲遗皇潭颉?,這種封建倫理道德根深蒂固地扎在祥林嫂的思想里,是她再嫁時拼死反抗的根本原因,而并非是女性意識作用下對婚姻自由的渴望。然而,身為女子,祥林嫂本就是弱小的,無能為力的,最終只能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再婚后的祥林嫂有了自己的兒子,剛剛過上平靜的生活,誰知命運再次捉弄這個可憐的女人,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叼走了,大伯把房子收了回去。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只能再次回到魯鎮(zhèn)幫工。
再次回到魯四老爺家的祥林嫂不似先前,變化很大。“我真傻,真的……”祥林嫂一遍遍地向魯鎮(zhèn)的人們講著自己的悲慘遭遇,重復著兒子被狼叼走的故事,言語中充滿了自責和懺悔。然而在魯鎮(zhèn), 人們雖然對祥林嫂的自責與懺悔表示一點同情, 但也止于聽一聽她的傾訴, 而更多人把它作為無聊生活的一種調(diào)劑,“她的悲哀經(jīng)大家咀嚼賞鑒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煩厭和唾棄”。世態(tài)的涼薄使祥林嫂無法自我救贖。
祥林嫂的第三次反抗應當是捐門檻。她聽信了柳媽的話:“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彼裕榱稚┬量鄶€了一年的工錢去土地廟捐了門檻,以為這樣就可以在死后改變命運,免得被鋸成兩半??梢哉f這是祥林嫂的再次自我救贖,也是在歷盡人間疾苦和世間冷眼后重燃對生活的一點希望。在捐完門檻以后,祥林嫂以為洗清了罪過,和普通人一樣,當她在冬至祭祖時節(jié),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卻被四嬸喝令放下的時候,“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祥林嫂以為通過這種迷信的方式能夠救贖自己,而現(xiàn)實卻將“不祥之人”的烙印永遠刻在她的身上。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早就被封建禮教所奴化,違背了封建倫理道德的祥林嫂通過勤懇勞動辛苦攢了一年的工錢,想通過捐門檻為自己“贖罪”,擺脫“不潔”“不祥”之人的命運,而四嬸的一聲喝令斷送了她的希望。
祥林嫂最后一次對命運的掙扎是在遇到“我”時,她對世上是否有魂靈和地獄提出了質(zhì)問,她想知道自己死后的命運是怎樣的,她在臨死前還是要和命運做斗爭。她以為“我”能夠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她以為“我”可以拯救她,可是最終她的抗爭都是徒勞。就這樣,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舊社會,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之下,祥林嫂進行了四次命運的反抗卻沒能實現(xiàn)自我救贖,最終走向了人生末路。
相比之下,蒂塔在一步步向命運反抗的過程中喚醒了女性意識,從而邁向了不同的人生結局。
什么是女性意識?女性意識是指女性作為主體在客觀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自覺意識。它是激發(fā)婦女追求獨立、自主,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內(nèi)在動機。
小說中蒂塔由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處在母親支配下,完全處于客體地位,失去了主觀人格,被異化了的人,發(fā)展成萌發(fā)了反抗意識,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尋求自身獨立,努力追求真愛,具有斗爭精神的女性。
最初,蒂塔一直以“他者”的身份生活。對于母親的專制逆來順受,她習慣了壓抑自我。但是當艾萊娜拒絕了青梅竹馬佩德羅對自己的求婚的時候,蒂塔萌生了反抗的念頭。她不顧母親的警告,反復提起與佩德羅的婚事,試圖通過與母親的溝通來挽救將被扼殺的愛情。與母親產(chǎn)生言語沖撞是蒂塔的第一次反抗行為,盡管最終蒂塔向母親妥協(xié),但反抗意識已在蒂塔心中悄然萌芽。
小外甥羅伯特的死徹底激怒了蒂塔,這讓她對母親的憎恨到達了極點。蒂塔覺得母親是導致羅伯特死亡的罪魁禍首。多年積累的憤恨一下子如洪水般爆發(fā),因為羅伯特的死,母女倆發(fā)生激烈的爭吵。為此,蒂塔遭到母親殘忍的毒打,她爬到鴿子房里將自己關起來,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這一方面是對母親野蠻行為的反抗,同時反映出蒂塔希望尋求自我獨立。直到布朗醫(yī)生趕到,將她從那個牢籠一般的家里救出來。即便蒂塔知道艾萊娜要求布朗醫(yī)生把她送進瘋?cè)嗽?,她也毫無抗拒地跟著布朗醫(yī)生離開了那個家。可以看出,蒂塔已經(jīng)迫切期望擺脫家的束縛,擺脫母親艾萊娜的控制,渴望自身的獨立。
