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梅
摘要:美學的本質和音樂的功能作為音樂美學所研究的對象,就當下情況來分析,音樂美學在學校教育中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音樂帶給人們身心愉悅,同時對于青少年的德智體美勞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離不開音樂美學,在群眾生活中和工作中都尤其重要,美育功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十分重要。
關鍵詞:美育功能;音樂美學;探析
引言:美學顧名思義是感官感受,音樂美育作為美學的分支,是對音樂的本質,內容和功能從哲學的角度和社會學的進行分析,現(xiàn)代音樂美學達到新的高度,音樂的民族性和繼承性是音樂對美的重視,同時美的標準更注重音樂的社會功能,同時音樂對人們和諧生活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美的教育是音樂美學中另外一種名稱,美育是培養(yǎng)人們對于美的感受和認識,其過程是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美育的過程,同時影響這人們對美的認識和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還有道德價值的改變。
一、音樂美學的認識與傳承
社會歷史的載體是音樂,通過音樂記載了歷史故事,風俗、民俗、英雄人物的事跡,人們在認識歷史的時候可以通過音樂記載,與此同時可以根據(jù)音樂的記載擺明自己的立場和思想感情。當人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可以人們聯(lián)想到某件事情,通過音樂可以提高人們的情操,進而提高人們的愉悅心情。豐富的內涵,人生的哲理和精彩的故事都蘊含在音樂當中,人們每次欣賞音樂都會被音樂的美感所感染,從而讓人們的性情和品格都得到凈化。同時音樂可以讓人們辨別美丑與真假,感悟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辨別是非的標準,從而讓人們能夠理性的對待社會和認識社會。
二、音樂美學的滲透功能和能量功能
一個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都離不開音樂的塑造,優(yōu)秀的音樂課堂需要融入音樂美學來開展,因此在音樂的教育中要融入音樂美學,在對學生進行音樂的時候同時要把音樂美學原理和音樂的旋律融入進去,指引學生體會旋律快慢的轉變,體會出旋律美,在進行音樂美學時候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聲線,使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同時應用美學的特色和美學的原理,感受不同國家的音樂特色。德育培養(yǎng)是美育中要重點培養(yǎng)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帶給人們正能量的作品往往是優(yōu)秀作品,這種正能量能讓人們具備積極向上的心弦。相反,假設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能量十分沉悶,同時也會熏陶人們的思想因而沉悶,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音樂的正能量來熏陶感染學生。吸收音樂的正能量,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調整自己的不好情緒。通過音樂美學,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和全方面的音樂人才。音樂美育可以讓學生的內心變得強大,同時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這正是音樂美育的最高境界。
三、音樂美學的特征
同其它學科作對比,音樂美學是最能傳遞思想感情的課程,因為在音樂的教學當中,所選擇的歌曲會直接影響學生,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音樂美學的主體特征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所構成的,教師要始終堅持音樂美學的教學原理來進行授課,同時也要探索高效果的音樂美學教學模式。音樂是一門審美、藝術的教育,不是一門單獨的音樂課程,對于要在一定的階段完成教學目標要做好規(guī)劃,例如學期目標有導向的作用,所以要結合音樂的教材和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情況來進行授課。制定學期總目標要按照新課程的教學要求來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按照教材做好規(guī)劃。要以學期的總目標來制定課堂目標。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來進行規(guī)劃,音樂教材的內容要能準確的反應出來,根據(jù)學生對于音樂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音樂課程而言,學生需要對音樂基礎歌唱等方面的專業(yè)訓練。
四、音樂美學的教學目標要科學的設置
過去式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應不適應21世紀的人才培養(yǎng)教育,呆板,機械化的訓練方式使廣大學生感到疲憊和厭煩,所以音樂教育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音樂、歷史、生物,這些課程長期以來不被重視,稱為次要課程。在中學音樂課不被重視,在音樂課堂上還是老套的教學方式。音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更應該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當中,讓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良好的提高。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其來塑造自身的音樂模式和音樂的感知能力,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來進行實踐性的教學特征,從而讓學生全面的參與在音樂的課程當中來,鼓勵學生對于音樂美學的創(chuàng)造和實踐。
五、結束語
音樂美學要把“旋律美、形式美、意境美、歌唱美、特色美”的美學原理結合在音樂教學中,同時要是以音樂美育的意義為基本原則,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美學的真正含義,最終達到正能量和健康的思想品質,同時確定音樂美學的教學目標豐富美育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夏夢雅. 淺談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美育”功能[J]. 北方音樂, 2018(15):162-162.
[2]尹曉影. 小初音樂美育課程銜接的思索——基于致遠教育集團的美育教育[J]. 小學教學研究, 2019(15).
[3]段蕾. 深化、豐富與拓展中國近現(xiàn)代、當代音樂史的研究——對音樂史學與音樂美學相結合研究的思考[J].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