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
【摘要】人文素養(yǎng)是立身之本,其核心就是“學會做人”,學校對推進人文素養(yǎng)教育有重要作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要通過具體的途徑。閱讀是學生掌握人文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能真正體現(xiàn)經典文本的感召價值,使學生在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中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閱讀學生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基礎,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基礎。重視和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教育目的的需要。閱讀是學生掌握人文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閱讀能真正體現(xiàn)經典文本的感召價值,使學生在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中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所以,要想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就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一、閱讀與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及關系
人文素養(yǎng)是立身之本,其核心就是“學會做人”,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加強閱讀能力,對學生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這不光是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還關系到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人文情懷的熏陶。好的文章,在世界觀、道德觀的層面上,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閱讀是學生掌握人文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論是課內教學還是課外實踐,如果要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就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基于此,廣泛閱讀經典作品,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對于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應當具有重要意義。
二、閱讀對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
1.閱讀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終極目標,閱讀對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閱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一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一連串文本及材料的主題,作者在文本中滲透的豐富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感相互溝通融匯,產生共鳴,教學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文本與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發(fā)聲于情,融理于情,閱讀,在強調過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實現(xiàn)了課程的主題意義的建構。
2.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書籍被譽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作用于人們的心靈,對于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興趣愛好和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許多人就是在閱讀的引導鼓勵下,揚起人生航船的風帆。事實證明,超一流科學家身上蘊聚著超一流的人文素養(yǎng)。如居里夫人、愛迪生、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錢學森等,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在科學本身,還在于他們偉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貴品格。
3.閱讀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富含文化內涵的重要教育內容和學習方式,通過閱讀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學科素養(yǎng)、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提升。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個體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敝挥邪褌€性化閱讀教學的新理念貫徹到當前的語文新課程中,才能把語文教學改革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北師大版的單元閱讀教學,編排意圖就是在比較中學習不同主題、不同風格,不同手法的差異性,較好地引導學生掌握同類閱讀與比較閱讀的學習方法,這更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例如我們讀《三國演義》,感受到了關羽的義,諸葛亮的忠,劉備的仁;讀《水滸傳》,我們感受到的是梁山泊好漢除暴安良,為社會伸張正義的群體形象;我們讀陶淵明的詩歌,可以學習他不為權貴折腰,回歸自然生活,追求自由精神的人生境界。因此,閱讀為個性的培養(yǎng)和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4.閱讀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們對美與丑的認識,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必須把它拿到社會的、歷史的環(huán)境中去衡量,必須掌握大量的社會知識、歷史知識。過去講愛國主義時常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不讀書,不了解文天祥所處的時代和生平事跡,就不能很好地接受這種精神美。只有廣博地讀書,豐富自己,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我們讀王維、孟浩然的詩歌,會感受到山水田園的生活樂趣,甚至感受到王維詩中濃濃的禪意,給我們生命更多的啟示。
三、閱讀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具體途徑
1.掌控閱讀時間,學會“靜心”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大大增加,網絡、電視以其豐富多彩的畫面、吸引人的情節(jié)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心。長此以往,在學生身上就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習慣,如粗心、懶惰、浮躁、易沖動。而這些也大大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
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我校每天堅持“晨誦午讀暮習”活動的開展,把學生引向書的海洋。我們按照從易到難的方法來實施:先讀報。因為一開始學生很難長時間地閱讀,我就讓學生看5分鐘報紙,篩選出有價值信息,告訴同學,這樣學生會強迫自己去認真閱讀。經過半年的訓練,學生漸漸地養(yǎng)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午休時間,學生們在互相影響下靜靜地看著書。漸漸地,班級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2.引導閱讀對話,陶冶情操
一本好書就是由黃金似的思想和那些珠璣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寶藏。給學生推薦好書,和學生一起閱讀,成為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開始。根據(jù)孩子年齡和發(fā)展特點,結合本學期語文教材,我推薦了以下三類書:第一類書是短篇小說與微型小說,故事性強,生動有趣的小說。這類書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學生從中領略到人生的重要意義,獲得對人的洞察力和對人生的感悟力。第二類書是優(yōu)秀的散文。學生每天讀讀散文中句子,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美的熏陶。第三類書是綜合性的。如《上下五千年》,書本以故事串起,有人物情節(jié),是學生再適合不過的歷史讀物,學生能從偉人們身上學習到許多傳統(tǒng)美德,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利用課內素材,領悟人文內涵
要想通過閱讀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對作品的內涵有一定深度的挖掘。在初中的語文教材里,選取了很多的小說,大多是意義豐富,耐人深思的。如《范進中舉》教學中,如果能認知范進中舉喜極發(fā)瘋的心理狀態(tài)就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發(fā)展。通過《范進中舉》喜極發(fā)瘋片段分析,延伸到大學生考進名牌大學卻不能洗衣打飯自理需要家長陪讀的事例;很多中學生抽煙酗酒沉迷網絡的可悲案例,深度挖掘幾個鮮活事例,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一人物的細致分析,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為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做好了鋪墊。
4.開展實踐活動,提升人文素養(yǎng)
建立人文閱讀社團,開展健康向上、格調高雅、內容豐富的校園閱讀文化生活,如讀書座談會的、欣賞古典詩詞和歷史名著,開展詩歌朗誦等活動,開展辯論會,閱讀中外名著,開展“讀書月”活動、讀報知識競賽、“閱讀伴我行”演講比賽、少年讀書論壇等促進學生讀書的活動,讓讀書成為習慣,讓讀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美化心靈、娛樂身心。這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有效途徑。
讀一本好書,就是跟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在對話,好書讀多了,那么,書中的語言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你。所以,人文素養(yǎng)跟閱讀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我們老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閱讀的好處。如果這樣長期堅持下去,閱讀就會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李素琴.建構的閱讀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5.
[2]屠明淵.談學生個性化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J].教學月刊,2007,(04):24.