對于布朗醫(yī)生的求婚,蒂塔沒有征求母親的同意,沒有受制于“不能結婚”的規(guī)定,自己答應了這門婚事。這一方面說明蒂塔努力擺脫母親的控制,一方面表明蒂塔要打破封建禮教的束縛。
艾萊娜的死消除了蒂塔與佩德羅之間最大的障礙。但是每當?shù)偎团宓铝_有進一步接觸的時候,母親的幽靈就會出來警告蒂塔,阻止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面對死了的艾萊娜變作幽靈還要來控制自己,蒂塔無法忍受。她反對母親所謂的“正派女人”的定義,對人生有著自己的認識,正如她自己所說:“我認為我就是我!一個有一切權利過她覺得最快樂生活的人?!边@番話證明了蒂塔不再是個沒有自我意識、任人支配、失去主觀人格的人,對人生、對生活她有著自己的理解。當姐姐羅薩烏拉用家庭傳統(tǒng)來制約蒂塔,迫使她斷絕與佩德羅的交往,蒂塔也并沒有妥協(xié)。她反駁道:“只要這種可惡的傳統(tǒng)輕視我,我需要違背多少次就違背多少次。我和你一樣有結婚的權利,你卻沒有權力在兩個深深相愛的人中間插足?!贝藭r的蒂塔不僅對自己的人生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并且要追求自己作為女人獲得婚姻幸福的權利和自由。她蔑視封建傳統(tǒng),憎恨那些沒有人性的規(guī)定,她堅持并努力爭取自己的愛情,維護屬于自己的權益,她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決定過快樂的生活。伴隨著成長,蒂塔的女性意識由最初的萌芽到發(fā)展直至走向了成熟。不僅如此,蒂塔還幫助外甥女反抗命運。羅薩烏拉生前曾要求自己唯一的女兒埃斯佩蘭莎不許結婚服侍自己直至終老,并且認為女孩沒必要去讀書,是蒂塔對姐姐的不懈斗爭終于說服了她讓外甥女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她努力勸說羅薩烏拉消除愚昧的封建觀念,不要剝奪女兒的婚姻自由。終于,在佩德羅與蒂塔的共同努力下,埃斯佩蘭莎獲得了自己的幸福。對于真愛的堅持,蒂塔最終放棄了與布朗醫(yī)生結婚,而是選擇和佩德羅在一起。就在埃斯佩蘭莎婚禮的當天,蒂塔和佩德羅終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時刻。他們再也不用害怕母親的監(jiān)視,不用顧忌羅薩烏拉的猜忌,不用理會世俗的眼光,大膽地結合在一起。在生命最后的時刻,激情的燃燒將他們?nèi)跒橐惑w永遠不再分開。
在封建倫理道德奴化人們思想數(shù)千年的舊中國,社會對個人的價值評判要遠遠超過個體的自身價值評判,個體的行為標準必須符合當時社會認同的封建文化體系,否則就會被孤立,被排斥。祥林嫂始終將遵循封建禮教的傳統(tǒng)凌駕于個人反抗的一切行為基礎之上,實際最根本的目的是回到社會群體中,不愿違背封建倫理道德和習俗。失去自我的祥林嫂意識不到命運對她的不公,習慣了接受與順從,無法認識到自身悲劇的根源是封建傳統(tǒng)的壓迫,更難以激發(fā)作為獨立個體追求自身權益的意識覺醒。同時周圍人的自私和冷漠也進一步摧殘了祥林嫂的個人意識。
初到魯四老爺家,“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魯四老爺作為一個封建男權體系下的衛(wèi)道士,他不可能同情祥林嫂這樣一個喪夫的寡婦,在他眼里,祥林嫂只是一個傭人、一個傷風敗俗的“謬種”,她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物件”而已。這也進一步加深了祥林嫂的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是個不祥的人。
在丈夫祥林死后,婆婆為了給小兒子換聘禮錢,強行逼婚,不顧祥林嫂的拼死反抗,把她賣給了賀老六。正是婆婆的這一舉措使得祥林嫂日后背上了“不潔”的罪名。
還有柳媽,名義上是在幫祥林嫂,實際將她進一步推向了鬼門關。她勸祥林嫂“捐門檻”,曾給了這個可憐女人一絲希望,卻在希望破滅后徹底絕望。
重回魯鎮(zhèn)的祥林嫂不停地重復著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以這種方式來懺悔。但那時的社會,人們的同情心是有限的,他們更多的是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祥林嫂的悲劇只是他們生活的調(diào)味劑,是茶余飯后的閑話,聽的遍數(shù)多了,祥林嫂的悲哀與懺悔就成了“渣滓”。
包括文章中的“我”,當祥林嫂對世上是否有魂靈和地獄提出了質(zhì)問,她想知道自己死后的命運是怎樣的,她以為“我”能夠給出一個滿意的答復,她以為“我”可以拯救她,但是“我”似有可無的回答或許斷絕了她最后一點希望。而“我”唯恐惹了麻煩,避而遠之。雖然對祥林嫂有過一絲憐憫,卻也和魯鎮(zhèn)的人們一樣“愛莫能助”。
反觀蒂塔不同的命運結局,不難發(fā)現(xiàn),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影響并推動蒂塔女性意識的覺醒。因為一條沒有人性的封建家規(guī)而剝奪了兩個年輕人的婚姻幸福,這是導致蒂塔開始反抗的根本原因。由于生長在一個濃厚封建色彩的家庭中,加之當時整個社會的保守落后,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及先進思想的熏陶,蒂塔不可能自發(fā)地意識覺醒。當封建傳統(tǒng)束縛了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否定個人價值、使人的精神受到壓抑,就會本能地激發(fā)出內(nèi)在的反抗意識。而只有敢于和封建傳統(tǒng)反抗,才會萌發(fā)“人”作為一個個體要求自身獨立的意識,再到作為一個女人要求自我權益的實現(xiàn)和對人生意義的全新認識,最終將意識的覺醒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在此過程中,個人主義價值觀同樣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祥林嫂所處的群體價值觀不同,以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為中心的個人主義是西方價值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個體都有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意愿和權利。可以說正是在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引領下,蒂塔從個體利益出發(fā),從追求自我幸福出發(fā),認識到封建傳統(tǒng)阻礙婚姻自由,必須要違背傳統(tǒng),反抗不公正的待遇,開始對自身作為女性在獨立、自主、尋求自由、追求真愛等方面提出要求,使得蒂塔的女性意識在反抗中逐漸成熟。相比之下,蒂塔的反抗成功還來自周圍朋友家人鼓勵幫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首先,二姐赫特魯?shù)纤箯募依锍晒μ幼卟@得幸福的例子對于蒂塔是極大的鼓舞。小說中的赫特魯?shù)纤故莻€叛逆少女的形象。她赤身裸體地跑到草原上被一個軍人虜走,而后被賣到妓院,之后又參軍打仗成了將領并且找到了自己心愛的人。她的所作所為使得母親艾萊娜為了維護家族的名譽對外宣布“她的二女兒死了”。但是在蒂塔眼里,二姐逃離了母親的控制,大膽地追求到了愛情并且后來衣錦還鄉(xiāng),真是風光無比。同時,赫特魯?shù)纤惯€以自己為例不斷地鼓勵蒂塔勇敢地追求真愛。二姐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蒂塔。
促使蒂塔打破封建陋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甥和外甥女的不幸遭遇。因為難產(chǎn)做了手術,羅薩烏拉不再有生育能力,剛出生的埃斯佩蘭莎成為佩德羅和羅薩烏拉唯一的女兒。這就注定了她將和她姨娘有一樣的命運,服侍她的母親直到壽終正寢。之前由于母親的自私導致外甥羅伯特無人照顧而死,這讓蒂塔痛心不已,因此她對這個外甥女更是疼愛有加,不忍心看著她重蹈自己的覆轍,于是她試圖說服姐姐放棄愚蠢的想法。但是迂腐的羅薩烏拉繼承了母親的冷漠、自私和封建思想,執(zhí)意要遵照家庭傳統(tǒng)。這激怒了蒂塔,她不允許這種毫無人性的傳統(tǒng)繼續(xù)殘存危害更多的人。蒂塔對于維護女性權益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她不僅為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而奮斗,而且為一切受害女性的權益而斗爭。于是在兩姐妹之間爆發(fā)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最終以羅薩烏拉的死結束了這場戰(zhàn)爭。
還有布朗醫(yī)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及照顧,讓蒂塔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堅定了對愛情的信念,這些對蒂塔堅持追尋幸福而不懈努力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
作為社會底層的祥林嫂,對封建禮教為她帶來的種種不幸,有著出自本能的擺脫、甚至反抗的欲望,但同時,傳統(tǒng)文化積淀下來的習慣力量往往又使她不自覺地恪守著這種禮教。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觀里,群體價值才是社會的主體,相反,一切個體皆沒有獨立的價值,個人的價值如果納入不到群體的價值系統(tǒng),就毫無地位可言。祥林嫂極力渴望得到社會群體的承認和肯定,對封建思想的毒害渾然不覺。她從未想過社會的不公平,反而承認社會對待自己的合理性,并自覺用封建禮教的標準要求自己,一味地忍受和順從,自以為自己是一個有罪之人。所以,她的反抗是以遵循封建禮教為女性所制定的規(guī)范為基礎、為目的的??梢哉f祥林嫂為維護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貞潔名聲而反抗,為得不到別人對自己貞潔的認同而絕望。祥林嫂的悲劇體現(xiàn)的是深受儒家文化傳統(tǒng)影響的湮滅了個人主體性的“他者”文化,祥林嫂的抗婚、捐門檻都是為了維護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可以說祥林嫂的死是由于無法挽回別人對她的承認,使她喪失了回到大眾中去的希望造成的。祥林嫂的死是喪失了希望的痛苦的死。從祥林嫂的悲劇中我們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蒂塔的悲劇同樣來自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失去了婚姻自由。但是在與命運反抗的過程中,正值墨西哥民主革命時期,受民主洪流思想的洗禮,蒂塔由“他者”的生活狀態(tài)逐漸地自我意識蘇醒,認識到“自我”的存在,意識到作為獨立個體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作為女性,蒂塔對愛情的追求是忠貞的,執(zhí)著的,她不顧一切阻礙,勇敢地和代表封建禮教維護者的母親、姐姐進行著一系列的反抗斗爭。女性意識覺醒下的蒂塔有著明確的斗爭目的,以“自我”為中心,她敢于打破傳統(tǒng),敢于輕視陋習,敢于同一切阻礙女性獲得自由和幸福的勢力斗爭。更值得稱道的是蒂塔在女性意識喚醒之后,不僅為自己的權益反抗,還幫助了和她有相似遭遇的其他女性,成為女性反抗壓迫獲得解放自由的成功典范。
在封建社會的背景之下,在社會上處于受壓制地位的婦女想要改變自己的地位和生存現(xiàn)狀是非常困難的,想要獲得愛情及婚姻自由更是難上加難。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文化價值觀對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或是泯滅有一定的催化劑作用,自我意識的蘇醒與否甚至改變了女人一生的命運走向?;蛟S起初的祥林嫂是有一定自我意識的,但是命運多舛、社會的冷漠使她變得麻木,而當時社會的不公使得女性群體處于弱勢,幾千年來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早已侵蝕了人的靈魂,失去自我的祥林嫂僅僅出自本能地反抗隨之屈服。而蒂塔所處的墨西哥大革命時代,民主的洪流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掃清封建腐朽的殘余,而蒂塔本身也是極具反抗意識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促使她不斷地為自己的愛情努力奮斗。她渴望愛情,渴望自由,渴望平等,反對以母親和大姐為代表的封建保守勢力對自己權利的扼殺,蒂塔沒有因為母親的淫威而屈服,更沒有失去自我,她記得自己想要什么并試圖去爭取得到。應該說這兩位女性所體現(xiàn)的自我意識與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相當關聯(lián)。
通過這兩位女性人物的反抗及命運遭際的比較,啟示人們只有在民主、開放、包容、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女性才有更多的自由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無論身處怎樣的社會和時代,女性自我的獨立和解放是思想自由的基礎,女性在潮流中對自我的把握是極其關鍵的。社會對女性有著種種偏見和既成約束,如果只是順應這種性別歧視和任由自我性情的發(fā)展是無利于女性地位和正常權利的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